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第2課時

本文已影響 3.61W人 

  【教學目標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第2課時

⒈ 知識與能力

(1)體會本文清新質樸、自然流暢的語言風格。

(2)理解文章中蘊涵的情致、理趣。

(3)有感情朗讀、試背全文。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誦讀,抓住感情變化的關鍵詞語“樂”、“痛”、“悲”,以此帶動對全篇的理解。

(2)通過品讀、鑑賞、探究,體會作者情感萌生、變化的緣由,理解行文思路和作者對人生的深沉慨嘆。

(3)在試背中加深理解,融會貫通。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作者強烈的生命意識,從而樹立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1.鑑賞寫景語言的特色。

2.感悟作者感情的起伏變化。

3.理解作者的生死觀。

  【教學策略】

1.設計藝術:

(1)以美誦切入,體會情感的變化,以“樂”、“痛”、“悲”帶動對全篇的理解。

(2)誦讀、背誦貫穿於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與鑑賞詞句、體味情趣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2.重難點突破法:

(1)誦讀法,以美誦激情趣、促理解。

(2)點撥法,教師點撥行文脈絡、引領思考路徑。

(3)情境創設法,在誦讀、賞析中聯想入境,體味自然之美、理趣深意。

(4)討論法,解決關節問題,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共同探討疑難。

(5)舉一反三法,誦讀指導與鑑賞語言,選關鍵點引發學生自主思考。

  【教學計劃】

2課時。本節公開課爲第二課時。

注:第一課時簡介王羲之其人其書、蘭亭唱和的概況以及東晉文人的思想狀況、生活態度、文風特點。閱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即通過第一課時,使學生了解作者、事由、時代情況,明白文章的表層大意。作業爲試背課文。

  第 二 課 時

  【教學內容】

美誦、體悟《蘭亭集序》清新質樸的語言蘊涵的無窮逸趣。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古代山水遊記散文是浩浩中華文學史上的瑰寶,《文心雕龍》講:“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文人們在描繪自然風物中傾注了無窮志趣。篇篇佳作引領我們徜徉於奇山異水間,我們的心絃隨着作者的感情蕩動。今天,我們繼續來欣賞散文園地上的一株奇葩─《蘭亭集序》。蘭亭書法登峯造極似浮雲矯龍,自不待言;羲之集序清新質樸寓無窮逸趣,誦讀、品味體悟是我們這節課的學習任務。

上節課,同學們邊朗讀邊梳理了詞句的表層意思,在大家已經對文意有了初步感知和誦讀練習的基礎上,我們聽朗讀錄音。(佈置聽錄音時的學習任務)

二、問題設置

1.同學們聽錄音時,找找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鑑,一併勾畫出文中最能表現作者情感的詞句。

2.學生聽錄音後,教師設問:你在何處受到啓發,你認爲哪些地方你應該注意改進?如果你感覺自己朗誦何處比錄音處理得好,可以談談理由,並給大家示範一下。

學生回答。

(教學預設:語速、停頓、重音、情感。)

3.同學們提到了朗誦錄音中情感的傳達,那麼文中傳達了怎樣的情感呢?請找出關鍵詞語,並誦讀原句。

學生回答並誦讀。

(教學預設:“樂”、“痛”、“悲”及其所在句子。教師進行誦讀指導,學生齊讀,激發興趣。)

4.同學們在誦讀中從直感上體味了作者的“樂”,那麼作者到底“樂”在何處呢?請結合第一、二段具體的語言材料加以解說。

學生討論、回答。

(教學預設: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人傑。解說指導學生緊扣語言材料,如兩個“足以”所傳達的感情。指導學生聯想入境,感悟自然之美、人和、事雅之樂。)

三、深入探討

1.“信可樂也”,我示範兩種讀法,同學們體會應該怎樣讀,爲什麼?

學生回答。

(教學預設:學生體會到作者由興而生的氣度從容之樂,併產生鑑賞的深入理解。)

2.預設學生答出“樂”的緣由之一:環境優美。教師要求學生美誦出寫景的語句。追問:江南陽春三月,景色是什麼樣的?能用你學過的詩文裏的句子告訴大家嗎?

學生調動舊知,回答。

(教學預設:“千里鶯啼綠映紅”、“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教師補充:“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羣鶯亂飛。”)

深入追問:與本文關聯比較,選取的景物有什麼不同?作者寫蘭亭景象突出了什麼特點?爲什麼這樣寫?

學生回答。

(教學預設:學生從景與情的關係考慮,素淡、雅緻的散文格調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寫照。)

四、疑難探究

1.前兩段寫幽美的風景、聚會暢敘之樂,第三段卻由樂轉痛(預計學生會提出問題),銜接似乎不太緊密,轉折有些突兀,是這樣嗎?讓我們細讀文本,體味作者的“痛”是由何產生的?第三段與前兩段有什麼關聯?

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研究,後全班交流。

鼓勵個性化解讀及多元探究,言之成理即可。

教師作小結,側重於宇宙之浩大與人之渺小的對比,人自覺地思考“死生”的意識。

2.探究第四段“悲”的感情的來由是什麼。

方法:教師將其分解爲若干小題,銜接自然,深入淺出,易於學生理解。

①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那麼古人對死生的觀點是什麼?

② 作者對這種觀點持什麼態度?

