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大禹治水》教案(精選17篇)

本文已影響 1.88W人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禹治水》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禹治水》教案(精選17篇)

《大禹治水》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會寫7個,培養孩子獨立識字,合作識字的能力。

2、自主閱讀課文,教師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弄懂大禹爲什麼成爲人們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

技能目標:

1、提高小組分工合作能力,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2、利用網絡(Internet)自主查尋、整理資料的能力。

情感目標:

瞭解大禹不辭辛勞、公而忘私、爲民造福的奉獻精神,培養學生的奉獻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1、教學重、難點

通過文中重點詞句感受大禹不辭辛勞、公而忘私、爲民造福的奉獻精神。

2、對策

①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找出最感人的句子相互交流,抓重點詞句進行品讀、理解。

②給學生提出學習要求和相關資源,學生自己上網獲取信息,分析交流,談出感受。

三、學習對象分析

1、學生特點

本課面向的是小學三年級下學期的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運用各種識字方法來讀準字音、識記字形。同時,學生對學習資料的蒐集與整理已經有

了一些體驗,初步具備這方面的能力。該階段的學生已具有初步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並對計算機等現代信息技術有着濃厚的興趣,在多媒體教室上課的熱情很高。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信息的查詢及理解能力還很欠缺。

2、相應對策及學法指導

①利用網絡教室爲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發揮其能動性,自己動手操作,自己找到答案。

②在教師引導下各小組學生互相幫助、分工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③教師鼓勵學生敢於表達自己見解,使學生在相互討論、相互交流中得到提升。

四、教法設計及教學策略

1、教法設計

本節課以“建構主義”理論和“主體主導”理論爲指導,結合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爲學生提供自主參與,發現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

本節課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教學環節去實現,講故事導入新課,初讀故事整體感知,細讀故事體驗感悟,搜索故事拓展延伸。整節課由故事開始,至故事結束,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調動聽、說、讀、悟多種感官參與,放手讓學生自己上網查資料進行個別化學習,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拓寬了學習的廣度。通過合作學習,小組討論、交流,使認識得到昇華。

2、教學策略

①提供資源,方便學生查閱。

②師生互動,個別輔導,並引導學生相互交流,相互評價,總結歸納提升。

五、教學媒體和資源應用設計

1、教學媒體

①全部聯網的多媒體計算機教室

②利用Realplayer播放洪水氾濫及大地恢復平靜的景象。

③利用網絡(Internet)查找資料(學生操作)

④教師製作:A大禹治水的動畫及配音課文朗讀

B生字遊戲

C“三過家門而不入”圖片、配樂

D歌曲《爲了誰》

學生準備:課前蒐集神話故事。

《大禹治水》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讓學生了解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名爲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3、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想像大禹一心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是會是怎樣感人的情景。

4、識字11個,寫字11個。積累運用。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讀文,展開聯想,體會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課前蒐集大禹的資料。

教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16大禹治水。

2、學生簡介大禹。請學生在課文中是怎麼介紹大禹的?讀一讀。

古代部落聯盟的領袖,一位爲民造福的英雄。

3、請學生對課題質疑。(大禹爲什麼要治水?大禹是怎樣治水的?)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看這些問題在那些自然段告訴我們了?(1、3、4自然段)

2、檢查自讀情況,出示生詞認讀。(糾正字音。)

三、細讀課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討論:

(1)這一自然段主要告訴我們什麼?

(3)“四處逃荒”是什麼意思?

3、指導朗讀。

要用急切的語氣讀出洪水兇猛的態勢。

四、過渡

洪水如此兇猛,造成的災難如此嚴重,老百姓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過着家破人亡、無家可歸的悲慘生活。爲拯救天下苦難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現了,他不辭辛勞、想方設法制服了洪水。我們就一起來看大禹是怎樣治理洪水的。

五、細讀課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自讀要求:

(1)用喜歡的方法讀,找出大禹治水時表示動作的詞語,結合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大禹治水與父親什麼不同?這說明了什麼?

(2)根據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一段。

(3)同桌就以上問題討論一下,然後再試着讀一讀。

2、彙報學習結果,出示第三自然段。(表示動作的詞語用紅色標註)

3)指導朗讀。想像大禹治水時的千辛萬苦和聰明才智。

學生練讀,齊讀。

3、默讀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爲了治水,大禹三十歲(才)結婚,在家(僅僅)住了四天,(就)告別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經三次路過家門,(卻)顧不得進去看一看。

這些詞和表示數量的詞強調了什麼?突出表現了什麼?如果沒有這些詞,行不行呢?

想像一下他三次過家門時感人的情景,說說當時他會想什麼?指導朗讀。

4、細讀第五自然段。

(1)齊讀。

(2)小組討論:大禹爲什麼會成爲人們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聯繫三、四自然段討論。)出示討論的提綱:

在長達十年的治水是建設中,他“三過家門而不入”這是怎樣的奉獻精神?

(3)彙報討論結果。

六、總結課文。

《大禹治水》教案 篇3

[文本解讀]

《大禹治水》是一篇蘊含豐富人文內涵的課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高度凝練概括,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時空距離和心理距離遙遠,要讀懂課文並且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上留下美好的印記難度頗大。教學中應注意深入鑽研教材,根據低年級閱讀教學和學生的身心特點,運用多媒體課件、簡筆畫、語言描述、講故事、看插圖等多樣手段,在學生讀、說、聽、思等言語實踐活動中將識字、學詞、學句、知文有效結合起來。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運用多種方法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激發主動識字的願望。

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初步感知大禹爲民造福的偉大精神。

[教學重點]

隨文識字,重點運用多種方法學會本課左右結構的生字“治洪形理制”。

[教學難點]

讀好課文中的長句。理解“治理”“地形”“制服”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準備]ppt

[教學過程]

一、初識“大禹”,揭題質疑:

1.圖片初識禹。

小朋友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讀故事了。這個故事裏有個英雄,他的名字叫“禹”,爲了表示對他的尊敬,人們又叫他“大禹”(板書大禹)。我們一起讀讀他的名字。(學生齊讀)關於大禹的傳說可多了,其中“治水”的故事留傳最廣。

2.隨機識“治”字。

(1)“治”是生字,誰能讀好?(板書:zhi)

(2)這個字你在生活中見過嗎?你來說說。

你們已經會在生活中主動識字了,真好!小朋友們,那你們一定知道治理河水可以說成——治水,醫治疾病就叫——治病,治理國家就叫——治國。

(3)治的用處可真大,我們一起來寫好它。——(一三兩筆對對齊當中一點往外提撇折夾角小寫輕巧臺字寬寬靠右邊)生描紅。

3.讀題引思考。

(1)今天,我們就一起讀讀《大禹治水》的故事——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關於這個治水的故事(標紅),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嗎?(引導質疑)

理答:治水的原因、經過、結果。

[設計意圖]以“故事”開篇,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簡單直接地切入課題。隨文教學“治”字,在與學生邊聊邊答的過程中,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慾望,在學生已知的基礎上加以詞語的理解,降低難度,符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生字運用啓發性的兒歌,增加寫字的樂趣。

二、初識洪水,借圖促讀:

1.讀圖知洪水。

那大禹爲什麼要治水呢?讓我們回到很久很久以前,看,發生了什麼?——洪水。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洪水嗎?(學生說知道)那就請你來說一說(洪水是什麼樣的?)。

2.故事學“洪”字。

是的,其實洪水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自然災害。這個“洪”字裏還藏着一個故事呢。傳說古代有一位很厲害的水神,他的名字叫“共工”,他一生氣就要發大水,在“共”的旁邊又加上了一個三點水,變成了“洪”。這個字你記住了嗎?漢字中還藏着故事呢,多有趣呀!來,讀讀這個詞。(齊讀)

3.情境讀短語。

(1)(回到圖)這水那麼大,那麼急,這就是課文裏所說的——滔滔的洪水(引讀)朗讀評價。我們一起讀一讀。

(2)滔滔的洪水來到了村子,農田呢?(請學生說——也可以說成—再出示:淹沒了農田(你讀)。房屋呢(請學生說),也可以說成-衝倒了房屋。(真了不起,兩個多音字都讀準確了。)誰再來讀。(了字讀得真好聽,輕聲又輕又短,真不錯,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3)是啊,洪水害的老百姓都沒有家可以回了,這就是——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

4.短語促讀文。短語入文,讀好第一自然段,初步感知洪水危害。

[設計意圖]巧妙地利用課文插圖,以“趣”促“學”,通過生字故事幫助孩子識記生字,加深印象。同時,教師語言的渲染,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置身文本中學習,水到渠成。通過有效的評價語言達成知識點的訓練,不留痕跡。

三、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1.自由讀課文。

滔滔的洪水讓老百姓無家可歸,禹下決心要治理洪水。那禹,是怎麼治水呢?請大家打開語文書,自由地讀一讀故事。

2.按序來讀文。

(1)第二自然段:

a.關注輕聲,讀準詞串,讀好短語。

第一關:第二關:第三關:(難度加大,輕聲小“了”來幫忙)

吃盡千辛萬苦(吃了很多苦)吃盡了千辛萬苦

走遍千山萬水走遍了千山萬水

挖通九條大河挖通了九條大河

劈開九座大山(很多座大山)劈開了九座大山

大禹怎麼治水的呢?我們來看看第二自然段。這一段故事挺長,怎樣才能讀得很通順很流暢呢?我們先來讀讀這些詞。第一豎排,誰來試一試。四字詞語誰來讀?誒,我還會變呢!詞和詞在一起,還可以連起來變成一個短語呢,怎麼樣才能讀得自然好聽呢?

