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9篇

本文已影響 3.37W人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9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操作,讓幼兒充分感知利用多種工具磨米粉的整個過程,會把操作中不同的結果真實地記錄下來。

2、對磨米粉活動有興趣,具有初步的觀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3、感受電磨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激發幼兒對科技新產品關注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已向家長了解有關磨米粉的經驗;並在活動區域內嘗試使用過小石臼、小石磨兩種工具。

2、小石臼、小石磨、電磨若干,浸好的糯米,記錄的紙(附後)、筆。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品嚐糯米粉做的圓子,知道糯米粉可以做成好多種人們喜愛的點心。

1、“你們吃的是什麼?”(圓子)“它是用什麼做的?”(糯米粉)“糯米粉還可以做出哪些好吃的點心?”(元宵、湯糰、米糕等)

2、“糯米粉是由糯米磨出來的,你們知道糯米是怎樣變成糯米粉的嗎?”(幼兒根據已有生活經驗,進行猜測、講述。)

二、提供石臼、石磨,讓幼兒在實踐操作中,比較出兩種工具磨米粉的異同。

1、提出第一次操作要求:“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兩個碗,兩個碗裏都有一樣多的糯米,請你們先選擇一種工具,把第一碗米粒磨成米粉。米粉磨好後,再把你使用的時間(磨好後向老師詢問時間)記錄在每人記錄紙上相應的時間空格里。”

2、讓幼兒在同一時間起,開始操作磨米粉(任選一件石臼或石磨工具),教師巡視指導,鼓勵每個幼兒完成任務並記錄。

3、同法,讓幼兒使用另一種工具將第二碗米粒磨成米粉,並在記錄紙上相應的時間空格內,記錄所用的時間。

4、最後,讓幼兒觀察、比較,剛纔用兩種工具磨出的兩碗米粉在粗細上的不同,並把結果記錄在操作紙上相應的粗細空格里。

5、“小朋友,你們的米粉是怎樣磨出來的?”“用了多長時間呢?你覺得用什麼工具磨出的米粉比較細一些?”

(請幼兒根據自己操作紙上的結果,表述用兩種不同工具磨米粉的過程、各自使用的時間和磨出米粉的粗細程度。)

幼兒操作後共同得出結論:用石臼磨米粉用的時間長,磨出的米粉比較粗一些;用石磨磨米粉用的時間短,磨出的米粉比較細一些。

三、提供電磨,讓幼兒在實踐操作中,充分感受電磨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激發幼兒對科技新產品關注的興趣。

1、出示小型電動磨米粉機器,請幼兒比一比它與石臼、石磨在外形上的不同。

2、觀看教師用電磨磨米粉的過程,並讓幼兒表述操作的過程。

3、繼續提供同樣多的人手一份糯米,請幼兒分別操作電磨(在教師的幫助下按開關),並再次在記錄紙上記錄電磨磨米粉使用的時間、米粉粗細的結果。

幼兒操作記錄後,進行交流講述,最後得出三種工具磨米粉的不同結論:

石臼磨米粉--速度最慢,最費力,磨出的米粉較粗一些;

石磨磨米粉--速度稍快,少費力,磨出的米粉較細一些;

電磨磨米粉--速度最快捷、不費力,磨出的米粉最細膩。

師小結:電磨是人們發明的科技新產品,用電磨磨米粉又快、又省力、又衛生,帶給人們很多的方便,是人們的好幫手。

4、請小朋友回去再找一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科技新產品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活動延伸:

1、將幼兒磨出的米粉,和幼兒一起做成簡單的小點心,讓幼兒品嚐。

2、請幼兒帶一些小型的科技新產品來幼兒園,比如:削蘋果機、豆漿機、榨汁機等,激發幼兒對科技新產品關注的興趣。

  活動建議:

受石臼、石磨、電磨的限制,本活動易採用8-10人分組教學。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人體感覺的探索精神及學習的興趣。

2、發展幼兒的感知、觀察能力及用不同語言表達感官經驗的能力。

3、認識感覺器官的重要性,學習運用聽、看、摸、嗅等感覺途徑探索事物。

活動準備:

圖片,卡片

活動過程:

1、健康活動:身體觸覺愛護眼睛

2、語言活動:故事《顏色真奇妙》小線索大偵探

3、社會活動:神祕箱假如我看不見

4、科學活動:嗅覺瓶眼睛變魔術複習8以內數的形成

5、藝術活動:歌曲《貓戴帽》製作香香袋

環境創設:

師生共同佈置活動區角,各種五官表情卡片、娃娃臉譜(無五官)、彩色透明卡、眼鏡架。

家長工作:

