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社戲》教學實錄

本文已影響 1.79W人 

師:同學們,童年天真有趣,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提起童年,我們的心中就會涌起許多美好的記憶。長大成人後,回憶往事,童年更是充滿溫馨浪漫的色彩,是一種永生難忘的體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魯迅先生的小說《社戲》,共同感受那淳樸真摯的童年鄉村生活。

《社戲》教學實錄

首先,請大家自讀課文,快速閱讀,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和主體脈絡,並標好段號。然後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片段,認真閱讀,想一想這一部分吸引你的原因是什麼。

(生自讀課文。)

師:課文的標題是“社戲”,但是,真正寫到“看戲”是從哪一段開始的?

生(衆):第17段。

師:在此之前,作者用如此之長的篇幅寫了一些什麼內容?

生1:“我”和母親一起下鄉歸省。

生2:“我”和鄉下的小夥伴們一起玩耍。

生3:“我”想去看社戲,卻差點看不成戲。

生4:看戲途中,“我”和小夥伴們非常高興。

師:大家歸納得不錯,讓我們一起來彙總一下:“我”和母親一起下鄉歸省,盡情享受了無憂無慮的鄉村生活。想去看社戲卻差點不能成行,在小夥伴們的幫助下終於得以出發,在途中飽覽了鄉間的月夜風光。

(課件展示:隨母歸省、鄉間生活、戲前波折、看戲途中。)

師:不就是一場戲嘛,作者卻用了這麼長的篇幅來轉彎抹角,乾脆,我們單刀直入,就這樣寫前面的部分:“一年夏天,我住在姥姥家,正趕上趙莊演戲,於是一天晚上,我就和一羣小夥伴駕着船去看戲了。”大家覺得怎麼樣?

生1:我覺得不好,太簡單了。

師:爲什麼說“簡單”讓你覺得不好?

生1:不夠吸引人。

師:那麼,這一部分課文中吸引你的有哪些地方?

生1:釣蝦、划船,還不用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我”的鄉間生活都很有趣,社戲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師:社戲只是鄉間生活的一個方面,很好。還有補充的沒有?

生2:“我”看戲前還經歷了許多波折,正是由於那麼多波折,所以“我”纔會對社戲留下深刻的印象。得到越難,就會越珍惜。

師:說得好,爲什麼要寫充滿樂趣的鄉間生活,寫看戲之前的一波三折?就是爲了交待清楚背景,使文章有波瀾,讓人愛看。通過這些描寫和鋪墊,作者已經吊足了讀者的胃口,我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隨着迅哥兒一起去領略社戲的風采了。千呼萬喚,戲終於開演了。不着急,老師也來吊一吊大家的胃口。我們先把戲的具體內容放一放,來看一看迅哥兒的感受。在課文中,作者用一句充滿感情的話概括了那晚的社戲和那晚的經歷,同學們找一找,應該是哪一句?

生3:課文最後一段:“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師:讓我們把這句壓軸的話齊讀一遍。

(生齊讀。)

師:好的,剛剛我們已經講到,從課文的第17段到最後,就是令迅哥兒魂牽夢繞的“好戲”以及“好豆”部分,素來嚴肅的魯迅先生筆下,也有令大家如此興趣盎然的小故事,想必在這一段情節中,一定有你喜歡的片段。大家最喜歡哪些片段呢?

(生快速瀏覽後回答。)

生1:我最喜歡“偷豆子”這一片段。

師:在這一段情節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誰?他有什麼表現?

生1: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阿發,他居然帶着小夥伴們偷自己家的豆子,還說“我們家的大得多呢”。

生2: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雙喜,他是小夥伴們的領袖,大家都聽雙喜的。

生3:雙喜還想到不能只偷一家,“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所以到六一公公的田裏又偷了一大捧,可見他想事情很周到。

生4:小夥伴們都很聰明,吃完豆子後,還一起消滅了痕跡,而且在一起商量好了,船主人八公公發現了也不怕。

師:大家好像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孩子們的身上,還有別人沒有?

生5:我覺得六一公公也很有趣。

師:爲什麼?

生5:他的豆子明明被別人偷了,但他似乎不真正生氣,只要別人表揚兩句,他就非常高興了。

師:那麼你覺得六一公公是個什麼樣的人?

生5:淳樸的人。

師:很好,請你把“淳樸”寫在黑板上好嗎?

