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總五篇

本文已影響 1.71W人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總五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核桃的種類及特徵。

2.嘗試用不同的工具打開核桃。

3.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注意安全。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各種種類的核桃若干、各種工具若干、餐盤4個、筐子4個、大筐16個、小揹包16個

活動過程

1.認識核桃,瞭解核桃的種類及特徵

——給每位幼兒提供4種核桃:“你們認識它們嗎?它們叫什麼?”

——出示大組記錄表,幼兒說教師記錄

——說一說你看到的寶貝是什麼樣子的?

——你們有沒有吃過這幾種核桃仁呢?你們想不想嘗一嘗?

——引導幼兒用手打開紙皮核桃

2.幼兒嘗試利用工具打開核桃

——沒有打開的核桃怎麼辦呢?

——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四種工具,請你去試一試,看幾種工具能把核桃打開。

——出示記錄表,請幼兒把實驗的結果記錄在表上。

——教師提醒幼兒使用工具時注意安全,把打開的核桃仁放在中間的餐盤裏,核桃殼放在中間的塑料筐中。

——記錄好的幼兒可以嘗一嘗核桃。

3.幼兒講述實驗結果,教師進行大組記錄

——請幼兒講述自己的實驗結果,教師統計並做大組記錄。

延伸活動:

——剛剛我們嚐了嚐我們打開的核桃,你們知道多吃核桃仁有些什麼作用嗎?

——那你們知道核桃殼有些什麼作用嗎?請你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找答案,明天來和班上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好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積極閱讀、仔細觀察,感受畫面和音樂所呈現的優美意境。

2.能從畫面前後的關聯、變化中合理想象畫面內容,大膽講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學準備

PPT課件,幼兒人手一冊繪本,音樂《黃雨傘和雨滴》《朋友》,小黃傘、小藍傘各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繪本,請小朋友一起看封面,說說從封面上看到了什麼?感覺這本書會講關於誰的故事。

2.介紹繪本——《黃雨傘》。

(繪本的封面給閱讀者提供了豐富的信息,灰濛濛的天空、灰濛濛的背景,在灰色的背景中有一把鮮豔的黃雨傘顯得十分醒目,簡潔的封面奠定了整本書畫面的風格和基調。畫面中間淡淡的灰色,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那是一條雨中的小路。一幅簡簡單單的畫面,足以讓孩子馳騁想象,感受繪本的風格與特色。)

二、集體閱讀扉頁及前兩頁

1.閱讀扉頁:說說看到了什麼?猜一猜這個打黃雨傘的是誰?

2.播放音樂《黃雨傘和雨滴》,閱讀第一頁:聽着音樂,你在畫面中彷彿看到了什麼?

3.播放音樂《朋友》,閱讀第二頁:畫面有什麼變化?提供小傘道具,請小朋友想象並嘗試表演兩個朋友見面的情景。

(對這兩個畫面的閱讀,我採用的是讓幼兒靜靜聆聽與畫面極其相配的音樂,在音樂中想象畫面,讓音樂幫助延展畫面的內容。這樣,相對於整本書來說最爲簡單的兩幅畫面,沒有讓幼兒在閱讀時匆匆而過。我覺得,這種停留對於孩子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爲舒緩的音樂放慢了閱讀的節奏,也讓孩子的心靈隨着音樂安靜下來,進入了邊看邊想的境界,進入了與《黃雨傘》契合的閱讀狀態,更爲幼兒閱讀後續畫面做好了心理上和閱讀技巧上的鋪墊。)

三、幼兒自由閱讀圖書

1.幼兒自由翻看書本,鼓勵幼兒如果看懂了,可以小聲地說一說看到的內容。

2.分享交流:發現小朋友撐着小雨傘經過了哪些地方,有什麼發現。

3.提問:那你最喜歡小雨傘經過什麼地方呢?(幫助孩子大膽表達自己對畫面的感覺,嘗試用藝術的語言表達閱讀到的感受。)

(行走是有節奏的,閱讀也是有節律的。孩子們閱讀了前兩幅畫面後,急切地想要了解後面的內容,我及時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讓他們自由地翻閱圖書,有效地運用前閱讀的經驗,去捕捉前後畫面之間的關係,嘗試完整欣賞圖書。以“你發現小朋友撐着小雨傘經過了哪些地方”,幫助幼兒融會貫通所有的畫面,並把在自由閱讀中獲得的零散的、片段的信息有機地整合起來,融合成孩子們自己的故事。在基本熟悉整本書畫面的基礎上,藉助“那你最喜歡小雨傘經過什麼地方呢”,引導孩子們交流、分享對畫面細節的把握、對美的感受……)

四、感受繪本《黃雨傘》的特別之處

1.提問:你覺得這本書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2.小結:這本書只有畫面沒有文字,這樣的書叫無字書。畫家把所有的故事都藏在畫裏面,讓每個看書的人自己來編故事,有的地方和別人差不多,有的地方可以有自己特別的理解。

