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生命的壯歌》第二課時教學實錄(公開課)

本文已影響 2.94W人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生命的壯歌》第二課時教學實錄(公開課)

  師:上一節課學習了《蟻國英雄》一文,它爲我們譜寫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生命之歌,現在,老師與大家一同學習《生命橋》,它同樣震撼人的心靈。

教師認真板書課題:“生命橋”,讓學生跟着認真書寫。

指名讀課題。

[評]導入簡潔,過渡自然。“提筆即是練字時”。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第一次讀課文,你有什麼經驗交流?

生:先讀課文後面的生字,再讀課文。

生:先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看一下生字表再讀。

生:讀課文遇到多音字,同桌互相討論,吃不準的查一下字典

師:請你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

學生自由讀書。

師:讀完一遍課文的同學可以再讀,讀到自己滿意爲止。

師:同學們讀得很認真,有的同學已經讀了五遍,真不錯。你覺得自己什麼地方讀得好的,再練一練,讀給大家聽,讓大家欣賞;你覺得自己什麼地方還需加工的,也可以練一練。

師: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同桌互相練說,再指名說。

師:課文是否讀通了?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

[評]讀書要求明確,加強合作,生生互動。讓學生介紹自己的讀書方法——從學生學習實踐中習得的,並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爲語文學習的主人。

 三、細讀探究,突出重點

師: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中哪些句子最令你感動,把它劃下來,在句子旁邊寫上自己的理解、體會。

師:在四人小組內討論、交流,你找到了哪些令你感動的句子?說說你爲什麼感動?再讀一讀句子,讀出自己的感動,使別人聽了也深受感動。

師:各小組推薦代表交流。

[評]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生細讀探究課文,在書旁作一些小小的批註,實際上是一種智慧的生成和知識的建構過程。提倡個性化閱讀、選擇性學習,是尊重每一個學生作爲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因爲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是獨特的。

(1)生:課文第二自然段使我們深受感動。

出示:“當年輕羚羊在空中向下墜時,奇蹟出現了:老羚羊的身子剛好出現在年輕羚羊的蹄下,而年輕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墜的身體又突然升高並輕巧地落在了對面的懸崖邊,而老羚羊就像一隻斷翅的鳥筆直地墜入了山澗。”

生:我體會到老羚羊死了,因爲老羚羊墜入了山澗,不可能生還。作者把老羚羊比作一隻斷翅的鳥寫得很感人,小鳥沒有了翅膀不能飛翔,就等於沒有了生命,老羚羊筆直地墜入山澗,它的生命結束了。

生:我覺得老羚羊應該死。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老羚羊年紀大了,活得夠長了,而小羚羊還小,老羚羊的死換取小羚羊的生是應該的。

師:老了就該死了?(有的學生在笑)這是你的理解,可以。誰還想說?

生:我不同意他的說法,我體會到年輕羚羊的生是建立在老羚羊死的基礎之上,老羚羊的死換取了年輕羚羊的生,老羚羊是爲了延續它的後代才這麼做的。

生:老羚羊把生的希望留給年輕羚羊,年輕羚羊是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才獲得力量,身體突然升高並輕巧地落在了對面的懸崖邊,得到新生。

生:我從“老羚羊的身子剛好出現在年輕羚羊的蹄下”體會到老羚羊很偉大,老羚羊原本可以越得更高,盡它最大的力也許可以落到對面的懸崖邊,但是它卻沒有那麼做。

師:同學們很會讀書,邊讀邊思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互相交流,真不錯,讀書就要這樣去讀。

[評]

世界是多彩的。學生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這是認識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懷着一顆包容的心,善於傾聽不同的聲音,用心去體會、去感受,才能感受學生精彩的發言。我們不求整齊劃一,只求來自學生心底。

(2)生:我覺得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話很感人。

出示:“緊接着,一隊隊羚羊凌空騰起,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躍。”

生:我從“一隊隊”中想象到老羚羊死去了許多,不是一隻兩隻,這些老羚羊死得很悲壯,一隊老羚羊的死才換來另一隊年輕羚羊的生。

生:我讀到“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時很感動,羚羊很有次序,一隻接一隻地跳,不凌亂,好像有誰在指揮似的。

師:你能讀出自己的理解不錯,能否再聯繫上文想一想,體會體會呢?

