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合集9篇

本文已影響 2.49W人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合集9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做小實驗,初步體驗量的守恆。

2、懂得做實驗後獲得的結果纔是正確的結果。

3、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地進行實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從杯中倒水的經驗。

2、物質準備:——教具:一粗一細兩個杯子,裏面分別裝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學具:粗細不同的杯子若干(數量各爲幼兒人數的一半,其中粗杯子裏盛有蘭色的水,細杯子裏盛有紅色的水),粗細不同空杯子若干(數量爲幼兒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一、哪個多哪個少?

——教師(出示粗細不同的杯子):這兩個杯子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現杯子有粗有細。

——教師:杯子裏面有什麼?你覺得杯子裏的水一樣多嗎?哪個多哪個少呢?你是從那裏看出來的?

——鼓勵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實驗方法

——教師:我們能用什麼方法證明你猜得對不對呢?

——鼓勵幼兒思考,並提出建議。師幼歸納多種方法,並引導幼兒分析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難度,現在沒辦法做。鼓勵幼兒發現藉助空的第三隻杯子可以瞭解兩杯水是否一樣多。

三、幼兒操作活動

——兩位幼兒共同做實驗,一人拿一杯水,然後再取一個空杯子。先猜猜兩杯水是否一樣多,誰多誰少,然後再實驗。

——教師觀察指導,瞭解幼兒的'實驗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兒先將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個標記後把水倒回去。另一個幼兒幼兒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兒在自己杯子的水位處作標記,然後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個幼兒將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標記的杯子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兒取的空杯與其中某幼兒的一個杯子一樣大小,則可以讓另一幼兒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兩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兒實驗時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將水潑出來。同時要將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們的實驗結果。

請幼兒介紹實驗的結果,引導幼兒發現,光用眼睛看,結果不一定正確,要通過實驗才能知道正確的結果。

中班科學教案:會變的顏色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從而知道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初步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觀察能力。

2、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黃色的水若干,紅、黃、藍三色顏料。

2、演示記錄卡和操作記錄卡若干。

3、操作圖若干,透明塑料紙若干,調色卡人手一份。

4、毛筆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設置懸念,以變魔術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看,這是一瓶什麼顏色的水呢?(黃色)

今天,老師來當回魔術師,來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請小朋友仔細看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嘍!我們一起喊一、二、三!(教師搖晃瓶子)

黃色的水變成什麼顏色的水了呢?

2、自由討論:

師:誰知道魔術師是怎樣把黃色的水變成綠色的水的?請大家相互討論一下,然後告訴老師!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麼顏色的寶寶了呢?請每位小朋友也來當回魔術師:你們看老師幫你們請來了紅色寶寶、黃色寶寶、藍色寶寶三種顏色寶寶,請你們選擇其中的一種顏色寶寶把瓶子裏的黃色寶寶變成綠色寶寶?

②誰變出了綠色寶寶?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變出來的?(幼兒回答)

③總結:我們現在一起來試一試,然後用記錄卡把它記錄下來。

(出示大的示範調色卡教師邊講解邊調色,並出示記錄卡進行記錄)

4、探索操作

師:咦!剛纔有的小朋友還變出了什麼顏色?(認識橙色)

師:那又是怎麼變出來的呢?先不要說出來,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調色卡,請小朋友試一試,怎樣可以變出橙色?再把它記錄下來。(幼兒調色並記錄)

教師總結:請幼兒說一說,教師出示大記錄卡邊講解邊示範。

5、引導幼兒發現並記錄

①藍色寶寶和紅色寶寶也想手拉手,那它們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呢?請你們自由選擇一種材料試一試,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調色卡,還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紙重疊起來看看,然後把你們的發現用記錄卡記錄下來!(幼兒自由選材操作並記錄)

②變出了什麼?請你把你的記錄卡講給大家聽聽。

③教師總結:出示大記錄卡進行記錄。

6、操作遊戲:變色眼鏡

師:小動物們聽說小朋友學會了一樣本領,所以想考考你們,瞧!小猴戴上藍色的眼鏡看黃色的香蕉會變什麼顏色了呢?小狗戴上紅色的眼鏡看藍色的藍莓會變什麼顏色了呢?小貓戴上黃色的眼鏡看紅色的蘋果會變什麼顏色了呢?(邊說邊出示大操作紙)請個別幼兒講解。

