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全冊教學設計及評析

本文已影響 2.31W人 
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全冊教學設計及評析
“釣魚”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
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第2-4頁,第一單元。
教材與學情分析
《釣魚》一文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組中的一篇課文,屬精讀課文。
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敘述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天夜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這件事給了“我”終生的啓示,讓“我”懂得了在各種誘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氣和力量。
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學習本文,應抓住學生這一能力,讓學生運用已有的閱讀能力,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同時,聯繫生活實際體會課文蘊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從中得到啓迪,完成本課的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認讀“縱”等6個生字,會寫“捕”9個生字;掌握“輝映”等7個詞語;積累描寫月夜美麗的句子和課文的重點句。
  2、過程與方法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過程。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能力。
  教學重點
感情朗讀課文,領會文章中蘊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嚴格要求自己,堅定地抵制各種誘惑。
教學難點
領會課文最後部分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6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輝映”等7個詞語。
2、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一、 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 同學們,你們有什麼業餘愛好?有喜歡釣魚的嗎?談談你釣魚的感受。
2、有一個小朋友也喜歡釣魚,還從釣魚中得到了啓示。想不想知道他得到了什麼啓示?
3、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板書課題)6釣魚
【設計意圖】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導入環節我引導學生交流業餘愛好,意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以積極的態度走進課堂。
4、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提嗎?
5、學生提出問題老師歸納(誰釣魚?釣到魚了嗎?釣到一條什麼樣的魚?結果怎樣?)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審題,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的讀書習慣。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請同學們輕聲讀文,邊讀邊思考:結合課文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2、學生提出問題,老師歸納(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裏的“魚”指的是什麼?爲什麼說三十四年前的那個夜晚給“我”留下了終生的啓示?)
【設計意圖】創造始於問題。有了問題纔會思考,有了思考,纔能有解決問題的方法,纔有找到獨立思考的可能
3、小節:同學們積極動腦,提出了這麼多有價值的問題,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堅持下去,一定會有助於提高我們的閱讀水平。
4、現在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自學本課生字新詞。(學生自學)
5、檢查生字新詞
課件出示生字新詞檢查讀音,教師相機強調指導, “縱”是平舌音,韻母是後鼻音。“鰓”是平舌音。“皎”讀第三聲。
6、交流記字方法
7、指導學生書寫生字。(教師範寫德、辯)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仍然是四年級教學的一個重點。但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讀準字音,記憶字形,書寫生字,教師要有重點地指導。
4、師生合作理解詞語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分段讀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指名回答師生合作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3、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按課後提示給課文分段。
4、指名回答,理清本文的寫作順序。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調理,爲下節課學習打下鋪墊。
四、佈置作業,積累詞語
1、課後,請同學們把本課詞語抄寫在積累本上。
2、熟讀課文,思考本節課提出的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過程。
2、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提高抵制各種“魚”的誘惑的勇氣和力量。
一、檢查複習,導入新課
1、導出課題,聽寫詞(詞語見教參)
2、同桌互相檢查、訂正
3、回憶上節課我們提出了什麼問題?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既能複習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又能把學生帶入新課的學習中。
二、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1、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默讀課文。讀明白的問題在書上圈一圈,畫一畫,讀不明白的作上標記。
2、小組內交流這些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讀書,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既培養了學生閱讀習慣,又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的培養,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集體交流,體會情感
1、我釣到了一條怎樣的魚?當時我和父親心情怎樣?
學生交流,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輕輕翕動着。”
2、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我和父親喜悅的心情。、
3、父親要我放魚,我的感情發生了怎樣變化?
學生交流,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1)、“爸爸,爲什麼?”我急切地問道。
(2)、“可是不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哭出了聲。
(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4)、我慢慢地把魚鉤從……放回湖裏
4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我難過的心情。
5、父親當時的態度如何?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
學生交流,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裏去。’”
指導朗讀,體會父親態度的堅決
6、分角色朗讀我和父親的對話,進一步體會我和父親的情感變化。
【設計意圖】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發展語言積累,陶冶情操。《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文中作者情感的變化,主要通過“我”和父親的對話表現出來的。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朗讀,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7、父親這樣做對不對?現在我們分成正反兩方進行辯論。
【設計意圖】通過辯論不僅使學生能明辨是非,受到正確的引導,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8、三十四年前的那個夜晚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啓示?
學生交流。課件出示句子
“當我一次次地面臨到的抉擇的時候,------我就會獲得抵制誘惑的勇氣和力量。”
9、指名讀句子。
10、“道德抉擇”什麼意思?我都遇到了什麼樣的道德抉擇?
學生交流,課件出示句子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11、這裏的“魚”指什麼?(“魚”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誘惑,指各種各樣的個人利益。)
【設計意圖】要讓其讀懂文字背後的東西,使學生經受一次情感的體驗。
四、拓展練習,提升情感
1、你們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請認真思考後把下邊省略的內容補充完整:
在家裏: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彩,是完成作業還是看電視?你……
在學校: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你……
選舉班幹部,看到有的同學找人幫忙,你……
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你……
回家路上,你揀到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你……
2、引導學生補充省略的內容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
五、課堂小結,昇華主題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隨作者一道經歷了一次心靈的考驗,進行了一場道德的抉擇,受到了一次情感的薰陶,獲得了一個難忘的啓示。此時老師想起了一句名言:
(課件出示: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孟德斯鳩。)
此時老師也有一句話要送給大家:
(課件出示句子老師讀:今天播下道德的種子,明天收穫成功的人生。)願我們都能向作者那樣,從釣魚中獲得思想的啓迪,走好人生之路。
【設計意圖】結尾用孟德斯鳩的一句名言來導之以行,使學生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深化了文章的主題,達到了預期目標。
五、佈置作業,結束課堂
1、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2、聯繫生活實際,以《……的啓示》爲題,寫一篇短文。
【設計意圖】摘抄重點語句,牢記於心,進行語文積澱;課後練筆體現學以至於用,以此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評 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教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的過程。要求教師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朗讀、去感悟、去探究、去積累、去運用。讓學生在感情朗讀中,在動筆思考中,激起情感體驗和心靈共鳴。該設計首先做到了基礎知識教學紮實;第二,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本課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做到了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應用;第三,教學方法合理,注重學習方式的培養。在本文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充分自學的空間,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第四,讓學生在自我領悟的基礎上,逐步深入課文的精妙之處,更能真切地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使其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第五,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我心中的校園》
教學設計與設計意圖
教學內容:
s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習作。
教材分析:
本次習作課是本冊教材中唯一的一次寫景作文,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寫校園的景色;二是想象並設計未來的學校。在這次習作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本單元的〈〈桂林山水〉〉〈〈走進麗江〉〉等寫景課文。在描寫景物的語句上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寫作上有了一定的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寫校園的風景線,要寫出景物的主要特點。
2.寫未來的學校,要大膽想象,併合情合理。
過程與方法:
做到有中心、有條理,語句通順連貫。
情感目標:
感受校園的美麗,培養學生愛校、愛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有重點的記敘校園的風景,合情合理地設計未來的學校的特點。
2.注意抓住校園中景物的靜態和動態的特點,把校園的特點寫具體。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四年的小學生活即將過去了,學校和家幾乎是我們生活的全部,但同學們,你們是否仔細地去觀察過我們美麗的校園,又是否精心的去設想過你未來的校園呢?更是否用心的去寫寫我們可愛的校園呢?