生:課文開頭第一句話就寫了“有一個狩獵隊,把一羣羚羊趕到了懸崖邊,準備全部活捉。”有獵人的追捕,越是後面跳的羚羊越危險,“沒有擁擠,沒有爭奪”也體現後面跳躍的羚羊的精神可貴。

生:“一隊隊羚羊沒有擁擠,沒有爭奪”使我想到美國“9、11”事件中的大樓裏的一萬多人從十多層樓梯上下來時同樣也是“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

師:這些美國人的素質正好!

[評]學生的信息蘊藏是活生生的教育資源,教育發揮了學生的資源功能,這樣的教育具有極大的潛力。課本是載體,載體資源只有和學生的感悟結合起來,學習才能成爲一種創新的活動。同時,公正、客觀的承認其它國家的先進性,也是我們語文教育的價值取向。

(3)生:我讀了“試跳成功!”這句話很感動。因爲有了第一隻老羚羊和第一隻小羚羊的試跳成功,纔給了後面的羚羊以勇氣和力量,纔有後面一隊隊羚羊凌空騰起,第一隻老羚羊十分可貴,爲其他的老羚羊做出了榜樣。

生:我覺得第一隻小羚羊同樣可貴,因爲它是試跳的,也沒有足夠的把握,它也有犧牲的可能,我覺得這一老一小同樣值得我們尊敬。

(4)生:我覺得第三自然段的第三句話很感人。

出示:“頓時,山澗上空劃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

師:請同學們讀讀這句話,把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寫在書本上。

學生人人動筆寫話、交流。

(其中有一位學生寫道:山澗上空,一道弧線的完成,意味着一個生命的終結;另一道弧線的完成,意味着另一個生命的新生。老羚羊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作橋墩,支撐起了小羚羊生命的支點,小羚羊由此獲得了第二次生命。那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不僅僅閃現在我們眼前,更鐫刻在我們的心上。那情景是何等的神聖,何等的悲壯,令我們終生難忘。)

師:請同學們把這句話背下來。

[評]教學的過程,是一種體驗的過程,是對人的自我生命的昇華和超越。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信息的吸收,更是以內化爲特徵的構建。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是自己在創造着自己。

(5)師:獵人們個個驚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獵槍。此時,獵人們會想些什麼?

生:獵人看到這驚人的一幕,受到了心靈的震撼。

生:羚羊們的行爲大大出乎獵人的意料,獵人們感到非常震驚。

生:獵人們看到這些小羚羊,想到了自己的孩子;看到了老羚羊,想到了自己。他們受到了教育,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獵槍。他們不忍心再去傷害這些無辜的生命。

[評]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關心自然、關愛生命、促進人和環境的和諧,這樣的教育才能可持續發展的。

 四、迴歸課題,點明主題

師:“蟻國英雄”和“生命橋”除了同樣使老師、同學深受感動,你認爲還有什麼相同之處?

生:“蟻國英雄”中的螞蟻和“生命橋”中的羚羊都是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

生:外層螞蟻和老羚羊都以自己的死亡換取裏層螞蟻和年輕羚羊的新生。

師:課題“生命的壯歌”中的“壯”,用哪個詞理解最確切?

(生:悲壯)“歌”是什麼意思?(生:讚歌、頌歌)

師:“蟻國英雄”和“生命橋”這兩個小故事,共同演繹了一曲“生命的壯歌”,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課題。

[評]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深刻領會課題含義,提高語感能力。

 五、課外延伸

師:這兩個小故事都是講動物的,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可歌可泣的事例也不少。“蟻國英雄”是“生命的壯歌”系列之一,“生命橋”是“生命的壯歌”系列之二。如果你是有心人,可以收集這類事例,來續寫“生命的壯歌”系列之三、之四……

[評]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不是把學生封閉在課堂裏和課本中,而是拓展學生的視野,使語文教學走向生活,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一堂課是結束了,但那僅僅是學生學習的中點,而不是學生學習的終點。教師將這堂課的句號改成了省略號,成爲學生生活的一部分,讓他們隨着年齡的增長,不斷認識生命的價值,或許能給他們帶來一生的啓迪。

 總評:

這是一堂體現並實踐着《語文課程標準》理念的課,它時時處處貫徹着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思想,煥發着新時期語文教學的生命活力。

一、語文教學過程是學生感悟、體驗、實踐和建構的過程,語文閱讀應提倡學生個性化。

二、語文教學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完美統一。

 附板書:

生命的壯歌

“蟻國英雄”    “生命橋”

不鬆動       猛蹬一下

扭成一團      秩序井然

不放棄       墜入山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