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月光啓蒙》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本文已影響 1.23W人 

  一、談話入題

《月光啓蒙》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月光啓蒙》一課。月光,會給人一種什麼感覺?

生:寧靜的、安詳的、美好的,詩意的,柔柔的……

師:該怎麼讀呢?(生讀題)

師:多美的月光啊!難怪作者在原作的最後這樣深情地寫道: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着那一輪明月……那是一輪怎樣的明月呢?請同學們打開書瀏覽課文,用你的眼睛去發現這輪明月。

  二、欣賞明月

師:誰的眼睛發現了這輪明月?

生:(讀)暑熱散去了……籬笆小院。

師:那是一輪怎樣的月?

生:柔和的月。

師:明月星光,籬笆小院,安詳寧靜的月。哪位同學還想讀一讀?(生讀)這就是詩人的語言,很美,很有意境,很有詩意。

生:(讀)此時明月已至中天,……玉石雕像。

師:這是一輪——

生:如水的明月。

 三、母愛詩情

師:就是在這輪明月下,母親曾經摟着我,爲我——

生:唱歌謠、唱童謠、講故事、說謎語。

師:這溫馨的一幕,一直讓作者覺得——(出示: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這是孩子眼裏最美的時辰。(生齊讀)

師:就是在這最美的時辰裏,母親爲我唱童謠、歌謠,講故事,猜謎語,每一件往事都令作者難以忘懷,請同學們瀏覽課文,想一想作者將這四件事都寫得非常詳細嗎?

生:四件往事,我覺得唱歌謠、童謠寫得詳細,猜謎語、講神話故事寫得很簡單。

師:雖然件件往事都難忘,但是作者在寫作時精選了這四件事情,並寫得有詳有略,這樣,文章才能主次分明。那無數個夏夜,母親爲我吟唱的無數的歌謠尤其令我難忘。

師:(出示)這是其中的兩首。(指名讀)

師:柔和的月色中,母親又是怎樣爲兒子唱歌謠呢?文章寫得很清楚,你發現了嗎?

生:(讀)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

師:吹面不寒楊柳風,歌聲如母親的手撫摸着你。什麼感覺?

生:深情的,溫柔的,慈愛的,甜甜的,輕輕的。

師:輕輕的,像小溪的流水。那是什麼感覺?

生:清澈的,透明的,輕快的、活潑的、歡快的,清亮的,娓娓而來,娓娓而去。

師:多麼細膩的感覺,能讀讀嗎?(指名讀)

師:小院立即飄滿了——(生接讀)音韻怎麼會是芳香的呢?

生:母親的歌聲實在太好聽了,

師:這感覺從何而來?說說看!

生:芳香一般用於花香,說母親的歌聲像花香。其實是說母親的歌聲就像花香般令人陶醉,令人沉迷,很好聽。

師:在美好的感覺中,你看,芳香、音韻,這看似毫不相關的兩個詞語卻在母親動聽的歌聲中、作者美好的感覺中共通了,融合了。用詞隨心靈隨感覺就好!

師:母親的歌聲甜甜的,深情的,輕輕的,與這寧靜的月夜合拍,與回憶合拍。誰來就這樣爲我們讀讀。(生讀)

師:從母親動聽的歌聲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呢?

生:我覺得母親很勤勞。

師:從哪兒感受到?

生: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母親晚上還在洗衣服,她很勤勞。

師:想想第1自然段中的內容,白天的母親在幹什麼?

生: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

師:已經感覺——

生:很累,很疲倦。

師:可是晚上,還要在月光下洗衣,足見母親的勤勞。故鄉的人們都是這樣從白天忙到夜晚,很辛苦,很勤勞,你讀讀看,你覺得母親洗衣時的心情怎樣?

生:快樂的、輕快的、樂觀的。

師:你從哪兒體會到的?

生: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師:勞累,沒有影響母親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師:母親也向往美好的生活,嚮往着將來有一天真能蓋瓦屋、樓房,讓孩子能不像自己這麼辛苦。來讀讀第二首歌謠。

生:我覺得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要勞動。飛了千里萬里路,去尋找幸福,很辛苦。

師:只有在追求中,我們才能獲得幸福。

師:無論千里萬里,只要與兒子在一起,娘就安心,就放心。兒行千里都在娘心裏,每一個母親都希望子女能幸福。

師:(小結)母親月下唱月,歌月交融,不但有月,還有美麗的梧桐樹、鳳凰鳥,有東樓、西樓和南樓,母親的歌聲中有嚮往,有愛,有勤勞。(指名讀,體會)

師:如此勤勞,爲什麼作者又說那時的日子是清苦的呢?你能用書中的原句回答嗎?

生: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

師:短短的一句話,原因便簡潔明瞭。這句話中的“長”字用了兩次,字形一樣,讀音相同,字義也相同嗎?先看第一個“長”的意思。

生:生產、生長。

師:爲什麼不長五穀?這兒是什麼土質?預習時,你查過資料嗎?

生:我知道這兒是黃河改道後的土地。這些土地是硬硬的、板結的,土質不好,不適合生長莊稼。

師:那第二個“長”呢?歌謠也會像莊稼一樣生長嗎?像你們一樣長高嗎?

生:“長”在這裏是產生、創造、孕育的意思。

師:歌謠在不斷孕育、不斷創造中越來越多,就像你們一樣生機勃勃,生生不息,這纔是“長歌謠”。“長歌謠”的“長”還可以怎麼理解呢?

