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高一語文《采薇》教案

本文已影響 3.19W人 

設計理念

高一語文《采薇》教案

《采薇》出自《詩經》,向來以其豐富多彩的人文內涵、難以言說的詩情畫意、含蓄蘊藉的藝術風格讓人拍案叫絕。尤其是詩中那真實複雜的矛盾情感———對強敵賊寇的憤恨與對故園親人的思念,保家衛國的豪邁與歷盡艱辛的苦澀,明媚樂景中的哀傷與陰晦哀景中的喜悅,都給人以無窮的想像與回味,具有永恆的魅力。本設計將情感、價值之類豐富的人文目標具體融化在對文本的解讀過程中,通過反覆的吟誦、品味、領悟,通過豐富的聯想、比較、探究,在準確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深入剖析詩的人文內核,深刻感受詩的豐富意蘊,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實現文本的教育教學價值。

教學步驟

一、課前準備

1.讓學生從網絡或圖書館查找有關資料。

2.藉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句,初步感知原詩。

二、文本解讀過程

1.導語

翻開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你會發現,歷史的年輪,並不總是從溫馨寧靜的田園中穿過,而常常碾壓着累累屍骨前行。不管你對它懷有什麼樣的情感,戰爭這個巨大的幽靈,一直伴隨人類成長的歷史。於是,戰爭,一直是人類文學的一個永恆話題。現在,就讓我們去感受幾千年前的古人對戰爭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積澱在其中的真切複雜的人生百味。

2.師生交流課前準備的情況(使用多媒體),明確以下幾點。

(1)《詩經》和“《詩經》六義”。

(2)《采薇》是西周宣王時期的作品,是《詩經》裏最富有詩意的一首“戰爭詩”。宣王時北方玁狁侵周,宣王命令出征,打退玁狁。《采薇》是出征玁狁的士兵所賦。詩篇洋溢着戰勝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時又對久戍不歸、久戰不休充滿厭倦,對自身遭遇無限哀傷。

3.文本解讀

在各種形式的反覆誦讀中,師生着重交流或探討以下一些問題:

(1)該詩的思路結構有什麼特點?

討論後明確:重章疊句,迴環往復,舒捲自如,《詩經》裏很多詩都有這個特點。本詩共有六章,前三章迭出,後三章也基本上是這樣的結構;但前後三章有明顯的變化,使整首詩較其他作品有更多的起伏變化,以便於表現更爲複雜的情感。

(2)詩從“采薇”寫起,這跟“曰歸曰歸”的思鄉情有何關係?

明確:這裏採用的是《詩經》慣用的起興手法,“薇”是故鄉田野裏常見的植物,自然由物及人,引起了濃濃鄉愁。於是,深切的鄉情融入熟悉的“薇”中。思鄉懷親的情感是抽象的,但是,當把它化作故鄉的一株野花、一棵大樹、一條小河這些看得見摸得着的山水草木時,就具體形象了。

(3)前三章所寫的“薇”有無變化?從中你能感受到什麼?

明確:“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剛止”,這裏首先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的變化、時光的流逝;寫薇由“作”而“柔”而“剛”,薇都生長得這麼旺盛了,可是戍邊軍士還遠離家鄉,歷久不歸;既暗示了士卒滯留邊關的時間之長,又很自然地帶出了“心亦憂止”“憂心烈烈”“憂心孔疚”這種有家難歸的情感。這種生長變化不僅避免了單調重複,更暗示了鄉愁的漸濃、漸深、漸切。所以,這極其精練的寫景,同樣證明着“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藝術真諦。再加上,在表現時間方面,末章“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一“往”一“來”,同樣表明了時序的變遷,就更進一步抒寫出人世滄桑之感。

(4)四、五兩章表現了什麼內容?與濃濃的鄉愁矛盾嗎?

明確:“戎車既駕,四牡業業”“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兩章直接描寫了戰事之頻繁、壯烈,既表現了戰士們的威武雄壯,也展現出他們保家衛國的豪情,同時,也似乎暗示了思鄉的深層原因:頻繁慘烈的戰事,更讓人渴望和平,渴望故鄉,渴望親人。

(5)這首詩最經典的景物描寫在哪裏?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確:末章“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幾句,晉人謝玄認爲是《詩經》裏最有詩意的句子。清代學者王夫之也大加讚賞,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然而從字面上卻不見“樂”與“哀”,“不着一字,盡得風流”!偏偏在春光明媚“楊柳依依”的大好時刻,戰士們離別家鄉親人走上殘酷的戰場,心中有多少割捨不斷的悲情愁腸呀!千辛萬苦的戰爭終於結束,所有的艱難險阻,所有的痛楚辛酸都已經遠去,家園親人就在眼前,該是多麼溫馨喜悅呀,可偏偏“雨雪霏霏”!昔日離家時的依依惜別之情,今日歸來的悲慼之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哀情寄樂景,樂情託哀景,情景交融,虛實結合,抒寫出極其豐富的物是人非之嘆。

(6)你怎麼理解這首詩交織着士兵思家戀土與保家衛國的複雜心理?

明確:《采薇》不像一般的戰爭詩那樣簡單地表現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現出人的深層的內心矛盾和痛苦,細微真實地寫出了人性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殘酷的戰爭畢竟與人類文明正常價值趨向相悖,自古以來,人們都對它懷有複雜矛盾的感情。《采薇》正是爲保家衛國而出征玁狁的士兵所唱出的心聲。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充分說明其所怨恨的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詩人對侵略者充滿了仇恨,詩篇中洋

溢着戰勝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時,“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又對久戰不休充滿厭倦。總之,戰士們的情感深處,交織着重重矛盾:對敵人的痛恨與對家鄉的思念,保家衛國的豪邁與歷盡艱辛的苦澀……

其實,人類有一種很普遍的矛盾心理:大丈夫有仗劍遠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壯志,又有低頭思鄉胸懷親人的迴歸意識。這裏的戍邊戰士心中的矛盾,也或多或少地表現出人類共有的,也是無法迴避的真實矛盾心理。所以,詩中表現的這種情感矛盾,具有超越時空的普遍意義。

三、延伸探究

閱讀《詩經》中的《大雅常武》《大雅小明》《秦風小戎》,與《采薇》對比一下,看有什麼異同。

[ 內 容 結 束 ]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