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邊城》一文教學反思+評課

本文已影響 2.87W人 

  【教學反思】

《邊城》一文教學反思+評課

本節課我的教學重點在感悟作品中最質樸的人情美,這些美都非常自然、質樸的流露。沈從文在談及自己的創作動機時說: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領導讀者去桃源旅行,卻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個小城市中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得的一分哀樂,爲人類的“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作者的意思是:他想用平凡的故事來“說明”怎樣的愛才是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簡言之,作品就是在回答“什麼樣的愛是合符人性的,是美的”。

的確,從這部作品中我們感受到的美就是這種如同理想世界中的一份真實,這種愛在生活中存在,但是因爲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漸漸的人們對這種愛的感悟不夠強烈了,因此這篇文字的美不單是一種對作品的頌讚,而更多是對今天人們的一種心靈呼喚,去尋找那心底最自然的情感。在此設想下,我把我的教學思路放在對小說中人與物,對這中間的情與愛去剖析,去感悟一絲一毫的人情美。一開篇,我就用一首歌曲《等等等等》(黃磊)進行情境導入,通過音樂中的故事,帶領學生回到過去的邊城小鎮,親近那渡船和那渡船內外的一切人與事。在這衆多的人情美當中,有一種叫做愛情的美特別醉人,我把它放大,就把這篇文章的切入點定爲——《致湘西茶峒那終究在等待的愛&情》。通過作品介紹(小說故事梗概)把翠翠悽美的愛情全盤展示在學生面前,一下子就牽動了學生的心絃,爲人物那份對愛情等待感到心動,爲大佬天保的意外感到惋惜,爲二佬儺送的回來感到期待。在課堂進行中,帶領同學們走進文本,從文字中找到那些人情美的句子,通過文字去感悟美,感悟愛。這堂課預設時對學生的回答期待值很高,預想通過文章閱讀,學生能夠自己找出文中相關的人情美,學生自己在個人理解和分析的基礎上,能夠完成賞析美的任務。但是在課堂的實際操作中,學生的課堂反應沒有預想的成功。課堂進行中,學生參與度不夠,對文本的感悟不深刻,對文中的人情美找的不夠細緻,都是粗略的找到這人情美是什麼美,然後蜻蜓點水的帶過就結束了,對文中人物之間那種沒有任何修飾的最質樸、最自然流露出的“情”感受不強,導致文章的人情美沒有表現出來。從我個人的教學設計角度而言,我沒有在這部分對學生進行更有效的引導,所以學生一下子不能深入進文本,對於這一點我的解決方案還是側重從問題設置的角度下手,不能太深入,要逐步引導。比如我可以把人物作爲切入口,問“翠翠和爺爺在看着渡船這件事情上有什麼樣的對話,找出來,並且分析一下這裏面有沒有人情美?”這樣問題就非常具體,學生很快就可以從文本中找到提示,很快就會發現這個對話是祖孫二人爭搶着守渡船,而這對話的背後就是祖孫之間的相互關心和愛護,沒有什麼華麗的.語言在裝飾,而就是那“真善美”給我們展現出深厚的祖孫情,這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可以引發聯想,一下子就能打動我們,想到我們和爺爺之間的故事,這樣在最後進行課外延伸和拓展環節時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有話可說了。所以我的問題還是設計的太大了,學生不好把握。此外,在拓展環節我的問題“在如今的現代社會,我們又該怎樣去尋找並感受這淳樸的人情美?”設計不夠嚴謹,因爲“怎樣”更偏重於方法,這樣的問題容易誤導學生,以致於對問題的理解偏頗,導致學生去談怎麼找,而不是怎麼感悟,這一點也是課堂提問設計出現了問題。

在課後我進行反思,總而言之我對自己的這節課不算滿意,總體上教學思路是一致的,但是通過與學生的互動發現學生沒能真的感悟到這篇文章的美,它的魅力沒有讀出來是我的遺憾,之所以我選擇這篇文章是因爲我真的很喜歡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世界,它的美可以洗去鉛華,給人靈魂的洗禮,我多麼希望通過我的課堂帶給我的學生一種精神上的薰染,但是這節課我失敗了,學生只是表面的分析了小說中有哪些人情美,都是什麼,而沒有真的理解它美在哪裏。我想通過這一次的教學經驗後,我有更多的感悟,如何把學生帶入文本去思考,如何挖掘學生的內心感悟,不僅可以從問題入手,還可以有更多的角度,在今後的課堂我會進行嘗試和探索,找到適合我的風格又能教學高效的方法,帶領我的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還能收穫更多。

  【評課】

小說的教學存在的現實是篇幅太長,比較有深度,所以進行小說的授課時對於教學目標的把握是重點,太大、太深了都不好把握。

教學目標是要達到什麼程度,達到什麼標準,具體的語文教學目的不能太模糊、太寬泛,因爲這樣難以判斷學生感受的程度,不好量化。

對三維目標的理解不夠,三維目標是目標的三個維度,而不是三個目標,具體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點不能支離開,要能夠長爲短教。

本文我的目標之一是體會小說的情感境界和人情之美;之二是理解小說極力讚揚的傳統文化中淳樸的人情美,並在現實生活中發揚光大。其實這兩點可以算是學習目標,放到三維目標的維度就不夠準確了。

建議從整體上把目標分解,可以具體化,例如分析人物形象,這樣更好掌握主題,便於走進文本,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可以自然而解。本文要求學生說出文中展示了哪些人情美,帶入文章分析,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但真正走進文本是關鍵。

教學中可以把最精彩的段落提出來重點分析,讓學生感受最打動人的人情美。

要教學實踐中,第一課時應多深入文本,不一定非要進行拓展延伸。

語文課堂的拓展延伸也不要經常進行,弄不好就變成政治、文史課了。

對於課堂提問要多思考,進行自我提高。

總之,教學相長,作爲年輕教師的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但是和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求知之路則是充滿無限美好的,我期待着自己的成長。不怕失敗,不怕批評,虛心求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