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爸爸的花兒落了》導學案

本文已影響 2.65W人 

  【學習目標

《爸爸的花兒落了》導學案

1、感知課文,概括故事情節。

2、體會文中現實與回憶相交替的寫作手法。

3、感受父女之間的至愛親情。

  【知識鏈接】

1、題目解讀本文節選自林海音的小說《城南舊事》的最後一部分,原題爲“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從本文題目就可以看出,這一部分實際上寫主人公經歷了那麼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時,終於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2、走近作者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臺灣省苗栗縣,父母曾東渡日本經商。林海音於1918年3月18日生於日本大阪,不久即返臺,當時臺灣已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她的父親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長大。散文集《窗》、《兩地》,短篇小說集《燭心》,長篇小說《春風》《曉雲》等。

  【積累運用】

1、根據拼音寫漢字。

衣jīn( ) dǎn( )子 lí( )歌 徘huái( )

zhà( )欄 花pǔ( ) 玉zān( )花 pú( )公英

2、填空。

①《爸爸的花兒落了》節選自短篇小說集《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作家。

②全文的情感基調是________,貫穿全文的線索是________。

  【問題探究】

3、通讀全文,題目“爸爸的花兒落了”有什麼引申的含義?“花”在全文結構中起着怎樣的作用?

4、從全文看,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的深情又是怎樣影響着“我”的成長的?

5、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於人世的?

  【主題閱讀】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文後問題。

  系在風箏線上的…… (周巖壁)

①時令正是仲春。大地掙脫了冬的糾纏,不覺之中已泛出幾分淡淡的鵝黃的綠意。仰望晴空,偶見數點風箏,嫋嫋娜娜地飄掛在天際,使我驀地憶起“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正是放風箏的好時光。仰望那長長的輕輕抖動的風箏線,竟絲絲縷縷牽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鄉下,三月的剪剪輕風還殘留着冬的料峭。我們這些顛跑在蓊鬱麥田裏的孩子,摔打慣了,是不知道什麼叫冷的。何況又常把嬉笑系在風箏線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讓野氣的笑聲趕跑了。

③人們都說:男孩子手笨,沒女孩子手巧,這豈不有些重女輕男了麼!不是吹,我們男孩雖未能繡出花團錦簇的衣冠,卻從手中飛出這巧奪天工的風箏!嗨,做風箏可不像女孩子學針線,有的是時間,有的是專人指教。我們男孩子可整天像賊攆一般忙得腳不沾地。常趁放學後的間隙,三五個湊在一處無人知曉的角隅,或乾脆跑到野外去,因爲家裏大人是不讓我們擺弄風箏的。

④我們偷偷找來竹篾,且要綠皮的有韌性的,猶如女孩子繡花挑線一般仔細。我們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彎成弓似的和軲轆似的等幾何形狀,拼在一起,悉心繫好,就變成了形態各異的風箏的骨架。然後幾顆小腦袋抵在一起,嘰嘰喳喳商量一陣,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筆在糊好的桑皮紙上勾勒一通,便給它們穿上了斑斕的衣衫。這完全可以與女孩子織成的錦繡相媲美。然後用大團大團的線做放線,一頭系在風箏上,一頭纏在一個線柺子上。這些線來得可不易呢,是我們這些“男子漢”低三下四,求爺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連串喊上十聲“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好了!擡起你因做風箏而勾得酸了的頭,開始放吧。咳!風箏!風箏!全是風箏!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動的風箏,從遼闊的麥田裏,迤邐的大道旁,瀲灩的堤塘邊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歡聲笑語吹着,騰騰熱氣捧着,悠悠飛向空中,去親吻白雲。好似爭豔的奇葩,掛彩的氣球。我們的心醉了。

⑥更叫絕的要數晚上。皓月高懸中天,大地一片靜謐。夜色朦朧。我們幾個小夥伴溜出來一嘰咕,便帶了心愛的風箏到村頭田邊。風箏紙是塗了閃金光的東西,還要想法把一段蠟頭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飛時一點燃便像飛機尾翼上的信號燈。這通常極難放,因野外有風,蠟燭又不頂風,所以總是熄滅。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風箏放起來就別有情趣,“信號燈”明滅閃爍,隨風箏飄飄灑灑,也把一顆顆童心送上神祕的高空,如醉如癡。

⑦風箏也有賭氣的時候,任你如何擺佈,它總要往地上栽。這時的小夥伴決不會張飛似的環眼圓睜,一腳踏翻它的,而總是小心翼翼地檢查一番,找出毛病,對症下藥。隨着歡呼聲,風箏重又飄然升起。當放到得意處,猛不防風箏也會斷線,搖頭晃腦地越飄越遠。我們拉着斷了的風箏線,不勝惋惜……

⑧韶光如流。雖說童年已悄然離去,可風箏這根若有若無的線,卻每每牽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撿回那逝去的童年。

⑨啊,我的鵝黃色的童年!

6、第①段描寫仲春的景色,有什麼作用?

7、⑤⑥兩段已寫了放風箏時的歡快情景,爲什麼還要寫第⑦段?

8、⑴談談你對第⑧段畫線句含義的理解。⑵爲什麼說“我”的童年是“鵝黃色”的?

  答案:

1、襟 撣 驪 徊 柵 圃 簪 蒲

2、①城南舊事 林海音 臺灣 ②哀而不傷 花兒

3、①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爲題,一語雙關。一方面實指夾竹桃的敗落,一方面象徵天性愛花的爸爸離開人世。②與題目相映,文章也多處寫到花,如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迴應前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可以看出“花”是作爲線索貫穿小說始末的。

4、①爸爸表面上嚴厲,實際上卻充滿愛心。鼓勵孩子要堅強,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着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很重感情,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別愛花。②父親充滿愛心的嚴厲教育,使“我”意識到不能懶惰,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鼓勵“我”遇到困難要堅強。

5、文中多次使用伏筆,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於人世。①比如文章開頭“我”回憶去醫院看望爸爸時,爸爸曾說:“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這是一處伏筆。②又如當畢業典禮的鐘聲響起後,我突然又想到媽媽爸爸,疑惑“媽媽今早的眼睛爲什麼紅腫着”,是在暗示媽媽對爸爸的病情很瞭解,知道他將去世很悲痛。③而畢業典禮結束後,“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麼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趕回家去,這恐怕是一種預感,在文中也成爲爸爸即將離開人世的伏筆。④至於寫她進家門以後看到“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麼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將喪父的傷痛推到極致。

6、①點明正是放風箏的好時光;②觸景生情,自然引起下文對童年的回憶。

7、①第7段寫放風箏失敗的體驗,與前兩段寫放風箏成功的快樂,都是童年生活的真實反映;②使童年的生活更有情趣;③使文章的內容更加豐富。

8、⑴①放風箏承載着童年的快樂,常常引起“我”對童年生活的回憶;②已經逝去的童年,在記憶中有時清晰,有時模糊,卻是永遠難忘的;③表達“我”對童年生活深深的眷念之情。⑵仲春時節大地泛出的“淡淡的鵝黃的綠意”,顯出生機和活力,而“我”的童年生活也充滿着生機和快樂。這樣說含有對童年生活的讚美之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