——瞧,故事的語言就是這麼有趣。

b.結合圖片,結合詞串,理解詞意。

察看水流和地形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

藉助圖片,理解“地形”,認識“形”字。

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爲的是什麼呢?出示:察看水流和地形引讀

地形(後鼻音)你知道地形什麼意思呀?地形:就是大地表面的形態。示圖:我們的大地(讓學生說)有高,有低,有山,有水,這就是——地形。看着圖,再來讀讀這個詞,印象就更深了。

這個形也是生字,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嗎?(請學生說)。跟着老師來寫寫這個形。老師範寫。(杉字旁已經學過了,又和老朋友見面了。形字有三丿,有高有低,有短有長,就像地面上高低錯落的大山,長短不一的江河。描的時候要把三丿描好看,力量送撇尖。

藉助短語,理解“治理”,認識“理”字。

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這樣爲的是——?出示: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讀一讀)爲了治水,大禹——請學生齊讀,大禹就是這樣治理洪水。(出示治理洪水)寫好“理”。怎麼記住這個字呢?(運用熟字記生字,也是記生字的好辦法。好,看着筆順圖自己寫一寫。斜玉旁,橫等距,長長短短有條理。)

c.短語迴文,分組朗讀,讀順本段。來,讀好了短語,老師現在把它們送回課文中,相信你一定能讀好。點讀,男女生讀。

[設計意圖]第一課時,正確流利地讀是重點。指導學生有方法地提高朗讀水平,通過詞語-短語-句子的方式,分解難度,幫助學生逐步達成,激發自信。遊戲的加入,師生的合作讀掀起整節課的小高潮,不僅調節了課堂氛圍,更重要的是在遊戲中鞏固了短語的讀法,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故事語言的樂趣。同時,巧妙地安排生字的教學,關鍵筆畫地書寫藉助簡短的兒歌指導學生,便於接受。

(2)第三自然段

a.藉助圖片,聽講故事,入情入境。

大禹治水還有很多小故事呢。出示圖,這幅圖就講了其中一個故事。老師講給你們聽一聽。

b.關注數字,嘗試練習,讀好故事。“三過家門而不入”

課文的第三小節就講了這個故事。這個小故事裏,數字特別多,注意了這些數字,這個小故事就讀好了。生讀。你看,這些數字告訴我們大禹治水吃盡了辛苦。其實這個故事就是著名的“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字在圖上)齊讀。

(3)第四自然段

a.追溯字源,學寫“制”字,理解“制服”。

(洪水被制服了)點紅:制服。誰來讀這個詞?這個制裏有個你熟悉的偏旁,是——利刀旁,它和什麼有關。出示古文字,我們來看看“制”文字演變。

制在古時候就是指用刀修剪樹枝,(刂泛紅)所以右邊有個利刀旁。

這裏的制服是指大禹用工具、智慧和力量征服了洪水。你看,根據字形,我們就能瞭解詞語的意思。這也是學生字的好辦法。

寫好制。這個“制“字有些難寫,我們該怎麼制服它呢?有個小竅門。一豎要挺直,輕頓筆,豎有力。

b.瞭解結果,齊讀全段,感知心情。

c.結合情境,理解詞意,“代代相傳”。滲透傳說的文體特點。

這個故事發生在四千多年以前,爲什麼我們還能讀到呢?老百姓爲了紀念它,就把大禹的名字和他治水的故事傳給了兒子,兒子又傳給了孫子,就這樣,一代一代地流傳了下來。這就叫“代代相傳“,其實還有很多的傳說故事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口耳相傳下來的。

[設計意圖]多種形式的讀中加入教師的示範讀,營造了故事的氛圍,吊足學生的口味,再讓學生去讀,效果就是不僅想去讀,還會讀得更好。“制”的教學以及“制服”的理解是難點,通過古文字的引入和結合文本的解讀化解難點,達成目標。詞語意思理解方法多樣化,除了生硬的“告訴”,還可以是通過結合文本情境來理解,結合學生已有生活經驗來理解。

四、插圖排序,整體感知:

1.回顧全文,插圖排序,整體感知。

這個故事還要繼續流傳下去,你能根據故事的內容給這四幅圖排排序嗎?直接請學生說。

2.巧妙鞏固,詞語填充,總結全文。

讀這個故事,就像看連環畫一樣,老師給它配了段文字,可是缺了幾個詞,你能填進去嗎?同桌之間相互討論一下。誰來試一試。好,一起讀一讀。

總結:小朋友真了不起,看着連環畫,把長長的故事讀成了短短的幾個句子。下節課,我們還要把這幅連環畫讀成一個生動的故事。這些句子裏還藏着我們要學過的生字呢,我們趕快把他們請出來吧。

[設計意圖]課文插圖是有效的教學資源,充分地發揮課文插圖的作用,結合“故事傳說”的文本特點,借用“連環畫”這一有趣的說法調動學生興趣,在讀圖的過程中梳理故事的內容,整體感知。

五、寫字練習,關注佈局:

學寫治制形

1.學習讀帖,提煉規律,關注佈局。小兒歌:左右等寬中間靠左右不等窄讓寬。

2.練習書寫,關注姿勢,反饋點評。

[設計意圖]識字寫字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除了安排隨文識字,在此基礎上還有必要加入一定量的集中識字寫字時間來強化。本課10個生字中有8個左右結構的生字,通過讓學生自己觀察讀帖的過程中,發現左右結構的生字的特點,教給學生一類生字的書寫規律。

六、總結全文,回讀課題。

總結:讓我們牢牢記住這個英雄:生齊讀大禹,牢牢記住他帶領百姓做的事:生齊讀治水。深深記下這個神話傳說:生齊讀大禹治水。

教學反思:

20xx屆青年教師會課的帷幕即將漸漸拉上,今天上完《大禹治水》,這幾日的疲憊好像一下子除去了不少,但還是忍不住坐下來細細回味今日課堂上與學生互動的每一個細節,再比對之前的試教演課,發現在目標達成的同時,還有諸多值得提高改進的地方。

這篇課文,說實話,在設計之初,有些犯難。第一課時35鐘的課,我究竟應該教給學生什麼?學生在我的這節課上應該有什麼樣的知識生長點?

回顧區級會課的主題“文體在左,學情在右”,想到這裏,思路一下子打開了許多。我始終想着“二年級的學生在學一篇故事傳說的第一課時,應該學什麼”的大問題,在教學內容上比起剛開始的天馬行空,現在似乎接地氣了許多。在備課磨課後半程思路又開始混亂的時候,我拿出了手邊的《語文課程標準》進行翻閱,以求找到一些思路,看着看着,心中的目標漸漸明晰,識字寫字,閱讀,文體主旨,技能方法應該是我這節課的應該教給學生的。我就順着這個思路又開始重新審視教案,一步一步地進行梳理和對照。不僅理順了教學目標,整個環節也顯得清晰了許多。我就把這節《大禹治水》的第一課時在識字寫字的目標上定位成認讀20個字,會寫“治洪形理制”。在閱讀上要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會讀“了”字短語。在文體主旨上要把握傳說的問題特點,始終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於“一個給孩子講故事的大姐姐”的身份,讓學生能夠藉助插圖瞭解傳說故事的大意。在技能方法上要交給孩子識字寫字的方法策略,比如通過這節課,會寫左右結構這一類字,突出語言表達上的特色,比如第三自然段的數量詞,一、二自然段的“了”字短語等。期待在結構巧妙處理的同時,能夠把技能的訓練層層遞進。