1、和幼兒一起蒐集日常生活中顏色鮮明、氣味較強、觸感較明顯的物品,供幼兒運用不同的感官去感知探索。

2、外出時注意引導孩子運用不同的感官瞭解周圍環境。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聽音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有目標的地擺放小圖片,自由構思,較完整地講述畫面內容。

2、瞭解動物外形特徵與生活習性的關係。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讓幼兒瞭解雞蛋孵小雞的常識,認識烏龜、雞蛋、小雞和母雞。

2、準備雞蛋、烏龜、揹着蛋殼的小雞、小雞和母雞等活動小圖片若干。

3、準備教育掛圖《領域活動·語言·揹着蛋殼的小雞》、學習包《語言·講述活動·揹着蛋殼的小雞》、親子手冊《語言·揹着蛋殼的小雞》。

【活動過程】

1、在語言區中出示背景圖和小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思考如何擺放圖片,編出一個完整的故事。

2、可先交代圖片的名稱,讓幼兒明確圖片的主題,後接着講述圖片的內容。也可讓幼兒自定主題,自由的擺放圖片和編講圖片內容。

3、教師出示第一幅圖,交代講述的名稱《揹着蛋殼的小鳥》和第一幅圖的主要內容。

4、幼兒人手一套圖片,自由擺放圖片和講述圖片內容。

5、教師個別知道,啓發幼兒想想:圖片上是什麼地方?有誰?它們在說什麼?做什麼事情?爲什麼小雞會揹着蛋殼?它和烏龜要去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最後怎麼樣?

6、請幼兒將擺放好圖片粘貼在背景圖上,與同伴講講自己粘貼圖片的內容。

7、請幼兒在小組裏將自己的圖片內容講述給大家聽。

8、引導幼兒討論:爲什麼烏龜需要外殼小雞不需要外殼?

9、家長引導幼兒擺放圖片,編講不同情節的內容。

活動延伸:將幼兒粘貼好圖片裝訂成一本小圖書,張掛在圖書角。讓幼兒相互觀賞和講述。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平衡"是一種常見的科學現象,在幼兒園平時的生活中也隨處可見。如"走走平衡木,玩玩蹺蹺板,自轉幾圈不讓自己摔倒"等等都是平衡現象的體現。但是,孩子對此類現象的認識多爲無意識的,爲了激起孩子對身邊科學現象的關注,特設計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探索,瞭解兩邊重量相等能使物體保持平衡。

2.鼓勵幼兒運用習得的科學經驗製作玩具。

3.體驗嘗試過程的快樂,感受活動成功的愉悅情緒。

活動準備:

1.學具:人手一份操作器材(將一根長約30cm的鋼絲分別綁在兩根筷子上連接成斜線,筷子的一頭插入在裝有沙子的罐子裏,製作成一個架子)、人形紙卡、橡皮泥。

2.教具:利用平衡原理製作的玩具(一塊方形胡蘿蔔、三根牙籤、一些橡皮泥製作而成)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課題。

1.小朋友見過雜技表演"走鋼絲"嗎?他們是怎樣的?

2.(出示人形紙卡)瞧,有一位冒險小子,它也想來學走鋼絲,它想先學着讓自己跨在鋼絲上不摔下來,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嗎?(鼓勵孩子運用以往的經驗進行發散思維、聯想回答)

(二)教師介紹材料,探索"冒險小子"跨鋼絲的方法。

1.用教師準備的一種材料--橡皮泥,幫助冒險小子跨走鋼絲。

2.操作後交流:你是怎樣使"冒險小子"跨在鋼絲上不摔下來的?(綁、粘等固定的方法)

(三)探索"冒險小子"跨走鋼絲的方法及奧祕。

1.提問:你有什麼好辦法,讓冒險小子跨在鋼絲上平衡地滑動呢?

2.幼兒嘗試後演示:

(1)請將冒險小子固定在鋼絲上的幼兒上臺演示交流;

(2)請將橡皮泥包裹在冒險小子兩隻腳上,兩邊重量相等的幼兒上臺演示交流;

(3)請將橡皮泥包裹在冒險小子兩隻腳上,兩邊重量不等的幼兒上臺演示交流。

3.討論交流:爲什麼用同樣方法(都是將橡皮泥包裹在冒險小子兩隻腳上),有的成功了,有的卻沒有成功呢?(讓幼兒瞭解兩邊重量相等能使冒險小子保持平衡的道理!)

