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九年級上冊《范進中舉》教學實錄

本文已影響 1.61W人 

  一、導入:

九年級上冊《范進中舉》教學實錄

同學們大家好,課前我們都閱讀了清代人吳敬梓寫的諷刺小說《范進中舉》,認識了范進這個人物,感受到他命運的變化,我想大家一定深有感觸,有話要說,下面請同學們談談對范進的總體印象?

  二、個性表達:

生:“老師,我認爲范進是一個有堅定信念,能爲目標不斷奮鬥,執着不止的讀書人,值得我們中學生去學習。”

生:“老師,我覺得范進是一個醉心功名、不顧家庭、迂腐懦弱的人,不應該成爲我們學習的榜樣。”

師:“好的,剛纔部分同學勇敢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說出了自己對范進的總體印象。不同的人因不同的知識觀念和情感體驗對同一部文學作品有不同的認識和看法,這很正常,都是值得尊重的。觀點和立場可以不同,但是閱讀文學作品的科學規範的思路和方法最好一致。下面,請同學們拿起筆,迅速瀏覽全文,圈畫出文本中直接反映范進的語言,請結合具體的字詞句,能夠科學準確地、深入細緻地分析范進這一小說形象。”

  三、整體感知:

學生自主閱讀,結合文本分析范進這一人物形象。教師在教室內巡視,適當做指導。

  四、交流討論:

生:“老師,小說中范進在茅草棚下坐着,反映了范進家經濟狀況很糟糕,生活貧困。”

師:“對!文中還有那些地方反映了范進家經濟貧苦呢?”

生:“老師,十幾年,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哩,家裏餓了兩三天和范進的母親餓得兩眼都看不見了,更直接反映了范進家經濟窘迫。”

師:“同學們讀書很仔細,閱讀時要注意前後文字的的照應和聯繫。正因爲經濟貧寒,家人飢餓,纔會有後文的什麼情節出現?”

生:“去集市上賣雞。”

師:“對!可賣雞是范進自己主動要做的嗎?”

生:“不是。是范進的母親吩咐他去做的,他才慌忙抱了雞,走出門去。”

師:“見自己的.母親餓得兩眼發花竟然不知所措,作爲近60歲的人,竟然無法解決母親的溫飽問題,這一切說明了什麼?”

生:“說明了范進迂腐無能,缺乏謀生的技能,致使家庭經濟常年陷入困頓的局面。”

師:“說的好!請同學們找一找關於范進賣雞的句子,自己讀一讀,品一品。”

生品讀文句:“進抱着雞,手裏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尋人買。”

師:“這就是范進:一個辛酸落魄的讀書人。他家境貧寒,迂腐無能,皓首窮經,54歲才取得秀才的功名,就連賣母雞去就命都那麼力不從心。在他兇悍的岳丈面前,他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找出直接描寫范進的語句。”

生:“老師,他在胡老爹面前恭敬謙卑、唯唯諾諾、懦弱隱忍,甚至在胡老爹辱罵他時,范進還說岳父見教的是!”

師:“這位同學找得很準!胡老爹爲什麼對范進如此不屑、肆無忌憚呢?”

生:“因爲范進家境貧寒、迂腐不堪。”

師:“更重要的是什麼原因呢?”

生:“因爲范進讀了那麼多年書,沒有獲取功名。54歲才獲得秀才(進學)的功名,社會地位卑賤,遭人蔑視。”

師:“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如此不堪,但是有一件事,范進始終不忘,可謂刻骨銘心?哪位同學知道呢?”

生:“老師,是科舉考試!”

師:“說的很正確!請問小說中哪些語句最能反映這一點?”

生:“老師,文中范進說自古無場外的舉人,如不進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還有瞞着丈人,這些語句可以看出范進對科舉考試念念不忘。”

師:“請你有感情地讀一遍,好嗎?考一考,搏一搏,否則不甘心!儘管自己年歲已高,但爲了科考,范進寧願欺騙隱瞞他最畏懼的岳丈,寧願借錢,寧願自己的親人捱餓,這充分反映了范進的什麼特點?”