在最終的課堂呈現環節,初步達成了教學設計的意圖。

一、讀通課文重分解

第一課時,重在讀通全文,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脈絡。本課的生詞很多,光光二會字四會字就有20個之多,一一出示沒有歸類地讀,學生也容易產生疲倦,環節也會顯得冗長,效率不高的同時,也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在設計時,還原文本最初的形態,一段一段地幫着孩子梳理,在這個過程中,再隨機進行詞語意思的理解和多種形式地讀。第一自然段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好短語“淹沒了農田”“衝到了房屋”“無家可歸’,再送短語迴歸文本讀好句子。第二自然段特別長,處理時則側重教會學生讀好詞語的基礎上,讀好“了”字短語,再讀好句子,幫助孩子一步步分解難度,逐步達成目標,激發學生濃濃的興趣,再設置遊戲環節師生合作讀地形式檢查鞏固,課堂氣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調節。這樣組塊的模式也便於學生了解大禹治水的過程,清晰的課件展示一目瞭然,反倒優於教師講的效果。第三自然段則改用教師示範讀,創造故事情境,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再啓發學生關注數字,讀好數量詞。第四自然段通過重點詞語“制服”“代代相傳”的理解來讀通文段,節奏進程到這裏可以適當加快。

二、識字寫字有方法

識字寫字時低年級教學的重點,這一課的生字很多,並且多是左右結構的字,因此爲了達到這個目標,我採用了隨文識字加上集中寫字的策略,讓學生在文本中認讀生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生字的形式。課中,爲了防止破壞上課的節奏,我把隨文識字定位在認識和記住的層面上,通過教師範寫,學生描紅的方式得以鞏固。課尾,我則採用集中寫字的形式,啓發孩子通過讀帖學會觀察、對比漢字,發現漢字書寫規律,期望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學到的不僅僅只是這些字,而是像“左右結構“這一類漢字的書寫規律。在隨文識字中挖掘漢字的故事,充分站在學情的基礎上出發,通過有趣的漢字起源故事,象形文字的演變等來激發孩子的識字慾望,充分滲透中國的漢字文化,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

三、學生回答巧評價

教師的評價語言不僅是對學生回答的`一種反饋和激勵,還能更好地指向學生的學情,調控課堂節奏,幫助孩子找到更好的方向。幾次試教中暴露出我的一個問題,評價語言太過泛化,大多是“太棒了”“真好”。這類評價語其實就是無效的評價,對學生的“學”沒有多少意義和價值。爲此在備課時,我在學生回答預設上進行了更多的思考和準備,力求在評價時通過簡單精巧的點評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今天課堂上呈現的效果基本不錯。

整節課上下來,在與孩子交流互動的同時,還有一些細節沒有關注到,影響了一些效果。在讀書方式上,較多地使用了齊讀的方式,沒有運用的恰到好處,一是浪費了時間二是齊讀反倒沒有個別讀的效果好。在個別詞語理解上沒有下到功夫,不是太巧妙。比如“制服”的理解除告訴學生課文裏表示大禹用智慧、工具、力量征服了洪水以外,如果能加上一句“讓洪水變聽話”這種兒童話的語言來總結,會更讓孩子在理解的基礎記住制服的意思,和“治理”更好的區分,化解難點。再如關於“偉大“一詞,沒有讓孩子體悟,其實就可以用大禹的父親“鯀”的故事來凸顯大禹的智慧和不容易,從而體會理解“偉大英雄”,這個難點也就可以很好的突破了。

課上到這裏終於結束了,但是與我工作剛剛5年的青年教師來說,一切纔剛剛開始。這次的賽課體驗讓我更深入地知道如何去研讀文本,如何去把握學情。真正的一節好課需要用心去體悟、去演繹,還課堂的精彩於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小主人。

《大禹治水》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6個字。

2、學習課文過程中自主積累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初步培養學生樂於查找資料的興趣。

5、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敬業精神。

二、教學重點

1、會寫6個字,並且做到端正、整潔,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2、體會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體會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敬業精神。

四、教學準備

1、課前請學生了解:大禹是什麼時代的人?他是誰?

2、生字卡片。

3、教學課件。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板書:大禹)同學們,你們知道大禹是誰嗎?(學生介紹自己找到的資料,教師可以適當補充並進行概括提煉。)

(板書:治水)“治水”是什麼意思?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我們一起來學習第32課,看看大禹是怎樣治理洪水的。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用你喜歡的方式讀書(可以自己讀也可以和小夥伴讀),有不認識的字請拼音朋友幫助你。讀完課文把生字畫下來,再讀一讀。

2、小組同學在一起讀生字卡片,互相幫助讀準字音。

3、教師出示生字詞卡片,學生認讀(可指讀、開火車讀、分組讀)。

4、自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並和同桌交流。

5、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思考:爲什麼要治水?

(三)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1、爲什麼要治水?(第一自然段)

(1)播放錄像資料:洪水氾濫的景象。

看完這段錄像你的心情怎樣?讀一讀“無家可歸”這個詞。

(2)如果你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你最渴望的是什麼?

(3)朗讀第一自然段。

2、大家都渴望安定的生活。開山挖河,治理洪水,參加治理洪水的人多不多?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體會“成千上萬”的意思,讀一讀這個詞。%課件出示句子:“他們不辭辛勞,日夜苦幹。”

你有什麼感受?

3、大禹就是這成千上萬人的首領,你覺得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讀課文,找到相關的詞句做出標記。

4、集體交流,讀中體會大禹的敬業精神:

5、學生讀自己找到的句子,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朗讀。

(1)“……聽見兒子在家裏啼哭,他的心被牽動了。……”

他的心裏在想什麼?讀一讀“牽動”這個詞。身邊的人見到這種情景會對他說什麼?他又會怎樣回答?

(2)“他毅然轉過身……”

請學生做一做“毅然轉過身”的動作,說一說這個詞的意思,讀一讀這個詞語,再讀句子。

(3)學生根據第二自然段的內容進行表演。

教師可以給出一些重點詞語:牽動、望了望、毅然,幫助學生體會大禹的心情。

6、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自讀,指名讀。

“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三次路過家門,但一次也沒有進去看一看。他的兒子十多歲了,還不知道父親的模樣。”第二次路過家門,大禹心情怎麼樣?爲什麼不進去?

第三次路過家門,身邊的人又會說什麼?大禹怎樣做?

孩子從小到大都沒有見過父親,他會怎樣問媽媽?

媽媽又會怎樣回答他?(師生、生生之間的對話)

(從孩子的角度進一步體會大禹的敬業精神)

7、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自讀,指名讀。

經過十三年的苦幹,河道疏通了,河水被制伏了,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

8、齊讀第四自然段。

(四)整體感知。

大禹的時代離我們已經太久遠了,但是他治水的故事爲什麼能流傳下來?你們最想對大禹說的一句話是什麼?(大禹的精神是人們所敬佩的,這是一個民族的精神)

(五)作業設計。

1、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你還知道上古時代哪些部落首領的事蹟?可以講給同學聽。

板書設計

大禹治水

世代相傳

無家可歸安定

不辭辛勞

日夜苦幹

三過家門而不入敬業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做猜字遊戲。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做到有感情。

(二)詞語積累。

學習課文後,你喜歡文中的哪些詞語或句子?讀或背給大家聽。本課四個字的詞語較多,要注意積累。

(三)自主識字。

1、出示生字卡片:搶讀生字。

2、獨立識記。

3、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記憶。

(四)指導書寫。

1、本課六個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可以重點指導。

2、指導書寫左右結構的字:

左窄右寬:治$洪$淹$但$代

左寬右窄:引%教師範寫。

3、學生進行書寫練習。

(五)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詞。

2、把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抄寫在“採蜜集”本上。

《大禹治水》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認知:

1、瞭解黃帝、炎帝的主要事蹟。知道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

2、說出大禹的主要事蹟和治水成功的原因。

技能:說說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

情感:學習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培養人定勝天的信念。

二、教材分析:

重點:大禹治水的事蹟和精神。

難點:對部落和部落聯盟的理解。

三、課前準備:

1、大禹像掛圖,大禹陵照片。

2、大禹治水的掛圖。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紹興有個禹陵,還有禹廟,你們去過嗎?是紀念什麼人的?禹是我國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後人稱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講授新課:

1、黃帝和炎帝的事蹟:

(1)教師講述黃帝和炎帝的故事。然後提問:祖國境內原始社會的遺址主要有哪幾個?爲什麼我們稱自己是炎黃子孫?

(2)師生歸納: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

2、大禹治水:

(1)教師讓學生觀看課中大禹像,將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後提問:鯀治水爲什麼未成功?禹根據實際採用了什麼治水方法?

(2)師生歸納:禹根據山脈地形,採用疏導的方法,開溝掘渠,使洪水從江河流入大海。

(3)請學生觀察大禹治水插圖,教師簡介禹與羣衆同甘共苦,頂風冒雨,他“三過家門而不入”,艱苦勞動十三年,終於把洪水控制住。反映了中華民族戰勝自然災害的聰明才智和人定勝天的氣概。

(4)組織學生討論:禹爲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是一種什麼精神?

