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文言文《始得西山宴遊記》教案+反思

本文已影響 2.3W人 

  [教學目標]

文言文《始得西山宴遊記》教案+反思

根據《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具有獨立閱讀能力,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文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爲:

能夠概括課文的段落大意

學習作者抓住特徵,用側面烘托寫景的方法

學習本文前後對比的寫法

學習作者寓情於景的寫法

在學習中感受作者熱愛西山的情感和卓然獨立的情懷

  [教學重點]

抓住景物特點和用側面烘托的寫法寫景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寄寓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自學,質疑,討論,合作探究

  [課型]

新授課

 [教具]

多媒體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語設計:近一段時間我們相繼學習了幾篇寫景散文,其中哪些名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隨便談)這些語句作者都抓住了景物特徵,同時在對景物的描寫中又都融入了作者的思想,“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同樣的文章,它蘊含着柳宗元的別樣情懷板書課題《始得西山宴遊記》

 新課探究

一.概括課文兩段主要內容:

釋題,從題目切入,課文第二段主要寫了什麼內容?第一段寫了哪些內容?

謫居永州,漫遊山水

始得西山,發現西山

  二.點探究:

自學指導1:

用一分鐘時間閱讀課文第二段,從文中勾畫出描寫西山所見之景的語句

“攀援而登……四望如一”

自學指導2:

用三分鐘時間閱讀文中作者西山所見的語句,思考:作者寫西山抓住了什麼特點,用一兩個詞語概括(可以自己歸納也可以用文中的詞語),並繼續體會作者是什麼方法來寫景的

設疑:作者目睹了西山的高峻,有什麼樣的感受?齊聲背誦出來“然後知是山之特立,……而不知其所窮”這些語句蘊含着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熱愛西山,讚美西山,板書]

面對着如此壯美的西山,讓作者倍感欣喜,能不飲酒嗎?能不酣暢淋漓嗎?從文中找出宴飲的語句,齊聲讀出來

“引觴滿酌,……而猶不欲歸”

由此我想到了,始得西山之前的漫遊,也寫到了遊和宴,那麼下面同學們討論交流:

作者始得西山,由遊而宴,前文中作者得西山前也寫到了遊和宴,運用了什麼手法來寫,有什麼作用?

[之前漫遊:施施而行,漫漫而遊,說明遊歷時是隨意的,漫無目的的,也是消極被動的,其出遊的目的在於寄情山水,消憂解悶,“恆惴慄”的心情就是真實的寫照,此處可結合背景簡單介紹那麼作者的目的達到了嗎?從他所到之地,深林,幽泉,結合學過的《小石潭記》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作者沒有讓自己的抑鬱之情得到排遣

文中也寫到了飲酒,是“傾壺而醉,……起而歸”這些短促緊湊的語句反映了作者單調乏味的生活及苦悶抑鬱的內心感受,雖然他想在遊覽山水中得以解脫,但酒醉之後依然如故始得西山之前的漫遊,並沒有讓作者獲得真正的心理愉悅]

[始得西山之遊:與上文形成鮮明的對照西山之異吸引作者,從四個短句,構成排比句式,形成一種急促之勢可以看得出來可見,西山之遊是積極主動的遊之後的宴與前文完全不同,是倒滿一杯,慢慢地喝,邊喝邊賞景,其醉與其說是酒醉而不如說是美景醉人,故而在日之入,至無所見的時候,猶不欲歸在西山之遊中,作者的鬱積在胸中的苦悶,終於得到了釋放,得到了解脫,達到了超然忘我,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程度鬱積在胸中的苦悶,終於找到了傾訴的對象,西山就是作者的知己,心心相映,無話不談;同時,我們不妨可以這麼理解,此時的西山與作者難以分得清,西山就是自己,作者讚美西山就是在讚美自己,寫西山的特立,不與培爲類,就是在寫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想必同學們還記得在那個鳥飛絕,人蹤滅的冰雪之是,那個獨釣的孤翁,那是個孤獨的形象,他不畏嚴寒,在無人垂釣季節和天氣,獨享江雪的美麗,不也正充分體現了他的超凡脫俗嗎?從那個孤舟到西山,柳宗元用他的文字,給我們詮釋了他的精神世界:人就要西山那樣巍然屹立作者正是對自己全部的情感寄託於西山之上,這也正是本文所採用的寓情於景的寫法]

  三.主題歸納:讚美西山,表現作者不同流合污,卓然獨立的品格

  四.寫法歸納:

抓住特徵 對比烘托寓情於景

 五.拓展延伸:

文學史上有一種貶官文學,他們在被貶之時卻創作卓著,從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感受了他“與民同樂”的思想;從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感受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從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中對“月光如水”的描寫,中感覺到蘇軾樂觀曠達的心境,……柳宗元也被貶失意,他寄情山水,你贊同柳宗元這種人生態度嗎?

 六.置作業

欣賞一篇託物言志的散文,體會作者寄寓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七.結語

柳宗元政治失意,寄情山水,抒寫了自己不同流合污、卓然獨立的人格,他的人生態度可圈可點,但他的西山卻留在了我們的記憶中,讓我們感謝西山,感謝柳宗元!

 教學反思

一直以來,對於文言文的教學,很多語文教師只注重文意的疏通,教師是一個傳授者,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被老師牽着鼻子走《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語言優美,準確,傳神,結合註釋,文意相應比較淺顯易懂,學生相互間比較容易解決,但是當老師問及作者在本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時,學生卻出現了分歧,這與我備課之初的設計是背道而馳的,原以爲學生一下子能得準確的結論,當時迫使我不得不及時調整過來我想,既然學生能在文章的閱讀中,找出兩種不同的情感,何不就此引導學生去分析發現呢?在這種想法的支配下,積極的組織學生去分析討論,學生很快就結合作者的創作背景得出了結論

這堂課的教學,使我獲得了一種新的體驗,如果只是爲了讓學生掌握結論,教師一句話就可以帶過,但這種灌輸式的方法能加深學生的感受嗎?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纔是學習的真正主人,他們本身有很大的發展潛能,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意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使他們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本文的教學中,師生在平等和諧的氣氛中交流學習,學生的態度是如此的積極主動,使我倍感欣慰:一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二是學生從自主學習的探究中獲得了學習的快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