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5篇

本文已影響 3.9W人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5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

11日,我園青年互助組的成員觀摩了青年教師蘇玉嘉老師的數學教育活動。這次數學教育活動的觀摩使我對數學教育活動有了新的認識,也發現了自己知識的淺薄,讓我在對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學習、研究的路途上邁開第一步。

一、關於活動目標的設計

首先看到目標,竟然只有兩條。爲什麼呢?不是應該三條嗎?兩條分別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沒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去查看其他教師的數學教育活動的教案,也發現教育活動中都只有兩條目標。猜測原因可能是在幼兒數學教育活動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這個目標會過於籠統,並不具體的來操作,可有可無。向老教師請教了之後,老教師建議我去看看我們的一本白下幼兒教育研究組編寫的《幼兒數學教育活動指導手冊》,在其中編寫的使用說明中的注意問題這樣寫道:活動目標是從幼兒發展目標的角度提出的,是以數學知識爲主線來提出的,在使用時一定要根據本班幼兒的情況,適當添加情感發展、活動習慣培養等方面的要求。原來是教師在備課時沒有添加這一項。

二、關於活動過程的設計

數學教育活動被非常嚴謹的分成了三大塊:集體活動、分組活動、活動。看到“配組”這個新詞時開始感慨:爲什麼會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配組呢?新學到一項知識不是應該在分組遊戲時加以練習嗎?去玩配組遊戲的幼兒該怎樣去練習這項新的知識呢?帶着這個疑問我接着去看教學活動。聽到一個詞叫“跑組”,原來幼兒是要輪流的玩遊戲,每個幼兒都可以玩到新的遊戲,練習新的技能的。

解決了一個疑惑,我的另一個疑問又產生了,爲什麼非得浪費時間去玩配組,直接只玩新遊戲不是更好嗎?是不是便於教師針對新遊戲去指導,還是學具太少?我想當然的把原因歸到了這兩個原因上。在與老教師談到這件事情的時候,老教師又告訴我一個原因:其他配組遊戲是爲了讓幼兒複習以往所學的知識技能。配組遊戲的選擇也是有講究的,要分別有數、量、形、邏輯等相關的遊戲至少一個。原來複習又體現在了數學教育活動中。我在以往組織幼兒學習了一些新的知識技能,幼兒過段時間就忘記,那時我會想當然的認爲是幼兒年齡特點決定記憶短暫,忘記是正常的。原來是自己在幼兒園的活動中很少考慮去複習。通過學習我從一開始的不以爲然轉變到真心是心服口服。原來這樣設計是考慮了那麼多的原因的,深感自己的知識淺薄。

三、關於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在教師組織活動時,針對第二條目標“學會用語言表達操作的結果”,在組織過程中教師很少讓幼兒用語言來表達結果,我覺得是不是教師漏掉了這一項,沒有去強調呢?當我的疑問發出時,老教師又將原因告訴了我。教師只是教給幼兒方法,幼兒學會怎麼說就可以了,並不強調每個幼兒能夠直接說的很好,來驗證教學目標。數學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在操作中感知、練習,潛移默化中習得。不需要用語言一遍遍的練習學習、記憶。

數學教育活動本屬於科學教育活動,科學教育的嚴謹,在數學教育活動中更加體現出來,包括教師的語言組織,教、學具的準備,材料的投放,概念的界定等等,都不能輕易地來確定,需要反覆的推敲。數學教育活動如何來設計是我最近要去重點學習的。

活動名稱

5的組成——分隔點圖

學科領域

數學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進一步探索5的組成。

2、學會用語言表達操作的結果。

活動設計

活動過程

一、 集體遊戲

1、介紹遊戲

指:我們來看看今天我們和幾來玩遊戲,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數點子,強調總數5)。

指:我們來挪動皮筋,可以把分成兩份,誰願意來試一試?

指:請把你的結果記錄在房子裏,我們來一起讀一讀他的答案。

再請一名幼兒。

指:5還可以分成幾呢?等會你們自己試一試。,並把答案記錄在房子圖裏。,分一次記錄一次。全部記錄號之後請將皮筋還原。

二、分組活動

1、介紹新遊戲

指:今天的遊戲叫做“分割點圖”,老師把新遊戲放在了第三、六組,請每個小朋友都要玩到。拿到作業紙後先寫下代表你名字的一個字,然後開始遊戲。

2、介紹配組遊戲

分割點圖兩組

分鈕釦一組

小棒拼圖一組,

相鄰數一組

等量判斷一組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三、活動

請幼兒講訴操作的過程、結果,教師記錄。

指:誰來把你的記錄紙讀聽一聽(強調正確的有序的)。

指:原來他是按照順序一個一個挪動皮筋的,這樣就不會出錯啦。下次我們可以用他的方法來試一試。

9:37

新遊戲直接導入

請兩名幼兒嘗試挪動皮筋,並記錄。

集體用語言表達:5可以分成2和3,2和3合起來就是5.