(5)歸納:這種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百姓的讚頌,人們爲了感謝禹的功勞,稱他爲“大禹”。他的精神值得後人繼承發揚。

(6)講一講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同桌同學講)

3、大禹陵和夏朝的建立。

(1)教師出示大禹陵、禹廟的照片,介紹大禹陵(也可以讓去過大禹陵的學生講)。

(2)教師講解夏朝是怎樣建立的。

(三)知識反饋

1、課後填空題。

2、請幾個學生講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

(四)全課總結。學了這篇課文,你獲得了哪些知識,懂得了什麼道理?

五、板書設計:

疏導法

大禹治水

公而忘私

人定勝天

同甘共苦

《大禹治水》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大禹淳樸、勇敢、堅強的性格特徵。

2、能積極參加交流、討論,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3、喜歡聽民間神話故事,產生進一步瞭解民間神話故事的願望。

活動準備:

1、連環畫圖片、實物投影儀。

2、看過壁畫故事《大禹治水》。

3、幼兒進行過“治理洪水”的調查收集工作。

4、活動區域提供“抗洪治水”的圖書及錄像帶等。

活動過程:

1、集體討論,激發閱讀、學習的興趣。

指導語:①洪水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災難?②古時候,人們是怎樣治理洪水的?

2、閱讀圖書,理解故事內容。

(1)自由閱讀圖書,感知故事內容。

指導語:你在書中看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2)邊傾聽教師講述故事,邊閱讀圖書,理解故事內容。

指導語:①大禹是怎樣治水的?②聽了故事後你覺得大禹是個什麼樣的人?

3、交流調查情況,瞭解科學防洪的方法。

(1)交流調查情況。

指導語:現在有些地方也會發生洪水,人們會想出各種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誰來介紹一下你調查的方法?

(2)整理歸納調查經驗。

指導語:通過調查,你們認爲可以用什麼合理的方法來治理洪水?

延伸活動:觀看壁畫並講述故事。

附故事:大禹治水

禹是一位神仙,他來到人間和阿嬌姑娘結了婚,住在山洞裏。有一年洪水氾濫,禹告別新婚的妻子,號召人和天神們團結起來到會稽山集合,商量治理洪水的辦法。

禹在去會稽山的路上遇到鄉親,鄉親告訴他阿嬌懷孕了。禹聽了很高興,但是約定的時間快到了,他只好託鄉親轉達他對妻子的問候。人和神都按時趕到了會稽山。禹說:“我想應該用疏導的方法,讓洪水順着河道流到大海里去。”大家覺得這個辦法很好。於是,禹帶領衆人動手開鑿河道,挖出的泥土用來填平洪水衝成的大坑。

大家不停地工作,修了一條又一條河道。又是一天,禹帶領人們經過自己的家鄉。一位鄉親告訴他阿嬌生病了,希望他回家去看看。禹非常想念妻子,可是他想了想說:“治水是大家的事,不能因爲我而耽擱了大家。”他託鄉親把草藥帶給阿嬌,又和大家一起上路了。禹去疏導另一條河道時,又經過自己的家鄉。一位鄉親對他說:“阿嬌快生孩子了,你快去看看她吧!”禹嘆了口氣說:“不,我回家一天,就耽誤一天治水的工作。”禹三次路過自已的家門都沒有回家,鄉親們聽了這件事十分感動,幹起活來更加努力。

禹非常想念妻子,阿嬌也非常想念禹。阿嬌天天站在山上等禹勝利歸來,漸漸地化成了一塊岩石。當禹把洪水完全治理好,回到家鄉之後發現妻子已經化成了石頭。禹悲痛萬分,傷心哭泣,這時石人進裂,跳出了一個小孩。爲了紀念孩子的母親,禹爲孩子起名爲啓。禹被人們擁戴爲領袖,稱爲“大禹王”。

《大禹治水》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指導書寫部分生詞,指導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讀多音字,口頭組詞。

沒mo()倒dao()

mei()dao()

2、認讀生字卡片,口頭擴詞。

治()()()制()()()

形()()()通()()()

二、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1、分段指名朗讀。

2、指名朗讀全文。

3、齊讀全文。

三、指導背誦課文。

1、學生自由背誦。

2、分段背誦課文。

3、指名背誦課文。

四、教學部分字形,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卡片:洪、害、理、通、被、制、偉

2、指名認讀

3、對照田字格,自己看看,想想,說說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4、全班交流: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5、教師範寫並指出注意點

偉: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制:左右結構,左寬右窄。左邊的筆順是:撇、橫、橫、短豎、橫折鉤,最後一筆長豎貫通上下。

被:認識“衣”字旁,右邊是皮。

理:左右結構,左窄右寬。第四筆是提。

害:中間的“豐”,上下要出頭。

6、學生在書上練習描紅

7、在練習本上練寫。

五、作業

1、先填空,再讀一讀。

大禹在外治水()年,曾經()次路過自己的家門,但他()次也沒有進去看一看,禹的兒子()多歲了,還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個什麼樣子。

2、讀讀,抄抄,再聽寫。

板書設計:

大禹治水

走遍吃盡挖通劈開制服洪水

三次過家門一次也沒進代代相傳

教後記:

《大禹治水》教案 篇8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1、2兩段。

2、學會4個生字,理解課文中的新詞。

3、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聰明才智,以及他的獻身精神。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4、小朋友,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個古代傳說故事:大禹治水。板書課題,誰來讀題。

5、簡介大禹:禹,傳說中夏的最後一個部落首領,是造福民族的英雄。

二、檢查生字新詞。

1、課文已經叫小朋友預習過了。下面老師檢查一下你的生字詞是否掌握了。

2、出示:治洪害姓理形通被制偉

生字誰能來讀?指名讀,齊讀。

3、生字會讀了,課文中出現的這些詞語你讀準確了嗎?

滔滔淹沒衝倒房屋仔細劈開制服感激英雄

治理洪水害老百姓地形挖通偉大

自由讀,指名領讀。

《大禹治水》教案 篇9

一、課文分析:

本課共有4個自然段。第一段寫明瞭故事發生的背景,教學時要求學生抓住“經常、兇猛”兩個詞來理解當時洪水的危害。教師可通過錄像讓學生理解。

第二段寫大禹帶領老百姓治水,教學時以“一心治水”這段的重點詞進行教學。從“鑿山開渠”中瞭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從“日夜不停、常常、顧不上吃飯和睡覺、一年又一年、每天”認識到大禹的“一心治水”。

第三段是寫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治水。體會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原因。教學方法:找出時間、家裏發生什麼事,大禹怎麼做爲什麼大禹要這樣做

第四段寫洪水被制服,人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重點詞“辛勤、終於、制服、安定”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學習第二至四自然段,找出句子中的重點詞語,並以此來理解句子意思。

2、能找出課文中按時間順序寫的,並能把表示時間先後的詞語找出來。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說出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經過。

教學重點:能找出句子中的重點詞語,並以此來理解句子意思。

教學難點:複述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

教具:錄像機一臺、《大禹治水》錄像片、幻燈片、幻燈機一臺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大禹治水》第一自然段,請大家看錄像,這就課文第一段所描寫的情景,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感受,那就請大家用讀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指名領讀,齊讀)

說說看讀完了這個你知道了什麼?你還想知道什麼?

(我知道了大禹在怎樣一種情況下決定去治理洪水,那麼大禹是怎樣治理洪水的呢?)

二、新授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由大聲讀第二自然段。說說大禹是怎樣治理洪水的?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2、隨機板書:“一心治水:日夜不停、常常、顧不上吃飯和睡覺、一年又一年、每天”

3、比較句子:大禹帶領老百姓鑿山開渠,忙的顧不上吃飯和睡覺。

大禹帶領老百姓日夜不停地鑿山開渠,常常忙得顧不上吃飯和睡覺。

總結學法:學習句子時要抓住重點詞語進行學習。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通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大禹在一心治水,我們還能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禹是一心治水的?接下來請看第三自然段。

1、自由大聲讀第三段,邊讀邊用筆劃出表示時間先後的詞語。

2、填表

時間家裏什麼事大禹是怎樣做的

有一天妻子剛生下孩子怕耽誤治水,沒有進去探望,匆匆走了

幾年後兒子揮着小手要爸爸深情地望了他們母子一眼,又趕緊趕路

又過了幾年兒子已十多歲了讓兒子告訴媽媽,等治好洪水一定回家。腳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3、說說大禹爲什麼會三過家門而不入?

