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晏殊《破陣子·春景》教案(兩篇)

本文已影響 1.53W人 

  晏殊《破陣子·春景》教案1

  一、教學目標

晏殊《破陣子·春景》教案(兩篇)

1、讀懂,理解字詞句子;

2、理解詞的情感思想;

3、領悟表現手法和基本風格。

  二、教學重難點:

把握詞人的基本風格

 三、教學方法:

誦讀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一節課學習了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詞。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格高韻遠”的北宋詞。【先看一下這一專題的閱讀提示部分】【補充:詞雖然是長短句,但全篇的字數是一定的,詞可以分爲三類:小令、中調、長調。五十八字以內的是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是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的是長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晏殊、歐陽修的詞。這節課學習晏殊的《破陣子 春景》

  (二)作者介紹:

晏殊,字同叔, 諡元獻。撫州臨川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約派詞人【按照詞的風格不同,可以分爲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的代表人物是蘇軾、辛棄疾;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是李清照、柳永。顯然豪放派的詞風給人感覺氣魄大、無拘無束;婉約派多屬於和順婉轉、多是纏綿閨怨之類的。這些詞人我們在後面會接觸到,晏殊也屬於婉約派詞人。】景德中賜同進士出身。慶曆中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淑密使。其詞擅長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閒情致,語言婉麗,頗受南唐馮延已的影響。晏詞工七巧濃麗、音韻和諧、風流蘊藉、溫潤秀潔【晏殊的詞風】。原有集,已散佚,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

  (三)教學分析:

1、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誦這首詞,學生整體感知,上片下片分別寫了什麼?

(上片寫景,下片寫人)(上篇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下篇作者選取了古代女子春天生活的小片段,鬥草的生活小片段)

2、具體分析:

上片:“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燕子回來的時候正趕上春社熱鬧的情景,梨花落去後迎來的是清明)

“新社”:(課後註釋②)二十四節氣,春分連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戀的時節。春已中分,新燕將至,此時恰值社日也將到來,古人稱燕子爲社燕,以爲它常是春社來,秋社去。詞人所說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每年有春秋兩個社日,而尤重春社,鄰里聚會,酒食分餐,賽會歡騰,非常熱鬧。

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時節可以停止勞作,做一些鬥草、踏青、盪鞦韆之類的遊戲。

(1)這兩句首先交代了時間(清明時節),又爲我們展現了燕子、梨花這兩個意象,那我們來看一下,這兩句在句子結構方面是怎樣的?(非常對稱)這兩句又出現在開頭,具有什麼樣的作用?

開頭這兩個對稱的句子不僅點出了季節的特徵,還爲下面人物的出場和鬥草做了鋪墊,起到了總領全篇的作用。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1)春水池塘邊,點綴着三四點青苔,密林深處,不時傳來鶯兒的歌唱。柳絮在空中輕盈飛舞,這句寫景非常之妙,我們來看看妙在哪裏。

A、“碧苔”“黃鸝”色彩鮮豔、清新明麗,寫出了春光的美好。

B、“碧苔”寫春色之美,“黃鸝”寫春聲之美,“飛絮”寫春態之美:繪聲繪色繪形,營造了一幅清新明麗的圖景,充滿閒情逸趣。

(2)“三四點”“一兩聲”,很容易讓人想到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中“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似實實虛的數字運用,都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在這裏,經過“三四”“一兩”的點染,整個畫面顯得濃淡適度,動靜有致。

(3)“日長”不僅是寫白晝轉長,其實也反映了生活的悠閒。

總結上片:上片爲我們描寫了“燕子”、“梨花”、“碧苔”、“黃鸝”、“飛絮”,看來似乎是春天極其常見的自然景物,經詞人稍加點染,宛如一軸初夏風光小幅,特別惹人喜愛。詞人描繪了這樣情趣盎然的圖畫,我們怎麼能不喜歡呢?帶着這樣的喜愛之情呢,我們一起再來把上片讀一下,感受這種濃濃的春意。

下片:

(1)在這良辰佳節之際,兩位少女出現在了詞人的筆下。詞的下片刻畫了東鄰女子,同學們自主學習,詞人是從哪幾個方面刻畫東鄰女子的?