9:40

1、紹新遊戲名稱、講解遊戲規則。

2、介紹配組遊戲。

9:42

幼兒操作學具,教師指導

講規則,提醒幼兒寫代表自己的字。

做完收好放在桌子中央,找空位子玩遊戲。

答案紙帶在自己身上帶走。

10:00

活動

請幼兒檢查自己的答案是否有重複的。

請一名幼兒說己的結果,教師記錄。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2

活動目標:

1.感知加法算式表達的數量關係,學習4的加法。

2.學會解答簡單的口述加法應用題,提高初步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4的加法課件

活動過程:

1.複習4的組成。

(1)出示ppt畫面,提問

4條小金魚怎麼放進兩個魚缸?

2.學習4的加法,出示課件

(1)小兔約好一起去摘花朵,先來了一隻小兔(出示一隻小兔圖片)過了一會又來了三隻小兔(出示三隻小兔圖片),提問1只小兔再添上三隻小兔是幾隻小兔呢?

列出算式1+3=4,請幼兒說出1、3、4的含義。

(2)依次出示小烏龜、小貓、表示加法算式2+2=4、3+1=4,讓幼兒理解加法的含義。

(3)引導幼兒觀察1+3=4和3+1=4兩道算式,發現他們的祕密。

3.看圖擺算式。

(1)小猴子去摘玉米,先來了一隻猴子(出示一隻猴子圖片)過了一會又來了三隻猴子(出示三隻猴子圖片)問:1只小猴子再添上三隻小猴是幾隻小猴呢

(2)幼兒列算式1?+3=4請幼兒,請幼兒說出1、3、4的含義

(4)依次出示小兔、小雞、表示加法算式2+2=4、3+1=4(方法同上)

(4)引導幼兒觀察1+3=4和3+1=4兩道算式,發現他們的祕密。

活動延伸

1.區域投放4以內的加法應用題,供幼兒操作用。

2.完成幼兒用書p14“地上的影子”任務。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3

要上公開課,我先前設計了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0以內數的倒數》,通過吃桃子游戲貫穿活動,讓幼兒直接感知到吃掉一個少一個,再與教學活動相聯繫,倒着數的時候是越來越少,每次少一個。

上公開課對我來說有點緊張,每次都要利用好長時間準備,這次準備的是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0以內數的倒數》。

設計意圖:

將數學融入到幼兒的生活中,將教學內容佈置在幼兒的生活環境中,讓幼兒在生活中感知了將要學到的內容,將數學與生活中的情境相聯繫,將生活中的數學提升到理論上,在遊戲吃桃子中,幼兒會直接感知到吃掉一個少一個,再與教學活動相聯繫,幼兒就會直接有一個體驗,倒着數的時候是越來越少,每次少一個。通過對現實中數學問題的探索,不僅有利於體驗幼兒對數學活動的價值,更激勵了幼兒數學學習的內部動力。

學習目標:

1、學習倒着數數,能從相反的方向感知自然數的順序;

2、進行10以內的倒着數數練習;

3、發展幼兒的逆向思維,爲學習減法打基礎。

活動重點:

幼兒學習10以內的倒着數數

活動難點:

讓幼兒理解什麼叫倒着數。

活動準備:

1、教學準備

①教具準備:數字卡片

②學具準備:數字卡片,彩色串珠,彩筆,托盤

2、知識經驗準備

①能熟練地按順序排列彩色串珠

②熟悉兒歌

3、環境準備

將數字貼在樓梯的階梯旁,幼兒上樓時就會感受到數字變化與腳下階梯的變化。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遊戲,小猴吃桃子

2、學習10以內的倒着數

①讓幼兒將串珠按順序擺放在盤子裏,感知串珠是越來越多。

②提問怎樣將盤子裏的串珠倒過來(將盤子換一個方向)

倒過來後,串珠是越來越少。

③將串珠與數字相對應

④看着盤子裏的數字倒着數

3、遊戲活動

開火車:每個幼兒胸前貼一個數字,將10放在最前面,讓後面的幼兒按倒着的順序依次排列。

4、分組活動:

①連線

327564891

10—□—□—□—□—□—□—□—□—□

②按倒着數的順序排列串珠和數字卡。

活動延伸:

1、完成《操作冊》第3冊第33—34頁的活動。

2、利用吃餅乾時,讓幼兒感知吃掉一個少一個,進一步感知倒着數數。

教學資源:

小猴子作猴狀

吃桃子作吃狀

10個大桃子張開兩隻手,手指伸直

啊作咬狀

9個大桃子彎下一個手指頭

啊作咬狀

8個大桃子彎下一個手指頭

桃子吃完了攤開兩隻手

創新意圖:將教學與幼兒的動作相聯繫,由動作直接來感知倒着數,再與粗象的數學知識相聯繫,利用幼兒的身體來感知數的變化與量的變化,直接來理解數學中的重難點。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複習10以內的加法算式,發展幼兒的計算能力。

2、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大膽回答問題。

3、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動物頭飾兩個,水果圖片三個,星星,答題卡若干(與幼兒數量相同)學具小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問候,組織幼兒

2、手指遊戲:十個阿姨來摘梨

二、集體活動

創設情景: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好朋友,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它是誰?(出示小貓頭飾)小貓說:我要去找我的好朋友小熊,我想給他帶一籃水果,可是這羣可愛的水果寶寶設置了迷宮,我只有回答正確它們的問題,順利通過迷宮,纔可以帶走這些水果,到達小熊的家,小朋友們,你們願意幫助我嗎?(願意)

1、小貓開始闖迷宮,首先遇到了水果菠蘿:請小朋友回答出我的問題就可以帶走我,(算式題2+3= 4+3=等)

2、第二個遇到了櫻桃,櫻桃的難題是釣魚遊戲:魚鉤上方爲加法算式題,請幼兒找到身上有正確答案的小魚

3、葡萄:智慧樹。把幼兒分成男女兩組進行搶答,哪組最先把五顆智慧星的加法算式題回答正確,哪組爲勝利,由勝利組幫助小貓摘走水果葡萄

(此環節可使用學具小花進行算式題的驗證活動)

三、幼兒操作練習

小貓在小朋友的幫助下,終於來到了小熊家,小熊見到好吃的水果說,謝謝小朋友們,爲了感謝你們的幫助,我也有禮物送給你們,是愛心答題卡:請小朋友把卡紙上的加法算式題計算得數,遇到不會的題可以使用小花學具進行邊操作邊計算,最後交給老師,教師有針對性的加以指導。

四、小結,收拾學具

【活動反思】

我們常說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法寶,如何在課堂上真正用上這個工具,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問題。我認爲要根據智障兒童自身的特點,激發學生快樂學習就要採取多樣的教學形式。在本節課《複習10以內的加法》中我採用了以下的措施:

一、設計數學遊戲,使學生樂在其中。

根據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我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斷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他們最喜歡做遊戲,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在快樂中學,應該成爲低年級的重要形式。所以,這節課我始終以遊戲貫穿始終。

上課開始我沒有用以前的10的組成口訣來進行復習,而是將口訣填入到孩子們熟悉的歌曲中進行復習,勢必比一味地與學生對答效果要好。爲了測試學生掌握的情況,可以組織師生互動遊戲。我與學生玩“尋找小貓咪”的遊戲。我先扮成小貓“喵”幾聲,然後學生根據我的幾聲,再接着“喵”與我的湊成10。這樣既活潑,趣味性強,又提高了學生辨別正誤的能力,真是一舉兩得好辦法。通過一些遊戲,學生就會感到學有勁頭,學有樂趣,學有所獲,由此生髮的熱愛數學的情感就會自然而然爆發出來。

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廣開思路。

精彩的問題情境對這些學生來說很有吸引力,在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內容設計能吸引學生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獲得知識,發展思維,同時獲得美的享受。

學生的想象是豐富多彩的,出示一幅圖讓學生自由說一說,簡單的一帶而過,這樣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再後來的幾幅圖一出示,A組學生基本上能自己看懂題意。再者,當我向學生展示學習素材後,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使學生深深感受到知識的深奧,並可以激發他們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剪"春"活動,引導幼兒自主表現春天美麗的事物。

2、激發幼兒大膽的想象,自由剪出不同變化的"春"字。

3、通過幼兒自主的操作,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能大膽想象剪出不同變化的"春"字

2、難點: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

材料與環境創設:

1、幼兒已經學會剪"春"字

2、工具:剪刀、固體膠、手工紙(每人數量不同)方形鉛畫紙

3、5以內的減法題(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今天,春姑娘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紙,看看春姑娘都帶來是什麼顏色的紙?那綠色代表什麼?

2、今天春姑娘又要請你們剪"春",上次你剪"春"字的時候,"春風"遇到了誰?

二、幼兒剪"春"要求:

1、在剪之前先數數春姑娘給你帶來了幾張紙?

2、每個"春"字都要不一樣。

3、將剪好的"春"字貼在鉛畫紙上。

(在幼兒剪幾張紙後老師示意停下。老師給的紙不一定剪完)

三、比較"春"字

1、請幼兒介紹一下,你的幾個"春"字有什麼地方不一樣?