四、延伸活動:

小動物們要回家了,我們趕快到教室去用會變的顏色做一條彩色的圍巾送給它們吧!(陳皆佳)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奇妙的玻璃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影子的顏色、形狀,獲得有關影子的具體經驗。

2.對探索影子的活動產生興趣,提高細緻的觀察力和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實驗材料:一個美麗的布娃娃。

2.幼兒已獲初步經驗,玩過踩影子的遊戲。

3.時間安排:有陽光的日子。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發幼兒對影子的探索興趣。

1.教師:你們認爲人有影子嗎?你的影子在哪裏?你的影子是什麼樣的?請你把它畫下來。

(二)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影子的特徵。

1.教師:你的影子是什麼樣的呢?

2.分組實驗:教師引導幼兒在陽光下做各種動作,觀察影子的顏色和形狀變化。

3.藉助布娃娃玩具,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布娃娃和影子的不同。教師:美麗的布娃娃穿的衣服是什麼樣子的?布娃娃影子的衣服是什麼顏色的?教師:布娃娃舉起雙手,她的影子怎麼變化了?

(三)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自己和影子的不同。教師:你和你的影子一樣嗎?什麼地方不一樣?

(四)繪畫記錄,請幼兒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畫下來。

1.教師提醒幼兒思考怎樣畫出自己的'身體和影子。

2.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是哪個?

3.教師和幼兒討論:影子在身體的什麼位置?

活動評析:

中班幼兒對事物表面特徵的觀察以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本次活動中通過尋找、探索發現影子的奧祕,激發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興趣,科學教育活動是在引導幼兒親自探索和發展獲得有關經驗的過程。玩影子是幼兒最感興趣的遊戲,教師緊緊抓住幼兒這一特徵設計了本次活動,以玩手影爲導入,在循序漸進深入,影子是怎樣產生的——影子的舞蹈——進一步探索影子舞蹈的奧祕——到戶外尋找影子,結束本次活動。從而讓幼兒全面系統地掌握了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即: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了影子。活動中,教師提供大量的圖片等操作材料,並分層次逐步投入,鼓勵幼兒想辦法,讓這些材料跳起舞來,這種與材料互動的學習方法,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激發幼兒探索慾望,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用集體教學的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了探索式教學法,滿足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願望,充分做到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培養幼兒探索科學實踐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讓幼兒養成從小就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提倡幼兒自己體驗成功的喜悅,並且進一步體驗自信帶來的愉悅感。

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設計玩影子的遊戲,並教幾種手影,如孔雀、小鳥、狐狸、小狗更手影。(用應集燈放在桌子上,手放在燈光中間,射到牆上的各種形態的影子,讓幼兒自由操作感受到樂趣。將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願望激發出來。) 向幼兒提問:爲什麼會產生影子呢?(通過幼兒自由發言,體現幼兒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原則,引出本次課題。)併爲他們提供手電筒和一些立體物體,請幼兒用手電筒往物體上照,看看不同角度的光照的方向的影子有什麼不同,關掉手電,觀察還有沒有影子,並提問影子是怎樣產生的。通過實驗觀察,在不同角度的光照方向產生的影子有什麼不同,並小結初,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了光線產生了影子,讓幼兒發現光照方向與投影的關係。

本次活動通過幼兒觀察、操作,鼓勵幼兒自己動腦解決問題,並通過交流討論是幼兒感知,光線位置變化,影子也隨之變化的現象,即: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影子,從中獲得“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幼兒學會捏人物的五官和表情,並能用色彩表現人物的情緒。

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活動準備: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認識不同的臉譜。

各色橡皮泥

活動過程:

1."變魔術"遊戲,引起幼兒變化表情的興趣。

遊戲:"會變的臉"(苦臉、笑臉、生氣的臉、害怕的臉等)。

2.啓發幼兒互相觀察人的面部表情特徵。

提問:"人笑時、哭時、生氣、害怕時眼睛、眉毛和嘴巴有什麼不同?請幼兒分別描述出來。"(教師邊聽邊捏出來)