A表情:笑:巧笑→笑從雙臉生。(第一個笑是笑聲,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第二個笑是笑容笑容從臉頰展露出來)

B心理描寫: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

C場面描寫:鬥草。

【補充:《詩經·衛風·碩人》

手如柔荑5,膚如凝脂,領如蝤蠐6,齒如瓠7犀8。螓9首蛾眉,巧笑倩10兮,美目盼11兮。

5.荑:(ti題)通“稊”。草名。一種像稗子的草。《詩·邶風·靜女》:“自牧歸荑。”《孟子·告子上》:“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爲不熟,不如荑稗。”《晉書·元帝紀》:“生繁華於枯荑。”《後漢書·方術傳》:“炳複次禁枯樹,樹即生荑。”這裏用爲草名之意。

6.蝤蠐:(qiú求.qí其)天牛的幼蟲。天牛科。黃白色,身長足短,呈圓筒形。蛀食樹木枝幹,是森林、桑樹和果樹的主要害蟲。此處藉以比喻婦女脖頸潔白豐潤之美。

7.瓠:(hù互)瓠瓜。一年生草本植物,爬蔓,夏開白花,果實長圓形,嫩時可吃。如:瓠齒:整齊、潔白的牙齒。《詩·小雅·南有嘉魚》:“南有樛木,甘瓠累之。”《詩·小雅·瓠葉》:“幡幡瓠葉,採之亨之。”

8.犀:《漢書·馮奉世傳》:“器不犀利。”《後漢書》:“雖有犀舟勁楫,…,有須者也。”這裏用爲鋒利、堅固之意。

9.螓:(qín秦)蟲名。古書上指像蟬的一種昆蟲。蟬的一種。體小,方頭,廣額而有文彩。如:螓首(婦人的額頭,方廣如螓);螓首蛾眉(額廣而眉彎。用以形容婦人容貌的美麗)。

10.倩:(qiàn欠)《廣韻·霰韻》:“倩,巧笑貌。”《字彙·人部》:“倩,美笑貌。”這裏用爲形容美人含笑的樣子之意。

11.盼:《說文》:“盼,目黑白分也。”《字林》:“盼,美目也。”這裏比喻爲美目流轉之意。

這是一首讚美山歌,讚美的是衛莊公夫人莊姜。以上文字是讚美她的容貌。

(2)從兩個笑,分析東鄰女的個性形象是怎樣的?

活潑天真、純潔無瑕的少女形象躍然紙上。

(3)作者有意迴避了對於鬥草場面的正面描寫,而只是寫了人物在鬥草前後的活動和心理。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作者有意迴避了對於鬥草場面的正面描寫,而只寫了人物在鬥草前後的活動和心理,收到了雖少總多、耐人懸想的效果(給讀者以豐富的聯想和想像的空間)。

(4)關於“疑怪”兩句,向來有三解:一是解作鬥草姑娘的內心獨白,二是解作少女間的對白,三是解作作者本人的猜測。結合全詞談談你的個人看法。

一、她突然想起,怪不得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好夢,原來是今天鬥草要贏的預兆啊!二、兩位採桑女子在桑間小路相遇了。它們是鄰居,彼此很熟悉。其中一位姑娘笑得很甜美,女伴感到奇怪,猜測她昨晚做了一個與愛情有關的夢。那姑娘卻辯解說是因爲今天早上鬥草鬥贏了。三、是旁觀的作者見到了這羣美麗天真活潑的少女臉上綻放的歡笑,不由得露出了公子哥兒們的本相,他心裏偷偷打趣他們—我還以爲你們昨晚做了什麼與白馬王子有關的好夢呢,原來是今早鬥草贏了,就這麼興高采烈,歡天喜地。(自圓其說即可)

3、再來整體回顧:

(1)這首詞實寫了什麼?虛寫了什麼?表現了怎樣的情境?

(實寫:春天美好的景象;兩個少女路上的相遇和對話。虛寫:春夢;鬥草的遊戲。反映出少女身上顯示的青春活力,展示了少女的純潔心靈,洋溢着一種歡樂的氣氛。)

(2)上片春天的景色和下片人物的活動有怎樣的關係?

( 上片春天的景色形成人物活動的背景;一邊是大好春光,一邊是充滿青春活力的美麗少女,交相映襯。)

4、詞文總結:

此詞通過清明時節的一個生活片斷,反映出少女身上顯示的青春活力,充滿着一種歡樂的氣氛。詞人晏殊的風格是溫潤秀潔的,全詞純用白描,筆調活潑,風格樸實,形象生動,展示了少女的純潔心靈。

  (四)擴展延伸:

賞析晏殊:《漁家傲》(採蓮女)

越女採蓮江北岸,輕橈短棹隨風便。人貌與花相鬥豔。流水慢,時時照影看妝面。

蓮葉層層張綠傘,蓮房個個垂金盞。一把藕絲牽不斷。紅日晚,回頭欲去心繚亂。

晏殊擅於描寫女性,他的詞作中出現了很多女性形象。此詞也不例外,描寫了採蓮女在江邊採蓮時優雅的身姿和溫婉的風情。作者從頭到尾都沒有使用一句俗豔之語,而是運用大量的細節描寫,刻畫出少女們豔麗的容顏,高尚的情操,以及她們因情愛萌動而產生的不安於煩躁。整首詞並無跌宕起伏的語句和情節,給人一種清新淡雅、寧靜閒適之感。