(四)幼兒第三次嘗試,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延伸: 爲幼兒在區域中投放材料,製作平衡小玩具繼續探索科學奧祕。

活動建議:活動結束不是結束,而是探索的開始,建議教師在探索區爲幼兒材料,讓幼兒自制平衡玩具繼續探索平衡的奧祕,逐步養成幼兒愛探索、愛操作的習慣和不成功不罷休的。

活動點評: 此活動藉助橡皮泥這一材料,讓孩子通過多次嘗試、交流,在操作擺弄、做做玩玩中使一些本來含糊的、處於半意識狀態的東西慢慢變得明晰起來,不知不覺就習得了平衡的經驗。而活動中反覆不斷的探索和嘗試讓幼兒最終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無形中培養了一種不成功不罷休的毅力和持之以恆的科學態度與。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科學就在眼前,只要自己善於嘗試,敢於實踐,成功就會屬於自己!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愛祖國

  活動目標:

1、知道10月1日是祖國母親的生日,理解國慶節的含義。

2、通過資料和相互交流討論,知道一些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瞭解維吾爾族、藏族等的服飾特點,生活習慣。

3、感受國慶節熱鬧、喜慶的氣氛。

  活動準備:

生日蠟燭一支

一些民族風格的歌曲或樂曲,如《祝你生日快樂》、《青藏高原》、《掀起你的蓋頭來》

少數民族圖片

  活動過程:

1、通過《祝你生日快樂》的歌曲,引出國慶

在歌聲中,教師吹滅蠟燭。

師:你們知道,這支生日歌是送給誰的嗎?誰過生日了?

2、引導幼兒理解國慶節的含義

你們知道國旗節是哪天嗎?是誰過節啊?(請幼兒自由說一說或相互交流自己對國慶節的認識)

3、出示中國地圖,幫助幼兒瞭解祖國

⑴這是什麼?是哪個國家的地圖?中國大嗎?從圖上看中國地圖的輪廓像什麼?你們知道我國有哪些少數民族嗎?

⑵現在,請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我們一起看着地圖,來畫一畫中國地圖輪廓。(以此方式讓幼兒感受版圖形狀。)

⑶瞭解中國的四大發明:我們祖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你們知道我國有哪四大發明嗎?(引導幼兒瞭解中國的四大發明:指南針、印刷術、火藥、造紙術)

⑷小結:從圖上看中國地圖輪廓像一隻雞,我們國家土地面積很大,人口很多,歷史也很悠久。有很多少數民族,一共有56個民族,所以國慶節時全國各組人民會一起來慶祝。

4、瞭解一些少數民族

⑴(出示一些少數民族的圖片)他們是哪個民族的?各有什麼特點呢?(請幼兒觀看圖片,並從服裝、髮型、音樂、飲食等方面引發幼兒進行討論)

⑵幼兒欣賞歌曲《青藏高原》一段,初步認識西藏

聽到這首歌曲,你想到了哪個民族?(向幼兒介紹西藏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族人的生活習俗等。)

帶領幼兒隨着《青藏高原》歌曲做幾個西藏舞蹈的動作,感受一下藏族舞蹈風格。

⑶欣賞歌曲《掀起你的蓋頭來》一段,初步認識維吾爾族

聽到這首曲子你有什麼感受?你知道它是那個民族的嗎?(向幼兒介紹維吾爾族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習俗等)

帶領幼兒隨着音樂,做幾個維吾爾族舞蹈動作,感受一下維吾爾族的舞蹈風格。

⑷播放其他一些少數民族的圖片,讓幼兒欣賞。

5、瞭解各民族慶祝國慶的方式

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節,這一天,全國各民族人民都在歡慶節日。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並且掛上國旗。各地都有各種慶祝活動。爸爸媽媽都會休息,與孩子、老人共同歡慶節日,有的還會全家外出旅遊。各民族的人穿上自己民族的服裝,跳着自己民族的舞蹈、彈着自己民族的器樂,舉行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

6、播放音樂《今天是你的生日》,在音樂氛圍中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性的操作活動,學習將一個整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係。

2、願意參與討論活動,探索不同材料的二等分方法。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分別在兩塊黑板上佈置小熊寶寶和小熊貝貝及它們的大盤子。

2、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橢圓形彩色紙若干,剪刀人手一把。

3、每人一份食物:飲料、糖果、花生、方形麪包片、豆腐乾、乾果。

4、人手一套工具:兩個小盤子、兩個小量杯、紙條、線、尺、餐刀。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熊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小熊寶寶,另外一個是小熊

貝貝,這一天熊媽媽買了一些各種口味的餅乾,小熊寶寶和小熊貝貝吵着要吃到每種口味的餅乾,這可難住了熊媽媽,怎麼辦呢?

二、第一次嘗試:二等分長方形

1、請幼兒嘗試將長方形分成一樣大的兩份。

師:現在請小朋友試一試,看能用什麼方法把長方形的餅乾

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好嗎?

