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1.71W人 

每講完一篇課文大家都要多去反思,找到不足之處!下面小編爲大家介紹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希望能幫到大家!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1

《奇怪的大石頭》這一課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於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於動腦,數十年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自己通讀了教材,認真鑽研了教學用書,確定了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要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在教學第二課時的過程中,爲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我引導學生圍繞下面三個問題展開討論:

(1)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裏?

(2)李四光提出了哪些疑問?

(3)李四光是如何解決自己的疑問的?

在解決第一個問題時,我讓學生反覆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展開討論,進行探討。學生抓住“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頭是獨立的一塊; “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說明這塊石頭已經有很長很長的時間了等等;通過這幾方面,學生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知道了這塊大石頭確實“怪”。在學生們反覆讀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理解它的“大”。從“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夥伴圍着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這句話知道了這塊石頭非常大;正是因爲這樣,李四光才產生了疑問。

緊接着,我引導學生討論第二個問題。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老師和李四光的對話,感受李四光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的過程。雖然老師和父親都說不清楚石頭的真正來歷,但是李四光沒有放棄求索,教育學生要學習李四光這種執著求索的精神品質。

最後,我又引導學生解決第三個問題。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的最後幾段,找一找李四光是如何解開怪石之謎的,感受李四光從童年到青年到中年執著研究的可貴品質,並重點抓住“許多年”“直到”“才”“專門考察”“發現”等關鍵詞語來體會,學生通過反覆誦讀體會,模仿寫話等,解決了第三個問題,進一步理解了李四光執著探索的可貴品質。

反思我在第二課時的教學,最大優點就是能夠以幾個關鍵問題統領全文的學習,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目標、有重點、有任務、有興趣,彙報起來條理清楚、重點突出,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增加,每個孩子能積極參與討論交流,學習熱情比較高。對本堂課的不足點我總結如下:

1.在讓學生說說“奇怪的大石頭”到底奇怪在哪裏時,學生找到相關語句後,我就輕描淡寫地帶過了,沒有讓學生針對性的讀一讀,使得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還不夠深。

2.閱讀的針對性不強。課文讓學生反覆在讀,但是學生雖然在讀,可我感覺他們只是在配合我,他們沒有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情感來。我現在想想,其實每一篇課文每一次讀的要求應該是不一樣的。

3.教學內容的設計還需再合理化。上課時感覺是在設計一個過程,好學生回答的和我的想法一樣就可以了,然後按照我的想法一直上下去。如果學生偏離我的想法就會想方設法把他們引導到我的思路上來,過程和我一樣了,我就覺得成功了。其實現在想想,這跟我對教學目標不明確很有關係。

其實,我覺得語文課我們不管課怎麼上,萬變不離其中,那就是我們最終的目標就是要完成教學任務,讓孩子學會、會學,只要圍繞着教學目標,不偏離學生的回答角度,其實跟着學生走、跟着孩子學也未嘗不可。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2

《奇怪的大石頭》這一課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於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於動腦,數十年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反思本節課我認爲以下幾個方面在本節課做得比較好。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李四光小時候對家鄉家鄉的一塊大石頭產生了疑問,爲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我在板書課題之後,先讓學生齊讀課題,然後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學生紛紛舉手,有的說:“我想知道這塊大石頭到底有多大?”有的說:“我想知道這塊石頭奇怪在什麼地方?”還有的說:“我也想知道這塊石頭到底從哪兒來的?”這樣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我讓學生反覆讀課文,在課文中畫出描寫石頭的句子,再抓住重點詞句展開討論,進行探討。學生抓住“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頭是獨立的一塊;但是孩子們忽略了老師說的話“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說明這塊石頭已經有很長很長的時間了;通過這幾方面,學生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知道了這塊大石頭確實“怪”。在學生們反覆讀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理解它的“大”。從“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夥伴圍着

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這句話知道了這塊石頭非常大;正是因爲這樣,李四光才產生了疑問。

三、注重學生的朗讀指導

朗讀是課堂中最重要的環節,學生通過讀書來理解課文,通過讀書來抒發感情,通過讀書來提高素養。在課堂上,我先通過對重點詞語的理解,讓學生從重點的詞語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採用教師示範、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3

今天,師傅來聽課,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但上課時,還是免不了緊張、激動。

《奇怪的大石頭》是一篇自己較喜歡的課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一塊大石頭產生的疑問,問老師和爸爸沒有得到答案,長大後靠自己出國解決疑惑的故事。通讀全文,印象深刻,課前我認真做了備課,設計了教學方案。首先明確課文教學目標:

1、讓學生們正確流利的朗讀全文。

2、瞭解童年李四光對石頭產生的疑問及他後來震驚世界研究成果與童年的疑問間的關係,認識好奇心在發明創造中的重要意義,特別把“意義”兩字放得很關鍵。

上課時先讓學生們通讀全文,搞清楚教材講了一件什麼事,接着讓學生說說李四光給你留下了一個什麼印象?讓他們去思考,去提問,積極發言,並針對提出的問題去展開教學,逐個分析問題,最後探討李四光是怎麼樣解決內心疑惑的?帶着這種思路把學生們引入課本內容中,課上的很成功,學生們聽得也很有味。

《奇怪的大石頭》題材的主人公──童年李四光,塑造的這位鮮明的人物形象和內心蒙發的精神更對學生求知慾和好勝心的激發得到啓發,故事也點出了一個精髓:善於提問、善於思考的好習慣是要從小培養的,所以我要讓我的學生通過這篇教材受到更大的啓發和對學習的動力,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的學生,就不會在學習上落伍。”是啊,“思考”與“閱讀”。記得自己孩堤時,全然不知上學的目的是什麼?只知道機械的去上學和放學,對老師的害怕也遠遠大於父媽,那時就樹立了對老師的尊敬和崇敬,直到今天自己也做了教師,面對自己的學生特別親切,角色中我是他們的老師,而在我老師眼裏我永遠是她的學生,今天我把小時候的迷惑問了我的學生:“父母爲什麼送你們上學?”面對這羣三年級孩子的回答,讓我既爲之懈動又驚歎,內心深深的感慨。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4

《奇怪的大石頭》是一篇自己較喜歡的課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一塊大石頭產生的疑問,問老師和爸爸沒有得到答案,長大後靠自己出國解決疑惑的故事。通讀全文,印象深刻,課前我認真做了備課,設計了教學方案。首先明確課文教學目標:

1、讓學生們正確流利的朗讀全文。

2、瞭解童年李四光對石頭產生的疑問及他後來震驚世界研究成果與童年的疑問間的關係,認識好奇心在發明創造中的重要意義,特別把“意義”兩字放得很關鍵。

上課時先讓學生們通讀全文,搞清楚教材講了一件什麼事,接着讓學生說說李四光給你留下了一個什麼印象?讓他們去思考,去提問,積極發言,並針對提出的問題去展開教學,逐個分析問題,最後探討李四光是怎麼樣解決內心疑惑的?帶着這種思路把學生們引入課本內容中,課上的很成功,學生們聽得也很有味。

《奇怪的大石頭》題材的主人公──童年李四光,塑造的這位鮮明的人物形象和內心蒙發的精神更對學生求知慾和好勝心的激發得到啓發,故事也點出了一個精髓:善於提問、善於思考的好習慣是要從小培養的,所以我要讓我的`學生通過這篇教材受到更大的啓發和對學習的動力,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的學生,就不會在學習上落伍。”是啊,“思考”與“閱讀”。記得自己孩堤時,全然不知上學的目的是什麼?只知道機械的去上學和放學,對老師的害怕也遠遠大於父媽,那時就樹立了對老師的尊敬和崇敬,直到今天自己也做了教師,面對自己的學生特別親切,角色中我是他們的老師,而在我老師眼裏我永遠是她的學生,今天我把小時候的迷惑問了我的學生:“父母爲什麼送你們上學?”面對這羣三年級孩子的回答,讓我既爲之懈動又驚歎,內心深深的感慨。

腦海中不得不把自己童年時的坦然無知與他們進行比較,出生在八十年代初和出身在九十年代末這十幾年時光裏,令如今的孩子蒙受了更大的學習壓力和對未來理想生活的崇高嚮往,看到孩子們每天帶着承重的包袱起早抹黑,作爲他們的老師深深爲之感動,但令我們爲之愉悅的更是看到當今孩子的聰明、活潑、文明禮貌以及多才多藝。

作爲教育工作者,作爲學生的老師看到的、想到的、要做的都很多很多,面對的壓力也很大。有的孩子父母送孩子上學的目的是爲了讓他們爲自己長大後工作做準備,而學校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教育不僅僅是學習事實。首先我們上學是爲了學會如何學習,這樣,當我們離開學校時,我們能繼續學習。一個懂得學習的人總是一個有成就的人,因爲不管他何時做以前從未做過的事,他都會教自己如何以最好的辦法來做,因此,學校的目的不僅僅是教語言、數學、地理等知識,也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