我們的校園很美,有花有草,有樹有木。就讓我們一塊兒去校園走走看看,去尋找校園裏的美吧。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設疑質疑,直接把學生帶入學習的主題上來,激發學生的寫作願望。)
二、積累素材,感受校園的美
(一)帶學生來到校園內的大柳樹下,對五棵大柳樹進行考察。
1.引導觀察,提出疑問:它位於什麼地方?它像什麼?顏色上有什麼特點?
2.引導學生說出柳樹的各種特點。
(二)帶學生去觀察花壇
1.邊看邊問:有幾個花壇?先看看最大的花壇裏都栽了些什麼花?各種花都是什麼顏色的?想象一下花壇中的熱鬧景象,靜態是什麼樣的,動態又是什麼樣的?
2.其他的花壇和大花壇有着怎麼樣的佈局,像什麼?
(三) 帶學生回到教學樓
1.看看我們的教學樓外觀有什麼特點?
2.走進教學樓又給人什麼樣的感覺?
(設計意圖:鄉下的孩子接觸的事物比較單一,沒有太多的寫作素材,通過親身的觀察和體驗,讓孩子覺得有東西可寫,通過老師的引導知道怎麼去寫,讓習作變得有趣。)
三、教學習作
1.學習習作要求
(1)選校園中有特點的景物來寫。寫出景物的主要特點。
也可通過想象自己設計未來的學校是什麼樣的,寫出它的特點。
(2) 注意寫作順序。
(3) 注意寫好過度句,使文章意思連貫。
2.教師補充講解一般寫文章還要注意哪些?
(1)命題作文不能再擬題目。
(2)寫作要抓住中心,精練。
(3)圍繞中心、詳略得當。
(4)運用聯想、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
3.圍繞習作要求和積累的素材練習習作
(1)寫一寫
你要選定一個題目寫。寫的內容要選擇你熟悉的、喜愛的景物。因爲你熟悉它喜歡它,你就比較瞭解它,寫起來比較得心應手。
比如:怎樣寫校園裏的那棵大雪松呢?可以先交代一下它的位置,它的形狀,再寫它的顏色,這是寫它的靜態。也可以寫它的動態,即當風輕輕吹過,松樹是怎樣搖動的,發出什麼樣的聲響。你如果想象豐富一點的話可以把它比作一個人,他怎麼跟你說話的?說了些什麼?……如果你把這些內容有條理地記錄下來,就是一段美好的文字。你們試着寫寫吧。(學生練寫)
(2) 說一說
學生寫完後交流。讓學生大聲的讀出自己的作品,一邊讀一邊注意傾聽,口頭討論怎麼表達會更好。
(3) 改一改
學生說的時候老師適時進行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並利用投影儀展示個別學生修改後的習作,通過對比,讓學生感受到“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讓孩子把自己已有的知識有條理的表達出來,這既鍛鍊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也發展了孩子的思維,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書面表達能力。)
四、練習謄寫
五、全課總結:
同學們的文章真是一篇比一篇好。聽了你們唸的文章,我很感動,看到你們的進步我十分高興。寫景的文章首先要去觀察,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手摸,有時還要用嘴去嘗一嘗。其次,還要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做到情景交融。當然,文章寫好後,還得反覆誦讀,認真修改,直到把文章修改到自己滿意爲止。
(設計意圖:總結既是對本節課的一個歸納,同時也是鼓勵孩子寫作的一個好機會,還能提醒孩子在以後的寫作中應注意的事項。)
評析: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學生習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要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要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和想象,豐富表達的內容。” 我認爲本篇教學設計符合《語文新課標》的要求。
1、從情感方面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從知識方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了語感,發展了思維,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本篇習作的設計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能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2、課堂設計上老師努力創設和諧的師生關係,通過實際觀察,消除學生對習作的“無米之炊”畏懼心理。利用看、寫、說、評等環節,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體現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作文指導原則。
3、教學設計中非常重視學生習作方法的指導。教師的每一句語言,每一個環節都對寫作方法進行充分的滲透。從而激發了學生的習作信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領悟作文的要領。
設 計:喇嘛洞中心小學 景麗豔
評 析:喇嘛洞中心小學 劉子安
“我的調查報告”
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
教學內容:
語文出版社S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語文課堂第62頁
教材與學情分析:
本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第11課《小樹死因的調查報告》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意圖是通過本次語文大課堂,讓學生自己組成小組,親身經歷調查、分析、得到結論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社會交際、歸納整理以及寫作能力。讓學生掌握調查報告的格式,引導學生多關心身邊存在的問題,培養他們關心生活、熱愛生活的情感。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培養他們的興趣,明確調查方法,讓學生在自由快樂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調查的基本方法,能蒐集整理材料。
2.鍛鍊口語表達、傾聽能力和細緻觀察能力。
3.培養熱愛生活,遇到困難勇於挑戰的態度。
教學重點:
調查方法的正確使用及材料的收集,整理。
教學難點:
材料的收集整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同學們請看一組圖片。多媒體出示(學校垃圾車上,同學們扔掉的米飯、麻花、方便麪、包子等)圖片。看,這是我在中午時拍下的照片,看到這組照片,你想說點什麼?
2.大家說得很好,但你怎樣做才能說服那些同學改掉這種陋習呢?
3.是的,我們要通過一些具體的數據資料,讓他們認識到危害才行,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小樹死因的調查報告》,大家感觸很深。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值得大家關注的有價值的問題。這節課我們就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來做一份調查報告,看誰生活的有心人、細心人?(師板書:我的調查報告)
【設計意圖】(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教學情境,學生易於理解、認識深刻,並能激發起強烈求知慾。)
二、複習舊知
1.回顧調查報告的部分名稱及調查方法。
師: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調查報告各部分的名稱及調查方法,你們還記得嗎?
學生彙報。
【設計意圖】(鞏固已學的基礎知識,爲本節課教學打下良好的鋪墊。)
二、確定主題
師:同學們學習的知識可真紮實,下面請大家把書打到62頁,根據書中的要求,自由結組,充分討論交流,確定一下自己組的主題。
1.分組討論,交流。
2.各組派代表彙報。(教師適時板書。)
可能有以下幾方面:
a.小學生零花錢
b.保護校園環境
c.道路亂停放車輛
……
3.多媒體出示關於調查報告內容的圖片,供學生選擇:
a. 道邊亂堆垃圾。
b. 浪費糧食
c. 小學生浪費紙張
d. ……
4.確立主題。選擇最感興趣的主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有充分的選擇空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感興趣,學生才願意做,才能更好地主動的投入到活動中去。)
三、小組制定方案。
師:確立了主題,我們就有了目標,就如同船行在茫茫的大海中有了航標一樣。接下來請同學們以組爲單位制定方案。
1.小組內交流,巡視指導。
2.各組選擇合適的調查方法。
3.制定初步方案。
4.全班交流,師指導。
5.修改並確定方案。
【設計意圖】(本環節讓學生充分討論,自由發表見解,明確調查的過程及方法,爲更好地完成調查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培養了合作意識。)
四、作業:
師:同學們,讓我們爲自己所制定的方案蒐集最全面的材料,讓我們帶着對問題的思索一起走向社會,爲人生步入社會邁出最堅實的一步。課下按組內分工,蒐集、整理材料,準備下節課交流。
【設計意圖】(交待清任務是爲了更好地完成任務,有目的的學習是最有效的學習。)
板書設計:
我的調查報告
小學生零花錢
保護校園環境
道路亂停放車輛
……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調查的方法並運用這些方法寫調查報告。
2.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交流總結調查成果,培養整理、歸納及口語表達能力。
3.學會傾聽,認識到傾聽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教學重點:
交流、彙報調查成果。
教學難點:
能寫完整的調查報告。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相信通過你們的調查,都有了自己的第一手材料,那麼,趕緊把自己的調查成果展示給大家吧!