這首詞風格清麗,筆法細膩,表達含蓄,是晏殊詞風格的真實體現。

上片中作者不僅交代了採蓮女的勞動地點,描寫了她姣好的容貌,還提到了她閒暇之時對影梳妝的細節。“越女採蓮江北岸,輕橈短棹隨風便”一句,語言清麗,聲調和諧,起首便營造出一種平和雅淡的意境,採蓮女的綽約風姿被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緊接着,作者通過“人貌與花相鬥豔”一句,進一步描摹她們的秀麗容顏,顯得水到渠成,毫不突兀。最後一句“流水慢,時時照影看妝面”,則讓人感覺少了一分濃豔纖佻,多了一分清麗蘊藉,別具特色。

下片“蓮葉層層”三句,通過對蓮葉、蓮房、藕絲等景物進行描寫,抒發了兩層感情,既寫出了採蓮女的心境,又反映了作者的心緒。首先,“一把藕絲牽不斷”一句,寫出了採蓮女綿綿無盡、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世界。通過最後一句“紅日晚,回去欲去心繚亂”,便能看出她好像是在盼望着某個人出現。然而,此人並未出現,無盡的思念纏繞着她,心中的苦楚無人傾訴,以至於她思緒繁雜,像“藕絲牽不斷”。其次,再來分析一下作者當時的心境。作者晏殊擅長寫一些即景抒情的小詞,且多爲表達離情別緒的傳統題材,記敘一些有關花酒歌愁的事情。而作者當時在寫作這些詞的時候,大多結合自己當時的心境,即用詞作來反映自己當時的心情。創作這首詞時,作者的心情也同採蓮女一樣,滿懷思念,滿腔離愁。因此,詞中採蓮女“藕絲牽不斷”的複雜心情其實也是作者當時心境的真實反映。

  (五)板書設計:

 (六)佈置作業:

背誦

  五、教學反思:

今天是清明假期完後上的第一節課。學生放完假,明顯感到上課很吃力,上課提問不太回答我,急得我上課冒汗。今天上課出了點小差錯,名詞說成了動詞,上完後我才意識到。不過老師一直說沒事沒事。《詩經》的補充部分也是我上完課後老師讓我後補充的,這首詞重點把握東鄰女子的兩個笑,所以有必要補充關於《詩經》的知識。

  晏殊《破陣子·春景》教案2

  破陣子·春景

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裏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原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一.作者簡介: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約派詞人,景德中賜同進士出身。慶曆中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諡元獻。其詞擅長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閒情致,語言婉麗,頗受南唐馮延已的影響。晏詞造語工七巧濃麗、音韻和諧、風流蘊藉、溫潤秀潔。原有集,已散佚,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

 二.詞文賞析:

1.賞析“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寫景之妙。

A“碧苔”“黃鸝”色彩鮮豔、清新明麗,寫出了春光的美好。

B“碧苔”寫春色之美,“黃鸝”寫春聲之美,“飛絮”寫春態之美:繪聲繪色繪形,營造了一幅清新明麗的圖景,充滿閒情逸趣。

2.閱讀下面一段文字,然後回答問題。

所謂白描,原來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技法,指不着顏色,也不畫背景,只用墨線勾勒人和物的形象的畫法。它重在以形傳神,不重形似而求神似。後來人們把這種寫意的技法引進寫作。白描的作品,沒有過多的風景描寫,沒有過長的人物對話。不抽象地描繪人物的心理,不瑣碎地摹寫人物的裝飾。對話、心理、環境和服裝,都緊扣在人物的行動性格上。絕對避免浮誇,要求簡練。一切描寫敘述都在顯示着人物的個性,絕不模糊或遮蔽人物的形象。同時,從人物情節出發,找到最能表現其個性的行爲特徵。

這首詞的下片從哪幾個方面刻畫東鄰女子的個性的?

A表情:笑:巧笑→笑從雙臉生。

B心理描寫: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

C場面描寫:鬥草。

東鄰女的個性形象是怎樣的?

活潑天真、純潔無瑕的少女形象躍然紙上。

3.作者有意迴避了對於鬥草場面的正面描寫,而只是寫了人物在鬥草前後的活動和心理。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作者有意迴避了對於鬥草場面的正面描寫,而只寫了人物在鬥草前後的活動和心理,收到了雖少總多、耐人懸想的效果(給讀者以豐富的聯想和想像的空間)

4.關於“疑怪”兩句,向來有三解:一是解作鬥草姑娘的內心獨白,二是解作少女間的對白,三是解作作者本人的猜測。結合全詞談談你的個人看法。

5.風格:

溫潤秀潔。

6.總結:

此詞通過清明時節的一個生活片斷,反映出少女身上顯示的青春活力,充滿着一種歡樂的氣氛。全詞純用白描,筆調活潑,風格樸實,形象生動,展示了少女的純潔心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