2、幼兒嘗試操作,將長方形二等分,教師巡迴觀察幼兒

的操作,鼓勵幼兒想想有幾種分法。

3、嘗試操作後提問

(1)師:請xx小朋友告訴大家,你是怎麼分的?

怎麼知道分出來的兩份是一樣大的?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邊操作課件邊提問:原來長方形的餅乾和現在分出來的一份餅乾,誰大誰小?

(2)小結:像這樣把一件東西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叫

做二等分,二等分後的每一份都是一樣大的。而且每一份都比原來的整體小,整體比部分大。

4、師:現在我們把二等分後的餅乾分別送給小熊寶寶和小熊貝貝吧!(幼兒把分好的餅乾分別放進寶寶和貝貝的大盤子)

三、第二次嘗試:二等分正方形、圓形、橢圓形

1、熊媽媽這裏還有許多各種形狀的餅乾要分給寶寶和

貝貝,你們願意再來幫熊媽媽分一分嗎?記住要二等分噢,不然寶寶和貝貝會不高興的。

2、幼兒自由選擇圖形進行二等分操作

3、幼兒將各種形狀二等分後,貼到寶寶和貝貝的盤中。

四、第三次嘗試:實物二等分

1、師:爲了感謝小朋友,熊媽媽爲小朋友準備了好多好吃

的東西,有、麪包、豆腐乾、花生、糖果、飲料……可以用什麼方法把它們分成相等的兩份呢?

2、師帶領幼兒集體觀察、交流:你分的是什麼?使用什

麼方法來分的?(用了什麼工具)分得對嗎?爲什麼?有不同的方法嗎?哪個方法更好?爲什麼?

五、師:現在讓我們拿着自己二等分後的食物一起回教室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吧!

活動反思:

在我園“園本教研”中,我有幸參加了“一課多研”活動,我把大班的“二等分”這一活動經過了“設計-教學-再設計-再教學”,其中自己也經歷了不斷的反思。

在數學活動中,幼兒是通過活動、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發現和建構數學關係的,教師設計的材料是否適宜直接關係到幼兒的操作興趣,探索效果也直接影響教育目標的達成。

1、緊扣活動目標,遵循數學知識內部的邏輯規律操作

材料的特點以及由這些特點規定的活動方式往往決定幼兒能獲得什麼樣的學習經驗,獲得哪些方面的發展,所以“操作材料應暗含幼兒通過操作能夠達到適宜的教育目標的內容。”在第一次設計的二等分圖形材料,請幼兒幫忙分窗紙,通過這樣的操作,幼兒能將材料分成兩份,但目的性很不強,對於相等的兩份概念不清,整體與部分也難搞懂,貼的窗花較爲凌亂,所以在設計操作材料時,教師要從目標出發,把教育意圖和要求融入到每一種材料中,充分挖掘材料的潛在價值,發揮其最大的功效,如在第三次設計的方案中,把圖形材料設計成餅乾及設置的給熊哥倆分餅乾的情境,幼兒把二等分的概念深入理解後,把餅乾整整齊齊的分別置於兩個盤中。

2、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操作需要操作材料的難易度應適中,既不能讓幼兒輕而易舉地得到答案又不能使幼兒覺得太難,失去操作興趣。

在活動中,提供的材料難度應層層遞進,由簡到難,在“二等分”這一活動中由讓幼兒嘗試多種方法二等分一個圖形——用多種方法二等分其他圖形——二等分不同實物。

由於同一年齡班的幼兒的發展水平並不平衡,所以應從不同幼兒的發展水平及“最近發展區”出發,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起點,按不同的發展速度選擇操作材料,逐步達到目標。

3、要多樣化

操作材料的多樣化有利於幼兒獨立思考,相互學習,獲得更多的信息,在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的實物,準備了顆粒狀態的、液體狀態的、固體形態的,這些材料難易程度不同,供不同幼兒選擇,幼兒也可選擇不同的材料。

另外,數學知識存在一定聯繫,在設計操作材料時,我提供幼兒的測量工具,以激發幼兒回憶先前的學習經驗,調動幼兒的操作經驗,促進了學習能力的遷移。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確定主題:

最近在看一個繪本故事《感恩的笑臉》。文中的媽媽教育孩子說:“即使是在你肚子餓的時候也能找出十個感恩的理由。”反思我們身邊的孩子,他們會“感恩”嗎?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頂撞家長、怨恨家長的現象屢見不鮮。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自我意識較強,他們只知有自己,不知愛別人。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有助於幼兒形成健康的心態;有助於幼兒形成高尚的情操;有助於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

因此我確立班會主題爲《感恩的心》。有一句名言是這樣說的:“播種思想,收穫行動;播種行動,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設計此次活動,旨在通過活動使每個孩子都能心懷一顆感恩的心,去感謝陽光雨露,感謝身邊所有的人和事。我想孩子們未來的生活會更美好、更幸福!