【設計意圖】(抓住學生易於表現自我的心理特點,給他們創造展現自我的機會,調動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
二、交流、彙報。
1.組內交流、整理材料。
2.小組彙報,展示調查成果。
3.其它小組傾聽後進行評價補充。
【設計意圖】(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自信心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歸納整理,形成調查報告。
師:你們的報告真精彩,每組同學彙報的也都很完整,條理清晰,讓大家發現並瞭解到這些事存在的嚴重後果。這樣我們不僅可以告誡別人,出讓自己成爲了國家的真正主人。老師真爲你們感到驕傲!下面就請同學們把自己手中的材料進行歸納整理,寫一篇調查報告吧!
1.全班交流“如何寫好調查報告”:用事實說話,注意格式……
2.學生動筆寫調查報告。(師巡視指導)
3.交流寫作成果。
【設計意圖】(讓學生更熟練地掌握寫調查報告的格式,鍛鍊寫作能力。)
四、交流感受、教師總結。
1.通過這次調查,你一定有很多感受,說給我們大家聽聽吧!
學生自由談感受。
2.教師總結:
通過這節課學習,老師感覺同學生們好像長大了很多,成熟了不少,學到了很多本領,老師真替你們高興!希望同學們今後多關心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做一個熱心、細心、有責任心的人,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更和諧。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多關心身邊存在的問題,培養他們關心生活、熱愛生活的情感。)
[在設計過程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自由地說、任意地寫的空間,不斷擴展學生思維,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培養和發展]
評語:
本教學設計是在學生學習了第11課《小樹死因的調查報告》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目的是通過本次語文大課堂學習,讓學生自己組成學習小組,親身經歷調查、分析、得到結論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社會交際、歸納整理以及寫作能力。讓學生掌握調查報告的格式,引導學生多關心身邊存在的問題,培養他們關心生活、熱愛生活的情感。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培養他們的興趣,明確調查方法,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與技能。

《大使館媽媽》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
教材分析:
《大使館媽媽》是S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主要講的是一名叫“陳小龍”的中國年輕小夥子,在異國機場,由於語言不通、不知所措、不吃不喝,只是流淚。後來在中國大使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感受到“家”的溫暖。表現了海外遊子對祖國的依戀。
學生分析:
《大使館媽媽》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安排一課時進行教學。由於四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了預習和收集資料的能力,所以我佈置了有針對性的預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討論、交流。
教學目標:
1.會認“駐、逗、廚、鞠、躬、衷”6個生字。
2.理解陳小龍爲什麼稱中國大使館爲“大使館媽媽”。
3從陳小龍的故事中體會祖國對我們的愛,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教學重點:
理解大使館是怎樣幫助陳小龍的,以及陳小龍給大使館那封信的內容,從而弄明白陳小龍爲什麼稱中國大使館爲“大使館媽媽”。
教學難點:
從陳小龍的故事中體會祖國對我們的愛,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教學方法:引導點撥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準備:預習生字、新詞,瞭解有關大使館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當你身處異地、語言不通、舉目無親、無依無靠時,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麼?(別人的幫助)的確,在我們中國就有這樣一位小夥子,他的經歷令人終身難忘。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16課《大使館媽媽》。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掌握字詞。
1.出示“駐、逗、廚、鞠、躬、衷”6個生字。
2.指讀。
1)順指。(2名)
2)逆指。(2名)
3)跳讀。(2名)
4)齊讀。
3.出示“安頓、舉目無親、由衷、逗留、廚師、鞠躬、熱忱、朦朦朧朧、鑰匙”九個詞語。
4.指讀。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想: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四.再讀課文,質疑。
1.陳小龍是在什麼情況下,得到中國大使館的幫助的?
2.大使館是怎樣幫助陳小龍的?
3.陳小龍爲什麼稱中國大使館爲“大使館媽媽”?
五.小組討論,深化感悟。
根據學生的質疑,解答疑問,順勢引導學生對以下三個話題進行討論:
問題一:陳小龍是在什麼情況下,得到中國大使館的幫助的?
1.在課文第4自然段,學生彙報:在不拉格機場,由於他一句外語都不懂,看着周圍的乘客紛紛離去,他呆呆地站在候機廳,不知道怎麼辦纔好。
2.想象一下當時陳小龍的心情如何?(害怕)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問題的設計,使學生明白陳小龍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最希望得到幫助的時候,得到了大使館的幫助,爲下文的感激作鋪墊。
問題二:中國大使館是怎樣幫助陳小龍的?他的心情又是怎樣的?
1.在課文第5至第7自然段,,學生彙報:首先……然後……接着……
2.此時的心情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是什麼呢?
(感動、高興、激動、像到家一樣的溫暖……)
3.有感情朗讀令陳小龍感動的句子。
“他朝大使館深深地行一個鞠躬禮,然後鑽進大門,雙手抱頭,哭了起來。”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問題的設計,讓學生體會到祖國對我們的愛,祖國的可親、可敬。激發學生熱愛祖國,願爲祖國做貢獻的思想感情、立志長大報效祖國。
問題三:陳小龍爲什麼稱中國大使館爲“大使館媽媽”?(討論)
有感情朗讀陳小龍給大使館寫的信,體會人物的心情。
六.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學習本篇課文後,你有什麼感受?
2.想象一下陳小龍後來的故事,續寫。

板書設計:
16*大使館媽媽
愛戴
害怕 平靜 感激
(未幫前)(幫助時)(幫助後)
評語:
李鳳雲老師的這篇教學設計,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設計理念。在教學中,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學,能夠按精讀課文的方法,讀、議結合,並以讀爲主,在讀中理解內容,體現人物情感,是一篇獨特、成功的教學設計。
《蕭山楊梅》
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
教學內容
語文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
教材分析
《蕭山楊梅》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作家袁鷹回憶他小學時代的一位語文老師指導學生課外閱讀,關心、愛護學生的事,表達了他對老師的懷念、感激之情。
全文共有八個自然段。作者由蕭山楊梅引起對小學時代一位語文老師——金老師的回憶。首先回憶金老師的外貌,再回憶金老師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他很注重鼓勵我們課外閱讀和他請“我們”吃蕭山楊梅,感謝“我們”幫他整理圖書這兩件事。文中配有兩幅插圖,分別對應作者回憶的兩件事。
課文字裏行間流露着師生之情,通過對文中重點詞句的理解,深入探究課文內涵,體會作者情感,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文中的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熟讀課文,感受作者對金老師的感激、懷念之情。
教學準備
  簡單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出示課題,理解課題。
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18蕭山楊梅,齊讀課題。(板書 18蕭山楊梅)
“蕭山”是杭州的一個地方,楊梅是什麼,誰知道?根據課題,請你猜一猜,課文是寫物、寫事、寫景、還是寫人?