2、教師總結幼兒變化的地方,及時肯定幼兒的大膽想象。

四、找題目:

1、師:今天春姑娘一共給你們幾張紙?現在還剩下幾張紙?是多了還是少了?我們可以用哪種計算方法來表示?爲什麼用減法?

師概括:當剩下的東西比原來的總數少了時,我們就用減法來表示。

2、請幼兒根據自己剪"春"字的用紙情況找相應的題目表示,並在等號後寫上答案。

3、提問:你爲什麼選這道題?(師生共同總結題目中每個數字的含義)

五、延伸:

引導幼兒向同伴、客人老師介紹自己剪的"春"字和相應的減法題。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6

活動目標:

1、喜歡發現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感受規的存在和美感。

2、嘗試通過自己的排序活動,體驗操作的樂趣。

3、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4、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項鍊一串、有規律的事物、幼兒在排序方面的生活經驗以及開放性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感受規律的存在,發現生活中的規律。

教師出時傳好的項鍊,進行提問:

1、漂亮嗎?爲什麼?

2、在項鍊上你還發現了什麼?

3、它是按照什麼規律串起來的?

4、如果你來串,你會怎樣做?

二、引導幼兒聯想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使幼兒感受到規律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

1、去了我們的項鍊是有規律的外,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發現哪些東西是有規律的?

2、他們是按照什麼規律排起來的呢?

三、幼兒嘗試利用多種材料排序,體驗創造與表現的樂趣

1、我們知道了生活中有這麼多東西,都是按照一定規律進行排隊的,那我們今天也來玩一個排排隊的遊戲好嗎?

2、一會兒大家可以在教室中任意選擇你喜歡的材料,爲他們排排隊,可以你自己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合作完成這件事情。但是在做之前大家要思 考兩個問題:

(1)你爲什麼要這樣排隊?

(2)你是按照什麼規律進行排隊的?

3、提示幼兒:如果你的排隊方法很多,怕記不住,可以自己取一張紙把你排隊的規律都記錄下來。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五、幼兒間的相互交流

1、幼兒分兩組進行交流,一組幼兒坐在那裏當講解員,另一組幼兒自由參觀,然後交換。

2、幼兒自由參觀,可以互相猜一猜他利用了幾種排隊的方法。

3、教師有目的的與幼兒一起參觀,有重點地進行多維度排序的講解與評價

六、活動延伸:幼兒可以再活動區中進行多維度排序的嘗試,並進行相應紀錄。

教學反思:

《排排隊》本課的亮點是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實踐性,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探索、發現與形成的全過程,並通過體驗與感受,構建屬於自己的認知體系。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些造型表現的經驗,僅靠老師的講解是枯燥的,於是本課中我設計了多個環節讓學生親自體驗。

一、以趣味爲本

學生畫的人普通是用幾個圓和火柴人的線條爲符號的形象化,一種習慣性的表現,缺少觀察和思考的成份,對此,我以遊戲爲切入點,通過觀察同桌來感受“人”的外形線條,再用童趣的長高高,減減肥的添畫法來動動手術,在本課中有玩,有學,有樂,儘管如此,快樂了還需要有效,達到教學目的仍是課堂追求的最終目的。

二、以生活爲樣

排排隊此課用公共場合常見的排除現象設置情境,進行觀察和人物繪畫表現,排隊不管學生在校內還是校外都很常見,上學,放學,吃,玩都經歷過,容易喚起學生的回憶,從而也能“侃侃而談”排隊時的場景和發生的故事。例如有個學生說,他在買車票的時候有人推他的事情,我進一步引導,讓他談談不排隊的行爲,以及他當時的感受,這樣比說一句空洞平白的我們都要講文明,守秩序要來得生動和深刻。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7

活動目標:

1、比較動物的輕、重,理解動物之間的重量關係。

2、能用語言完整表述結果。初步會推斷出相互比較的結果。

活動準備:小貓、大狗、胖豬等圖片若干張,蹺蹺板圖三幅,《幼兒畫冊》

活動過程:

1、出示動物圖片,引出活動。

師:"有一天,小貓、大狗和胖豬碰到了一起,它們三個想玩蹺蹺板的遊戲,可是蹺蹺板怎麼也蹺不起來。咦?你們平時是怎麼玩蹺蹺板的呀?總結:原來蹺蹺板是跟重量有關係的,重的沉下去,輕的翹上來。

2.師:你們要不要來幫幫它們啊,看看到底誰輕誰重!

