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愛如茉莉》評課

本文已影響 1.18W人 

  《愛如茉莉》評課一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愛如茉莉》評課

本週三,我們五年級級部所有語文老師有幸聆聽了吳小蘭老師執教的《愛如茉莉》這一課。整堂課,吳老師用詩化的語言把我們帶進了一個感人的愛的故事之中,讓我們每一位聽課的老師都聞到了愛的芬芳。

“平淡無奇、潔白純淨、縷縷幽香”是茉莉花最真實的寫照,也是文中父親與母親間那份真情的最好詮釋。看似平淡,易被人忽視的生活細節,但細節中卻看出真愛。吳老師的整堂課,給我最深印象的是一本爲本,於細膩處見真愛。讓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教師賦予詩情畫意的語言總結、過渡、迴應,昇華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從整堂課學生的反應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在陳老師的賦予詩情畫意的語言的點撥、迴應與總結中深化了對真愛的感悟。例如課堂伊始,吳老師問學生愛是什麼,學生回答說愛是花前月下,愛是轟轟烈烈,愛是蕩氣迴腸……吳老師馬上用曼妙的語言提出疑問:“愛應該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蕩氣迴腸;是……怎麼會是平淡無奇的呢?”這樣的語言一下子就爲本堂課奠定了愛的基調,把學生帶入了本堂課的學習。在教學六至八自然段時,老師通過學生的回答提煉出:“愛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話語,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動作,愛是一個平平凡凡的神態。”一下子就讓學生明白了愛的含義,也爲下文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當課文接近結束時吳老師又引導學生體會鑽到我心間的僅僅是花香嗎?老師又用詩化的語言進行總結,引導學生說說作者明白了什麼,使得學生對愛的含義有了全面的、深刻的感悟,本課的難點也迎刃而解。在老師美言的薰陶下,學生的語言也如一首首小詩,輕輕地叩擊着我們的心靈。

二、注重學法的指導。

吳老師的這堂課在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努力教給學生怎麼學。如教學完六至八小節後,吳老師就告訴學生,文中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這些都是細節描寫,然後讓學生從後面的文中去尋找這樣的細節描寫,在不同形式的默讀、自由讀、指名讀、引讀、分角色讀中交流感悟,並給予學生充足的交流時間,引導學生表達自己思考的東西,指導學生會說。在說的過程中不僅僅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內化了課文的語言,讓學生逐步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分量,體會到“愛如茉莉”的真正含義,循序漸進地掌握了學習語文的方法。其次是對於文中的理解,吳老師讓學生真切地知道要想更深入的感受愛如茉莉的真正含義,我們要抓住文中的關鍵字、詞、句,要抓住文章的細節來進行品讀感悟。。思考文本以外的東西,感受語言,提升學生的語言境界。進行這樣學法的指導,我想學生的閱讀水平怎麼能不提高呢!特別是在學習完這篇課文後,吳老師問學生:“我們可以向這篇課文學習點什麼呢?”有了老師的引導和學習的基礎學生就說:“寫作文時要注重細節描寫”、“注意點題”、“用美好的東西表達美好的感情” ……這樣紮實有效的教學對學生的寫作將會帶去很大的幫助。

三、注重朗讀指導。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學中必須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吳老師的這堂課中自始至終都以朗讀爲重。無論是父親和母親執手而眠的感人場面,還是他們樸實無華的話語,學生都能在陳老師的指導下讀出感悟,讀出情義。特別是在讀課文的最後一段時,一開始由一位學生讀得很響,陳老師馬上加以引導:“這句話是作者的喃喃自語,讓我們把這句號送到心裏去。”一句簡短的引導學生馬上就能輕輕地、緩慢地讀出對這句話的理解。雖然只有短短的八個字:“愛如茉莉!愛如茉莉!”但這樣悄然無聲的教學讓每一位聽課的老師都爲之讚歎。

四、對教材的個性化解讀。

這篇文章想展示給大家的是一種平平淡淡的愛,很容易讓學生產生一種錯誤的認識:愛一定是平淡無奇的。吳老師在課堂的結尾問學生:“那轟轟烈烈、蕩氣迴腸的愛就不是真愛了嗎?”思考之後,學生知道了那也是真愛,愛有不同的方式。這樣的問題是吳老師對這篇教材進行了認真的個性化的解讀之後精心設計出來的,也使得學生對愛的理解變得多元化。

愛如茉莉!愛如茉莉!課堂的芬芳沁人心脾,久久未散!

