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魯迅《社戲》優質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2.06W人 

 《社戲》教學設計1

魯迅《社戲》優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瞭解圍繞主題選擇材料的方法。

學習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現人物心情的方法以及運用景物描寫來渲染環境、烘托人物心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內容豐富,篇幅較長,結構也較複雜,真正寫 “社戲”的內容不多,而文章卻以“社戲”爲題。如何正確把握本文的主題,理解圍繞主題來選擇材料,這是學習本文的一個難點。

要很好地、準確地對本文作整體把握,必須理清文章的脈絡,弄清各部分內容及其內在聯繫,懂得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的作用,這些是學習本文的重點。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課文篇幅較長,結構較複雜,如何把握主題,理清文章脈絡,理解圍繞主題選擇材料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同學們,童年是我們最值得珍藏和回憶的美好時光,老師很想知道,童年時,你最喜歡去哪裏?最喜歡做什麼?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讀魯迅先生的 《社戲》,看看文中爲我們展現了一幅什麼樣的童年生活的圖畫。

用富有啓發性的導語,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同感,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老師設計的思維軌道上來。

設計特點:

①訓練運用工具書的能力,是語文學習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也有利於學生養成自讀的良好習慣,必須通過課堂訓練得以強化;② “粗讀”別於“精讀”,主要要求初步掌握課文內容,對課文的主題作初步的瞭解,這樣有利於下面的深入學習、領會;③互相交流、探討,是學習中的一項很重要的素養,應加強訓練與培養。提供相關材料,有利於進一步學習課文,理解主題。有條件的應發動學生自己獲取有關材料來進行學習,此處作一佈置,引導學生課外尋找資料,也是很好的一種處理方式。

首先,粗讀課文,我們要解決兩個問題:

(1)查工具書,自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初步理解主題,對文中人物有個大致的瞭解和認識。

最後還要提出問題全班交流,把你精讀課文後對課文的認識和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交流。

粗讀課文,我們做得很好,大家提出的問題暫時放一放,隨着進一步學習,看看能不能解決。

下一步,我們要細讀課文,有必要一起來了解下面有關背景材料。

[多媒體鏡頭1]

課後同學們還可以自己找一些相關的資料來閱讀,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讓我們一起來細讀課文。

要理清課文情節脈絡,把握敘事的詳略,進一步體味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請大家思考問題:本文共記敘了哪些事情?哪些詳寫,哪些略寫?

本文篇幅相對較長,內容也較豐富,學習這類文章,首先要理清脈絡,分清主次,這是很重要的,也是基本的學習方法。

同學們可以邊看邊記在書邊上。

下面請同學們討論、交流。

我們已經再次細讀了課文,瞭解了課文的內容,理清了課文的脈絡。請大家看下面這些情節內容。

[多媒體鏡頭2]

其正確順序應該是怎樣的?順序是:G、F、C、B、A、D、E

詳寫的是哪幾件?詳寫的是:B、C、D

略寫的是哪幾件?略寫的是:A、E、F、G

大家來思考、討論。

本文課題是 “社戲”,是否該把下面這些內容刪去?爲什麼?

根據學習需要,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是學習能力的培養,是能力遷移的一個基本的前提。探究、議論、交流、提高、教師適時點撥,充分體現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的新的學習理念。這裏比較關鍵的是教師要視具體情況來點撥,既非灌輸、包辦代替,更不是強加給學生,而是能使學生豁然開朗的一種指導。

[多媒體鏡頭3]

同學們可以互相討論,提出自己的見解。

教師點撥:(討論中學生已講出來的,老師不必再講)

(1)平橋村是 “我”的樂土。

因爲 “我”在平橋村處處受到優待,又可以免念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這充分表達了對封建教育的厭惡,對農村自由生活的嚮往。

(2)看不成戲的焦急心情。

這部分主要寫 “我”在 “樂土”的不 “樂”,實際是欲揚先抑,爲烘托下文看戲之樂。

(3)看戲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

這部分寫得細緻,生動,關於這一點,下文我們還要來研究學習這些作者又爲何要不厭其詳地寫呢?這部分不僅表現了小夥伴友愛、能幹的優秀品質,而且描繪了平橋村優美的景色,字裏行間充滿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4)歸途 “偷豆”。

通過對雙喜、阿發等小夥伴言行的生動描寫,熱情歌頌了勞動人民的純樸、善良、無私的品質。

通過討論,我們發現以上情節內容都是圍繞着作者對農村生活和勞動人民的熱愛這一主題的,是以“社戲”爲線索把它們串聯起來的,所以,這些內容非但不是多餘的,而是有力地表現了課文的主題。

今天留個問題請大家回去思考:

存疑,思考,有利於激活學生思維,有利於深入理解課文。

既然是寫“社戲”,課文末尾作者又寫道:“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又爲什麼並沒有寫出戲究竟好在哪裏,相反倒寫了很多對戲的不滿?這如何來理解?