3.(請幼兒操作)先來看看小貓和大狗玩蹺蹺板,誰會沉下去,誰會翹上來呢?那麼誰輕誰重呢?誰來把話說完整:誰比誰輕,誰比誰重。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小貓比大狗輕,大狗比小貓重。

4.說的真完整,現在大狗和胖豬來玩蹺蹺板了,誰會沉下去,誰會翹上來呢?爲什麼?那麼誰輕誰重呢?誰來把話說完整:誰比誰輕,誰比誰重。一起說,大狗比胖豬輕,胖豬比大狗重。

5.師:"我們比較了胖豬與大狗,大狗與小貓的重量,那我們還不知道胖豬與小貓誰重誰輕呢?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哪個小朋友上來試一試,他貼的對不對?對就給他拍拍手錶揚他一下。你怎麼知道的呢?引導幼兒說完整:小貓比大狗輕,大狗比胖豬輕,所以小貓比胖豬輕。

6.師:"我們比較了胖豬大狗小貓的重量,我們要看一看這裏誰是最重的,誰是最輕的?"

二、感受三種小動物之間的數量關係。

假如1頭胖豬=2只大狗的重量,1只大狗=2只小貓的重量,那麼1頭胖豬=幾隻貓的重量呢?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1只胖豬到底等於幾隻小貓的重量呢?(擺圖片)

三、做《幼兒畫冊》練習

1.教師發放《幼兒畫冊》,向小朋友們介紹做題方法。

2.讓小朋友們用筆將圖片中重的物體畫上圈。

3.通過看圖。讓小朋友比較幼兒畫冊中的三類物體,在最重的物體後面畫對號,在最輕的物體後面畫圈,不重不輕的物體後面什麼也不畫。

四、總結

師:"今天我們幫助小動物們比較了誰重誰輕,我們回家以後自己找些物體來比較,然後明天來幼兒園告訴老師好不好?"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8

目標

1.嘗試將數字l―6進行6次不同的組合,排列成6個不同的號碼。

2.能積極動腦,樹立自己解決困難的信心,體驗成功的快樂。

準備

人手一塊磁性板(上面用5根皮筋分割成6行)、6種不同的小動物頭(在反面貼上磁鐵),磁性數字l―6若干。

過程

1.家中的電話號碼。

――通過比較各自家中的電話號碼,發現號碼與數字的關係。

――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家中的電話號碼,教師記錄。

――比較和發現這些號碼都由哪些數字組成,每家的電話號碼是否相同。

2.爲動物裝電話。

――出示貼有頭像的磁性板,提出活動要求。

――告訴幼兒:動物園要給小動物家裝電話,請大家爲小動物們設計六位數的電話號碼。

――出示數字1―6,提出設計要求:

①爲六位數的號碼。

②每一家的號碼都要用到六個數字。

③不能少一個數,不能多一個數。

④六個數字不能重複。

⑤每家一個號碼,六家六個號碼,不能相同。

3.小小設計員。

――幼兒按要求在磁性板上將6個數字組合成6個不同的電話號碼,並記錄下來。

――幼兒相互交流不同的記錄方法。

4.我的設計。

――請2―3位幼兒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大家檢查是否按要求完成。

――請做得快的幼兒介紹,爲什麼能做得又對又快。

建議

1.活動前瞭解幼兒對自己家電話號碼的熟悉程度(能否記住和寫出來)。

2.活動的要求比較多,比較接近,教師要表述清楚,並作必要的解釋。

3.準備工作可以讓幼兒參與,如:剪貼、製作磁性動物頭像,分割磁性板等,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

4.如果沒有磁性板,可以用記錄單的形式開展活動。

5.根據當地電話號碼的位數確定活動要求,可以是6位數,也可以是其他位數。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9

活動目標

1.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能區分長方體與正方體。

2.感受形與體的不同,發展空間知覺。

3.在探索活動中提高對認識立體物體的興趣。

活動準備

正方體、長方體實物紙盒若干、正方形紙若干、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師:西關大屋,是富有嶺南特色的傳統民居,大部分西關大屋興建於清朝同治、光緒年間。老師給大家一個任務,用長長方方的物體拼建西關大屋。在拼建之前,我們先來認識這些長長方方的物體。

2.感知正方形與正方體的不同。

(1)看看桌子上有什麼?請找出正方形,說說正方形是怎樣的?

(2)桌上還有什麼?摸摸紙盒,有什麼感覺?

(3)用正方形紙量一量紙盒,並在量過的紙盒面上寫上數字1-6.

(4)師:你們發現正方形與正方體之間有什麼祕密?

小結:正方體是立體圖形,正方形是平面圖形。正方體有6個面,正方形只有1個面。

3.探索長方體與正方體的`不同。

(1)請在長方體紙盒每個面上寫上數字1-6,對應比較,說一說正方體與長方體的異同。

(2)請分別把正方體和長方體積木的六個面拓印在記錄單上,比較說說正方體和長方體印章的異同。

小結:長方體、正方體的相同點:都有8個頂點,6個面,12條棱。

長方體、正方體的不同點: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面積相等,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都相等;長方體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正方體12條棱的長度都相等。

4.遊戲,鞏固對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認識。

(1)尋找課室裏一個長方體或是正方體。提問幼兒你挑找到是什麼體?