【設計意圖】:
理解課題,並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猜課文的內容是寫什麼的,激發學生讀文學文的興趣,從而主動學習探究課文內容。
二、 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課文到底寫什麼。請同學們打開書大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理解生詞,不能理解的詞圈上,一會交流。
1.初讀了課文後,知道課文是寫什麼的?寫的是誰?(板書 金老師)
這是一篇借物寫人的文章,作者借蕭山楊梅回憶了小學時代的語文老師——金老師。
2.文中的生字認得怎麼樣?考考你!(出示生字)
3.這些生詞誰來讀讀?(出示生詞)這些詞你有不理解的嗎?文中還有那些詞不理解?我們在學文中繼續理解。
【設計意圖】:
放手給學生自主學習時間,讓學生養成自己學習文中生字、生詞的習慣。訓練學生在初讀課文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 再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
1.分自然段讀課文,要求讀得流利,字音準確,不添字丟字。其他同學注意傾聽。
2.你知道作者借蕭山楊梅回憶了金老師什麼?(板書 外貌 事例 課外閱讀 吃楊梅)
作者借蕭山楊梅回憶了金老師的外貌和他鼓勵指導我們課外閱讀,請我們吃楊梅這兩件事。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誰能向老師這樣將課文的主要內容說一遍?
 【設計意圖】:
分自然段讀課文,相機檢查鞏固字詞的讀音。在此基礎上理清文章脈絡,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四、 認讀生字,指導書寫。
  讀懂了課文內容,我們再來學一學文中的生字。(出示生字)
1.認讀生字。
2.指導書寫。
[評析]教師在學生自學、互動的基礎上給予書寫指導。
五、 介紹作者。
知道文章的作者是誰嗎?
袁鷹是中國現代著名的作家。他寫的《小站》、《白楊》曾被選入小學課本,同學們今後還會學到他的作品。
六、學習最後一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
1.作家袁鷹在寫這篇回憶文章時,已經離開金老師四十多年了,但他依然記着金老師。這是一份怎樣的情感啊!讓我們讀課文最後一段,來感受這份深情。(出示最後一段)
2.作者袁鷹對金老師的想念常常因爲什麼而想起?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我常常想起蕭山楊梅。”“常常”可以換成什麼詞?
3.在衆多的杭州水果中,我常常想到蕭山楊梅,爲什麼?
【設計意圖】:
學生在讀中領悟情感,感受作者對金老師的懷念之情。並理解文中詞語,豐富詞語的積累。
七、 小結。
作者袁鷹念念不忘小學時代的語文老師——金老師。這是一位長得什麼樣的老師?他做的什麼事讓作者袁鷹記憶如此深刻?下節課我們來仔細研究。
   下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重點詞句的品讀,體會師生之情。
2.出示“學法透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培養自學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金老師的感激懷念之情。
教學準備
  簡單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複習鞏固。
上節課學習的生詞大家還記得嗎?誰來讀一讀這些詞語?(出示生詞)
二、 導入新課。
作家袁鷹借蕭山楊梅回憶了小學時代的語文老師金老師。四十多年了,作者念念不忘的金老師長得什麼樣?他做的什麼事讓作者記憶如此深刻呢?這節課我們共同研究這兩個問題。
【設計意圖】:
教師交代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讀書時有明確的目的性。
三、 學習二自然段。
這位令作者難以忘懷的金老師到底長得什麼樣?打開書看第二自然段,找到了就告訴老師。
(學生讀句子)這就是金老師!
【設計意圖】:
抓住外貌描寫句子,讓學生明白外貌描寫要抓住人物主要特徵。
四、 學習三四自然段。
我至今還記得他的長相,卻總想不起他的名字,也記不清楚他是怎樣教課文了,但是金老師的哪一點給我印象很深?
1.“課外閱讀”帶給我什麼好處?(出示此問題)默讀課文三四自然段,邊讀邊畫相關的重點語句,用心體會。開始吧!
2.彙報。
  出示句子:“金老師將我們引到一個新奇的天地,??????領略人間的喜怒哀樂??????”
  理解“遨遊”。是真的去了天涯海角嗎?是什麼去了?隨什麼去的?
  理解“領略”。作者從課外閱讀中不光領略了喜怒哀樂,還會領略到什麼?
課外閱讀讓我開闊了眼界,發現了一個新天地,我的內心會有怎樣的情感?就帶着這樣的情感讀這段。
【設計意圖】:
教師出示問題,學生讀書時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字裏行間蘊涵着的情感,並通過朗讀指導加深體會。
3.“課外閱讀”可真好!袁鷹成長爲作家與他小時侯的大量閱讀課外書籍有密切的聯繫。金老師是怎樣指導我們課外閱讀的?(出示此問題)老師也想知道,快速瀏覽四自然段 ,找到方法就告訴老師!
學生找出文中的相關的語句。
4.你覺得金老師是個怎樣的老師?(板書 教學有方)
5.金老師教學有方,讓作者記憶深刻;我們學習得法,才能學得更好!我們共同回憶一下三四自然段是怎麼學的。
出示“學法透視”:
1)提出值得研究的問題。如:“課外閱讀”帶給我什麼好處?金老師是怎樣指導我們課外閱讀的?
2)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如:遨遊天涯海角  領略人間的喜怒哀樂
3)整體感知事件,體會情感。如:你覺得金老師是個怎樣的人?
【設計意圖】:
學法的總結,是爲了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能自主學習五六七自然段。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五、學習五六七自然段。
下面我們就按着這樣的學法,學習課文五六七自然段。針對吃楊梅這件事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先自己讀讀課文,再和同座在一起研究,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學習吧!
1.歸納問題:
爲什麼吃楊梅?吃楊梅給我留下怎樣的印象?
【設計意圖】:
教師讓學生模仿上段的學法自主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培養了學生質疑問難能力。
2.我們先來研究爲什麼吃楊梅?誰能用自己的話概括着回答這個問題?
出示句子:“校園十分寧靜,??????默默地忙着。”“十分”“只有”寫出了什麼?
3.吃楊梅給我留下怎樣的印象?
出示句子:“蕭山楊梅,我們在杭州時年年都吃,??????嘴脣和舌頭都染紅了。”理解“愜意”。
不僅吃得愜意,還吃得很多呢!哪個詞說明了這一點?
這蕭山楊梅真的好吃啊!誰來讀讀這句?
“一直甜到心裏”的只有蕭山楊梅的滋味嗎?自己練習讀讀這段話,把你體會到的感情讀出來!
4.金老師掏出多少錢,買了多少楊梅啊?金老師望着那一大包深紅色的楊梅是怎麼說的?
理解“盡錢買”是怎麼買?(強調“盡”字音)
出示句子:“金老師望着那一大包??????我們蕭山楊梅最好吃。”
理解“儘量吃”是怎麼吃?(強調“盡”字音)
誰來讀金老師說的話?
5.此時此刻,金老師多麼像(   )。 (板書 親如父母)
【設計意圖】:
學習中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學生彙報中及時指導朗讀,進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六、總結全文。
    這樣的好老師怎能讓人忘懷呢?(板書 感激 思念)
    出示最後一句話:“幾十世事滄桑,我們的金老師,你您在哪裏呢?”
    學生齊讀三遍!