作 業

(1)抄寫自己感到陌生的詞語。

(2)思考題。

(3)用300來字描述一下你童年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一幅畫面。

《社 戲》教學設計

懂得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的作用,領略課文中體現的美,是本課時的重點、難點。

這堂課,我們一起來領略作者在課文的字裏行間奉獻給讀者的美。

我們再一次來精讀課文。

這裏,“精讀課文”的設計很有特點:①通過三讀課文,充分強調了對文本的閱讀,一反傳統的由老師來講,來分析;②從 “粗讀”到“細讀”,再到“精讀”,由淺入深,從粗到細,由前兩次量的積累到後一次發現美這一質的飛躍,完全合乎閱讀規律,有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③主要由學生自主閱讀、評析、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④閱讀之前的指導,十分必要,充分體現了學習重在掌握學習方法,教書重在“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⑤讓學生充分交流、討論,發表見解,既培養了學生提出自己見解、疑問的能力,也培養了通過合作方式共同探討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同時,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體現。

優美的鄉村景色,結合媒體音樂,通過朗讀(個人的、集體的),拉動想像,來體會自然美,能悟出許多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東西。

認真閱讀你認爲文中最優美的部分。

可以這樣來讀,首先概括這部分的內容;其次看看它在整篇文中起了什麼作用;第三,是最主要的,想想這一部分美在哪裏,語言表述上有何特點,寫幾句話表達自己的看法。

在個人精讀的基礎上分組交流。

按寫景的與寫人的分成若干個小組,互相交流,再全班交流。

展示:

根據大家的閱讀理解,概括一下,最突出的,《社戲》有 “三美”。

第一,自然美

[多媒體鏡頭4]

[媒體音樂]

請學生個人(朗讀水平較好的)朗讀,速度稍慢,同學們閉目靜聽,想像其意境,體會其語言的流暢和表現的自然美。

第11節描寫了夏夜江南水鄉迷人的景色,表現了和小朋友一起去看社戲的愉快的心情,寫得有聲有色,充滿詩情畫意。

想想,這幾段寫景從哪幾方面,結合着哪些事物來寫的,起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

下面大家齊讀,加深體會。(再放音樂)

第二,人性美。

[多媒體鏡頭5]

下面舉例來體會。

[多媒體鏡頭6]

適時進行語言的揣摩,更能使學生理解字裏行間所蘊藏着的人性美,同時通過朗讀也培養了語感。

那嫺熟的開船動作裏,分明帶着的是一片歡樂,令我們看到農家小朋友的機靈能幹。

請體會一下,加 “△”的動詞能用別的替換嗎?有哪些詞表現了快樂的心情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朗讀,加深體會。

[多媒體鏡頭7]

純樸的話語,無私的舉動,天底下難道還有比這更純潔無瑕的嗎?

第三,情感美。

[多媒體鏡頭8]

在這裏,我們就不再舉例,同學們在交流中已談得比較多了。

作者在課文末尾寫道:“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我”之所以認爲這一夜的豆好、戲好,原因就在於這一片樂土上的景好、人好。

作 業

(1)“六一公公”這個人物你喜歡嗎?文中寫他是多餘的嗎?

(2)聯讀練習。讀賈平凹 《月跡》片斷,談談你的理解、體會。

在理解課文主題,整體把握課文的同時,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也是探究學習的嘗試。

從 “粗 讀”、“細讀”、 “精讀”到 “聯讀”,是閱讀能力培養和遷移的訓練過程,是課內向課外的一種延伸。

我們都看着那杯酒,果真裏邊就浮起一個小小的月亮的滿圓。捧着,一動不動的,手剛一動,它便酥酥地顫,使人可憐兒的樣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個人的心裏了。

奶奶說:“月亮是每個人的,它並沒走,你們再去找吧。”

我們越發覺得奇了,便在院裏找起來。妙極了,它真沒有走去,我們很快就在葡萄葉兒上、瓷花盆兒上、爺爺的杴刃兒上發現了。我們來了興趣,竟尋出了院門。

院門外,便是一條小河。河水細細的,卻漫着一大片的淨沙;全沒白日那麼的粗糙,燦爛地閃着銀光。我們從沙灘上跑過去,弟弟剛站到河的上灣,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這兒!”妹妹幾乎同時在下灣喊道:“月亮在這兒!”我兩處去看了,兩處的水裏都有月亮,沿着河跑,而且那一處的水裏都有月亮了。我們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裏看見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裏也一定是會有的。噢,月亮竟是這麼多的:只要你願意,它就有了哩。

我們坐在沙灘上,掬着沙兒,瞧那光輝,我說:

“你們說,月亮是個什麼呢?”

“月亮是我們要的。”弟弟說。

“月亮是個好。”妹妹說。

我同意他們的話。正像奶奶說的那樣:它是屬於我們的,每個人的。我們又仰起頭來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挖在天空上的印章嗎?

大家都覺得滿足了,身子也來了睏意,就坐在沙灘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會兒。

設計說明

本課設計,首先注重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與空間。在閱讀活動中,學生要開展思維,要體會、理解、感悟、思考,這一切都有賴於對文本的充分的閱讀,不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與空間,勢必由老師來包辦代替,由老師的閱讀代替學生的閱讀,由老師的思考代替學生的思考,也勢必導致語文教學滿堂灌的結果。因此,設計中,讓學生多次閱讀課文,以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從而有所領悟。

其次,在閱讀方法上加以引導。本課設計了“粗讀→細讀→精讀→聯讀”的閱讀活動,這主要在於閱讀方法的引導。閱讀學習,總是遵循着由淺入深、從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規律發展的。語文教學重在培養能力,掌握讀書的方法。學生通過這樣的閱讀實踐,逐步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從課內走向課外。

第三,本課設計了多次學生互相討論、交流。這主要在於留給學生思考交流的空間。“學而不思則惘”,語文學習,要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自己思考,交流,從中理解,感悟,提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