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高中語文《誨人不倦》教學實錄

本文已影響 1.39W人 

師:孔子一生做過兩個事情,第一爲政,第二教書,前者是失敗的,後者是成功的。今天我們來說說後者。上課的題目是《誨人不倦》。把題目大聲地讀一遍——

高中語文《誨人不倦》教學實錄

生(大聲):誨——人——不——倦。

師:同學們先自己讀一讀,讀不來的字可以到註解上找找讀音,再讀不來就舉手問老師。

(4分鐘,無人舉手問老師)

師:同學們挑自己最喜歡的一則站起來讀讀。

生:子曰: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生: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爲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聲音小)

師:讀書要發自肺腑,聲音要洪亮。下一個

生: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聲音響亮、清脆)

師:我也想讀一則,我想讀11.3則。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氣息微弱,聲音充滿自豪、眷戀)

師:知道老師爲什麼這樣讀麼?

(生沉默,搖頭)

師:據說這是孔子晚年重病時說的一句話。人之將歿,他念叨着的是這麼這一串名字。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這十個尤爲傑出,被稱作“孔門十哲”。孔子唸叨這些名字充滿一種怎樣的感情?

生:不捨。

生:眷戀。

生:驕傲。

師:我們帶着不捨,眷戀,驕傲的語氣,把這話讀一遍。

(生齊讀)

生:孔子爲什麼能培養出這麼多且優秀的學生呢?請你在文中找出依據,用幾個詞概括一下,在書上寫一寫。給大家3分鐘的時間。

(三分鐘後 )

生:同桌之間討論討論 ,各取所長。(2分鐘)。

師:好,到這裏爲止吧。說說孔子爲什麼會教出那麼多,且優秀的學生。站起來發言的同學先說第幾頁第幾則。

生:我說的是第52頁15.39則,孔子有教無類,沒有類的區分,學生特別多,也特別優秀。

師:在我們今天,這似乎不算什麼,教育都普及了,但在孔子那個年代真的好難得,那時候的教育只有貴族纔可享受,孔子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私學,打破了這種局面,他教的學生有富二代,屠夫,勞改犯,大商人,無論哪類都有。你說的有教無類應該屬於教育倫理。

生:我說的是第53頁的1.8則,他用的教學方法特別好,啓發式教學。

師:你把這則讀讀看。

生:子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師:你說的是教育方法好。這則裏面有好幾個成語,你可以找到麼?

生:不憤不啓,不悱不發。(停頓一下)舉一反三也算吧。

師:我們中國的漢字是表情達意的,你看憤,悱都是什麼旁?

生:豎心旁。

師:這說明真正的教育都應該從心出發。

(生若有所思地點頭)

生:53頁的第16.13則。孔子不偏愛自己的孩子,同等對待,把自己的兒子與學生放在同等地位,這很不錯。

師:你說的是教育的態度。某種程度上說,教育是一場精神的普渡,裏面的每個個體都是平等的。孔子似乎沒多少小我的概念。一視同仁,哪怕是兒子。

生:我說的是第52頁的7.34則,孔子爲之不厭,誨人不倦,這種精神使他教出這麼優秀的學生

師:你說的是教學態度,不厭也不倦。

生:我說的是52頁的7.25則。我感覺他設置的科目非常好。很重視仁義道德的教化。忠和信教得就是德育方面的。

師:孔子把德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除了重視德育這個特點外,還有其他特點麼?

生:(沉默)。

師:“文”和“行”指什麼?

生:歷史文獻和社會實踐

師:一個是書本知識,一個重視實踐,和你們校訓中的一句話很契合。

生:(恍然大悟)知行合一。

師:不僅僅要讀萬卷書,而且要行萬里路。你這個是從教育的內容角度去說的。

生:我找得是54頁的11.22則,兩個學生問同一個問題,孔子給出的答案不一樣,這說明他因材施教。

師:說得很對。

師:我把大家說的歸納下,你們主要從一下幾個方面找原因,第一,教育倫理,第二、教育內容,第三教育方法,第四教育態度。(板書)這些就是孔子的教育智慧(板書)。這些智慧在在兩千年後依舊熠熠閃光。正如學者金安平說:“誨”即是教育,教育如燈。孔子通過教育,照亮弟子心中的陰暗,給他們以精神的光明。朱熹也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如果沒有孔子,我們依然生活在矇昧與昏暗中。這種智慧像一盞明燈,千年流傳,破除了黑暗與矇昧,給我們帶來了永恆的智慧的光芒。(幻燈片 呈現金安平與朱熹的話)

師:我們剛纔都在說“誨”,其實誨人不難,難的是——

生:不倦。

師:什麼是不倦?