(在孩子們閱讀了《黃雨傘》後,我想他們所得到的應該是心靈的自由。一本可以由自己來編故事的書,一本可以按自己的方式來連接的書,構成了孩子心中自己的書。面對這樣的書,孩子會有很多快樂的表達。)

五、整體閱讀圖書

1.播放課件,整體閱讀。

2.請幼兒說說自己喜歡這本書的理由。

3.給幼兒介紹書的作者和音樂家,鼓勵幼兒以後再來欣賞這本書和書中的音樂。

(我們把圖書製作成了自動播放的圖畫書,在閱讀的最後呈現給孩子。伴隨着輕快的主題曲,孩子們再次完整地欣賞畫面、自由地串接一幅幅場景,合成美麗的故事。對孩子來說,這樣的閱讀是來自心靈需求的閱讀,是有利於其身心成長的快樂閱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理解詩歌中"家"的含義,讀準"樹林、田野、花園"的字音。

2、藉助教師提供的圖片,學習詩歌,並遷移生活經驗,進行仿編詩歌的活動。

3、積極參與仿編活動,體驗仿編後的成功感。

4、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5、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活動準備:

磁性圖片:雲朵、花朵、小鳥、魚兒、小朋友;天空、田野、樹林、小河、幼兒園。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歌曲《辦家家》

音樂起,教師帶領幼兒隨着音樂邊唱歌邊表演《辦家家》。

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初步瞭解詩歌的內容。

教師分別出示圖片:雲朵、花朵、小鳥、魚兒、小朋友,提問:這是什麼?它(他)們的家在哪裏?啓發幼兒說出:天空、田野、樹林、小河、幼兒園。並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相應圖片。

三、教師採用提問的方式,鼓勵幼兒講出詩歌的部分內容。

1、教師指着天空,說:藍色的天空是誰的家?

2、教師指出田野,說:廣闊的田野,是……採用等待或放慢速度的方式鼓勵幼兒接着往下說出:是花朵的家。

3、下面幾句詩的學習方法同上,並帶領幼兒重複說一遍。

四、教師帶領幼兒根據圖片的提問完整地朗誦1-2遍。

五、教師採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每段句中事物之間的聯繫。教師可以這樣提問:

1、爲什麼說藍色的天空是雲朵的家?

2、爲什麼說廣闊的田野是花朵的家?

3、按照上述方法,引導提問,理解詩歌的含義。

六、帶領幼兒打開幼兒用書,閱讀"幼兒觀察圖夾文",閱讀詩歌《家》。

七、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原詩歌的結構仿編部分詩歌。建議提問:

1、藍色的天空是雲朵的`家,還是誰的家?還有誰在天空上?

2、廣闊的田野還是誰的家?

3、密密的樹林還是誰的家?

4、清清的小河除了是魚兒的家?還是誰的家?(鼓勵幼兒仿編每段詩歌的第二句,教師可以將幼兒仿編的內容,快速地畫在紙上,然後,帶領幼兒完整地念一念仿編的詩歌。

八、教師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想象,鼓勵幼兒仿編詩歌。

活動反思:

我選擇“家”這首詩歌,是因爲幼兒喜歡小動物,幼兒對他們的生活習性比較瞭解,整個活動的設計,我以啓發和誘導爲主,加之配樂詩朗誦,配備背景圖,插入圖片,幼兒戴上頭飾表演,學習詞組,最後粘貼“家”,並圍繞目標按三個層次有步驟的進行。活動過程中有欣賞、有學習詩歌;有學習表演、學習詞組;有將詩歌內容用美術活動形式表現出來。由於形式多樣,因而幼兒的參與意識強,學習的積極性高。尤其是讓幼兒進行詩歌表演,我給孩子提供的場地、道具、頭飾,讓幼兒在扮演中學習詞組,他們模仿小動物的動作特別優美,幼兒完全進入角色,既理解了詩歌內容,又將自己熔於角色之中,在角色中體驗,學習詞組。總之,詩歌“家” 的活動設計,由於自己選擇的內容是幼兒喜歡的、瞭解的、熟悉的小動物,加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貼近幼兒的生活,我又爲幼兒提供了具體、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學習詩歌、表演詩歌、學習詞組,用美術活動展示詩歌的內容,讓幼兒結隊子組合,找朋友粘貼“家”。每個層次的安排緊湊、嚴密,環環相扣,互相銜接。幼兒可以說、可以表演、可以粘貼,他們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詩歌和詞組,既不枯燥,又完成了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很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正確比較5個以上物體的高矮,能按高矮排序。

2、在比較、操作中,體驗高和矮的相對性。

3、能大膽的嘗試、比較,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重難點

能大膽的嘗試、比較,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二)中腳踩高蹺的貼絨娃娃5個。

2、師幼共同製作高矮不同的雪糕娃娃棒。

3、幼兒用書第3頁的"雪糕娃娃棒圖卡"、第25頁《比較高矮》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觀察貼絨娃娃,猜測娃娃的高矮。

1、猜猜誰最高、誰最矮。

2、比一比,找出正確的比較方法。

3、從矮到高(或從高到矮)排序。

二、操作練習,鞏固對高矮、長短的感知。

1、雪糕娃娃排隊。

請幼兒比較雪糕娃娃的高矮,並按從矮到高的順序爲雪糕娃娃排隊,最後說一說雪糕娃娃是怎樣排隊的。

2、插紅旗(幼兒用書第25頁)。

師:把最高的旗杆塗成紅色,最矮的旗杆塗成綠色。用什麼方法能找出最高和最矮的旗杆呢?