(2)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也是長方體或者是正方體?

活動延伸

使用正方體和長方體拼建西關大屋。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0

【活動設計】

大班幼兒已經有了較好的數概念認識,但是嘗試運用不同點數方法進行數量比較的能力相對欠缺,本次數學活動以競賽性遊戲“剪刀石頭布”貫穿始終,以“誰的豆豆多”爲主題,通過層層遞進、自主探究的不同點數方法,讓孩子在遊戲中興趣盎然的分享、演練“獲勝”的不同點數方法,將以往抽象的圖文學習模式轉化爲以自身活動爲主的遊戲活動,寓教於樂,使幼兒在過程中不斷理解和遵守遊戲規則,並獲得了多種數數、比較等方面的數學概念。活動延伸部分仍是以孩子的“遊戲戰利品”爲載體,引發幼兒更多關於不同點數方法的思考,並鼓勵幼兒通過以後的操作探索活動發現更多又快又正確的點數方法,爲以後的經驗提升奠定操作基礎。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用的數數方法對20以內的物體數量進行正確點數,並通過數量比較判斷輸贏。

2、在兩兩合作的競賽遊戲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探究意識和大膽表述的能力。

3、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20個操作盤,10筐蠶豆,磁性黑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組織討論,引出遊戲。

提問:你們玩過剪刀石頭布的遊戲嗎?怎麼玩的?

師生小結:說完剪刀石頭布才能一起出拳,剪刀贏布、石頭贏剪刀、布贏石頭、一樣的叫平局。

二、數豆豆遊戲,嘗試運用各種數數方法計數。

1、第一次遊戲,交待規則:

(1)遊戲玩法:2人一組,每組一籃豆豆,每人一個盤子。

聽老師說開始,就一起玩“剪刀石頭布”遊戲,誰贏了誰就拿一粒豆,聽到結束,大家立即停止遊戲,誰的豆豆多誰就是獲勝者。

(2)幼兒合作遊戲。

(3)共同進行遊戲分析:數數你贏了幾粒豆,比比誰的多?講講你的獲勝方法!

(4)小結:兩個好朋友一起玩《誰的豆豆多》這個遊戲的時候,要分別數數自己和好朋友各有幾粒豆,誰的豆豆多,誰就獲勝。

2、第二次遊戲,交待規則:

(1)換個朋友,兩人一組;誰贏了誰就從籃子裏抓一把豆豆;用和剛剛不一樣的方法數數你得到了幾粒豆,誰的豆豆多,誰就贏。

(2)幼兒再次遊戲。

(3)提問分析:剛剛誰贏了,你是怎麼數的?能不能用不一樣的更快速的方法數一數?

(4)師生共同進行2個2個點數方法的鞏固,並驗證本次遊戲兩個好朋友贏得的豆豆數量。

(5)小結:今天我們在“誰的豆豆多”的遊戲中,既玩了“剪刀石頭布”的遊戲,我們運用了不同的快速點數的方法,在最快的時間就知道誰輸誰贏。

三、給予孩子游戲獎勵,提升並進行經驗遷移。

1、引發幼兒討論:這麼多蠶豆你們想和誰分享?可以用什麼方法知道夠不夠呢?有什麼更好更快速的方法數一數呢?

2、幼兒講述並適當演示。

3、拓展遷移:

孩子們說了各種不同的點數方法,到底哪一種方法更快更準確,大家可以回教室擺一擺、試一試,數一數,再把結果告訴老師好嗎?

小百科:豆,漢字基本字義是指雙子葉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學習7的形成,數數,認識數字7。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環境創設】

小兔子一隻,不同的蘿蔔7個。

【重點難點】

幼兒通過觀察,找出物體的不同之處,能說出7的不同形成。

【活動過程】

一、複習6以內數的形成

出示小兔子:小兔子去菜場買菜,他要買自己最喜歡吃的菜,他會買什麼呢?

出示1個蘿蔔,提問:幾個蘿蔔?用數字幾表示?