    金老師在作家(袁鷹的心裏),在(我們的心裏),在(所有人的心裏)!。
 【設計意圖】:
以讀代講,讀中悟情,體會作者對金老師的感激、懷念之情。
七、實踐活動。
書中講到作家袁鷹最早閱讀的課外書是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和冰心的《寄小讀者》,希望同學們課餘時間找來讀讀,定會從中受益的。
 【設計意圖】:
課內外結合,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拓寬知識視野。
下課!
板書設計:
18蕭山楊梅
外貌
金老師 課外閱讀 教學有方
   事例 感激 懷念
吃楊梅 親如父母
總 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針對這一指導思想,教師在出示課題後就創造了良好的氛圍激發了學生讀書學習的熱情。整堂課力求營造開放、和諧的氣氛,在良好的讀書情境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發展思維,陶冶情操。
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努力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通過對文中重點詞句的理解,細細的品味,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並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指導,體會、感悟文中字裏行間流露出的師生互愛深情。
“學法透視”的總結,訓練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爲學生今後主動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口語交際”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
教學內容
語文出版社(S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四年級下冊《語文百花園六?口語交際》
教材與學情分析
這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受到了委屈或者是委屈了別人應該怎麼辦。”此話題與學生生活貼近,話題內容寬泛,易於學生表達。爲了開發思路,編者假設了兩種情況:別人錯怪你拿了他的鋼筆,你受到了委屈,心裏很難受;你錯怪別人丟了果皮紙屑,讓別人受到了委屈,你心裏很內疚。這次口語交際有兩項內容:一是跟同學說一說,你受到委屈的一件事和難受的心情,請別人幫助消除內心的痛苦;或者說一說你使別人受到委屈的一件事和內疚的心情,請同學幫你想辦法,應該怎樣向受到委屈的同學道歉。二是大家交流一下,當自己受到委屈或者使別人受到委屈應該怎麼辦?
四年級學生在身體、心裏等方面同低年級相比,已經悄悄地發生變化。開展這樣的口語交際訓練,不僅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同時對促進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及相互瞭解也大有裨益。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次活動,在進一步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基礎上,增強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
2.在交際時,要注意說清自己受到委屈或委屈別人的事,層次要清楚,有條理。
3.通過互動交流,讓學生懂得真誠溝通,學會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往。
教學準備
小品光盤。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遭遇過類似小品中張三這樣的事嗎?放小品《張三其人》片段。
2.學生觀後談體會。
3.師:張三受到了別人的誤解,受了委屈,心裏很難受,同學們在成長過程中,你是不是也有受到過別人委屈或者你委屈過別人的事呢?今天就讓我們在這裏都說一說吧!
【設計意圖】 本環節的設計是爲了激發學生的交際興趣,喚起學生的交際慾望。
【評析】 以播放小品《張三其人》片段的形式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既明確了本課的交際內容,又把交際的範圍鋪開,使學生的思維不受侷限。
二、教師示範、明確交際要求。
1.光聽別人說還不夠過癮,老師也想爭取一個機會,介紹一下自己受委屈的事行嗎?(老師介紹、學生傾聽)
2.同學們聽了老師介紹的內容,老師介紹的怎樣?(學生回答)
3.師:請一位同學先來回憶自己受到委屈或者委屈了別人的事例。
預設情形:
(1)學生感覺比較突然,內心緊張,說話條理不清,內容枯燥,不生動,聽的同學也沒有興趣。
(2)有的同學交際水平比較高,也有可能說的從容不迫,有條有理。
4.師:請同學評價一下,剛纔那位同學說的怎麼樣?師隨機點撥,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對口語表達提出要求:
(1)內容上,不僅要說出自己受到委屈或者使別人受委屈的事,更重要的是說清被委屈以及委屈在哪兒。
(2)表達上,要口齒清晰,聲音響亮,有真情實感。
(3)情態上,要自然大方,認真專注,根據需要可配以適當的體態語言。
【設計意圖】 此環節的設計教師教給學生交際方法,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拓寬學生的交際思路,讓學生產生交際慾望。同時,要求在口語交際的時候,要表達自己的思想,體現自己的修養和素質。
5.師:同學們,在上口語交際課時,別人在對你說話的時候,你應該怎麼做呢?(引導學生明白,:別人說話時,要認真傾聽,眼睛注視對方。等對方說完了在表達自己的觀點,與對方友好地探討。)
【設計意圖】 口語交際是一種雙向交流活動。本環節設計是爲了讓聽者和說者雙方要不斷的發出信息,接收信息,真正實現“雙向”和“互動”。
【評析】 前面學生說的材料都是零散的,通過教師自己介紹,不僅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還使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系統的交際模式,起到了示範作用。再通過學生的評價和補充,不僅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交際中說和聽的要求,還爲下一環節做好了準備。
三、展現風采、進行交際。
(一)、小組交流
1.師:我想每個人都想把被人誤解或者委屈別人的經歷說給大家聽,那就讓我們一吐爲快吧。現在就在小組內開始交流吧,請同學幫忙想辦法,當自己受到委屈或者使別人受到委屈應該怎麼辦?交流完以後,推薦出小組內說得最好的參加全班評選。
2.根據要求自由練習說(課件出示要求)
(師巡視,隨時發現問題,根據上面提出的交際要求對各小組的交流活動作指導。)
【設計意圖】 在小組內練習交際,目的是給學生提供時空讓他們參與交流,表達,有效落實口語交際的合作性。
(二)、小組代表發言,選出班級“交際之星”。
1.師:每個小組都交流的很好,下面請各小組的“交際之星”到講臺上來一展你們的風采。
2.臺下的同學們就是評委,要認真聽,看看那位同學介紹的最好,(學生分別講述,師生共評)
3.師生參與與評價,評出班級“交際之星”。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設計既有小組討論,又有全班彙報,有師生間的交流,有學生間的互動,目的使交際活動生動活潑。不僅培養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更有利於學生之間的相互瞭解。
【評析】 評選“交際之星”激發了學生想說的慾望,學生在組內的交流、補充有助於更加完整、流暢的介紹以往發生的事。設計老師爲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交際興趣,使學生在互評互改與集體交流中相互啓發,取長補短,學會欣賞與建議,開闊視野,獲得提高,體驗並分享交際的成功與快樂。
四、教師總結,爲習作鋪路。
1.師:剛纔同學們說得都很好,其實我們每個人在生活、學習中都遇到過被人委屈或者委屈別人的事。通過今天的交流,我們知道了受到了委屈可以向別人解釋,委屈了別人要向別人真誠道歉。(可以使學生之間更加了解,關係更加融洽,更容易建立友誼……)
2.總結:本節課我們不僅說出了自己的委屈或者委屈別人的事,還想出瞭解決的辦法,這就是我們與人交往能力的體現。下節課我們要把自己的發言總結一下,寫成文字,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 本環節設計目的是把口語交際和生活實際聯繫起來,使學生明白本次口語交際在生活中的現實意義,併爲習作做好了鋪墊。
【總評】 本教學設計符合新課程理念下的口語交際教學。口語交際是一種表達,是人的一種需要,它應該自然、愉快。
本設計主要有以下特點:
1.精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口語交際興趣。
課的開始播放小品《張三其人》的片段,不僅引起了學生的共鳴,激發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興趣,還喚醒了學生的記憶,爲學生愉快口語交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口語交際指導有利於學生自主交際。
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學生會覺得受委屈無非是一些學習上、生活上的一些事。針對此種情況,本節課在指導學生明確交際要求時採取的是層層剖析的辦法,開闊了學生的思維,鼓勵自由表達和創意表達。
3.口語交際互評以學生爲主角。
教學中,改變教師點評,學生聽的模式,首先進行小組評選“交際之星”,然後進行集體賞評,啓發學生在相互評改中摸索,領悟口語交際的門道。
4.教學多媒體的選擇和應用的設計,充分考慮到了多媒體本身所具有的教學功能特點與口語交際教學需要的一致性。


說明:
《鯨》是S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常識性說明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情況,提供兩篇不同的教學流程預案。 預案者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特點:
雷豔的設計主要在“實”上下功夫。開課伊始,掃清字詞障礙;然後通過再次閱讀,弄清文章脈絡;接着重點指導學習第一自然段,讓學生領悟學習方法;接下來的段落主要以學生自學彙報爲主,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教師抓住重點語句適時點撥,較好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楊坤的設計以“整體把握,培養能力”做宗旨。開篇激趣導入,引發學生的閱讀期待。然後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進行重點研讀,再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全班彙報交流,達到理解課文,掌握說明方法的目的。最後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說、說中寫。真正做到語言的積累、內化。
《鯨》教學設計和設計意圖(一)
一、教學內容:
小學S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26課第130頁至133頁。
二、教材與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常識性的說明文,作者運用作比較、列數字、舉實例等方法,介紹了鯨的外形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四年級的孩子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對鯨這種動物很感興趣,加上本文內容不難理解,應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
三、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認識5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詞。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列數字、
舉例子、做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
然的情感。
四、 教學重難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五、 教學準備:
教師、學生提前蒐集有關鯨的圖文資料、課件等
六、 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 談話導入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鯨》(板書課題)
2、課前老師已佈置同學們蒐集關於鯨的圖文資料,下面請大家
彙報一下。
【設計意圖】上課便直入主題,用檢查的方式訓練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同時引起學生對課文的濃厚興趣。
二、初讀課文,理清層次
⒈同學們,課文是怎樣介紹鯨的呢?請打開書,自由讀課文,
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思考一下:課文都向我們介紹了有
關鯨的什麼?