4、根據表格複述大禹三過家門不入經過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我們通過課文的三段學習,你來說說看你知道了大禹是怎樣的一個人。

我們來看看大禹治水的結果。請大家齊讀最後一段。

比較:經過辛勤勞動,洪水被制服了。

經過13年的辛勤勞動,洪水終於被制服了。

三、拓展

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像大禹這樣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衛填海,這些都是我們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這裏老師向大家推薦去學習“愚公移山”。下節語文課進行交流。

《大禹治水》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瞭解神話想象豐富、具有神奇色彩的特點,掌握“窟、棲、憫、矗、拯、疏、跋、涉、鍬”等字。

2、能力訓練:初步學會閱讀、賞析神話故事。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課文所歌頌的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征服大自然的願望和力量。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情節,感受其中精神。

2、難點:分析合乎人物身份、個性化的對話描寫以及大禹形象。

[教法]

講讀法。

[教具準備]

錄音機、幻燈片等。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神話的一般知識。

2、理清課文思路,把握整體內容。

3、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重點與難點]

1、重點:生字詞語的學習,理清課文思路,分析第一部分。

2、難點:理解禹的不平凡的出生。

[教學方法]

講讀法。

[教具準備]

生字詞的幻燈片、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古代有個偉大的人物,他一心解救被洪水轉困的百姓,十三年鍥而不捨、公而忘私、三過家門而不入,他是誰呢?他就是大禹。

(二)瞭解神話。

神話指反映古代人們對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原始理解,並通過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來表現的故事和傳說,它藉助想象來表達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和追求。

(三)出示幻燈,進行字詞教學。

(四)聽課文錄音,理清課文思路。

討論後明確:第一部分(1—4)寫鯀治水被殺和禹的出生。

第二部分(5-14)寫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第三部分(15-17)寫大禹哭石生啓,被尊爲“大禹王”。

(五)講讀第一部分。

1、課文如何描繪這場大水災?說明什麼?

明確:課文從田淹、房毀、人們無處棲身這幾方面突出了上古這場水災水勢的浩大、災難的深重。

這樣寫既點明瞭治水的必要,也爲鯀治水失敗被殺作了伏筆。

2、面對這場災難,衆神、鯀、天帝各採取了什麼態度?

明確:衆神:無動於衷、漠不關心;鯀:費盡心機偷來息壤,拯救人民;天帝對鯀違揹他的旨意非常惱怒,派火神殺了鯀。

3、鯀是怎樣治水的?如何評價他?

明確:鯀治水方法不對,但他具有爲拯救人民而不惜冒犯天帝的勇敢和剛強的行爲,是一個英雄。

4、禹是如何出生的?他的不平凡的出生說明什麼?

明確:鯀的屍體被剖開後,禹坐着一條虯龍來到世上。

說明:

第一,鯀根治洪水的決心未盡,他把希望寄託在禹的身上,具有不屈精神;

第二,禹治水既是繼承父志,又是反抗天帝,爲民造福的行動。

(六)課堂練習(幻燈出示)。

(七)佈置作業:

抄寫生字詞語3次。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分析課文二、三部分。

2、理解人物個性化的語言。

[教學過程]

1、講讀第二部分。

①大禹怎樣治水?學生默讀課文,

討論明確:

第一,禹發動羣衆與羣衆共商大計。

第二,採用疏導的方法。

第三,請應龍協助治水。

②分析三過家門而不入。

a、講述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情節。

b、詳寫兩次,略寫一次。

c、從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他具有什麼樣的精神?——以身作則、公而忘私。

d、分析人物的具有個性化的語言。

岳母:對阿嬌的關懷。阿嬌:對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大禹:誠懇、深致歉意、決心堅定的語氣。

③故事主要是說禹,爲什麼要寫他的妻子?明確:從側面說明大禹治水的成功與他的妻子對他的理解和支持分不開的。

④第14段一系列的數據說明什麼?明確:說明治水時間之長,工程之巨,成就之大,有力地突出了大禹的功績。

2、分析第三部分。

①如何理解大禹哭石生啓?明確:寫出他對阿嬌的深切懷念和內心的無限悲痛、裂石生啓,更是突出了大禹的“哭妻”具有撼天動地的特點,富於想象。

②結尾說明了什麼?告訴我們:誰爲民除害,誰就會得到人民的真誠擁護和愛戴。

3、總結全文。第一部分主要寫大禹治水的起因,第二部分突出大禹治水的精神,第三部分說明大禹治水的功績。

4、佈置作業:完成作業本,預習《怎樣講故事》。

板書設計:

天帝懲罰世人(災難根源)

禹治水的起因

鯀治水被殺(爲民獻身)

大禹破肚出生(繼承父志)

禹和羣衆共商大計治

請應龍協助治水

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以身作則、公而忘私

妻的理解和支持

治水取得成功

大禹治水的功績,被尊爲“大禹王”。

《大禹治水》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知道大禹治水採用的科學方法,並能按順序說清楚。

3.知道“三國家門而不入”的來歷,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並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正確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第二段大禹治水的經過。

4、體會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無私奉獻精神教具準備: 1.有關洪水的課件。

2.第三自然段的填空,生字卡片。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抽讀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一)、媒體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

1、(播放洪水的課件)(看完後)你看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2、課文中是怎麼描寫洪水的?(板書:滔滔、衝到、淹沒)

3、這麼大的洪水給人們帶來了哪些災難?(無家可歸)

4、什麼叫“無家可歸”?

5、過渡:洪水如此兇猛,造成的災難如此嚴重,老百姓就這樣日復日,年復年地過着家破人亡,無家可歸的悲慘生活。爲了拯救天下苦難的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樣治理洪水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齊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那幾句是寫大禹想的?那幾句寫大禹做的?

2、大禹下決心要治理洪水,他先幹了什麼,後幹什麼?(相機板書: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

3、大禹做的這些事能不能把順序顛倒呢?

4、他吃盡千辛萬苦,走遍千山萬水,這裏的“千”、“萬”是不是真的指一個千,一個萬?它們說明什麼?

5、想象一下:在那樣的年代大禹是怎樣挖河、怎樣劈山的呢?

6、文中的“九條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數字中的“九”?這又是爲了說明了什麼?

7、經過千辛萬苦後大禹終於引導洪水流入大海。那你能看着板書,按順序說說大禹是怎樣治水的嗎?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自然段一共有幾句話?告訴我們一件什麼事?

2、自由讀課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數量的詞。

3、請小朋友觀察插圖,並想想你從“13年三次,一次,十多歲”這些詞感受到什麼?

4、是啊,大禹爲了大家的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後人用一個成語概括了這個故事,叫做“三過家門而不入”,現在,人們常用這個成語讚揚像大禹這樣不顧小家顧大家的無私奉獻的人。

5、指導朗讀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大禹堅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結果怎樣了?

2、(多媒體展示情景)理解“制服”“安定”。

3、老百姓怎樣謝大禹?啓發想象。

4、齊讀,體會“代代相傳”的意思。

五、全文總結

齊讀全文,思考:爲什麼說大禹是一位偉大思維英雄?

六、佈置作業。

《大禹治水》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蘇教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內的一篇課文,縱觀第六單元的幾篇課文,都是寫人的文章,歌頌了主人公某一方面的精神品質。《大禹治水》這是一個古代傳說,講的是大禹爲了治理洪水爲老百姓造福,吃盡了千辛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制服了洪水,讓學生感受大禹的無私奉獻,舍小家爲大家的崇高品質。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段寫:洪水的危害。第二段寫:大禹怎樣治水的。

第三段寫: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第四段寫: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傳的英雄。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力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精讀課文第一個自然段。

2、會讀、會認本課的10個生字,認識兩個多音字,會寫部分生字。

3、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感知大禹治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名爲民造福的英雄。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字詞及課文,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2、初步感知大禹治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名爲民造福的英雄。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質疑問難,激發閱讀興趣。

1、今天,老師要來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古代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禹,由於他是一位爲民造福的偉大英雄,所以人們都尊稱他爲“大禹”,(板書:大禹),關於大禹的傳說有很多,其中“大禹治水”的故事留傳最爲廣泛,(多媒體出示大禹視頻)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大禹治水》的故事。 “治”指導讀準翹舌音。

2、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相機板書:爲什麼?怎樣?結果?)

【意圖:用圖像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自然結題。學會質疑是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力爭做到:學生想了解的正是老師要教授的。】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訓練自學能力。

1、同學們要知道的有這麼多,還是讓我們趕快來讀讀課文吧。

請打開課本101頁,藉助漢語拼音讀一讀課文,老師有讀書提示:

(1)遇到生字時,看着拼音多讀幾遍,讀準字音。

(2)讀通順課文,並標上自然段的序號。

2、自由初讀課文。

【意圖:學生有疑問後會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這時,讓他們自己讀書,滿足了這種需要,同時,自瀆課文也是在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檢查字詞,理解詞語,提高朗讀水平。

1、初步感知課文

同學們,讀了一遍課文,大家有什麼收穫呢?

