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三隻熊》

本文已影響 1.12W人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三隻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三隻熊》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三隻熊》1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境中感受並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高矮、粗細與三隻熊的關係,嘗試進行配對。

2、樂意爲三隻熊擺放早餐並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4、喜歡並嘗試創編故事結尾,並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活動準備:

1、圖片“小熊的一家”、三隻大小不同的盤子、三隻高矮不同的蜂蜜瓶、三根粗細不同的玉米、六個蘋果、三個畫有不同數量不同大小的魚盒子。

2、供15名幼兒的操作材料(人手一張畫有小熊一家的底板,人手一個小籃子裏面裝有六個蘋果)。

活動重難點:

樂意爲三隻熊擺放早餐並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感受並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與三隻熊的關係,嘗試進行配對。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小熊的一家”觀察其特徵,引發幼兒興趣。

師:“喜歡小動物吧。最喜歡什麼小動物?“今天老師這上面也有小動物,看看是誰?(出示小熊的一家)家裏都有誰呀?哪個是爸爸?哪個是寶寶?哪個是媽媽?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並說說你的理由。”

小結:爸爸長的高,寶寶長的矮,媽媽長的不高也不矮。

二、通過小熊的一家,瞭解熊愛吃的食物。

師:“三隻熊在幹什麼呢?它們要吃早餐了,你們今天吃過早餐了嗎?猜猜看,三隻熊最喜歡吃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師:“有可能哦”。我們一起來看看三隻熊今天的早餐都吃了些是什麼?出示相應的食物圖片。並請小朋友牢牢的記住這些東西。

三、爲熊的一家分配食物,感知物品的大小、高矮、粗細與數量的關係。

1、比較相同物體,區分大小。

師:“早餐要開始了,吃早餐前當然要先用到餐具,哪一個給熊爸爸的?什麼顏色的”哪一個是給熊寶寶的?什麼顏色的?哪一個是熊媽媽的?什麼顏色的?"出示圖片,說說你的理由。

“爸爸個子很高,胃口很大,吃的也多,所以爸爸要用最大的盤子,你們同意嗎?寶寶很小,胃口很小,吃的也少,所以寶寶用最小的盤子,你們同意嗎?媽媽胃口不大也不小,所以用不大不小的盤子,你們同意嗎?”

師:“三隻不同大小的碗,最大的給爸爸、最小的給寶寶、不大不小的給媽媽。”

2、比較相同食物,區分高矮。

師:“要吃早餐了,看看是什麼?(蜂蜜)三隻瓶子一樣嗎?那兒不一樣?你覺得哪個是給爸爸的?爲什麼?(中間的瓶子最高,裏面裝的蜂蜜越多,所以應該給爸爸。)哪個給媽媽?哪個給寶寶?剛纔的蜂蜜有高、有矮,可下面這個事物它們都長的一樣高哦。

3、比較相同食物,區分粗細。

師:“要吃第二樣東西了,玉米(出示圖片)(剛纔的東西有高有矮,現在他們一樣高哦,誰會分一分?)哪個給爸爸?哪個給媽媽?哪個給寶寶?理由。幼兒講述玉米的粗細,請幼兒做出粗細的動作。

小結:三根一樣長的玉米,粗細不一樣,粗的那一根多一點,細的那一根少一點。

正確的數數方法,引導幼兒按蘋果的數量以及熊一家胃口大小來分食物。萌發幼兒關心父母的情感。

1、出示六個蘋果圍繞在熊一家的周圍。師:“有什麼辦法可以數清楚?你數的第一個蘋果在哪裏?”

2、師:“6個蘋果三隻熊來分,你會怎麼分呢?理由是什麼?”