(生5上臺板書。)

師:天真可愛的小夥伴,善良淳樸的村民,一邊是偷豆子的,另一邊是被偷的,那麼,當他們相互見面的時候又會怎麼樣呢?讓我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的第31段到第38段,進一步看看雙喜、六一公公和“我”的表現。

(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讀文章有兩個層次,一是讀準字音,讀通語句;二是讀出情感,讀出神采。同學們覺得剛纔幾位同學讀出對話的神采來沒有?

生(衆):一般。

師:要讀得生動形象,首先就要深入體會人物的心理。我們一起從課文的描寫中來揣摩一下幾個人物當時的心理。首先來看六一公公,表面上,六一公公是要找雙喜等人的“麻煩”,實際上呢?

生1:他並不是真正要追究小夥伴們的責任,不過是偶然遇見,隨便提一下。

師:好的,第32段,我們就要把這個“隨便”讀出來。雙喜聽了六一公公的這段話,心裏會有什麼反應?害怕嗎?

生2:不害怕,還很神氣,“我們當初還不要你的呢”,好像偷人家的豆子還是給人家面子一樣。

生3:不僅如此,還倒打一耙,“你把我的'蝦嚇跑了”。

師:那麼,讀雙喜就要讀得神氣活現。來看第三個人物,“我”當時在幹什麼?

生4:釣蝦。

師:那麼,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蝦上的“我”,對六一公公問話的回答會抱有一種什麼態度?

生5:隨隨便便。

生6:敷衍。

師:雖然“我”的臺詞只有兩句話,三個字,但“凡是濃縮的,都是精華”,要把這種敷衍的態度表現出來,這位朗讀的同學也不容易啊。“我”是敷衍了事,而六一公公聽了“我”的回答之後呢?

生7:“非常感激”、“得意的說”。

師:大家想想,怎樣通過你們的朗讀表現出這種“非常”“得意”?好的,我們一起揣摩了人物的心理後,還是剛纔那幾位同學,請你們再分角色朗讀一遍課文。

(生再次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效果大不一樣了。大家在讀到自己喜愛的人物時都嘗試着去抓住人物的特點,使得老師也感覺到他們是那麼地讓人喜愛。那麼,假如你來到了平橋村,你願意和誰交朋友?爲什麼?請同學們運用“我願意與 交朋友,因爲 ”的句式來回答。

生1:我願意與雙喜交朋友,因爲他考慮問題周全。

生2:我願意與雙喜交朋友,因爲他會拿主意。

生3:我願意與阿發交朋友,因爲他慷慨大方。

師:都是小夥伴們嗎,還有別人沒有?

生4:我願意與六一公公交朋友,因爲他樸實厚道。

生5:我還願意與八公公交朋友,用了他船上的鹽和柴,他也沒有來找小夥伴們的麻煩。

師:很不錯,淳樸的平橋村村民都成了大家的好朋友。同學們發現沒有,講來講去,我們探討的都是“人”。而作者念念不忘的,卻是“戲”和“豆”。那麼,就豆子本身而言,那一夜的豆子味道究竟如何?

生(衆):好吃。

師:從課文中可以找到依據嗎?

師:我們可以想一想,一羣從不下廚的小夥伴,隨便從田裏摘了些豆子,就着幾根柴生一堆火,拌上一點鹽,半生不熟的就用手捧着吃了,這豆子能夠好吃到哪裏去呢?

生(衆):不好吃。

師:還有一個細節:第二天,六一公公精心挑選並煮好了一大碗豆子送給“我”和母親吃,這些豆子可是六一公公引以爲驕傲的,但“我”的感覺怎麼樣?

生1:“並沒有昨夜的豆那麼好”。

師:精心準備的豆子卻比不上七手八腳、粗製濫造的豆子,這該如何理解?

生2:豆子並不見得好吃,但和小夥伴們在一起玩耍特別快樂就感覺好吃了。

師:你有類似的體驗沒有?

生2:同樣是吃的東西,幾個朋友在一起分享好像就特別好吃。

生3:每年的春遊秋遊去的都是老地方,但和不同的同學去,總有新的樂趣。

師:讓我們回到課文,“我”的樂趣是否真的就來自於並不見得有多好的“好豆”?

生4:來自於鄉村間的淳樸生活。

師:“英雄所見略同”,“淳樸”二字,前面的同學已經寫在黑板上了。

生5:來自於和小夥伴們的友誼。

師:請你把“友誼”寫到黑板上。

(生5上臺板書。)

生6:來自於小夥伴們的天真可愛。

師:請你把“天真”寫到黑板上。

(生6上臺板書。)

生7:來自於“我”的自由自在。

師:請你把“自由”寫到黑板上。

(生7上臺板書。)

師:很好,通過對課文的品讀,我們已經可以確定:豆並不是什麼超級美味,那麼,戲是不是餘音繞樑的好戲呢?一起來看看寫戲的部分。請大家用原文回答:“我”最喜歡看的是什麼樣的戲?