同學們真了不起,讀一遍書,就有這麼多收穫。相信在後面的學習中,大家的收穫會更多。現在老師最關心的是同學們生字有沒有掌握,課文有沒有讀通順呢。下面老師可要考考大家了,敢不敢接受老師的挑戰?

2、認識詞語

過渡:故事中的這些詞語你能讀好它們

嗎?

不知道同學們是不是和這些詞語交上朋友了?

a第一組,誰先來?你真勇敢!其他同學仔細聽,聽聽他的讀音是否讀準了! 第一組:很久很久滔(tāo)滔(tāo)洪(hóng)水淹沒(mo) 衝倒(dǎo) 房屋(wū)害(hài)得 老百姓(xìng)

你的聲音真響亮!你想提醒大家哪個字的讀音要特別注意?(沒,倒) 指導:很久很久

師:讀了這一組詞,你知道大禹治水這個傳說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猜猜看,到底有多久?十年,你再猜,老師告訴你呀,這發生在四千多年以前呀,多久呀!指導讀“很久很久”

理解了意思,我們一起讀這些詞語。

b第二組:治(zhì)理(lǐ) 千辛萬苦 千山萬水仔(zǐ)細(xì) 地形(xíng)挖通(tōng)劈(pī)開

師:第二組,老師請你。誰願意和他比比!

這一組有兩個成語,你發現它們有什麼特點?對了,成語裏有了千和萬,就表示很多很多,平時你還知道哪些像這樣的成語?祖國的文字真是豐富多彩,我們小朋友在平時要注重積累詞語。

c第三組:被(bèi) 制(zhì)服(fú) 感激(jī) 偉(wěi)大 英雄(xióng)

師:最後一組,老師把機會讓給你!你邀請你的好朋友和你一起讀!

制:課文中說洪水被制服了,你知道洪水被誰制服了?把話說完整。那你知道小偷被——制服了,——被誰制服了!我們一起讀一遍。

(3)師:看樣子,難不倒你們,下面老師提高難度,去掉拼音,你們還會讀嗎?開火車讀。

(4)同學們,這些詞語你認識了,下面老師給你們再提高難度,你們還敢接受老師的挑戰?出示短語“淹沒了農田衝倒了房屋 吃盡了千辛萬苦 走遍了千山萬水 挖通了九條大河 劈開了九座大山”

3、讀通順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⑴、同學們真不錯,詞語讀得真好,把它放到課文中,相信你課文一定讀得更流利! 再讀課文。

⑵、讀完以後,誰願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水平的?分小節點名讀。指導讀正確、流利。鼓勵學生自主參與,你覺得他讀得怎麼樣?你有什麼建議嗎?

【意圖:學習生字可以靈活機動,有學生齊讀,有指名讀,有開火車讀還有小老師領讀,並且及時師生點評,形式豐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讀好生字詞。】

四、精讀課文,解決疑問,體會洪水無情。

品讀第一自然段,解決第一個問題。

爲什麼要治水呢?課文中就有答案,誰已經找到了。

1、出示第一小節。

2、 讀了這段話,你知道了什麼?

洪水什麼樣?你的腦子裏出現了怎樣的洪水畫面?讓你們親身感受一下。 看錄象。

3、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你覺得洪水怎麼樣?

4、洪水太可怕,太無情了,誰來讀一讀,把洪水的可怕,無情讀出來。

5、兇猛的洪水把農田淹沒了,老百姓他們會怎麼樣?房屋衝到了,會怎麼樣? 指導讀出老百姓的可憐

6、我們一起再讀一讀,紅色詞要突出。把洪水的可恨,老百姓的可憐讀出來。

【意圖:學生的質疑不是形式,此環節要學生在文中找答案,既讀了書,又學會了整理答案的能力。】

五、學寫生字,識記字形,培養寫字習慣。

出示本課生字

看着這些字,你覺得那些字你一看就會寫了,說說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的?(相機寫出這幾個字)

學生描紅、仿影、臨寫。

【意圖:在描紅寫字時提醒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後,展示學生的作業,鼓勵其他學生繼續寫好字。】

六、總結點評,課後延伸,引導課外閱讀。

剩餘的兩個問題留給學生課後思考,下節課繼續學習,要求學生課後繼續好好地閱讀課文,並且找找課外資料還有那些治水的偉大人物下節課交流。

【意圖:讓學生帶着疑問離開課堂,有效促進學生的課外閱讀。】

《大禹治水》教案 篇13

預習提示

運用綜合識字的方法,繼續培養學生獨立識字、合作識字的能力。

自主閱讀課文,教師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使學生在課文情境和語言文字中受到薰陶。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是第十單元“奉獻”的一篇主體課文,與後面的《炮手》和《小溪的歌》共同組成一個主題,從不同體裁(神話傳說、記敘文、詩歌)、不同國籍、不同的角度詮釋了“奉獻”這個主旨,讓學生在課文的學習中受到教育、受到薰陶,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大禹治水》是一篇千古流傳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洪水肆虐,沖毀了莊稼,衝沒了房屋,大禹的父親偷息壤用“堵”的方法治水,沒有成功,反受處罰,大禹繼承了父親的遺願,歷盡千辛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用“引”的方法治水成功,給人們帶來幸福的的故事。全文共有五個自然段,其中二、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文章簡短易懂,語言精練,字裏行間滲透着對大禹的讚美,一個一心一意爲百姓謀幸福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教學目標

運用綜合識字的方法,認識本課十個生字,會寫七個。繼續培養學生獨立識字、合作識字的能力。

自主閱讀課文,教師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使學生在課文情境和語言文字中受到薰陶。

弄懂大禹爲什麼成爲人們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培養學生的奉獻意識。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蒐集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課前自己閱讀,做到能用簡練的語言說出大概的意思。

教師準備

大禹治水的歷史及視頻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難點

通過文中詞句感受大禹不辭辛勞、公而忘私、爲民造福的奉獻精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講故事導入新課

師:課前同學們蒐集了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並認真地讀了,把你讀的故事簡單介紹給大家。

師:是的,《后羿射日》、《誇夫逐日》、《女媧補天》……等等神話故事都歌頌了真、善、美,寄託了人們美好的願望,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其中的一個動人的傳說——《大禹治水》。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板書課題)如果讓你針對課題來提問,會有哪些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疏理板書:爲什麼治水?怎樣治水?結果如何?)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邊讀邊爲自己的問題找答案。

生自讀課文,同學互動,檢查識字情況。

課件出示生字,師生評點正音。

分小節讀課文,理清課文思路,解決提出的三個問題。

細讀課文,體驗感悟

師:剛纔同學們讀書爲自己的問題找到了答案,對這個小故事有了一定的瞭解,相信再細讀課文,你會有更多的收穫。

師:究竟哪些原因使大禹投入了治水中呢?課文中哪些段落寫到了原因?

生讀第一、二自然段,理清大禹治水的兩個原因。

(引導學生找出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來自自然的:洪水淹沒村莊、沖毀房屋;二是來自父親的:治水不利,臨終囑託。)

師:是啊!看到洪水帶來的危害,想到父親臨終前的叮囑,大禹堅定了治洪的信念,他是怎樣治水的呢?你覺得大禹是個怎樣的人呢?從哪裏看出?

生選擇喜歡的方式讀第三、四自然段,劃出受感動的句子,說說理由。

(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句子讀,教師適時點撥,把學生的理解引向深入。)

根據學生交流彙報的順序,教師確定自己的教學進程,可抓住以下幾個句子引導學生着重理解:

“禹改變了父親的做法,帶領人們開鑿了龍門,挖通過了九條河,壘起堤壩,把洪水引到東邊的大海里。”

(引導學生比較大禹的治水方法和父親的不同之處,體會大禹的聰明。)

“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岡,……拄着棍子走路。”

(讓學生從讀中體會,大禹爲了治水起早貪黑,不辭勞苦,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並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

重點研讀第四自然段,體會大禹公而私的奉獻精神。

(教師補充“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故事,課件配畫面:大禹帶領老百姓日夜不停地鑿山開渠,常常忙得顧不上吃飯和睡覺。一年又一年,他每天到處奔波,一心治水。有一天,大禹經過家門口,他的妻子剛生下孩子。大禹聽到孩子哇哇的啼哭聲,可是怕耽誤治水,沒有進去探望,匆匆走了。幾年後,大禹又經過家門口,妻子抱着兒子站在門口,兒子揮着小手在叫爸爸。大禹深情地望了他們母子一眼,又抓緊時間趕路了。又過了幾年,大禹第三次經過家門口,兒子已經十多歲了。大禹讓兒子告訴媽媽,等治好洪水後一定回家。大禹說完就腳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師: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

師:是的,大禹就是這樣一個舍小家、顧大家,一心爲了人們,一心撲在治水上。讓我們帶着對大禹的崇敬一起來讀這一段。(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文字,同時音樂響起。)生讀句子。