幼兒回答。

教師又往小兔的手裏添上一個蘿蔔提問:現在小兔手裏有幾個蘿蔔?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

引導幼兒說出1添上1就是2。

以此類推複習6以內數的形成。

二、學習7的形成

1、師:小兔的籃子裏買了6個蘿蔔,他又拿了一個蘿蔔,現在是幾個蘿蔔?(7個)

誰能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

6個蘿蔔添上1個後來拿的蘿蔔就是7個蘿蔔,6添上1就是7。

2、7個蘿蔔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引導幼兒觀察蘿蔔的不同,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

例如:大小不一樣,6個大蘿蔔添上1個小蘿蔔就是7個蘿蔔。(顏色不一樣6個紅的,1個白的。形狀不一樣6個圓形的,長蘿蔔)

三、學寫數字7

師:說說7像什麼?寫寫數字7。

【教學反思】

《綱要》指出:活動內容“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強調了幼兒園教育尤其是數學教育活動必須迴歸生活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溝通,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在設計“7的形成”活動中,考慮到能引起孩子的喜愛、認同的教學具是吸引孩子的基本,以可愛鮮豔、誇張的幼兒熟悉和喜愛的動物、人物作爲教學具,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嚴謹的數學讓孩子掌握,還要有新穎有趣的環節和語言來引起孩子的注意,並讓孩子們積極的去想、說、做。我依據《綱要》的要求,遵循中班幼兒的認知發展學習規律,將數學活動與有效的故事情景互爲整合,讓幼兒學會把獲得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在這次活動設計中,爲了能更加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在教具的製作方面,用了小朋友熟悉的故事“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在活動過程中引用簡單對話等語言來吸引孩子,貫穿始終的情景創設使活動充滿童趣,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晰,從情景激趣——送給小矮人禮物——送給幼兒禮物(幼兒操作),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和效果。在活動中由於材料的豐富,使幼兒對數學的學習不再是抽象的數學,而是樂意的學習。

第一環節我先出示了幼兒喜愛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讓幼兒很自然地點數小矮人的人數,這個環節是對6以內的形成進行復習,並在此基礎上初步瞭解7的形成。

第二環節白雪公主給七個小矮人準備的禮物,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禮物和小矮人不一樣多,都多少呢?大家幫他們數數,可以在心裏數,也可以和邊上的小朋友小聲的說說,數完後,請舉手告訴大家。掌握目測、點數7以內的物體數量。從而讓幼兒進一步瞭解7以內數量的多少關係,在一個添上一個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7的形成,進一步瞭解7的實際意義。

小百科:7,阿拉伯數字,是6與8之間的綠色自然數、第四個質數、奇數之一。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2

預設目標:

1、嘗試觀察,感知尋找的快樂

2、學習按物體的顏色和圖形排序

3、能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並能按一定規律接着拍

活動準備:

1、不同顏色的彩旗1套

2、不同形狀的彩旗圖標每人1套

活動建議:

一、遊戲"聲音接龍"

師:森林裏的小動物們要開運動會了,我們也要去參加它們的運動會,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咚咚鏘咚咚鏘……幼兒回答:敲鼓的聲音,師:小朋友們仔細聽,除了敲鼓的聲音。還有一種聲音,那是敲鑼的聲音,小朋友們認真聽,鼓敲了幾次啊,鑼敲了幾下。

引導幼兒回答,師:真棒,我們接着敲好不好。和老師一起做,我們爲聲音配上動作,再敲一次。引導幼兒做動作(如拍兩次手跺一次腳,或排兩下肩,拍一次手)師:在剛纔的遊戲中,大家接得非常好!

小結:引導幼兒說出聲音是有規律的

二、插彩旗

師:小朋友們,請看,小動物們正在佈置運動會場呢,可是他們的彩旗還沒有插完,請大家幫忙,把彩旗按一定規律插起來。

幼兒自由插旗,教師引導,請幼兒欣賞,出示彩旗的排列順序,做遊戲,要求:看到紅旗拍手,看到黃旗拍腿。

教師指旗,幼兒做動作。動作由慢到快。

師:會場其他的彩旗也需要小朋友來完成幼兒自由插旗,教師引導按一定的規律插彩旗。

師:小朋友做的非常棒,鼓勵鼓勵自己。運動會就要開始了,會場上的彩旗掛起來了,可是,小朋友們想一想,空白的彩旗應該用什麼圖標不上呢?(每人一份,幼兒自由貼圖標,教師巡迴指導)幼兒完成,展示結果!鼓勵幼兒。

三、去參加運動會

師:運動會開始了,我們去給小動物們做裁判吧!(起立,排隊,帶出)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10的分解組成,掌握10的9種分法。

2、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數的組成的遞增、遞減規律和互相交換的規律。

3、發展幼兒觀察力、分析力,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10以內數的分解組成教學課件。

2、小星星若干。

活動過程:

(一)學習10的分解組成。

1、故事導入(1)有幾隻小兔?

(2)10只小兔要住進兩座小房子裏,該怎麼住呢?

