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七年級語文下冊《少年愛因斯坦》教案

本文已影響 3.96W人 

  一、教學目標

七年級語文下冊《少年愛因斯坦》教案

1、瞭解少年愛因斯坦的學習經歷。

2、領會人物肖像描寫方法之———“畫眼睛”對錶現人物心靈的作用。

3、學習少年愛因斯坦勤學好問愛思考的優秀品質

+4、瞭解愛因斯坦的生平其他事蹟。

  二、課時安排1課時

  三、教學過程

1、學生自讀課文

初步瞭解少年愛因斯坦的學習經歷,瞭解他勤學好問勤于思考 的優秀學習品質。

1.)“略讀”指導

“略讀”是指大致的讀。略讀的目的在於粗知文章大致的內容。 閱讀時要快速捕捉信息,充分發揮人的直覺思維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生自讀

1.請同學給生字注音:

孤僻( ) 靦腆( ) 遏( )止

涓涓( )細流

2.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少年愛因斯坦的故事。一人講一個即可,可按年齡段劃分。

課文提供的材料有:

(1) 三歲時,陶醉於母親的鋼琴曲,表現出對音樂的早慧;

(2) 四五歲時,被袖珍羅盤迷住,轉動着大眼睛尋求答案;

(3) 五歲時,因爲願意慢慢獨立思考所以回答老師的提問反應遲鈍

(4) 六歲時,要求拉小提琴;

(5) 七歲時,還沒有學會說話;

(6) 十歲時,已經是暴力專制制度的反對者;

(7) 十二歲時,已能獨立證明數學定理。

3.小組討論交流。

(1)這些故事反映了少年愛因斯坦在學習方面具有哪些優秀品質?

瞭解:愛因斯坦小時候學習方面的最大特點是對科學和真理充滿好奇,愛讀書、愛思考、愛提問、愛鑽研。這些優秀學習品質值得大家學習。

門)從文中找出表現少年愛因斯坦優秀學習品質的文字,讀一讀,議一議。

4.請學生提出閱讀過程中不甚理解的問題。

啓發:可從多角度思考並提出問題,如對句中詞語的理解,對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對寫法方面的疑惑之處等等,均可提出疑問。

估計學生會遇到的問題:

門)理解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例:“我的小寶貝,你聽懂了嗎?瞧你那一本正經的樣子,像個大教授似的,你怎麼不說話呀……”

參考:一本正經,形容很規矩,很莊重。文中形容很認真。

(2)理解句子的意思。

例:對音樂的早慧僅僅是這個孤僻孩子與衆不同的一個方面,加之他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又是那樣細心,致使家人覺得這個孩子有點毛病。

參考:句中的“有點毛病”並非真的生理疾病,而是指愛因斯坦對音樂的早慧,觀察周圍事物的細心非同齡人可比,這正反映了他從小就具有優秀的學習品質。

3)文中多處描寫了愛因斯坦的眼睛,這對錶現人物起什麼作用?

①同桌合作,快速找出文中描寫少年愛因斯坦的眼睛的文字。

②讀讀,議議,體會“畫眼睛”在文中的作用。

③班級交流(結合“思考與練習三”)。

參考:“從孩子那雙忽閃的棕色大眼睛裏”流露出來的是光彩,又給人以希望:他應該是個聰明的孩子。

“他轉動着一雙大眼睛”,寫出了小阿爾伯特雖然不會說話,可是很善於思考。

“一雙棕色的眼睛卻總是閃爍着異樣的光芒”,看着這雙眼睛,可以判定,小阿爾伯特夫生睿智,是一個不尋常的少年。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畫眼睛”對錶現人物心靈,反映人物性格有着很重要的意義。

5.知識遷移。

投影或印發講義

內容:文學作品中“畫眼睛”的成功體例。

例:一個晴朗的早晨,公路上車水馬龍,有兩輛自行車相撞了。兩位主人同時摔倒,又同時爬了起來,用充滿埋怨但又含着一絲諒解的目光望着對方。那目光一接觸,又立即觸電般地閃開,兩位主人再次跨上車向着不同的方向騎去——既沒有響雷般的令人厭惡的爭吵,也沒有親切的令人欣慰的道歉。一切,就在那含蓄的目光的交流中悄悄結束了。

點評:這段文字着力描寫了兩位車主人騎車相撞時彼此相對而又迅速離開的目光。這目光是含蓄的,充滿埋怨又含有一絲諒解,反映出車主人複雜的。動理活動。“一切就在那含蓄的目光的交流中悄悄結束了”,表明兩位車主人都很寬容大度,都有一顆善良的心。

啓發:“畫眼睛”是肖像描寫的重要方法之一,文學作品中有很多成功的範例,同學們在閱讀時要多加體會,並在自己習作時恰當運用。

(三)課堂小結

清學生圍繞“學習目標”要點概述本節課所學的內容。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