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李憑箜篌引》優秀教學設計大綱

本文已影響 3.16W人 

 教學目的:

《李憑箜篌引》優秀教學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賞析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

2、比較閱讀《琵琶行》《李憑箜篌引》。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賞析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

2、比較閱讀《琵琶行》《李憑箜篌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對優美音樂的描寫與讚歎——

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聲震林木,響遏行雲。

瓠巴鼓瑟,而鳥舞魚躍。

座上美人心盡死,尊前旅客淚難收。

《明湖居聽書》(劉鶚):

1、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裏,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蔘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

2、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

3、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陡然一落,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峯半中腰裏盤旋穿插。

播放韓紅《青藏高原》,請同學試着把聽這首歌曲的感受說出來。

  二、作者簡介

李賀,字長吉,是中唐的獨樹一幟的詩人

他是唐宗室鄭王后裔,到李賀時家道已經徹底沒落了,父親李晉肅只不過是邊疆上的一個小縣令。李賀被誹謗諱父名而不得參加科舉考試,後只做過一個九品的奉禮郎,不久辭官歸故里而卒,年僅27歲。

李賀年少時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懷才不遇,一生抑鬱,於是形成了悽豔詭譎的詩風,故被稱爲“詩鬼”。其作品繼承前代積極浪漫主義傳統,馳騁想像,運用傳說,熔鑄詞彩,創造出—種新奇瑰麗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李憑箜篌引》是李賀的代表作,大約作於811-813年,當時李賀在長安任奉禮郎。

  三、解題

歷來寫樂曲的詩,大都利用人類五官通感的生理機能,致力於把比較難於捕捉的聲音轉化爲比較容易感受的視覺形象。

箜篌演奏技藝到唐代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李憑是梨園弟子,也是著名的宮廷樂師,因善彈箜篌,名噪一時。“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身價之高,似乎遠遠超過盛唐時期的著名歌手李龜年。他的精湛技藝,受到詩人們的熱情讚賞。唐代有很多詩人都描寫過李憑的演奏。

李賀此篇想象豐富、瑰麗,境界奇幻,濃墨重彩,藝術感染力很強。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相提並論,推許爲“摹寫聲音至文”(見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卷一)。

  四、朗讀整體把握全詩

在描繪李憑箜篌彈奏的樂聲給人們的感受、描繪樂聲藝術效果時,詩人李賀沒有按一般的思維軌跡去敘述;而馳騁自己大膽的幻想和豐富的聯想,形成神奇變幻、令人應接不暇的藝術境界來表現樂聲。這裏試以新詩的形式,把它翻譯出來。

吳絲蜀桐製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樂聲飄蕩在睛朗的深秋。

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雲凝聚,不再飄遊;

那湘娥把點點淚珠灑滿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牽動滿腔憂愁。

這高妙的樂聲從哪兒傳出?那是李憑在國都把箜篌彈奏。

像崑崙美玉碰擊聲聲清脆,像鳳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

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噓飲泣,象蘭花迎風開放笑語輕柔。

整個長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沉浸在一片寒光中那樣清幽。

二十三根弦絲高彈輕撥,天神的心絃也被樂聲吸引。

高亢的樂聲直衝雲霄,把女媧煉石補天的天幕震顫。

好似天被驚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聲湫湫。

夜深沉,樂聲把人們帶進夢境,夢見李憑把技藝向神女傳授;

湖裏老魚也奮起在波中跳躍,潭中的瘦蛟龍翩翩起舞樂悠悠 。

月宮中吳剛被樂聲深深吸引,徹夜不眠在桂花樹下徘徊逗留。

桂樹下的兔子也佇立聆聽,不顧露珠兒斜飛寒颼颼!

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詩人李賀如同一位神奇的魔術師,他驅使着大自然的靜物、動物,調動了神話傳說中衆多的神人的形象,來寫出樂聲強烈感人的藝術效果,表現了李憑彈奏箜篌的高超藝術。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雲、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魚、瘦蛟,神話傳說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嫗,吳剛、玉兔等等。李憑彈箜篌的樂聲連沒有感覺的靜物、無知的動物都爲之感動,連高踞仙界的神仙們也被樂聲緊扣心絃。這樣,抽象的、難以捉摸的樂聲以及它奇妙的藝術效果,形象而具體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沉浸在奇異的藝術境界之中,引起豐富的幻想。

  五、作品閱讀賞析

全詩可以分爲三個段落

第一段: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起句開門見山,“吳絲蜀桐”寫箜篌構造精良,藉以襯托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寫物亦即寫人,收到一箭雙鵰的'功效。“高秋”一語,除了表明時間是九月深秋,還含有“秋高氣爽”的意思(寫出了演奏環境),與“深秋”、“暮秋”之類相比,更富含蘊。“張”字不僅僅是演奏的抽象動作,而且很容易引起這樣的聯想:音樂的情韻高遠飽滿,直上雲天。

二、三兩句寫樂聲。詩人故意避開無形無色、難以捉摸的主體(箜篌聲),從客體(“空山凝雲”之類)落筆,以實寫虛,亦真亦幻,極富表現力。

優美悅耳的絃歌聲一經傳出,空曠山野上的浮雲便頹然爲之凝滯,彷彿在俯首諦聽;善於鼓瑟的湘娥與素女,也被這樂聲觸動了愁懷,潸然淚下。

“頹”字恰恰和“張”字構成了一種對比,前者飽滿,後者無力,“頹”字形象地描繪出流雲被音樂擊中那一剎那的情態。

“空山”句移情於物,把雲寫成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更進一層。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極力烘托箜篌聲神奇美妙,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憑中國彈箜篌”,用“賦”筆點出演奏者的名姓,並且交代了演奏的地點。前四句,詩人故意突破按順序交待人物、時間、地點的一般寫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寫琴,寫聲,然後寫人,時間和地點一前一後,穿插其中。這樣,突出了樂聲,有着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