生:流傳、傳誦。

師:母親是跟誰學歌謠的?(外婆)現在母親又將歌謠唱給誰聽?(我)外婆唱、母親聽;母親唱、我來聽,就這樣一代一代,這叫——

生:世代相傳。

師:於是歌謠越積越多,再加上不斷孕育創作新的歌謠,這家鄉的歌謠便生生不息,這就是“長歌謠”。同樣的“長”,卻有不同的意蘊。

生:我還從“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這兒體會到,黃河是中華文化的搖籃,是母親河。被黃河水哺育的人們聰明智慧,黃河也是他們創作詩歌的源泉

師:你想得很遠,很有文化。奔騰不息的黃河水哺育薰陶着兩岸的人們,勤勞的人們總是滿懷希望地歌唱,這歌聲像細細春雨滋潤了我的心田。(出示:母親……豁然開朗,指名讀)

師:豁然開朗的是歌聲中那故鄉的愛、生活的愛、還有濃濃的母愛。(板書:愛)

師:伴着月光,母親還給我唱了許多童謠,請同學們讀一讀,想一想,伴着月光,母親還將什麼給了我呢?這些童謠有什麼特點呢?

生:童謠將幽默風趣給了我。

師:哪裏有趣幽默了,你似乎看到了怎樣有趣的畫面?

生:急得老鼠啃鍋沿。小貓流口水,老鼠團團轉,鍋沿被啃得吱吱響。

師:你看,就像他這樣邊讀邊想象,你會越讀越有趣。試試看!(生讀)

生:抱個狸貓來哄你。我們都知道,貓是老鼠的天敵,抱貓哄老鼠,還不得嚇死老鼠。(全場鬨笑)

生:老師,花狗伸着花舌頭。花狗怎麼會有花舌頭呢?

師:(詢問別的同學)你看過花狗的花舌頭嗎?(生搖頭)你看過嗎?(生搖頭)可是生活中沒有,童謠中就是有花狗長着花舌頭。有趣嗎?(學生笑)

師:童謠的特點絕不僅僅只有這些,你再讀讀看。

生:押韻、好聽。

師:光說不練可不行,我們讀讀看。你可以打節拍、輕敲桌面,還可以手舞足蹈地讀。(生練習)

師:幽默風趣,音韻和諧。這些童謠讓你們浮想聯翩,也讓童年的孫友田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飛向了童話的王國,詩歌的王國。

師:(出示:是母親……)同學們,當你讀着這段文字時,你讀出了作者對母親什麼樣的感情?

生:感激、懷念。

師:同學們,當老師讀完這篇文章後,合上書本,久久留在老師心裏的,是那片夏夜朦朧柔和的月光,月光下依偎着的母子。現在,你們也讀完了這篇課文,它留在你心裏的是什麼呢?你記住了那個夏夜的什麼呢?

生:我覺得月光下的母親很美,歌聲很動聽。

生:我覺得作者很幸福。

生:我覺得童謠很有趣。

師:確有所獲,看來你也受到了風趣、音韻的啓蒙。帶着感覺,回味課文,現在你知道文章爲什麼取名爲“月光啓蒙”了嗎?

生:因爲這是月光下的啓蒙。

生:月光讓啓蒙充滿了詩意。

生:作者感激月光下母親對他的啓蒙。

生:月光讓他時時想起母親,想起母親在月下對他的啓蒙。

生:母愛如月光一般詩意、美好!

師:千言萬語其實就是一句話:月光啓蒙就是愛的啓蒙。多年前那無數個美妙的夏夜,那夏夜月下母親溫情的啓蒙,爲我種下了詩歌的種子,給了我詩意的.情懷,讓我飛向了詩歌的王國。

  四、拓展閱讀

師:往事如歌,回憶母親,千言萬語最後都被詩人凝結成了一組感人的文章“母愛三部曲”。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其中的一篇《月光母親》。還有另外兩篇是《迎接母親》和《母愛似水》,我將把它放在班級的網頁上,建議同學們都讀一讀。讓我們一起,常常給母親一個緊緊的擁抱,深情地說一聲:媽媽,我愛您!

【評析】從賈卉執教的《月光啓蒙》一課教學中看出:她有着文化的敏感。課堂上師生共同吟誦,共同享受美妙的童謠、歌謠,基於這個傳統的特殊文學形式而負載的民族文化在課堂上交流着、傳遞着。這堂課,有以下幾點值得學習:

1.語言之美,詩性之美。賈老師的教學語言如詩一樣,就像她在課上概括的月色般:輕輕的、柔柔的、美美的。她不斷把課文音韻之美、意蘊之美傳導給學生,如不同風格的歌謠不同的吟唱,節奏、韻味、情趣都各在其中,樂在其中,美在其中。

2.意境之美,情意之美。賈老師在課堂上扣準“芳香的音韻”這個細節,引領學生悠遊在課文情景中,融通在奇妙的感覺中。恬淡、清新、意向融通,那芳香的音韻,那奇幻的感覺消融在孩子們心中,那人生的純淨美好和母性的愛縈繞心頭。真情似水,深情似水,柔情似水,親情似水,和美溫馨的畫面如水一樣淡雅、透明,輕輕盪漾。

3.結構之美,教學之美。這篇散文,形散神聚,教師在運作時,將文體結構和教學結構環環相扣,舉重若輕。用月色串連教路,用親情營造氛圍,關注詳略寫法,一個“芳香”的通感解讀,一個“長”字的精妙剖析,吟歌謠、談感悟……整個教學過程舒緩、流暢、自然、絲絲入扣,充分彰顯着課堂教學的結構之美。

4.文化之美,哲思之美。賈老師以文化的眼光審視文本,透過語言文字讓學生在文化浸潤中獲得生命成長。如本課教學鏈接了黃河故道的風土人情,鏈接了孩子們唱歌謠的幸福喜悅……從歌謠、童謠中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精深和勞動人民純樸勤勞的特質。賈老師正是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文化智慧地與語文生活相處,也智慧地闡釋着智慧課堂的理念。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