師:(課件將本段中的詞語:“才、僅僅、就、卻”打成紅色。)請同學們注意文中的紅色的字,再讀這一段,體會詞語中包含的意思。讀到這裏你又有什麼感受?在你的心目中,大禹是個怎樣的人呢?(學生回答,教師引導體會出大禹的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

讀五自然段:理解“禹因此成爲人們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

師:洪水終於大地又恢復了欣欣向榮的象,同學們想象一下,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景象?(學生展開想象,自由表達。)

師:看到這種現象你心情怎樣?讓我們帶着這樣的心情來讀最後一段……。

師:談談你對“禹因此成爲人們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這句話的理解。蒐集故事,拓展延伸

師:禹成爲人們世世代代敬仰的愛戴的英雄,在漫漫歷長河中,在我們的周圍、身邊,也有很多像大禹那樣舍小家、顧大家的英雄,請同學們課下收集你心目中的英雄資料,下節課我們來交流。

《大禹治水》教案 篇14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其中8個二會字只讀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名爲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16

大禹治水

2、簡介大禹。

古代部落聯盟的領袖,一位爲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

要求:(1)把生字圈出來。

(2)把難讀的句子畫出來。

2、檢查自讀情況。

3、範讀課文。

思考討論: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誰?寫了大禹的什麼事?

4、口頭填空。

課文主要講的是大禹爲了(),三次經過家門都沒有()。

三、細讀課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討論:

(1)這一自然段主要告訴我們什麼?

(2)從哪兒看出洪水很兇猛?

看圖說說洪水的瘋狂。理解:滔滔、淹沒。

(3)“無家可歸”是什麼意思?

(3)這些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

3、指導朗讀。

要用急切的語氣讀出洪水兇猛的態勢。

四、過渡

洪水如此兇猛,造成的災難如此嚴重,老百姓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過着家破人亡、無家可歸的悲慘生活。爲拯救天下苦難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現了,他不辭辛勞、想方設法制服了洪水。下一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看大禹是怎樣治理洪水的。

五、教學部分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讀。

2、引導學生說說字形記憶方法。

3、學生描紅。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二、繼續細讀課文

1、細讀課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說說這一段有幾句話。

哪一句寫是大禹想的,哪幾句是寫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樣想,又是怎樣做的?

(2)學習二、三兩句。

①指名讀第二,三雨句,說說大禹先幹什麼,後幹什麼。

②哪些詞語告訴我們大禹治水的艱辛?

(板書:走遍吃盡)

“走遍”“吃盡”說明了什麼?

“千山萬水”“千辛萬苦”中的“千”“萬”是不是確指一千個,一萬個?它們說明什麼?

③“九條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數字中的九?它表示什麼?

“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說明了什麼?

(板書:挖通劈開)

④要帶領老百姓開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課文中說大禹吃盡了“千辛萬苦”,小朋友們想一想:他可能會吃哪能苦呢?

⑤指導朗讀。

學生練讀,齊讀。

2、細讀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這一自然段一共有幾句話?告訴我們一件什麼事?

(3)自由讀課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數量的詞。

這些表示數量的詞強調了什麼?突出表現了什麼?

板書:13年三次過家門一次也沒進

(4)指導朗讀。

3、細讀第4自然段。

(1)齊讀。

(2)爲什麼說大禹是一位偉大英雄?(聯繫二、三自然段討論。)

(3)老百姓會怎樣感激大禹?

板書:制服洪水代代相傳

(4)齊讀課文第4自然段,體會“代代相傳”的意思。

三、練習背誦課文。

第三課時

一、複習檢查

擴詞。

治()()()久()()()

理()()()偉()()()

二、教學部分生字字形,指導書寫

1、教學生字字形。

(1)引導自學部分生字。

(2)注意“久”的寫法。

2、指導書寫。

3、練習描紅。

三、課堂練習

1、抄寫詞語。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畫,第七畫是()。

父:有()畫,第三畫是()。

理:有()畫,第十畫是()。

姓:有()畫,第三畫是()。

四、作業。

1、抄寫生字。

2、背誦課文。

板書:

16

大禹治水

走遍

吃盡

挖通

劈開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過家門

一次也沒進

代代相傳

《大禹治水》教案 篇15

教學內容:

《大禹治水》全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段寫:洪水的危害。第二段寫:大禹怎樣治水的。第三段寫: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第四段寫: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傳的英雄。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

2.能聯繫上下文或藉助畫面理解詞語。

3.通過觀看多媒體、品詞析句、反覆朗讀、想象說話,知道大禹是一位爲民造福的偉大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

教學重點:

朗讀理解文的二、三小節,瞭解大禹是如何治水的,感受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學難點:

在朗讀中感悟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體會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學準備:

製作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這節我們繼續學習《大禹治水》,生齊讀題。

2看洪水視頻。

二、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學習一自然段

生自讀文。圈出描寫洪水的兇猛的詞語。

2生回答,相機解釋詞語。

3指導朗讀本段。

4齊讀本段。

學習第二自然段

過渡:洪水摧毀了家園,害慘了百姓,一個叫禹的人,他看在了眼裏急在心上,他下決心治理洪水。禹下了決心後又是怎樣做呢?

學生自讀文,邊讀邊用橫線畫出禹爲了治理洪水做了哪些事情?

誰讀讀他先做的事:出示: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仔細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2學生回答,師相機解釋“水流”和“地形”。

3把握關鍵詞語,感悟人物品質。相機指導朗讀。

4師生共讀本段。

學習三自然段

自讀文,2指生講故事。

3通過幾個數字感悟人物品質。

學習四自然段

看圖感受老百姓的新生活。

2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對禹說些什麼?

3齊讀本段。

三、拓展延伸

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古代傳說中,像大禹這樣爲人類造福的大英雄還有許多,射日的后羿、開天的盤古、補天的女媧等等。下我們可以多讀讀,慢慢的就會感染他們優秀的品質。也許有一天你的名字也會代代相傳。

板書設計:

大禹治水

不怕困難

一心爲人

《大禹治水》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認識“洪、毒”等15個生字,會寫“洪、災”等8個字,會寫“洪水、經常”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按照提示,講講“大禹治水”的故事,體會大禹心繫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

3.拓展積累“洪水、防洪”等詞語。

【教學重點】

體會大禹做事專心致志,不辭勞苦。

【教學難點】

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大禹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本課15個生字,會寫本課8個生字,會寫“洪水、經常”等17個詞語。(重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講講“大禹治水”的故事。(重點)

【教具準備】課件(筆順動態演示朗讀音視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出示文字:介紹大禹。

大禹,姓姒,亦稱大禹,夏禹,上古治水英雄。遠古時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飽受海浸水淹之苦。舜命禹繼續治水。他從冀州開始,踏遍九州進行實地考察,決定採用因勢疏導洪水的辦法。

“三過家門而不入”和吃苦耐勞、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被傳爲千古佳話,成爲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師口述:

禹是我國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後人稱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大禹治水的故事。

(板書:15大禹治水)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出示大禹簡介,再引導課文的學習中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感知

1.聽範讀。聽範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生字,識記。

①注意讀準翹舌音“蛇獸傷仍”前鼻音“訓”。

②識記生字

加一加:“氵”加“共”是“洪”;“訁”加“人”是“認”,“首”加“辶”是“道”。

換一換:“波”減“氵”換“衤”就是“被”。“推”減“扌”換“又”就是“難”。

減一減:“亞”減“一”是“業”。

猜謎語:“家裏失火了。”是“災”,“建立廠子”就是“產”。

(2)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毒蛇狠毒青蛇野獸走獸受傷傷人仍然仍舊後退退出繼續繼承後續訓練培訓恢復恢弘

(3)識字遊戲

摘蘋果遊戲,看誰摘得多。(讀對一個,蘋果就被摘下。)

(4)理解詞語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洪水 天災人禍所造成的嚴重損害和痛苦。

疏導 河流因大雨或融雪而引起的暴漲的水流。

災難 開通壅塞的水道,使水流暢通。

(4)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設計意圖:初讀感知,先掃清字詞障礙,爲把課文讀通順、正確打下基礎。】

三、學習“會寫字”

洪災難道認被業產

1.學生字

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災”,上下結構,上窄下寬。“洪難認被”左右結構,左窄右寬,“產業”獨體字,“道”半包圍結構。)

(2)老師範寫,重點指導“難、被”,學生練寫。

“難”:左右結構,注意字的結構,中間的“亻”基本站在田字格的正中央,豎壓住豎中線。這三個部分都要寫得狹長一些,注意互相穿插,不要出格。

“被”:左右結構,左小右大,左邊是“衤”,不是“礻”。右部“皮”爲豎撇,收筆可略向左出,豎居橫鉤正中,底部撇收捺放。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鑑。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設計意圖:對會寫字的教學從音、形、書寫抓起,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培養學生正確的書寫姿勢和方法,培養學生熱愛書寫的興趣。】

四、課堂小結

學習了《大禹治水》,認識了許多生字新詞,讀通了課文,我們從讀中感受到了古時候洪水的兇猛,以及大禹治水的艱難。

五、當堂檢測

六、課後作業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名爲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獻身精神。(難點)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和課文進行了親密接觸。這節課,我們要深入瞭解課文。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大禹是如何治水的?