2.剛纔同學們在讀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這些字和詞,誰來
讀讀?(師利用課件進行檢查。)
3.指生分自然段讀文,隨機提問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相機板書:很重、很大 是哺乳動物,不是魚類 種類 吃食 呼吸 睡覺 胎生)引導學生把“吃食、呼吸、睡覺”這三部分概括爲鯨的生活習性。
4.課文向我們介紹了鯨的這些特點,依據這些特點我們可以把
課文分爲幾段。
【設計意圖】讀通課文,夯實字詞,初步感知,理清層次。
三、品讀重點段,體會寫法
1.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寫了鯨很大,那到底是怎樣具體寫
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畫出相關的語句。
2.集中交流。教師順勢點撥要點。
(1)“”畫出的幾處詞句中列舉的數字,讓我們感到更加真實
可信。(板書:列數字)
(2)“”畫出的語句中所舉的真實的例子,更增加了說明的力
量(板書:舉例子)
(3)用象、大肥豬等熟悉的事物來和鯨作比較,突出了鯨很
“大”,給人留下了鮮明的印象。(板書:作比較)
3.品讀課文,感受鯨之“大”。
(1)指名學生讀課文,讀出鯨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動物。最
後相互評價。
(2)教師範讀,指導提高。
(3)指名再次讀文,情感昇華。
四、小結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在反覆的品味中初步體會說明方法及其運用這些方法的好處。
五、指導寫字
1.指生讀
2.生觀察這九個字,哪個字需要給同學提個醒。
3.師範寫,生練寫。
【設計意圖】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寫字仍然是重點,這9個字讓學生不但會寫,而且要寫漂亮。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複習舊知。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初步掌握了一些描寫鯨的說明方法。下面大家把練習本打開,準備聽寫。(師聽寫詞語)
2.請同學們再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想想作者是通過哪些方法來介紹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的。
2.說得不錯,那我們就去讀一讀後面的段落,看看通過自己的讀你還能瞭解鯨的哪些知識,你對鯨的哪方面的生活習性感興趣,爲什麼感興趣;在讀的過程中把自己的理解寫在書上。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鞏固,讓學生的形象更加具有連貫性、完整性、時效性,同時藉助上節課的學習方法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亢奮狀態,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全班交流,全面認識。(重點指導下面幾個句子)
(一)鯨的食量很大。
1,課件出示:“有一種號稱海中之虎的虎鯨,有時好幾十頭結
成一羣,圍住了一頭三十多噸重的長鬚鯨,幾個小時就把它吃光了。”你從這一句話感受到了什麼?
2.爲什麼你會有如此感受呢?能不能再讀一讀呢?
3.聽了他的朗讀,你們感受到了什麼?
4.那你們就帶着自己的感受再去讀一讀這一句。
5.指生讀
(二)鯨的呼吸。
1.課件出示句子
2.指名讀。
3.鯨的呼吸有什麼特點,出示:鯨隔一定的時間必須呼吸一次。
瞭解“必須”一詞在句子中的作用。
4.作者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5.指導朗讀
6.小結:作者在介紹鯨的過程中運用了列數字等多種說明方法,
生動、形象地讓我們瞭解了這種龐大的動物——鯨。
【設計意圖】對教材的處理最忌諱面面俱到。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只是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句子重點指導,讓學生領悟幾種說明方法的好處,同時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三、拓展知識,全面瞭解。
1.通過前面的彙報看出同學們對鯨已經有了比較正確、全面的認識。隨着人們對海洋的不斷探索和了解,對鯨的認識也愈來愈全面。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有關鯨的資料,請大家選一種以“鯨的自述”的形式,給同學講一講,並試着運用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2.學生依據教師發給的一些圖文資料,閱讀領會,並練習說片段。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再次把本課推向高潮,使學生倍感新奇,信心劇增,同時對剛接觸的說明方法加以運用,使學生印象深刻。
評析:這節課能緊緊圍繞教學重點、難點進行教學。課堂上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讓學生自學、交流,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感悟、提高。把不簡單的語文課上成了“簡簡單單教語文”。
《鯨》教學設計和設計意圖(二)

教材內容
小學語文S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30頁至133頁。
教材與學情分析
這是S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常識性說明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文章既展現了一幅幅關於鯨的生動畫面,也向學生開啓了一扇探索動物世界的科學之門。作者運用列數字、舉例子、做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通俗、生動、準確地對鯨的特點做以說明,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四年級的學生平日廣泛的閱讀自然科學類書籍,也時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過鯨的畫面,所以相信學生一定會對這種世界上最大的動物產生強烈的好奇心的,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習他們以瞭解有關鯨的更多知識。
教學目標
1、認識“噸、敞、哺、濾、矮”5個生字,會寫“噸、敞、濾、噴、肺、潛、矮、判”8個生字。
2、正確讀寫“寬敞、判斷、胎生、哺乳動物、又矮又粗”等詞語。
3.朗讀課文,瞭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
學生準備
1、蒐集有關鯨的文字、圖片或錄像資料。
2、有關生字、新詞和重點語句內容的課件。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多媒體課件。(播放鯨在大海中游動的錄像)師導:在這美麗的藍色海洋中,蘊藏着極爲豐富的寶藏,生活着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種號稱“海中之王”的動物,它的形體特別龐大,比大象還要大許多。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動物嗎?生答—— 鯨
【設計意圖】(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更喜歡探究身邊的事物,如果把語文課堂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效地溝通起來,讓他們在一定的情境中去體驗、去感受、去學習身邊的語文,所獲得的教學效果要比我們直接“傳遞”的知識,更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因此,教學伊始,我展現一段畫面,讓學生感受鯨的生活環境,當學生在我的描述中說出“鯨”這一種動物時,我順勢揭題,進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願望。)
2、課前同學們已經成爲蒐集了不少關於鯨的圖文資料,下面請大家藉助資料先在小組內相互交流對鯨的認識,然後將資料進行彙總,推選一名同學在全班交流。
3、看來同學們已經瞭解了鯨的許多知識,對鯨非常感興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鯨》這篇文章。(板書課題:26鯨)
【設計意圖】(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通過交流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發學生的閱讀期待。)新 課 標 第 一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思考一下: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有關鯨的哪些內容?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也可以提出來。
2、學生自學,教師隨機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1)讀詞語:(課件出示詞語)
(2)交流: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有關鯨的哪些內容呢?請用最簡潔的詞語來概括。
(3)理解詞語:胎生、哺乳動物等。
三、重點探究,理解內容。
1、你最想了解鯨的哪一部分情況呢?請你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方面,進行探究性學習。(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1)找出並朗讀相關段落,說說介紹的內容。
(2)從哪幾句話中能看出鯨的這一特點。
(3)圍繞特點,作者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你能讀出相關的語氣嗎?試一試。
2、學生在小組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
3、師重點指導:
鯨的外形:
◆讀第l自然段,你從哪兒看出鯨很大,畫出有關語句,然後讀一讀.指名彙報,大家補充,讀出體會.