  《愛如茉莉》評課二

《愛如茉莉》這篇課文,用簡潔樸素的語言,記述了爸爸媽媽之間的一件小事,展現了他們之間清新般的內斂、芳香宜人。今天,聽了主任的這節課,讓我們倍感欣喜。主任抓住課文細節,用富有詩意的語言、清新的茉莉香味,引到學生沉浸在茉莉花香味中,體會到“愛如茉莉”的真正意義。

主任抓住課文的字、詞、句,以及文章的細節來品讀感悟。媽媽一句平淡的話。爸爸出差回來後"直奔”醫院,爸爸在醫院陪媽媽“緊握”媽媽的手,媽媽不忍吵醒爸爸,自己睡的手腳麻木但卻“清醒含笑的眸子”等都讓學生讀出了爸爸和媽媽之間默默付出和心甘情願,體會出樸實的文字背後的情感。對“奔”字的感受,教師從語音入手,獲得語義的理解,從語義的理解感受當時父親的心情。把語文學習的真諦隱含在這個字的處理中,引導學生一步步感覺到文字的溫度。在學生抓住“探”一詞進行文本理解時,教師及時引導學生理解“探“字,可學生的語文底蘊不足,沒有一個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只好自己說。此時,如果教師能夠設計這樣一個環節,通過“探”字與“照”“射”的比較,去體會“探”在這裏的感情魅力。通過這樣的比較、對照,相信學生更能夠感受到“探”的'獨特,也能夠感受到遣詞造句的獨具匠心。用情感去支配語言,這就是語言有溫度的原因所在。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一定會接近語言的真象。

主任首先用優美動人的語言引出課文,課堂富有激情,營造愛的氛圍,讓學生心裏也流淌愛的小溪。然後,在課堂中用飽含深情的語言過渡、迴應、總結,夾生了學生對愛的感悟。學生理解了爸爸媽媽之間充滿愛,他們的愛平淡無奇卻又真摯感人。這樣的愛是溫暖的、有深度的、更是會芬芳一輩子的。教學設計看似平常,仔細體會,意味深長。“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正是培養學生對語言敏銳的感受力,能夠從課文語言中體會“冷暖”的情感是學習語文的重要途徑。教師板書這兩句話本身也是語文的文化意味的體現。語文課上哪怕一個細小的地方都應該是充滿語文氣息的。教師引導學生從細節處來體會字詞的冷暖,給學生具體的方法,讓語文的最終目的和要求落實在具體的學習行爲上。教師用自己的語言鼓勵學生、引導學生,學生知道做什麼,知道怎麼做。這樣長期訓練就可以真正學到語文,並且具備自己的學習方法。同時教師引入“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景語”“情語”等能促使學生感受語言,提升學生的語言境界。這樣的教學讓人感受到這是一節充滿文化氣息的語文課。整堂課下來,線索清晰,乾淨利落,沒有旁枝斜蔓。想必學生學習的所得也是清晰的。

“課如玫瑰”要有激情,“課如荷花”要清澈明淨,“課如檸檬糖”要有滋有味。。。我想應該是“課如茉莉”,看起來平淡無奇,品起來幽香縷縷,回味起來則是清香嫋嫋。

  《愛如茉莉》評課三

聽了陳老師的這節課,特別享受她的朗讀和娟秀又大氣的字體,詩歌般的導入語和總結語再加以情意濃濃的文章,營造了一節溫馨的課堂。

印象深刻的是陳老師對學生書寫的指導。寫課題時,讓學生一起來寫,指出注意的問題,指導學生怎樣把字寫漂亮。在學習生字時,讓學生說有什麼需要提醒同學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能真正去看,去思考,參與學習之中。對於“幽”字做了重點指導,老師範寫,並強調筆順。陳老師還範寫了幾個難寫的字,她規範漂亮的書寫給了學生很好的影響。

陳老師注重朗讀的指導:“聲不在高,有情則行。”在她的影響下,學生越讀越好。讓學生先讀生字,再讀詞過渡到讀句子,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思考,既準確理解了詞語,又加深了感悟,還提高了朗讀水平,可謂一舉多得。讓學生讀文章時,根據學生情況進行指導,並進行了很好的範讀。讓學生讀文章時,陳老師說:“把自己放在課文中,把自己當成文中的映兒去讀。”這確實是讀好文章的方法。學生不再是課文的旁觀者,而是課文的體驗者、參與者,經歷着作者的情感,感受着作者的心情,能更好地理解文章,陶冶精神。

陳老師底蘊深厚,朗讀水平高,字瀟灑大氣,教學紮實,給在場者以美的享受,值得我好好學習。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