引出課題《10的分解與組成》。

2、幼兒看圖,學習10的多種分法。

3、引導幼兒觀察10的分解式,發現總結10以內數分解組成規律:除1以外,每個數分法的種類都比本身少1;把一個數分解成兩個較小的數,所分成的兩個數合起來就是原來的數;把一個數分成兩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減少1,即遞增遞減規律;交換規律。

(二)遊戲活動"猜猜猜"。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4

設計意圖:

“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這是新《綱要》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要求。統計作爲常用的一種數學方法,是分類、記數、比較多種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清晰直觀的比較出多組物體的多少。對於大班幼兒而言,掌握簡單的統計方法將有助於提高邏輯性思維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學習運用統計記錄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通過創設兩個幼兒感興趣的生活情景,不斷激發幼兒的認知衝突,引導幼兒進行學習和鞏固。

活動難點是分析歸納出最快速、清楚的記錄方法,通過自主探索——集體歸納——再次驗證的方法加以突破。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記錄統計的方法比較物品的多少,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從中比較出最快速最清楚的記錄方法。

3、嘗試商討合作式的學習,學會肯定自己和傾聽他人的意見。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錄音機、磁帶;小貓、小狗、小兔木偶;金牌一枚;畫有小貓、小狗、小兔的記錄紙和空白表格若干,記號筆人手一支。

2、大格子圖及皮球、沙包、繩子;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起疑問

放錄音講述投籃比賽情況,請幼兒仔細傾聽。

你能說出誰投進的球最多嗎?

(二)商討方法,鼓勵探索

1、幼兒自由討論比較誰是冠軍的方法。

2、出示表格,引導幼兒思考並講述用表格記錄的方法。

3、幼兒再次傾聽比賽過程,並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

4、相互交流記錄結果和記錄方法,並展示幾種有代表性質的記錄方法。

5、分析幾種不同的記錄方法,討論比較出最方便最清楚的方法。

6、請幼兒最爲簡單清楚的記錄方法再次記錄投籃情況。

7、放錄音,請個別孩子爲冠軍獲得者頒發金牌。

(三)合作調查、應用實踐

1、聯繫生活,引出問題:

(1)(出示繩子、沙包、皮球)老師給你們準備了繩子、沙包、皮球,你們覺得比哪一種好呢?(幼兒自由發言)

(2)這麼多人的意見都不一樣,老師怎樣知道哪種意見的人最多呢?我們用什麼辦法能比較出來?

2、幼兒商討並實施

引導幼兒分組合作展開調查和記錄,並將各桌的記錄結果統一到老師預設的總表上。

(四)引導幼兒一起觀察大表格的統計結果,並帶領幼兒到戶外去參加該項目的比賽。

特色體現:

1、設置生活化的情鏡,將數學知識的學習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

2、開展自主探究式的學習,層層設疑引發幼兒探究和思考。

3、營造民主、合作的學習氛圍。

活動反思:

鼓勵幼兒中膽動手嘗試操作活動,提高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開始教師通過觀察瞭解到有兩位幼兒測量不積極,因爲不知道測量的方法。教師從中發現問題,爲下一環節作鋪墊。讓幼兒知道通過我們的數學活動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幼兒有一定的成就感,使幼兒對數學活動產生更高的興趣。所以,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15

  活動目標:

1、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講述,並列出相應的分解式,從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達的數量關係。

2、引導小朋友積極探索數學活動。

3、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教具:課件、1———10的數字卡。

2、學具:兒童用書,幼兒自帶10根小棒。

  活動過程:

一、複習數字10

1、教師:伸出小手,數數自己有幾個手指頭?(10個)

2、教師:數字10怎麼寫?

3、請孩子說一說,寫一寫。

二、學習10的組成(標題)

1、出示10張蘋果圖讓學生數一數(課件演示)。

2、教師:請你嘗試着把10根小棒分成兩組,有幾種分法呢?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

3、請孩子想一想,說一說自己的分法。

4、(演示課件)教師根據交換規律和左邊多1,右邊少1的規律在黑板上寫出10的分解式。(教師板書)

5、教師總結,請學生分組讀一讀10的組成。

三、情境感知——看圖學習加法應用題

1、出示蘋果圖。

看看這幅圖,根據這幅圖編出一道加法應用題出來?

2、引導小朋友用三句話表達圖片的意思。(圖上有4個紅蘋果,6個綠蘋果,問:圖上共有幾個蘋果?)

3、小朋友口述圖意並說出算式,老師記錄。

4+6=10(個)

四、做遊戲"找朋友"

1、教師提供每個孩子一張數字卡,組織孩子圍成一個圓圈。

2、教師:音樂開始,當唱到"找到一個好朋友"時,請你找到和你的數字卡合起來是10的同伴做好朋友。

3、遊戲開始,可以讓孩子互換數字卡反覆遊戲。

五、請孩子結合兒童用書練習。

  教學反思:

在執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後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