2.出示本課時教學目標。

二、品讀釋疑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出示: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經常氾濫。大水淹沒了田地,沖毀了房屋,毒蛇猛獸到處傷害牲畜和百姓,人們的生活痛苦極了。

這一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麼?(大禹治水前人們深受洪水的危害。)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預設:大水淹沒了田地,沖毀了房屋,毒蛇猛獸到處傷害牲畜和百姓。

預設:人們的生活痛苦極了。

指導朗讀:朗讀本段時,語速要緩慢。尤其讀“很久很久以前”時,要放慢速度,給人很久遠的感覺;第二句的幾個動詞要重讀,讀出人們生活的痛苦。

【設計意圖:學習第一自然段,瞭解大禹治水的原因,爲下文的學習,設計好了懸念。激起學生往下學的興趣。】

2.學習2-4自然段

默讀2—4自然段,從課文原文中用下劃線畫出誰治過水,分別採用什麼方法治水?

(1)鯀治水。

出示:當時,一個名叫鯀的人領着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築壩擋水,九年過去了,洪水仍然沒有消退。

鯀用什麼方法治水?(築壩擋水)他成功了嗎?(沒有)

出示:“他只知道築壩擋水,九年過去了,洪水仍然沒有消退。”在文中起到什麼作用?(過渡句,承上啓下的作用。)

師介紹過渡句的用法。

個句子承接或總結上面的內容,同時提示或領起下面的內容,這個句子就是過渡句。

(2)鯀的兒子大禹治水。

品味一下描寫大禹治水的句子,說一說大禹是個怎樣的人?

出示句子:“禹離開了家鄉,一去就是十三年。這十三年裏,他到處奔走,曾經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口。可是他認爲治水要緊,一次也沒有走進家門看一看。”

找出文中數量詞,從這些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十三年、三次、一次)

預設:

(1)“十三年”說明禹離開家鄉很久很久,說明他治水決心大。

(2)“三次路過”而“一次也沒有進門”可以看出禹爲百姓做事專心致志、不辭勞苦、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以及舍小家顧大家的無私品質。

(3)從“到處奔走”一詞可以看出禹爲了治水到處實地考察地形,一心尋求最佳治水方案,很務實的工作態度。

朗讀指導:禹爲治洪水不辭勞苦,我們要用讚美的語氣來讀,“十三年”“三次”“一次”要讀得重一些。

大禹採用什麼辦法治理洪水的?(禹,採用開通河道、疏導的辦法治水。)

出示:禹吸取了鯀治水失敗的教訓,採用疏導的辦法治水。

最後,洪水被大禹治理得怎麼樣了?(大禹治水非常成功,使得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出示:大家在被水淹過的土地上耕種,農業生產漸漸恢復了,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設計意圖: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課文。理解課文重點內容,訓練了學生理解課文能力。】

3.總結全文

想一想,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學了本文你有哪些收穫?

(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學了本文我知道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我要向他學習,長大了爲國家、人民做貢獻。)

三、課堂拓展

推薦閱讀兒歌《三過家門而不入》。

聽讀兒歌《三過家門而不入》,試着給小朋友或爸爸媽媽講講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體會大禹心繫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

四、總結課文主旨

本文寫了什麼?告訴我們什麼?

這則寓言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課文先講述了大禹治水的原因,接着講大禹怎樣想出治水方法,並且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制伏了洪水,讓人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讚美了大禹爲百姓做事專心致志、不辭勞苦、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

五、課堂小結

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像大禹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衛填海,這些都是我們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下課找一找有關的資料讀一讀。

六、主題延伸

在我國曆史上,像“大禹治水”這樣的神話故事還有哪些?

還有《后羿射日》《女媧補天》《愚公移山》等神話故事。

七、課後作業

板書設計

起因:洪水經常氾濫人們生活痛苦極了

鯀築壩擋水九年洪水仍然沒有消退

大禹治水經過:離家十三年

三過家門而不入 一心爲民

吸取教訓疏導開通河道 不辭勞苦

結果:洪水退了農業生產恢復 專心致志

人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課後反思

成功之處:

由於學生缺乏對洪水感知的實際經驗,因此無法體會到百姓無家可歸的悲慘情景,情境創設從一開始就有障礙。爲了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讓老百姓無家可歸”這一課文內容,我讓學生在讀完第一自然段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心情”然後,再輔助以視頻加深、鞏固印象,讓學生從視覺上直觀的瞭解洪水的可怕與危害。

禹在治理洪水中發生的感人故事,“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其中最廣爲流傳的一個。如果從煽情,調動課堂氣氛這一角度來說,這一小節是個很好的切入點,於是,我採用創設“情景再現”這一方式來進行教學。利用師生的交流,來對禹的個人形象進行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撲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顧大家,是個無私奉獻的人。

不足之處:

規範教師的語言。說話時應該儘量簡煉,評價語應該儘量多元化。

《大禹治水》教案 篇17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細讀第一自然段。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位爲民造福的英雄。

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大意。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古代傳說,課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位爲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書課題,指名讀大禹。

簡介大禹:古代部落聯盟的領袖,一位爲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學生自由輕聲練讀課文。

2、檢查自讀情況。

指名逐段試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較長,提醒學生注意句中的停頓。

3、範讀課文,思考討論: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誰?寫了一件什麼事?

4、口頭填空。

課文主要講的是大禹爲了(),三次經過家門都沒有()。

三、細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自然段主要告訴我們什麼?

洪水給老百姓帶來了嚴重的災難。

從哪兒可以看出洪水很兇猛?無家可歸是什麼意思?這些情況發生在什麼時候?

2、指導朗讀。

要用急切的語氣讀出洪水兇猛的態勢,其中滔滔、淹沒、衝倒、無家可歸要重讀。

指名試讀。

學生自由練讀。

集體齊讀。

四、洪水如此兇猛,造成的災難如此嚴重,老百姓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過着家破人亡、無家可歸的悲慘生活。爲拯救天下苦難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現了,他不辭辛勞,想方設法制服了洪水。下一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大禹是怎樣治理洪水的。

五、課堂小結。

六、佈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知道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名爲民造福的英雄。

教學難點:

體會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

2、按要求說出本課生字。

翹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後鼻音的字;邊音的字。

3、說說治、洪、姓的結構和偏旁。

二、繼續細讀課文。

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說說這一段共有幾句話?哪一句是寫大禹想的?哪幾句是寫大禹做的?

2、指名讀第二、三句,說說大禹是先幹什麼,後幹什麼。

先了解情況,後治理洪水。

哪些詞語告訴我們大禹治水的艱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盡說明了什麼?(說明大禹瞭解情況走的路多,範圍很廣,什麼苦都吃到了)

千山萬水千辛萬苦九條大河九座大山這幾個數字都不是表示數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帶領老百姓開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課文中,說大禹吃盡千辛萬苦。小朋友們想一想:他可能會吃哪些苦呢?

學生自由想象,充分體會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導朗讀。

決心、走遍、仔細、吃盡、帶領、挖通、劈開要重讀。

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自然段一共有幾句話?告訴我們一件什麼事?

2、自由讀課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數量的詞。

(13年三次一次十多歲)

這些表示數量的詞強調了什麼?突出表現了什麼?

3、指導朗讀。

上述數量詞要重讀。

自由練讀,集體齊讀。

學習第四自然段

1、齊讀,想:爲什麼說大禹是一位偉大英雄呢?

引導學生聯繫第二、三自然段討論。

2、老百姓會怎樣感謝大禹?啓發想象。

3、齊讀,體會代代相傳的意思。

三、練習背誦課文。

1、引導背誦。

2、自由練背。

3、指名背誦。

4、齊背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生字詞,課堂練習。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詞語。

2、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給多音字組詞。

2、擴詞。

二、教學部分字形,指導書寫。

1、教學生字字形。

引導自學下列生字:理形

指導下列幾個字的筆順:偉雄

提醒學生注意:久的寫法。

2、指導書寫。

3、學生練習描紅。

三、課堂練習。

1、讀一讀,再抄寫。

洪水衝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導父親偉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畫,第七畫是()。

父:有()畫,第五畫是()。

理:有()畫,第六畫是()。

姓:有()畫,第四畫是()。

四、作業。

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