③ 他對死生的看法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學生回答。

(教學預設:①②兩個問題學生能準確找到文本信息。③題指導學生以歷史的眼光審視和評價古人,同樣鼓勵學生言之成理的理解。)

④ 作者自述“悲”的感情的`因由,是哪句話?

學生回答。

(教學預設:學生能準確找到文本信息。)

⑤ “今之視昔”除了剛纔解讀的“一死生爲虛誕,齊彭殤爲妄作”之外,作者讀前人談及死生的作品,還有哪些感觸?

⑥ “後之視今”作者是如何推測的?

⑦ 同學們作爲“後之覽者”,看到這篇文章有什麼感觸?你還讀過別人興感死生的作品嗎?能背誦幾句嗎?

學生回答。

(教學預設:⑤⑥兩個問題學生能準確找到文本信息。⑦題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引導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⑧教師啓發:“昔人”、“今人”、“後之覽者”都對個體生命的短暫、對死生問題發出慨嘆,確實“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那麼“痛”與“悲”有什麼不同?

學生回答。

(教學預設:從個體思考與代代思索考慮。鼓勵學生各抒己見。)

五、課堂小結

在東晉駢文盛行,文風浮豔的時代,作者能寫出如此清新素美的作品;在崇尚虛無、清談玄理的時代,作者能力斥虛妄的人生觀,思索生命的境界,是難能可貴的。由此,我們體會到了山水遊記散文的一種特徵:不僅寫山摹水,還傾注了作者的情感、理趣,二者各得其宜,各盡其妙。

六、作業

1.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思考:本文與通常的書序有何不同?

3.整理自己的閱讀感受,寫成短文。如賞析本文的語言、對王羲之的認識、對死生問題的理解等等。

七、板書設計

聚會暢敘之樂

生命自覺之痛

千古同思之悲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說明

《蘭亭集序》是精讀課文,擬用二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簡介王羲之其人其書、

蘭亭唱和的概況以及東晉文人的思想狀況、生活態度、文風特點。閱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用文言實詞、虛詞,即通過第一課時,使學生了解作者、事由、時代情況、明白文章的表層大意。作業爲試背課文。第二課時爲本節公開課,通過品讀、鑑賞、探究,感受作者寄寓於山水中的情感,體會清新優美的語言風格,理解文章中蘊涵的情致、理趣。

一、誦讀、背誦貫穿於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與鑑賞詞句、體味理趣相輔相成。本文語言駢散間行,各得其長,多處成語流傳至今,宜於美誦。既從抑揚鏗鏘的語言審美直感上激發學生的樂學熱情,又與探究、賞析相互促進,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從四條途徑入手。第一,課之初始,在第一節課學生自由誦讀練習的基礎上,直接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學生立即能聽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借鑑改進。當然,也允許學生提出異議,認爲某些地方自己處理得更好。如此,不採用先讓學生朗讀而進行橫向比較的方法,以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同時,優美的朗誦能創設情境,引領學生迅速進入文境,激發學習興趣。第二,每次從文中尋找語句進行解讀,都力爭讓學生以高質量的美誦方式答出原句,教師適時指導,避免學生僅將其作爲問題的答案平淡地讀出。這樣,賞析關鍵語句的過程同時成爲有感情誦讀的練習過程,而誦讀又促思考。第三,每部分的背誦助學生思文境、文情,將舊知、新識融會貫通;若發現背誦停斷處,教師指導疏理此處行文思路。要避免學生熟誦如急雨湍流,以暢而快自豪,要指導注意頓挫情感。

二、教學中注意舉一反三,教會學生鑑賞文學作品的方法。指導誦讀選“樂”、“痛”、“悲”三個點處的相關語句練習,並突出“樂”的不同讀法,藉助體悟作者的思想、情致。以這三處啓發學生揣摩,讀好全篇。鑑賞語言選取了第一、二段的景物描寫:“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天朗氣清”、“惠風和暢”24個字,關聯比較其它學生熟知的描寫江南暮春景色的詩文,通過對比景物的選擇、描寫方式的不同,見出王羲之的審美情趣和寫作風格。以帶動體會全篇清新質樸、自然流暢的語言特色,體會在東晉駢儷藻飾之風盛行時,其難能可貴之處。

三、取感情變化爲主線,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樂”、“痛”、“悲”,以帶動對全篇的理解。逐層分析“樂”在何處,因何由“樂”轉“痛”,“悲”因何生,“痛”與“悲”的不同何在。通過緊抓文本信息,探究語句內涵,理解情感的跌宕起伏。

四、對於王羲之的生死觀“一死生爲虛誕,齊彭殤爲妄作”,學生受年齡、閱讀經驗和生活閱歷的限制,理解起來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不作過高要求。能夠理解“一死生”、“齊彭殤”的意思及作者評爲“虛誕”、“妄作”的思想取向即可。至於力斥東晉文人崇尚虛無、清談玄理的社會風氣,結合第一課時的知識準備,點到爲止。優秀的文學作品具有跨時空的恆久價值,本文的解讀允許學生不狹隘地受其時代特點的禁錮,探尋作品中“死生亦大”、珍惜生命、積極生活的普遍意義,從而喚起自覺的生命意識。

多媒體課件素樸自然,力爭發揮良好的輔助教學的作用。

綜上,美誦、體悟《蘭亭集序》清新質樸的語言蘊涵的無窮逸趣,是本節課的目標與途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