3、師:“熊的一家要這樣分蘋果,熊爸爸要多吃點,熊寶寶要少吃點,熊媽媽呢不多也不少。”幼兒重複一遍。

4、幼兒操作,教師提醒。

師:“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熊的一家,還準備了一個小籃子,小籃子裏面有6個蘋果,請你將籃子裏的蘋果按要求分給三隻熊”。

5、教師評價。

五、活動延伸。

出示三隻裝有不同大小不同數量魚的盒子(盒子上寫上數字2、4、6)。師:“你覺得哪個給爸爸吃?”哪個給媽媽吃?哪個給寶寶吃?讓幼兒猜測。後打開箱子讓幼兒自己發現,除了事物數量的多少外還事物大小有關。

活動反思:

《三隻熊》是小班下學期《熊的故事》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教學活動,通過這個活動最主要的是讓孩子們通過故事得到大、中、小配對的概念,同時也感受大小不同的三隻熊的不同的形象。按照我的預想,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時間短,只有那些生動、有趣的、形象的材料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在開展數活動時,我儘量以故事爲載體,讓幼兒在遊戲情境中快樂的學、快樂的玩。而熊是幼兒所熟悉、喜歡的動物,所以在此次活動中,我以熊爲主角,並對三隻熊的故事進行改編,通過生動的環節銜接,讓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並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高矮、粗細與三隻熊的關係,更好的引發小班幼兒學習的興趣和願望。但是在活動中卻並非如此。在活動的導入部分,我出示了三隻玩具熊,讓孩子們觀察一下三隻熊的大小,然後引入故事,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課件吸引了,當故事講完以後,孩子們一下子鬆懈下來,當我提問時,只有少數孩子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而其它孩子的注意力是分散的,預期的效果並不完美。

在小班階段,影響孩子思維的因素實在太多了。作爲老師應該認真分析教案,特別對設計的提問要仔細琢磨,儘量增加其有效性,活動的形式也應該多變一點,孩子的思維往往容易被色彩鮮豔的動畫所吸引,而他們在觀看時,其實並沒有帶着一種目的,所以當需要回答問題時,能力差的孩子就不知道回答什麼了,他們沒有處在思維的積極狀態。可能由於是隨堂課,所以自己只做了一下大致的準備,對其中的有些細節並沒有認真的琢磨,對自己的提問設計也沒有想得太多。如果在欣賞故事之前,我有意識地設計一個問題,如“小姑娘迷路了,她會到哪裏去呢?會碰到什麼事呢?”讓孩子們帶着任務去欣賞故事,可能孩子的有意性就強一點,另外在觀看課件時,我應該分段讓孩子們欣賞,從開始到“小姑娘在小熊的牀上睡着了…….”然後讓孩子們討論一下“三隻熊回來會怎麼樣呢?”,接着在繼續欣賞下去,可能比較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可能比較喜歡在真實的環境中去感受、理解故事內容。另外我還應該在區域活動中創設“熊的家”的環境,讓孩子真實地感受大碗、中碗、小碗,大椅子、中椅子、小椅子的配對,我想這作爲區域活動的延伸,肯定是孩子比較樂意接受的。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三隻熊》2

一:活動目標

1.能區分大,中,小,並能有順序地排序。

2.能安靜地和同伴一起聽故事。

3.初步記住故事內容,並能記住故事的.名字。

二:活動準備

1.大,中,小熊各一隻

2.故事錄音

3.掛圖一幅

4.音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三.活動過程

(一)認識三隻熊

1.教師分別出示大中小熊,讓幼兒數數有幾隻熊。

2.區分大中小

(1)這三隻熊一樣大嗎?

(2)讓幼兒把最大的,最小的分別找出來,給它們取名字叫大熊,小熊。

(3)中間的一個,不大也不小就叫中熊。

(二)將三隻熊排序

請幼兒給三隻熊排隊(從小到大排列,並能說出這是小熊,這是大熊,這是中熊)還能從大到小排列。

(三)欣賞故事:三隻熊

1.現在我們已經和三隻熊交上朋友了,下面我們就來聽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三隻熊。(幼兒集體講一遍故事的名字)

2.幼兒欣賞故事後提問:

(1)三隻熊爲什麼不高興?

(2)小姑娘到三隻熊家裏的時候,三隻熊知道嗎?他們有沒有同意給她吃?