3.引導幼兒體驗色彩與每一種臉譜的關係。

提問:"當你生氣時,你的臉色會有什麼變化"?(變紅)"黑色使你感到怎樣?讓你想到什麼表情?"小結:"表情不僅可以通過五官的變化來表現,還可以用不同的`色彩來變現。"

4.幼兒製作臉譜,教師巡迴指導和幫助。

每個幼兒選一種表情。

5.戴臉譜到戶外玩"猜猜我是誰"。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小球站穩的多種方法,體驗操作中的樂趣。

2. 能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3. 能積極動腦筋,解決問題,樂於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1.乒乓球、皮球、棒球若干。

2.毛巾、積木、瓶子、沙包、紙、紙卷、茶杯、剪刀、碗、筷子、樹葉、勺子、乒乓球拍子、報紙 、籃子等物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 教師出示球,讓幼兒對玩球產生興趣 。

1.教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球,你們認識它們嗎?

教師出示:乒乓球、棒球、皮球

2.幼兒玩球,教師在旁觀察,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玩球。

教師:現在我們每人拿一個球來玩一玩,在玩球時候,小朋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玩球,也可以試一試其他小朋友的玩法,還可以換其它的球玩一玩。

3. 幼兒說一說自己玩球的方法。

教師:老師發現你們的玩法真多,請告訴大家你是怎麼玩球的呀?

二、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動手探索:利用多種物品讓小球站穩。

1.通過收球,讓幼兒發現問題。

教師:小球玩累了,我們一起把小球放到桌上休息一下吧。

教師:剛纔在放球的過程中,老師發現一個問題:***小朋友的球總是站不穩,會滾到地上去?

2.幼兒表述自己讓小球站穩的方法。

教師:請你們想個方法,讓小球在桌子上站穩的?

3.幼兒動手探索讓小球站穩的方法。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物品,請小朋友試一試這些物品能不能讓小球站穩?如果你找到讓小球站穩的方法,你可以先和旁邊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你是怎麼做的?

教師:誰來告訴大家,你用什麼物品讓小球站穩?

(2)教師:小朋友想出這麼多讓小球站穩的辦法,還有一個物品很少有小朋友用到?看,是什麼呀?(幼兒:紙。)

教師:我要讓小朋友探索探索,怎樣用這張紙讓小球站穩呢?

我們動手試一試,如果你想出好辦法可以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是怎樣做到的?

教師:哪個小朋友來說一說自己探索的方法?

三、延伸活動

教師:今天小朋友通過探索,想到很多讓小球站穩了辦法。我們班小朋友真棒,其實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東西能讓小球站穩,下課後我們再繼續尋找,然後把這些方法記錄下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人的聲音及自然界中各種聲音的變化。

2、運用多種方法讓幼兒自己的聲音發生變化。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聲音的錄音(如,下小雨聲、尖細的說話聲、很慢的高跟鞋走路聲;下大雨聲、粗重的說話聲、很快的高跟鞋走路聲;嬰兒的哭聲、幼兒的說話聲、成年的說話聲、老年人的說話聲)。

2、眼罩一個、錄音機一臺。

【活動過程】

一、傾聽兩組不同的聲音,並進行比較。

1、請幼兒傾聽第一段錄音:下小雨聲、尖細的說話聲、很慢的高跟鞋走路聲。提問: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2、請幼兒傾聽第二段錄音:下大雨聲,粗重的說話聲、很快的高跟鞋走路聲。提問:你聽到了聲音有什麼變化嗎?

二、讓幼兒傾聽嬰兒的哭聲、幼兒的說話聲、成年人的說話聲、老年人的說話聲並進行比較。討論:“人說話的'聲音會發生哪些變化?”請幼兒瞭解人的聲音在嬰兒時期、幼兒時期、成年時期、老年時期發生的變化。請幼兒學一學不同時期人說話的聲音。

三、討論並嘗試:“如何讓自己說話的聲音發生變化?”(如:聲音變調,用手捏住鼻子說話,用手捂住嘴說話等。)

四、遊戲“請你猜猜我是誰?”