分析學情

幼兒剛剛進入大班,年齡比較小,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還有限,他們處在長輩的呵護狀態之中,導致他們形成了惟我獨尊的心理狀態,總想自己主宰他人,卻很少去讀懂父母的愛,更不知道該如何去愛別人。(當然有部分幼兒在感恩父母這方面也是做得很好的。)所以現在的孩子普遍有“自私、冷漠、孤僻”的一面,這是個危險的信號。學會感恩對孩子至關重要,只有先懂得感恩,纔會懂得關愛和回報。要讓幼兒學會感恩,首先要心懷一顆感恩的心。

活動目標:

本節班會活動,我以萌發幼兒具有感恩品質爲目的,激發幼兒產生初步的知恩,感恩,報恩的心理,培養具有較強愛的感受和愛的表達能力的幼兒,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目標預設爲以下幾點:

1.知道我們應該對別人的幫助和付出表示感謝。

2.能用多種方式表達謝意。

3.體會到感謝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5.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重點和難點

1.重點選擇:我覺得通過本節班會課的學習,重點應讓幼兒知道什麼是感恩,知道對別人的幫助和付出要表示感謝。

2.難點突破:我們現在的孩子幾乎都生活在一種家庭溺愛當中,他們很少會去體會什麼是“愛”,因此就很難從心底去接受什麼是“感恩”了,我認爲這便是我們的教學難點。要突破這一難點,我認爲首先還是得從“愛”談起,因此,我通過幼兒感興趣的的故事和一系列的情感體驗,去打動幼兒、感動幼兒,從而達到難點的突破。

活動準備: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次成功的班會,準備工作必不可少。結合本節班會活動所需,我作如下準備:

1.情感準備:(1) 活動前,加強感恩宣傳,營造活動氛圍。

(2) 做問卷調查:《大班幼兒感恩行爲習慣養成調查表》。

(3) 談話:誰幫助過我,並收集愛心小故事。

(4) 已聽過故事《感恩的笑臉》。

2.物質準備:(1)教師製作課件

(2) 笑臉貼畫若干張。

活動形式:

爲使班會活動達到預期效果,我預以下幾個方法進行活動:

1.故事引導法:通過簡單的故事讓幼兒明白幫助別人和感謝別人都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2.建構式教學法:利用一些圖片、音樂給幼兒創設情境,讓幼兒通過體驗、討論,大膽地表達心中的感謝。

3.其他教學法,如遊戲法等等

活動流程:

本節活動通過四個環節進行:故事欣賞、感恩同心圓、情感體驗、感恩的笑臉。

第一環節:故事欣賞

1.教師播放ppt課件,生動地講述故事《小熊旅行》。

2.按照故事情節提出三個問題:

①小熊旅行時都遇到了哪些事情需要幫助?

②當大家幫助小熊後,小熊是怎樣說的?

③大家爲什麼都願意幫助小熊呢?

因爲幼兒剛剛進入大班,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還有限,因此以故事的導入方式更易於孩子接受和理解,欲先動其心,必先動其情,先要在情感上引起幼兒的共鳴,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爲下面的環節作好鋪墊。

第二環節:感恩同心圓

以故事引入本節活動的主題,

教師提問:

①在你的生活中都有哪些人幫助過你?在這個環節教師要引導幼兒說出不同的人對自己的幫助,如家人、老師、同伴、醫生、警察、清潔工等等。

②在這些人當中,你覺得誰對自己的幫助最多?

教師點擊課件出現同心圓,請幼兒對這些幫助過自己的人進行一個簡單的排序。通過兩段視頻“感恩父母”和“感恩老師”,以促動心絃的音樂和老師聲情並茂的講述,告訴幼兒我們生命當中首先要感謝的.是給予我們生命的父母,其次是教授我們知識的老師。

父母對孩子不求回報的愛,讓孩子們已經習以爲常,因此本環節設計了一個排序小遊戲,通過圖片與音樂的結合,加上老師的講述,讓幼兒熟悉的生活場景再現,激起幼兒心中的那份感動。爲下一個環節的情感體驗奠定基礎。

第三環節:情感體驗

此時課件畫面爲同心圓。

教師指着畫面進行三個問題的提問:

①有這麼多人給了我們幫助,那麼現在你特別想對誰說聲“謝謝你”?

在這個環節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聲地說出心中的那句謝謝。

②感謝別人不是光靠嘴上說說,還要拿出實際行動。那你會怎麼做去感謝幫助過你的人?