  (課件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
◆從這兩個數字我們體會到了鯨確實很大,這段話中還有描寫鯨很大的數字嗎?
  (課件出示句子):我國發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
  自己試着讀一讀,想想應該怎樣讀,才能表達出鯨的確很大.體會用列數字方法來說明的好處.
◆你還從哪兒看出鯨很大,把有關語句讀一讀.自由讀第1自然段,讀出自己的體會.
◆小結寫作方法:作者運用了作比較和列數字的說明方法把鯨的大描寫得非常具體.(課件播放兩種說明方法的定義。)
◆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列數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試着用列數字的方法說明一件事物。
【設計意圖】(學生對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已有概念化的認識。但要真正從句中體會到這種表達方式的準確性,對部分學生而言,還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這裏讓學生反覆讀,體會表達效果的不同。學生很容易就會發現:用上具體數字,能更清楚、更準確地瞭解鯨的特點。)
四、課堂總結,留下問題。
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不但瞭解了鯨的大,而且還認識了說明事物的方法。關於鯨的知識還有很多,課文究竟還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呢?下節課我們再來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
2、激發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準備
1、有關鯨的文字、圖片或錄像資料。
2、自制課件
教學流程
一、複習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關於鯨的哪些方面的特點?
2、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鯨的其他方面特點。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同學們,還記得你最感興趣的那部分內容嗎?還記得我們的學習要求嗎?(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請你打開書,把你最感興趣的那部分內容再仔細讀一讀,再繼續交流你的學習所得吧!
【設計意圖】(這樣的教學既能放得開,又能幫助學生總結一些學法、寫作方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
2、學生在小組內學習。
3、引導學生彙報自己所學的內容,在交流討論中點撥指導。
(1)演變
◆ 自由讀第2自然段,說一說鯨是怎樣進化的?把你自己當作鯨,給同組同學說一說“你”的進化過程.
學生彙報:我們鯨在遠古的時代,和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過了很長時間,我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後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現在的樣子,漸漸適應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們並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
師引:爲了加深瞭解,(課件出示)鯨的進化過程。
【設計意圖】(抓住“陸地”——“淺海”——“海洋”三個詞,讓學生懂得鯨爲了生存下來,就得適應這個變化的環境,隨着生活環境的改變,自身體形及器官也發生相應的變化,所以鯨漸漸地變成了魚的樣子)。
(課件出示填空題) 
在(      ),鯨和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鯨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    ),它們的前肢和尾巴(    )變成了鰭,後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現在的樣子,漸漸適應了海里的生活。
【設計意圖】 (學生通過填空,抓住“很遠的古代”、“經過很長的年代”、“漸漸”等詞語,讓學生看出鯨進化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另外角色轉換的練習也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
(2)種類:鬚鯨——沒有牙齒
      齒鯨——沒有鋒利的牙齒
(3)生活習性:
小組交流,完成表格。
生活習性 鬚鯨 齒鯨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各取所需、各展所長,在充分民主、輕鬆愉悅、樂於探究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而且在課堂中構建了“生生合作”、“ 師生合作”等多種形式交互進行的主體型的交流網絡。)
4、朗讀感悟
我們對鯨的生活習性已經有了一些瞭解,哪個方面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這部分讀給小組的人聽吧!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學生總結學習這一課自己的收穫。
2、爲海洋館寫一段關於鯨的解說詞。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要想爲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就必須使學生成爲“語言的富翁”。因此,語文課必須重視範文語言的感悟、積累和內化。經過前三個環節的學習,學生對鯨的特點及文章表達方法已有了清晰的瞭解,理性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安排實踐活動“寫解說詞”,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和語文學習規律,爲學生提供了直接接觸語文材料的實踐機會。)
四、佈置作業
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對鯨已經有了一些瞭解.其實,我們人類對鯨還有許多地方都不夠了解,這些都等待着同學們去探索.請同學們課下繼續蒐集課外資料,並以“鯨的自述”爲題,以某種鯨的視角來寫一篇短文。
評析:
這節教學設計以“整體把握,培養能力”爲宗旨,設計思路清晰,環環相扣。通過靈活的預設,學生了解了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體現了高效、自主的教學。
“孔子學琴”
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
教學內容
語文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49至152頁。
教材與學情分析:
《孔子學琴》的典故出自《史記》,講的是孔子五十多歲時,已經精通音樂,但仍不滿足,於是向師襄學習彈琴的一個小故事。表現了孔子謙遜、好學的治學態度和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課文語言樸實簡練,結構清晰、嚴謹。寫了孔子學琴的四個階段:即學會曲譜——掌握技巧——彈出思想——曲中識人,情節環環相扣、步步深入,使故事既連貫又緊湊。孔子是後人成長的營養與學習的楷模。根據這個階段學生的特點,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去了解他的經歷,解讀他們的人生,體會我們民族的文化與精神,在閱讀中受到啓發與教育。所以讓學生學習其精神、吸取其力量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7個生字,掌握11個要求會寫的生字。理解“琴、瑟、笙、磬、畢恭畢敬、誠懇、爐火純青、如醉如癡、席地而坐、運用自如、周文王、文王操”等生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孔子刻苦學習的態度及精益求精、不斷進取的學習精神,從中受到啓發與教育。
3、培養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繫生活實際、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等方法,來理解重點詞句的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孔子刻苦學習的態度及精益求精、不斷進取的學習精神,從中受到啓發與教育。
教學難點:
理解孔子刻苦練習,琴藝逐步達到最高境界的過程。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2、課前蒐集一些孔子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資料鋪墊。
1、(多媒體出示孔子像圖片)師: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學生猜測)教師揭示並板書:孔子
2、師:課前讓大家蒐集了孔子資料,咱們來談談你對孔子的瞭解好嗎?