生1:“我最願意看的是一個人蒙了白布,兩手在頭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頭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黃布衣跳老虎。”

師:看到沒有?

生(衆):沒有。

師:看了些什麼?

生2:一羣赤膊的人和能翻八十四個筋頭的鐵頭老生在臺上打仗。

師:鐵頭老生翻筋頭沒有?

生(衆):沒有。

師:看家本領沒有使出來,這戲的效果恐怕要打折扣了。還有什麼?

生3:小旦“咿咿呀呀地唱”。

生4:最怕的老旦也唱了。

師:作者是怎樣描寫“我”最怕的老旦的?

生5:先是“踱來踱去的唱”,後來坐下來唱。好不容易“將手一擡”,“我以爲就要站起來了,不料他卻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舊唱”。

(生笑。)

師:聽這位同學繪聲繪色地讀,同學們都笑了。這些句子爲什麼生動形象,讓我們彷彿身臨其境?就是因爲作者恰到好處地抓住了兒童的心理特點,通過準確的語言、神態和動作描寫加以體現,從而引起我們的共鳴。這樣的寫作方法,如果我們能好好體會,爭取在自己的習作中間有效運用,那麼同學們的寫作水平一定能上一個臺階。到這裏,我們是否可以確定:那夜的戲究竟精不精彩?

生(衆):不精彩。

師:那作者爲什麼還要強調“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生1:作者在意的是和小夥伴們一起看戲的感覺。

師:請你把“感覺”寫到黑板上。

(生1上臺板書。)

生2:他懷念的是看戲前後那種自由的氛圍。

師:請你把“氛圍”寫到黑板上。

(生2上臺板書。)

生3:看戲途中美麗的月夜風光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師:戲未必是好戲,豆也不過是平常的豆,卻讓“我”有了最難忘、最美好的回憶。同學們是否可以結合大家的板書歸納,真正令“我”難忘的是什麼?

生1:“我”懷念的不是社戲本身,而是在看戲的過程中和小夥伴們結下的真摯友誼,感受到的江南水鄉特有的優美風光,還有就是鄉間生活的自由空氣。他懷念的只是看戲前後的那種氛圍和感覺。

師:非常好。同學們,在這篇小說中,魯迅先生用細膩優美、趣味盎然的筆觸,描繪了一段江南水鄉的童年生活,展示了令我們心馳神往的人情美,與我們一同唱起了童年的歌,喚起了我們共同的情感體驗,“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這種美好的感覺縈繞在心頭,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其實,戲,當時就讓小夥伴們昏昏欲睡,豆子,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但真正令迅哥兒難以忘懷的,卻是它們中間所包含的那種淳樸,那種天真,那種情趣,那種自由啊!這種意境頗像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所說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那麼,我們也仿照這個句子來寫一寫,讓它具有《社戲》的風韻,迅哥兒的“意”在哪裏呢?

(課件展示。)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生2:迅哥兒之意不在戲,在乎情意之間也,情意之樂,得之心而寓之戲也。

師:就像同學們剛纔說的一樣,看似平凡的生活其實有着美好的情趣,關鍵是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雖然大家還有些意猶未盡,但課堂的時間畢竟有限,讓我們課後再細細體會。現在我們一起來鞏固一下這節課所學習的內容,看看這節課的作業。

(課件展示相關內容,教師從旁指導。)

師:同學們請在課後進一步熟讀課文,完成課後練習。然後,在以下兩個寫作練習中任選一題:1.關注我們身邊的某一個人物,抓住人物的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通過準確的動作、神態和語言描寫來塑造這個人物形象,寫一段文字;2.關注我們身邊的某一種文化習俗,收集相關資料,寫一段介紹文字。對魯迅其人其作品感興趣的同學,老師爲你們推薦兩本書:魯迅的《朝花夕拾》以及北京大學錢理羣教授的《話說周氏兄弟》。

擴展一下自己的視野,我們會有更加豐富、更加美好的感受。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美麗的江南水鄉,令人難忘的朋友深情,這一切都永遠地停留在了“迅哥兒”和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看似平凡的生活其實有着美好的情趣,用心去感受,我們就能發現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無處不在,它們將會是我們源源不斷的學習源泉。下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