這個問題的提出,教師要充分挖掘幼兒內心的想法,鼓勵他們說出多種表達謝意的方法,如做到不挑食,感謝幼兒園廚房裏的叔叔阿姨;做到上課認真聽講,感謝老師;做一個聽話的孩子,感謝爸爸媽媽等等。並請幼兒站到照片前,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

③剛纔大家在感謝別人的時候,表情是什麼樣子的呢?

教師小結:原來不僅被別人幫助是件開心的事,感謝別人同樣也是一件非常開心快樂的事情呀!你也這樣認爲嗎?

《綱要》中指出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教育的時機,提供適當的引導”。這個部分的情感體驗,主要讓幼兒自己主動說出謝謝,以及用什麼樣的方式表達感謝,三個問題的提出讓幼兒逐步感受到感謝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情,達到既定的預設目標。

第四環節:感恩的笑臉

師:(課前對幼兒已講過故事《感恩的笑臉》,在此基礎上進行提問。)

還記得老師給你們講的故事《感恩的笑臉》嗎?

媽媽告訴詹尼就算是肚子餓的時候,也能找到十個感恩的理由。今天老師也準備了很多笑臉,請你仔細地想想,從早上到現在有什麼讓你感恩的理由呢?想到一個就在自己的手指上貼一個笑臉。

因爲幼兒很少對自己過去的行爲和想法多做反思,一般是過去就忘了,所以只有及時抓住教育契機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上一環節,幼兒已經對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表示過感恩,但感恩的事件是隨時隨地都在發生的,在這個環節就提供給幼兒一個思考的空間,請每個幼兒都去回憶今天發生了哪些值得感恩的事情。教師也要注意引導幼兒,能做到有一個感恩理由貼一張感恩的笑臉,及時讓幼兒進行反思,告訴幼兒我們每時每刻都要感恩。

教師看看幼兒貼滿笑臉的小手,用誇張的口氣說:哇,就一天的時間,就有這麼多值得去的感恩的理由呀。感謝別人,我們也能收穫快樂。

播放音樂《感恩的心》

班主任作總結:感恩是一種禮貌。有人幫助了我們,我們隨口說聲“謝謝”,可能會給對方心裏帶來一股暖流。有人爲我們付出了許多,我們感謝他,他可能會更加多地幫助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父母,他們給予你生命,把你撫養長大;感謝老師,他們教給你知識,教你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感謝朋友,他們讓你感受到世界的溫暖;學會感恩,我們將會感受到更多的快樂。如果你還沒有對幫助過你的人說過“謝謝”,那就從現在開始。

活動反思

本節班會課我們要教育的對象是幼兒,我認爲教育的最好方法是幼兒通過自己的活動去體會,去感悟,而不在於老師有多少乏力的干預和空洞的教化。因此我覺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而教師只作爲一個參與者和引導者,針對幼兒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以達到良好的成效。3~6歲幼兒是個性品德形成的關鍵期,幼兒的可塑性很大,他們的個性品德在形成過程中會經常出現反覆,所以感恩行爲習慣的養成應該做到系列化,一節短短的班會課也許只能讓孩子的心靈受到一絲感悟,所以這還需要長期的鞏固和引導,做到家園共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活動,正確說出嘴巴、眼睛、眉毛、耳朵、鼻子的名稱和數量。

2、知道眼耳口鼻的用途。

3、教育幼兒要保護好眼耳口鼻這些器官。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5、激發了幼兒對五官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認識五官的主要作用。

活動難點:知道怎樣愛護自己的五官。

活動準備

男孩頭像一幅、5面小鏡子、一瓶香水(供幼兒聞氣味)、數張保護五官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利用男孩頭像向幼兒介紹嘴巴、眼睛、鼻子、耳朵的名稱.數量及位置。

教師:昨天,有位大哥哥到照相館照了一張相,他想叫我們班的小朋友看一看,(出示頭像)瞧,大哥哥的樣子多神氣呀,他好像在跟我門說話呢:小朋友們,我想出道題考考你們,有誰知道我這圓圓的臉上都長了些什麼?

1、幼兒看頭像正確說出眼、耳、鼻、嘴的名稱及數量。

2、告訴幼兒眼、耳、鼻、嘴在頭上的位置。

二、發給幼兒每組一面小鏡子,讓幼兒分別從鏡子裏看清自己臉上的器官。

1、幼兒分別從鏡子裏自己觀察。互相觀察。

2、教師提出:從鏡子裏看看你的臉,認識小朋友的臉。

教師小結: 我們每個人都有兩條眉毛,兩個眼睛,兩隻耳朵,一個嘴巴,一個鼻子;眼睛裏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齒和舌頭。

三、讓幼兒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作用,並重點了解鼻子的用途。

1、通過嘗試,讓幼兒聞香水,知道鼻子可以聞氣味的。並引導幼兒回憶:小朋友想一想,你爸爸的鼻子平時是用來幹什麼的?媽媽平時用鼻子做些什麼的?還有爺爺、奶奶的......