生:“老師,反映了范進醉心科舉考試。”

師:“是的,這極生動地反映了范進受封建科舉制的毒愛之深。大家知道範進身爲秀才,若在鄉試中高中舉人,意味着什麼?”

生:“意味着社會地位陡升,可以躋身特權階層,處處受人尊敬,從賢婿老爺、範老爺、捷報貴府老爺範諱進等詞語和範舉人先走,屠戶和鄰居跟在後面可以看出;意味榮華富貴的生活垂手可得,從張鄉紳來祝賀,送錢送房拉關係可以看出;還意味着從此可以踏入仕途,從張鄉紳是舉人出身,做過一任知縣可以看出。”

師:“分析得很深入、全面。古代的讀書人在科舉考試中,如果成績優異就可以獲取相應的功名,從此過上高高在上、有權有勢、榮華富貴的生活。正是因爲科舉考試具有如此的誘惑力,范進纔會如此熱衷功名,醉心科考,癡心不改!而小說情節中戲劇性的一幕就是年近花甲的范進竟然在鄉試中高中了舉人。下面請同學們找出描繪范進知道自己中舉後的語句。”

生:“范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我中了!’”

師:“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相關語句,嘗試表演一下。”

師:“同學們,范進怎麼了?能否用書中的原話回答?”

生:“他只因歡喜狠了,痰涌上來,迷了心竅。”

師:“范進在聽到高中喜訊後發瘋、瘋跑過程中反覆出現的標誌性的言行是什麼呢?”

生:“拍手、笑着、好了、中了。”

師:“范進發瘋的原因是什麼?他反覆說好了、中了,指哪些內容?”

生:“范進發瘋是因爲他多年的苦讀終於有了回報,他的命運將發生終極改變,他終於可以過上他所向往的高高在上、有權有勢、榮華富貴的生活。”

師:“一個讀書人喜獲功名,本應是喜事,可是范進卻樂極生悲發了瘋,上演了一出醜態百出的鬧劇,這裏吳敬梓巧妙地運用了誇張、諷刺的手法,對范進這一人物形象進行了傳神地描繪和辛辣的嘲諷。清醒後,範舉人的表現怎麼樣呢?請大家說一說。”

生:“晚生僥倖,實是有愧。卻幸得出老先生門下,可爲欣喜,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中舉後的范進彷彿變了個人,變得世故圓滑、虛僞成性、逢迎自如。”

師:“請問大家,中舉前的范進是這樣嗎?”

生:“不是,中舉前的范進十分懦弱卑微、隱忍謙恭、委曲求全。”

師:“那爲什麼中舉前後,范進的言行舉止發生這麼大的變化?說明了什麼?”

生:“因爲范進幾十年的求學生涯中早已見慣了舉人高中的場景,對上層人物交流時使用的官腔早已耳熟能詳,而這一切又是他多年夢寐以求的東西,說明了他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極深!”

師:“說得入情入理!太可怕了,科舉制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也改變人物的品性。如果說范進中舉前讓人覺得可悲可嘆,那麼中舉後就讓人覺得可恨可惡了!請同學們想一想,一個極力想通過科舉制改變命運以便高人一等作威作福,獲取榮華富貴供自己享樂的人,怎麼能成爲社會推崇的對象,怎麼能成爲中學生學習的榜樣呢?”

  五、教師總結:

同學們,清代吳敬梓通過《范進中舉》爲我們講述了一個古代讀書人范進在54歲時高中舉人後發瘋的故事,使我們讀者從中真切地感受到封建科舉制對讀書人的巨大誘惑力和極深重的毒害。一場考試決定一個人的整個命運!一個范進,邁過科舉制的門檻,從貧民躋身上流階層;而萬千讀書人,在科舉制的門外苦苦徘徊,思想人格和身體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摧殘,追古思今,這一切都值得我們每個人細細思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