一名幼兒戴上眼罩,另一名幼兒邊用變化的聲音說“請你猜猜我是誰”邊輕輕拍擊他的後背,然後請矇眼的幼兒猜出說話的人是誰。猜對後雙方交換角色繼續遊戲。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與幼兒隨時玩“請你猜猜我是誰”的遊戲,幼兒可以變另一種聲音讓其他小朋友猜。

【設計意圖】

隨着幼兒年齡的增長,他們在尋找變化的過程中,開始注意到了自身的變化,對自己的身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體每一天發生了什麼變化,和以前相比有了哪些不同,也開始想象自己今後會變成什麼樣子。結合幼兒的興趣點,設計了本節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人的聲音及自然界中各種聲音的變化等。

小百科:聲音(sound)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通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並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最初發出振動(震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以波的形式振動(震動)傳播。聲音是聲波通過任何物質傳播形成的運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影子的祕密》是通過教師講故事《樹蔭》,激發孩子探索影子活動的興趣,在請孩子們動手操作進一步去了解影子的奧祕,有助於拓寬孩子的探索思路,在反覆操作和比較中,使孩子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發展。

活動目標:

1、知道產生影子的前提是要有光。

2、通過探索活動,進一步瞭解影子是隨着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的。

3、激發幼兒對於"影子"這一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重點:知道影子產生必須有光的照射;影子會隨着光源的移動而移動。

活動難點:通過做影子小實驗,發現影子變化的原因是光線來自不同方向。

活動準備:小電筒每人一個、鏡子一面、操作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主題,激發孩子探索影子的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樹蔭》

2、師:爲什麼太陽火辣辣的,小熊躺在樹蔭下卻很涼爽?

小熊後來被什麼東西燙醒了,你們能告訴小熊它遇到的問題嗎?

二、教師實驗,孩子觀察,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以及初步瞭解影子是隨着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的。

1、教師用電筒從玩具的左邊照射過去,讓孩子知道影子產生必須要有光的.照射。

2、將電筒的光線從左邊移動到玩具的右邊,頂部,請孩子們一邊觀察,一邊討論影子的變化過程。讓孩子初步領會影子是隨着光線的移動而移動的。

3、教師小結:影子產生的前提是有光;影子會隨着光線的移動而移動。

三、運用各種操作資料,動手操作進一步理解影子產生的條件及變化的特點。

1、分組請幼兒操作

2、教師巡迴指導3、操作要求:

(1)用手電筒從不同方位照射桌子上的材料。

(2)注意觀察影子的變化。

(3)交換操作材料。

四、幫小熊解決問題。

孩子通過小實驗,幫助小熊想出了許多好辦法(如叫小熊在樹蔭下睡覺時,要定時換位置,或搭個小帳篷等)

五、遊戲:捉影子帶領孩子們到戶外用鏡子反射陽光,照在牆上、地上,幼兒用手捕捉,用腳踩影子。

六、延伸活動:

佈置孩子們回家和父母一同玩影子的遊戲,使孩子們能發現更多有關影子的知識。

教學內容附錄:

樹蔭火辣辣的太陽,涼爽爽的樹蔭,小熊躺在樹蔭裏,睡得又香又甜。突然他被火辣辣的東西燙醒了。小熊跳起來,揉揉眼睛一看:喲,樹蔭跑開了,誰在開玩笑?小熊很生氣,他問小樹,小樹說:"我不知道!"他問小鳥,小鳥說:"我沒看見!"一隻小狗走過來,小熊問小狗,小狗說:"自己想想!"小熊擡頭望望太陽,太陽嘻嘻笑;小熊低頭望望樹蔭,樹蔭跑到另一邊去了。小熊拍拍腦袋:"喔,我知道了,是太陽在開玩笑。"小熊找來木樁,找來繩子……他把樹蔭牢牢釘住,牢牢捆住。

小熊又睡在樹蔭裏,睡得又香又甜。不一會兒,小熊又被火辣辣的東西燙醒了。

小熊跳起來,對着太陽揮揮拳頭:"你真壞,你真壞!"