2、幼兒嘗試告訴別人: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人體上最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一樣都是不行的。如果沒有了眼睛我們就什麼也看不見;如果沒有嘴巴就不能吃東西,不能說話;沒有鼻子我們就什麼氣味也聞不到;沒有耳朵我們就什麼聲音也聽不到。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3、看圖片,讓幼兒瞭解如何保護五官。

(1) 吃完東西要漱口,不亂吃髒東西。

(2) 看電視不能靠得太近,有灰塵或沙子進入眼睛不能用手搓。

(3) 不能用手勾鼻子。

四、競賽遊戲:找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教師依次說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幼兒馬上用手依次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看誰反應得又快又準。

五、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讓幼兒認識了五官,知道五官的用途及怎樣保護好五官。由於是生活中常見知識,幼兒學起來是比較快的。難點是知道怎樣愛護自己的五官,我覺得這方面應該教育幼兒,尤其是要強調,也要愛護幼兒園其他小朋友的五官,比如不能跟小朋友打架,弄傷小朋友的五官等,也可以以此側面教育到幼兒要團結互助,愛護小朋友。然後在分組問題上可能不是很全面的考慮了每個小朋友的教具,只一個小組用了一面小鏡子,應該每人用一面會更好,更能減少無效的等待時間。

小百科:五官,特指人的外貌長相。人們常說的“五官”,指的就是“眉、眼、耳、鼻、口”五種影響容貌面部特徵。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在開展主題活動"我是中國人"的過程中,幼兒對十二生肖產生了興趣,於是自發展開了"十二生肖大調查活動",逐漸瞭解了十二生肖及其排列順序,對十二生肖的由來及傳說也有了瞭解的願望。

該活動是一個創造性表演活動。既有創造想象的空間,又融入了表演的元素。整個活動分三個環節:一是嘗試表演遊戲,體驗表演的樂趣;二是想象有趣情節,在欣賞討論後大膽表現自己的想象;三是結伴表演、相互評價、根據角色特徵自主表現,爲後續在各類情境中主動展開想象及富有創造性地演繹各類形象積累經驗。

童話劇表演是我園的特色,進入大班後,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力與想象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因此,教師可適時、適度地引導幼兒從模仿表演走向創造。表演活動爲幼兒的社會性、創造想象及表達表現能力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個性化的空間。幼兒在表演活動中可以自由創作,積極解決問題,整合多種經驗,個性化地進行表達。因此,在活動預設中,我們通過引導幼兒觀看錶演視頻,兩兩結伴表演,集體交流討論,幼幼互動評價等,讓幼兒在故事情境中感受表演之美,表達表演之樂。

活動目標:

1.大膽想象十二生肖故事中小老鼠得第一的情節,能運用肢體動作、語言等表現對角色形象的理解。

2.體驗和同伴共同協商、表演的樂趣。

3.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運用自己喜歡的的方式表達表現。

4.通過活動鍛鍊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鍊。

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熟悉十二生肖及其排列順序。

2.物質材料準備:視頻、場景設置等。

活動過程:

一、十二生肖秀

1.導入活動。

師:我們又要來玩快樂的表演遊戲嘍。請你聽着音樂和我講的話自由表演。(音樂起,幼兒自由表現十二生肖姿態。教師旁白:清晨,當第一束陽光照進森林的時候,小豬起牀了……小兔蹦蹦跳跳地來到了草地上……小蛇也從洞裏遊了出來。突然,她看到一棵樹上長滿了她最愛吃的紅果子,於是她努力地繞着樹往上爬,越爬越高,越爬越高。再加把勁,馬上就能吃到了!終於,小蛇"啊嗚"一口吃到了紅果子……)

2.交流感受。

師:看你們演得這麼開心,我很好奇。剛纔你們在表演什麼的時候感到最快樂?

幼:我演小白兔吃蘑菇最快樂。

師:我看到了你吃蘑菇時甜甜的笑容。

幼:我演小蛇扭來扭去的時候最快樂。

師:我看到你扭的樣子真特別。

幼:我剛纔演小兔的時候和我的朋友一起在玩遊戲。

師:是呀,和朋友在一起是最快樂的。

3.小結。

師:你們演的十二生肖都有各自的樣子。表演真快樂!

