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姚雪垠《差半車麥秸》教案

本文已影響 3.92W人 

 一、設計說明

姚雪垠《差半車麥秸》教案

《差半車麥秸》是姚雪垠寫於抗戰時期的小說,描寫了一個名叫王啞巴、外號叫“差半車麥秸”的落後農民,參加游擊隊後成長爲一名出色的遊擊隊員過程。他憨厚、質樸、善良,但愚昧落後,有着小生產者的狹隘、自私觀念和習氣。參加游擊隊後,在集體鬥爭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鍛鍊,成爲一名勇敢幹練的革命戰士。

 二、教學目標

學習文章通過細緻入微的人物描寫、幽默詼諧的故事敘述表達情感的手法。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0世紀30年代正是標語口號式的作品充斥文壇之際,“差半車麥秸”王啞巴這一鮮活形象的出現使讀者耳目一新。那麼究竟誰是“差半車麥秸”?你不覺得好奇嗎?讓我們一起打開課本,認識一下這個會說話的王啞巴“差半車麥秸”。

  2.通讀課文

雖然文章比較長,但生動的細節描寫、形象的人物刻畫會讓人饒有興趣地讀完全文。引導學生關注細節,找出典型的細節描寫。

 3.關注文章倒敘的結構特點

王啞巴是本文的主要人物,但在他出場前,課文用不少篇幅寫了游擊隊員用“差半車麥秸”這個綽號互相打趣,以及由小菸袋引出的一些生活片段。這樣可以製造懸念,引發讀者的興趣:“差半車麥秸”到底是誰?爲什麼有這麼怪的綽號?他爲什麼離開我們?他有哪些奇特的經歷?游擊隊員們爲什麼這麼想念他?等等。引導學生體會倒敘的表達效果。

 4.品讀鑑賞

結合思考和練習四,品讀下列細節描寫,說說這樣描寫的作用。

(1)他拭去了大眼角上的白色分泌物……這地是一腳踩出油的好地……

(2)漢奸兩隻手背綁着,臉黃得沒有一絲血色……頭上戴着一頂古銅色的破氈帽。

(3)“差半車麥秸”就擤了一把鼻涕,一彎腰抹在鞋尖上……乾的地方微微發亮。

(4)他又擤了一把鼻涕在鞋尖上……蔥葉子同牙花子從一個同志的頭上飛了過去。

(5)我看見他噙着小菸袋,默默地坐了半天……把小菸袋放到枕的東西下面就倒下去了。

(6)在我的肩膀上輕輕拍了一下……像小孩子似的笑了起來。

 四、拓展活動

閱讀姚雪垠的《李自成》部分章節,談談李自成和王啞巴兩個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麼不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