(3)小姑娘睡他們的牀,熊知道嗎?他們有沒有同意?

3.教師小結:小姑娘到熊的家裏,沒有得到熊的同意,就用了他們的東西,所以熊生氣了。

4.那麼小姑娘怎樣做熊纔不會生氣呢?(啓發幼兒說出進入別人家裏,或要用別人的東西,先要問人家同意嗎?在別人同意後才能用,這樣人家纔不會生氣)

(四)音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聽完了故事,我們一起來和小熊跳個舞吧!(根據音樂,幼兒自由舞蹈)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三隻熊》3

活動目標:

1、喜歡觀察物品,學會區分物體的大中小。

2、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PPT、人手一套大、中、小熊操作板,大、中、小禮物的操作材料一套,三隻熊。

活動過程:

一、認識三隻熊

1、 今天有動物朋友來到我們小六班做客,我們一起把它請出來吧,動物朋友,動物朋友快出來。

2、 看看是什麼動物朋友來做客,數一數一共來了幾隻熊,看看這三熊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它們一樣大嗎?請你把最大的找出來,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大熊,把最小的找出來,給它取名叫小熊。中間的熊有點大又有點小的叫中熊。

小結:原來三隻熊的大小不一樣,這隻最大熊叫大熊,這隻最小的叫小熊,中間這隻比大的小一點比小的大一點的熊叫中熊。

二、播放PPT

1、 小熊們想請我們去做客,看看小熊的家在哪裏?你從哪裏看出來是小熊的家?

2、 我們一起走進去看一看吧。

你們看到桌子上有什麼?這三隻碗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你們又看到了什麼?這三張牀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活動反思:

《三隻熊》是小班下學期《熊的故事》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教學活動,通過這個活動最主要的是讓孩子們通過故事得到大、中、小配對的概念,同時也感受大小不同的三隻熊的不同的形象。按照我的預想,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時間短,只有那些生動、有趣的、形象的材料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在開展數活動時,我儘量以故事爲載體,讓幼兒在遊戲情境中快樂的學、快樂的玩。而熊是幼兒所熟悉、喜歡的動物,所以在此次活動中,我以熊爲主角,並對三隻熊的故事進行改編,通過生動的環節銜接,讓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並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高矮、粗細與三隻熊的關係,更好的引發小班幼兒學習的興趣和願望。但是在活動中卻並非如此。在活動的導入部分,我出示了三隻玩具熊,讓孩子們觀察一下三隻熊的大小,然後引入故事,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課件吸引了,當故事講完以後,孩子們一下子鬆懈下來,當我提問時,只有少數孩子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而其它孩子的注意力是分散的,預期的效果並不完美。

在小班階段,影響孩子思維的因素實在太多了。作爲老師應該認真分析教案,特別對設計的提問要仔細琢磨,儘量增加其有效性,活動的形式也應該多變一點,孩子的思維往往容易被色彩鮮豔的動畫所吸引,而他們在觀看時,其實並沒有帶着一種目的,所以當需要回答問題時,能力差的孩子就不知道回答什麼了,他們沒有處在思維的積極狀態。可能由於是隨堂課,所以自己只做了一下大致的準備,對其中的有些細節並沒有認真的琢磨,對自己的提問設計也沒有想得太多。如果在欣賞故事之前,我有意識地設計一個問題,如“小姑娘迷路了,她會到哪裏去呢?會碰到什麼事呢?”讓孩子們帶着任務去欣賞故事,可能孩子的有意性就強一點,另外在觀看課件時,我應該分段讓孩子們欣賞,從開始到“小姑娘在小熊的牀上睡着了…….”然後讓孩子們討論一下“三隻熊回來會怎麼樣呢?”,接着在繼續欣賞下去,可能比較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可能比較喜歡在真實的環境中去感受、理解故事內容。另外我還應該在區域活動中創設“熊的家”的環境,讓孩子真實地感受大碗、中碗、小碗,大椅子、中椅子、小椅子的配對,我想這作爲區域活動的延伸,肯定是孩子比較樂意接受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