(析:幼兒在有趣的情景中自由表現十二生肖的不同姿態,體驗表演的樂趣,爲接下來的環節做鋪墊。)

二、小老鼠爲什麼得第一

1.觀看教師表演的“小老鼠得第一”視頻前半段。

師:看到你們演得這麼開心,我也要來演一演。你們知道十二生肖裏誰是第一?(小老鼠。)今天我就來演一演小老鼠得第一的故事。(幼兒觀看。)

2.分享交流。

師:你看到小老鼠怎麼樣了?(走不動了。)明明小老鼠已經走不動了,最後他怎麼得到第一名的呢?可能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幼:請朋友小鳥幫忙。

師:小鳥來了,說:"小老鼠快來請我幫忙吧。"((與個別幼兒互動演一演請朋友幫忙時的對話。)幼:用工具,滑板車。

師:對呀,我也滑過滑板車的,是很快的。乘着滑板車的小老鼠一定很得意,"哈哈,這下我可要贏過老牛嘍。"(引導幼兒集體演一演得意的表情和可能說的話。)幼:鑽地洞。

師:對哦,小老鼠還有這個本領呢。地洞可不太好鑽哦。看呀,地洞裏黑黑的,小心點哦,再鑽進去點,再鑽進去點。(引導幼兒集體演一演小老鼠鑽地洞的動作。)

3.小結。

師:我們想出的辦法真多呀!這些辦法也可以用動作、語言、表情表演出來呢。

(析:幼兒在欣賞教師表演的過程中猜測小老鼠得第一的原因,並嘗試用動作、語言、表情表達自己的想象。教師的作用一方面是通過多樣的互動引導幼兒將自己想的辦法用動作、表情、語言表現出來,另一方面是及時用圖譜梳理幼兒想出的方法,從而爲後面環節自主開放的兩兩合作表演打基礎。)

三、結伴表演"小老鼠得第一"的故事

1.教師提出要求。

(1)可以找好朋友一起表演,分配好各自的角色。

(2)要想辦法讓別人看明白你演的是誰,小老鼠是怎麼得第一的。

2.幼兒自由表演,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3.請兩組幼兒展示,全體幼兒交流分享。

師:你們覺得他們演得怎麼樣?

幼:我覺得他們演得很好,因爲他們的聲音很響亮。

師:聲音響亮很重要,這樣才能讓別人聽清楚。(用表示聲音的符號及時記錄在圖譜中。)幼:我覺得凡凡演的老牛特別好,因爲他走路的時候步子很大而且還用手錶示牛角。

師:動作很重要,要演誰像誰。(用表示動作的符號及時記錄在圖譜中。)幼:我覺得央央演得很好,因爲她演小老鼠請小鳥幫忙的時候是笑眯眯地說話的。

活動反思:

大班有一個主題是“我們去遊玩”,其中有一節比較有趣的社會活動《小老鼠進城》,幼兒從小班的認識紅綠燈的水平提高到認識馬路上的交通標誌,是一個認知上的提高,是對社會規範的進一步認識。中班的認知慾望逐漸增強,會有意識地關注到生活中的各種標誌。本次活動以故事設置情境來引入,激發幼兒的探索認知興趣;接下來“你說我點”的遊戲則把幼兒的興趣點再次激發;最後,模擬“小老鼠進城”的情境,出示一張小老鼠進城的地圖,讓幼兒沉浸在故事中思考,寓教於樂。但是,也有不少遺憾:

1、幼兒實踐的參與程度太少,操作性較小,幼兒的興趣很大卻不能滿足他們的願望,建議可以簡單地進行“交警和司機”的遊戲,在場地上設置簡單的“井”字形馬路,讓一部分幼兒當交通牌,一部分幼兒當交警,一部分幼兒當司機,讓每一位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

2、增加活動科學性,雖然是社會活動,但是認識交通標誌是偏向科學性的,讓幼兒觀察形狀,顏色,分出紅色警示標牌,黃色提示標牌等,紅色代表禁止類的交通標誌,黃色代表提醒類的交通標誌。

3、社會活動從生活中來,也要回歸到生活中去,建議活動中用實拍照片來代替打印的圖片,最好是幼兒熟悉的場景,例如幼兒園周邊的交通標誌可以拍下來,小區周邊的交通標誌也可以拍下來,這樣幼兒更能明白這些交通標誌的實際應用。

總之,通過本次活動讓我明白,在平時上課的過程中,要儘量滿足幼兒的願望,讓他們動手操作,而不是教師在課堂上的高控。

小百科:老鼠是哺乳綱、齧齒目、鼠科的齧齒類動物,俗稱“耗子”,繁殖方式是胎生,是哺乳動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強的動物。全世界有鼠類大約480種,無論室內、野外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足跡。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