(學生結合在課前瞭解關於孔子的資料來談。)
師:同學們課前蒐集了很多有價值的資料,我看出了你們對先賢的崇拜以及進一步瞭解先賢的慾望。孔子有怎樣的人生?他是怎樣成爲聖賢的?……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從《孔子學琴》的故事中,我們一定會受到啓發,找到答案的!(教師板書課題:孔子學琴)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開始,教師先用圖片展示孔子,再讓學生結合所蒐集的資料介紹孔子,使學生很快入境,激發了學生繼續去了解孔子的慾望。
二、自讀課文,學習字詞。
1、自由讀課文,畫出本課生字。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請教老師、同學。(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巡視,幫助個別學生正音)
(小組合作識字)
2、出示詞語:鼓瑟、畢恭畢敬、誠懇、技巧、
順暢自然、如醉如癡、抑揚起伏
(1)指名讀一讀。
(2)學生提出不懂的詞語,師生交流。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讀後簡單評議。
【設計意圖】:師生共同努力學習生字新詞,爲進一步學習課文掃除障礙。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默讀要求:
(1)自由讀文,試着講一講這個故事。(自己試講,同桌講一講)
(2)自己提出幾個問題,學習質疑問難。
2、全班交流並彙報學習成果
(1)指名講故事。(教師及時指導)
(2)梳理問題,集體答疑或存疑。
3、師:我們讀了這個故事,也親自講了這個故事,那麼,從孔子學琴的故事中,你覺得孔子是怎樣的一個人?
預設:學生可能會說:爲人謙虛、不驕傲;做事認真、一絲不苟;做事精益求精,對自己要求高……
4、師:朗讀第1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5、全班交流,教師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相關詞句進行指導:
從已經“精通音樂”,“尤其談得一手好琴” “五十歲那年”“還特意向魯國的著名音樂家師襄學彈琴”。可以看出孔子從不自滿、謙遜好學。
【設計意圖】:學貴生疑,循序漸進。本環節中,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儘量讓學生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將課堂的主動權合理的交給學生,鍛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
積累詞語,完成“詞語花籃”裏的內容,把自己喜歡的優美詞語抄寫在採集本上。
【設計意圖】:積累好詞好句。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回憶學習成果。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
二、深入學習,品味感悟。
1、師:默讀“孔子學琴”的部分。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說說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要求:邊讀邊用你喜歡的方式標註,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2、學生彙報,教師根據學生彙報歸納出孔子學琴的幾個階段
作者按時間順序寫出孔子學琴的四個階段:
  (1)“一晃十天過去了”——孔子學會了曲譜;
  (2)“過了幾天”——孔子掌握了彈奏的技巧;
  (3)“又過了些時候”——孔子領會了音樂的精神,彈出了感情;
(4)“不知又過了多少天”——孔子從音樂中知道了作者。
3、師:從這四個階段中,你體會出什麼?
4、學生回答,教師歸納:這四個階段難度越來越大,我們從中體會出孔子學而不厭、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
5、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從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孔子是個做事認真、謙虛好學的人?並把這些語句勾畫下來。
(1)學生默讀、思考、勾畫。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預設:(以下環節的交流順序不分先後,依據學情確定。)先讓學生讀讀勾畫的句子,再談談自己的理解。
教師重點引導學生從以下幾點進行探究:
(1)孔子的語言:
孔子連忙站起來,誠懇地說:“我只學會了曲譜,還沒有真正掌握彈琴的技巧呢!”
孔子搖搖頭,說:“我還沒有真正領會這首曲子的思想內容,這樣彈奏怎麼會使人感動呢?
孔子又搖搖頭,認真地回答:“不行啊,我還沒有體會出作者是一位怎樣的人呢!”
孔子激動得站起來,大聲說:“我已經知道作者是誰了。她就是行善百姓、胸懷博大的周文王。”
抓住孔子說話的神態、動作和說話的內容(連忙站起來、誠懇、搖搖頭、認真、激動得站起、大聲)來體會孔子的謙虛、認真,學成後的喜悅,還有對師襄的尊敬。
在理解體會孔子語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孔子說話時的動作、神態來讀讀孔子的話。
(2)孔子的做法:
從“畢恭畢敬”“彈完一遍又一遍,絲毫沒有疲倦的樣子”可以看出孔子謙虛認真。並深入理解“畢恭畢敬”一詞,從中感受到孔子學琴的態度。
(3) 師襄的語言:
“你已經整整練了十天,這首曲子也會彈了,可以再學一首新的曲子了。”
“你已經掌握了彈奏的技巧,可以學一首新的曲子了。”
“你已經彈出了樂曲的思想感情,領會了音樂的精神,可以學一首新曲子了!”
“你的琴藝真是爐火純青啊!”
從師襄的這些語言中,可以看出孔子學琴的技能得到了老師的認可,師襄三次都提到孔子可以學習新曲子了。可見,作爲老師的師襄已經肯定了孔子的琴技,但是孔子卻沒有滿足,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見孔子的謙虛好學,精益求精。
(4)師襄聽孔子彈琴產生的感受的語句:
“手指運用自如,樂曲彈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樣順暢自然,悅耳動聽”“激情洋溢的樂曲聲迷住了”“聽得如癡如醉,彷彿被帶到了一個從未到過的境地”“感情隨着琴聲抑揚起伏”可以看出孔子的彈奏技藝很不一般,但即便如此,孔子並不滿足。
6、師:通過以上的學習,你認爲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學生回答)
7、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了什麼啓示呢?(學生互相交流寫體會彙報)
【設計意圖】: 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找出這部分的語言和動作描寫的句子,通過這些句子理解孔子的美好品質。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鍛鍊他們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三、交流默讀的方法與經驗。
1、學生交流
2、教師總結:(1)不動口,只動眼和心,要邊讀邊思。
(2)動手批註,邊讀邊寫。
【設計意圖】:交流默讀經驗,培養默讀習慣。
四、課外拓展:1、講孔子的其他故事。
2、積累孔子的名言。
【設計意圖】:課內是個小空間,課外是個大空間,讓學生走出課堂,瞭解更多的課外知識,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五、板書設計
孔子學琴
孔子的語言
孔子的做法 做事認真、謙虛好學
師囊的語言
教者抓住重點,抓住難點,層層深入,問題導讀。
竇桂梅老師曾說過:“語文課進入學生頭腦的是布,出來的是衣服。”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課堂,帶着思考走出課堂是語文課不懈的追求。本課教師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啓發學生逐層深入的閱讀、思考。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了教學質量。本課大體分了四步進行教學:(1)整體閱讀,交流所獲信息;(2)提出問題,總領全文,激發學生思考;(3)層層深入,分析,處理信息,歸納成果;(4)動手寫體會,學習先賢優良品質。問題導讀設計並非單純從知識點入手,而是提挈領,逐層深入,抓住重點,注重聯繫。如:“孔子是個怎樣的人?”讓學生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逐層研讀孔子的學琴過程,體會孔子“一絲不苟”地治學態度和“精益求精”地治學精神。並且本節課學文與悟道有機結合,巧妙滲透,教學難點得以輕鬆突破。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