第二段: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正面寫樂聲,又各具特色。“崑山”句是以聲寫聲;而“芙蓉”句則是以形寫聲。

“崑山玉碎鳳凰叫”,用“崑山玉碎”來相容樂聲,表現樂聲極其激昂,具有很強的爆發力和壓倒一切的氣勢。“鳳凰”在傳說中是一種高貴的神鳥,居住在崑崙山。“崑山玉碎”後,棲居其上的鳳凰的叫聲自然是淒厲婉轉,憂傷的情緒在其中綿延——着重表現樂聲的起伏多變。

“芙蓉泣露香蘭笑”,構思奇特。帶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屢見不鮮的,盛開的蘭花也確實給人以張口欲笑的印象。它們都是美的化身。詩人用“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以哭泣的聲音摹寫樂聲的悲慘,又以露水一點一滴在殘荷上滾動、滑落的視覺感受比喻樂聲的悲切,似乎比“鳳凰叫”還要和緩。而以“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笑”具有訴諸聽覺的屬性,還能給人“笑靨如花”的視覺感受,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這種表現方法,真有形神兼備之妙——刻意渲染樂聲的優美動聽。

思考: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是詩中僅有的直接描摹音樂的詩句,成功地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這樣寫具有怎樣的藝術效果?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成功地運用了通感的藝術手法。兩句詩都是“以聲類聲”,但也可以喚起形象感。“以聲類聲”不是通感,但這兩句詩可以喚起音樂的形象感,以形類聲,就構成了通感。

“崑山玉碎”可以喚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樂聲乍起的壯觀;

“鳳凰叫”可以喚起孤獨哀鳴的形象感,形容樂聲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喚起露滴殘荷的形象感,形容樂聲的淒涼;

“香蘭笑”可以喚起蘭花盛開宛如笑靨的形象感,形同樂聲的歡快愉悅。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寫樂聲由歡快轉爲清冷,回到了音樂的主體情緒。

下句承接“十二門”所營造的時空感來寫。自然地把詩歌的意境由人寰擴大到仙府,巧妙地寫出清冷的樂聲從人間傳到天界。此時,整個宇宙彷彿也只有箜篌的旋律存在

首句的“高秋”和這裏的“十二門”“紫皇”等意象營造出無限廣袤的宇宙時空,彷彿萬物皆空,箜篌的樂聲包容了整個世界。

第三段: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溼寒兔。

詩人憑藉想象的翅膀,飛向天庭,飛上神山,把讀者帶進更爲遼闊深廣、神奇瑰麗的境界。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這兩句詩寫樂聲傳到天上,在女媧煉石補天的地方,連五色石都被樂音震破,引來了一場秋雨,把音樂的震撼力描摹得無以復加。

“秋雨”又能夠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秋雨”是一個憂愁的意象,“石破天驚”之後氣勢磅礴的秋雨,象徵鋪天蓋地的茫茫愁緒;秋雨落地的聲響,恰如緊湊繁複的樂聲。樂曲就在這種驚天動地的淒冷情緒中結束了。這種想象是何等大膽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個“逗”字,把音樂的強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緊緊聯繫起來了。而且,石破天驚、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視作音樂形象的示現。

神山上教神嫗彈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魚和龍聽到樂曲聲都隨之追風逐浪,在波濤中翩翩起舞。月宮中的吳剛聽到樂曲聲也忘記了砍樹,倚在桂樹上凝神傾聽,不知睏倦;桂樹下的玉兔聽到樂曲聲也渾然入境,全然覺察不到寒露打溼了全身。詩人回味整個演奏過程,美妙的樂曲使人宛在仙境,進而想象出仙界神靈的癡迷狀態,從音樂效果的角度渲染出樂曲的美妙。

這首詩用瑰麗的辭采、天上人間的想象來描摹聽樂的感受,把一首悲慼的樂曲描寫得驚天動地。詩本身也和樂曲一樣具有了一種淒寒冷豔的氣質。

 第二課時

  導入

南朝有一則著名的講經傳說:雲光法師講經,感動了上天,天上的鮮花紛紛墜落。李憑彈奏箜篌就有這樣美妙的效果,通過李憑的生花妙筆,表現出音樂繁花似錦、萬物動容的“天花亂墜”之感。詩人重要是從正面和側面兩個角度來寫琴聲——

①正面比喻寫琴聲:

纖柔甜潤如熱戀中青年男女的娓娓私語。

高亢昂揚如英勇的戰士奔赴殺敵的戰場。

輕盈飄逸如藍天上的白雲微風中的柳絮。

熱鬧喧囂得像一羣鳥兒棲集在一棵樹上。

羣音中一聲獨起像一隻鳳凰在引頸領唱。

愈轉愈高的孤鳳長鳴就像攀巖已到絕頂。

瞬間的急速下降如同懸崖撒手直落深谷。

②側面渲染寫感受:

自己空長了兩隻不懂得音樂的耳朵。

一竅不通竟也被音樂激動得坐立不安。

最後被琴聲感動得淚雨滂沱沾溼衣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