生:(雜亂地說)不疲倦,不厭倦,不懈怠。

師:不倦怠,時時勤勉。在《論語》中孔子不止一次地說到自己“誨人不倦”, 這是很難得的。誨人不倦這個詞在52頁的倒數第二則裏出現,我們把這則讀一讀。

(生讀)

師:孔子爲什麼能做到不倦呢?下面我們來探究一下。先在文中找找他爲什麼可以做到不倦?(2分鐘後)

師:你找到了麼?

生:沒有

師:你呢?

生:也沒有

師:你說說。

生:第54頁第3,8則,孔子認爲子夏很聰明,能夠從詩經說到禮樂……嗯……嗯,就這樣。

師:從詩經到禮樂,所以就不倦?代表你的理解吧。

師:你找出來了麼?

生:還沒有。

師:沒關係,大家沒找出來,老師幫你們找了。請大家看幻燈片上這一則(出示第54頁第3,8則),剛纔有同學提到過這一則。我們先讀一讀。

(生讀)

師:課前我與大家交流過,很多同學說這課裏這則最難懂。有同學願意說說自己的理解麼?

生:這則是子夏在問孔子,孔子認爲禮在仁之後。

師:禮在仁之後。你能說得具體點麼。

生:嗯,就是……就是這個意思吧,一個人只有內心仁厚了,他的行爲才能符合禮,才能溫文爾雅。

師:說得真好。我認爲許多同學不懂,是因爲前面還提到繪事後素。繪事後素就是指在白底子上畫畫,這個畫才能清晰絢爛。你想呀,你在黑底子上畫畫,那個畫根本就看不出來。子夏很聰明,由繪事後素想到禮後於仁,由文學聯想到做人的道理。就那麼簡單,別想複雜了。

師:下面請大家在曰前面的括號里加個修飾語。(1分鐘後)

生:我加“興而”,孔子是很興奮的,因爲他發現子夏所說的正中下懷。子夏能夠從文學聯想到仁禮,孔子不是很重視德育麼,這正是他提倡的,所以他很高興。

生:我填“欣而”。孔子是很欣喜的。因爲平時都是他教學生,這回是學生啓發了他,他說“起予者商也”。

師:你認爲孔子是很高興的,因爲學生啓發他了。雅斯貝爾斯關於教育說過一段很詩意的話:教育是什麼?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是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可是我感覺,某種程度上,教育是靈魂間的相互喚醒,是生命間的.彼此滋養。老師不是單方面的付出,而是在教的過程裏,也可以豐沛自己的生命,並因此感到欣喜,樂在其中。現在你們知道孔子不倦的原因了麼?(板書 彼此滋養 樂在其中)

生:與學生相互啓發。

師:不倦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還有其他原因麼?大家看上面。

(幻燈片:“弗乎弗乎,君子病沒世而名不稱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見於後世哉?”

——《史記 孔子世家》)

這段話什麼意思呢?

生:君子最害怕的是……死後名聲不被稱道。我的大道難以推行,怎麼有臉面讓後世的人見我呢?

(師出示譯文)

師:你從裏面可以看出孔子不倦的原因麼?

生:嗯……他想讓自己的道在後世推行,讓後來的人瞭解他。

師:宋代的張載說,知識分子的使命是: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這個就是大道啊。但有生之年,孔子的大道已經行不通了,上課一開始我就介紹過,孔子在政治上是失敗的。所以他只能依靠教育,實現精神血脈的延續,來實現思想的傳承。這是他不倦的另一個原因。正如柳詒徵說的:自孔子以來以前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傳;自孔子以後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開。(幻燈片)

師:上課一開始,我們說到那一串串閃亮的名字,這是孔子誨人不倦的結果。只因有了這三千弟子,孔子開創的儒家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直到今天,它還流淌在我們的血液裏,成爲吾國吾民的精神源流。這堂課要接近尾聲,我們用一首現代詩來結束課堂吧。(生齊讀)

天下無道 你有詩

四海就是你的家

人生可以回望的必定美妙

是跌落的風箏被牽回天空

如鳥飛翔世間

已沒有什麼高峯

讓你膜拜

面對鼠目寸光 你無話可說

惟有坐在家鄉的槐樹下

看弟子三千 誰是詩歌的種子

在天地間發芽

(節選自李偉新《孔子的現實情懷》)

板書設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