3、救救小動物(幼兒用書第25頁)。

師:小動物被困在屋頂上了,請你想個辦法救救小動物吧!有什麼好辦法呢?

活動反思

大班在方面給了我很大的感觸,常常會覺得有的錯誤是根本就不應該發生的。在本次中更讓我感慨良多。歸結起來有兩點:

一、畫面觀察較差。

在本次活動中主要是讓幼兒通過各種方法進行5個以上物體的排序。在活動中,我首先讓給踩高蹺的貼絨排隊。幼兒人人都能將娃娃按高矮排好隊伍。接下來是讓幼兒將手邊長短不一的吸管按長短排序,幼兒也都能將吸管排好。可是在接下來的操作材料中,幼兒在紅旗的排序上產生了很大的分歧。這些紅旗的旗杆長度有的相差非常細微,有很多小朋友容易看錯。雖然操作之前我已經引導他們要比較旗杆的節數,但瞭解是一回事,真正做時有很大一部分幼兒都排錯了,不是順序搞錯就是序號記錯。而這一切都反應出幼兒對畫面的觀察不夠細心,做事太過急促。

二、對自己缺乏信心,沒有自我認同感。

進入大班以後,我發現有許多小朋友都對自己的行爲非缺乏信心。具體表現在:做作業時總喜歡看別人的,甚至有的小朋友剛剛拿到作業紙就現看別人是怎麼做的。以至於有的小朋友交上來的作業讓人看了都有點哭笑不得的感覺,因爲他的答案都是反寫的。明顯全是照抄別人的。

要想從根本上增強的自信心,我覺得我們必須注意讓幼兒真正掌握我們所要讓他們掌握的。因爲只有當他們真正懂了、學會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對自己產生認同感,不是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利用各種材料,探索取出瓶中乒乓球的不同方法,體驗探索的樂趣

2.在操作中感知一種物體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用標記記錄探索的過程和結果,並能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幼兒實驗材料:把乒乓球放在杯中;筷子、勺子、鐵絲、吸管、報紙(小組一份);幼兒記錄單,大記錄單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一隻乒乓球被管老師不小心掉到了杯子裏,你能把乒乓球取出來嗎?有什麼辦法呢?(幼兒相互交流)

二、引導幼兒嘗試利用材料取出乒乓球

1、提出問題:那如果手不能直接伸進去,也不能把乒乓球直接倒出來,在杯子不動的情況下,用什麼方法可以把乒乓球取出來?(幼兒想辦法)

2、介紹材料和記錄單。

(1)老師這裏有很多的材料,有勺子、筷子、細鐵絲、報紙、吸管,請你猜猜哪些可以把乒乓球取出來呢?(幼兒猜測,教師在記錄表上記錄)

(2)到底他們能不能把乒乓球取出來呢?你可以每一種材料都去試一試,然後把你的發現用標記記錄在記錄單上。

(3)幼兒探索操作

(4)交流探索、記錄的結果。誰願意來說說你的發現。

(5)總結性提問:從記錄單上我們可以看出勺子……能取出乒乓球,有的鐵絲能取出乒乓球,有的報紙卻不能取出乒乓球,這又是爲什麼呢?你是怎麼用鐵絲取出乒乓球的?解決鐵絲取出乒乓球:可以改變形狀。

3、探索用細鐵絲、報紙把乒乓球取出來。

(1)發散性提問: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讓細鐵絲、吸管、小棒把乒乓球取出來呢?(幼兒自由講述辦法)到底你們說的行不行呢,只有試試看才知道。(第二次操作)

(2)幼兒探索用細鐵絲、報紙把乒乓球取出來。教師巡迴指導,並用數碼相機拍下幼兒實驗的情況

(3)再次交流探索操作的結果。怎麼樣,都成功了嗎?你這次用了什麼把乒乓球取出來的?用了什麼方法?

(4)展示照片,看,xx是用什麼方法把乒乓球取出來的?

(5)小結:只要我們肯動腦筋,多去嘗試,細鐵絲、報紙也能把乒乓球取出來。

4、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是從杯子裏取出了乒乓球,如果杯子裏掉進去的是鐵球呢?在不動杯子子的情況下能用什麼方法取出呢呢?我們以後遊戲的時候去試一試。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