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泉水叮咚》藝術教案大綱

本文已影響 2.71W人 

設計思路

幼兒園大班《泉水叮咚》藝術教案

提起水,就會讓人想到潺潺的小溪,想到美麗的大海。散文詩《浣熊和小溪》讓幼兒知道“泉水叮叮咚咚流向小溪,小溪水又嘩啦嘩啦流向大河,大河水空通空通流向大江,大江水嘩嘩嘩嘩流向大海……”,散文詩還能讓幼兒傾聽、發現、瞭解水的聲音,尋找替代“樂器”表現不同的水聲,感受其中的樂趣。

在區角遊戲時,幼兒用“銀筷敲小碗”表現泉水的聲音,用“銀筷敲玻璃瓶”表現小溪流水的聲音,在鐵罐內裝入花生米、米或豆子搖動發出聲音表現大河、大江的聲音,用鼓棒撥動“洗衣板”發出大海的海浪聲……這些替代物成爲幼兒表現水聲的樂器,幼兒的創意讓我們驚喜不已,也拓展了我們的教學思路,由此,我想到了設計此次活動。

大班的節奏活動應該更關注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合作表現能力的培養。怎樣爲歌曲伴奏?我思考着不能再停留在教師的“教”,而是要在活動中激發幼兒自主嘗試的願望,讓幼兒在任務的驅動下,積極尋找有效的表現方式,提供機會讓他們在相互交流、碰撞的過程中對節奏有新的感受。

我將本次活動的任務設計成:讓幼兒爲歌曲《泉水叮咚》伴奏,在任務驅動下自主探索學習。當幼兒依據已有經驗敲打“樂器”伴奏時,尤其是當他們發現合奏產生問題時,我便通過提問引發幼兒思考“這樣合奏好聽嗎”“有什麼辦法讓我們的合奏更動聽”等,鼓勵幼兒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合作學習的樂趣。

活動目標

在感受理解歌曲《泉水叮咚》的基礎上,嘗試用自制的樂器和不同的合奏方法爲歌曲伴奏,體驗合奏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可以表現不同水聲的替代樂器(碗,筷,玻璃瓶,鼓棒,裝着沙、米、豆的鐵罐,洗衣板等),並學會表現。

2.歌曲《泉水叮咚》的錄音。

3.樂句圖示及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交流各自收集的“節奏樂器”,說說它們分別能表現什麼水聲

(最近我們聽了許多水的聲音,還用生活用品製作了許多節奏樂器來表現聽到的水聲,請大家來介紹一下。)

1.你帶來了什麼?它能表現什麼水聲?

2.它敲擊出的聲音聽上去像什麼聲音(泉水聲、小溪聲、大江聲、大海聲)?

3.怎樣才能使這些物品發出的聲音更好聽?

【設計意圖:節奏源於生活中的各種聲音,所以在活動之前創設機會讓幼兒去尋找聲音並用替代物表現,能讓幼兒在模仿、再現中獲得觀察力與表現力的提高。此外,讓幼兒在生活中自主收集“樂器”,能激發他們表現的願望,同時樹立自信心。互動交流的過程能讓幼兒有互相學習樂器表現方法的機會。】

二、使用“樂器”爲歌曲《泉水叮咚》伴奏

1.複習歌曲《泉水叮咚》

提問:用什麼辦法可以讓這首歌唱得更動聽?

(教師鼓勵幼兒根據歌曲的內容及情感設計演唱方法,進一步理解歌曲的`內容。)

2.嘗試用“樂器”爲歌曲伴奏。

(1)提問:要爲歌曲伴奏,需要做哪些準備?

(2)小結:需要有節奏,才能表現得更好。

(3)出示幼兒所選節奏的卡片:

××|××|××|×—|

×—| ×— | ×— | ×— |

××| ××| ××|××—|

3.幼兒嘗試一起爲歌曲伴奏。

(1)伴奏前提問:一起伴奏需要注意什麼?你們有什麼問題嗎?

(2)伴奏後提問:你們覺得自己的伴奏好聽嗎?有問題需要解決嗎?

[設計意圖:教師不要急於告訴幼兒演奏的方法,要鼓勵幼兒自主表達,在聆聽與思考中發現問題,讓幼兒學會自己發現問題,引導幼兒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4.師生互動解決伴奏的問題。

(1)提問:這麼多樂器一起演奏,可以用什麼辦法讓它們表現得都很好聽呢?

(鼓勵幼兒運用輪奏、合奏等方法合作表現。)

(2)小結:這麼多樂器共同表現時,要根據歌曲的內容與特點,用不同的辦法合奏,這樣效果會更好。

[設計意圖:活動中教師打破“教”的痕跡,讓幼兒在嘗試中展現矛盾、發現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自主尋找辦法解決問題。幼兒運用音樂手段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節奏技能,增加了節奏活動的教育價值,還懂得了如何與同伴合作。]

三、合作表現體現成功的快樂

1.教師指揮,引導幼兒合奏,爲歌曲伴奏。

2.請幼兒做指揮,集體爲歌曲伴奏。

3.小結:其實爲這首歌曲伴奏的方法還有很多,我們可以再去試試其他的方法,比一比哪種方法更動聽。

[設計意圖:在自主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幼兒一起合作,不僅能讓幼兒體驗音韻的美,還能讓幼兒享受與他人合作的愉悅,此活動不僅落實了音樂領域的目標,也融入了情感發展的要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