教學反思: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浩瀚的大海撿拾起其中小小的浪花,都值得我們細細把玩,慢慢體味。影子,常見又易忽略,用心探研,卻又是奧妙無窮。活動中,孩子們在“找、玩、講、用”中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的小問號緊緊地攢着孩子的眼球,引得他們一頭鑽到裏面欲罷不能、興致盎然。

對於幼兒來說,科學知識的獲得必須在親身活動中去嘗試、去體驗、去發現、去收穫;而我們成人需要做的,是爲孩子們創造更多的觀察、探究、經歷、體驗的機會。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目標:

1.發現沾了水的“小船”會吸附在塑料板上的現象。

2.探索讓“小船”轉動的.方法,發現塑料板傾斜時“小船”會出現轉動等現象。

準備:

1.將乒乓球對半剪開成半球形,可將邊緣修飾成花瓣的形狀。

2.塑料墊板,裝有水的容器,抹布。

玩法說明:

幼兒將乒乓球剪成的“小船”底部沾一點水,放在塑料墊板上。只要傾斜墊板,“小船”就會旋轉着向低處移動。

指導要點:

1.在材料投放初期介紹操作步驟,引導幼兒猜測可能出現的現象,激發幼兒操作的興趣。

2.觀察幼兒不同的操作方法,如果幼兒不能讓“小船”動起來,可引導其觀察學習同伴的操作方法,借鑑經驗。

3.引導幼兒觀察“小船”的移動方式,鼓勵幼兒用語言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在所有幼兒都嘗試過後,可用開放式問題如“你有什麼發現”引導幼兒在集體中表達、交流自己的發現。

延伸活動:

在塑料墊板上用即時貼貼出“迷宮”圖案,引導幼兒控制“小船”方向,使之走出“迷宮”。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複習平面圖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學習按圖形特徵進行分類。

2、產生對圖形的認知興趣。

活動準備:

1、顏色、大小、形狀不同的圖形胸卡若干。

2、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小卡片若干。

3、"家"四個(家門分別爲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活動過程:

1、播放音樂《我想有個家》,教師和幼兒手牽手輕輕走進活動室,幼兒排成兩排坐在小椅子上。

2、教師提問:剛纔這首歌好聽嗎?(好聽)你們知道他們的名字嗎?(不知道)老師告訴你們:這首歌的名字叫《我想有個家》。

3、小朋友你們都有自己的家嗎?(有)你們認識自己的家嗎?(認識)可是今天有幾個小寶寶不認識自己的家了,他們正着急地哭呢?小朋友咱們來看看是誰?(出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圖形)原來是這些圖形寶寶不認識是自己的家了,小朋友咱們應怎麼辦呢?(幫他們找到家、把他們送回家)那你們認識它們的家嗎?(出示圖形寶寶的房子)請幼兒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寶寶把它送回自己的家。(教師和幼兒一起檢查有沒有小朋友把圖形寶寶送錯了家的`)

4、圖形寶寶爲了感謝小朋友他們給小朋友變了個魔術。(出示圖形拼貼畫兩幅,引導幼兒說出每種物品是有那幾種圖形寶寶變成的)

5、圖形寶寶不僅給小朋友變魔術,他們還想和小朋友們一起玩遊戲,小朋友你們喜歡玩遊戲嗎?(喜歡)

6、每個幼兒的胸前都貼有一個圖形寶寶的胸卡,教師引導幼兒玩《找朋友》的遊戲,引導幼兒找相同的圖形寶寶做朋友。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到外面和圖形寶寶玩其它的遊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目標:

1、嘗試飼養和照顧小蝸牛,觀察記錄比較蝸牛的飲食習慣。

2、樂意和老師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體驗交流與發現的快樂。

準備:

1、師生共同捕捉小蝸牛若干。

2、《幼兒畫冊》

過程:

1、觀察小蝸牛

提問:小蝸牛長什麼樣?

2、猜測小蝸牛喜歡吃什麼?

提問:你們知道小蝸牛愛吃什麼?(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大膽猜測)

3、試驗,並嘗試記錄觀察的結果

(1)分組收集小蝸牛喜歡吃的食物.

(2 ) 幼兒食物,討論如何喂小蝸牛?

(3)鼓勵幼兒經常觀察小蝸牛對所食物的喜好情況,用自己的方式將觀察到的情況記錄下來。

4、交流、分享發現

鼓勵幼兒與老師同伴交流自己餵食方法和發現,獲得蝸牛在飲食方面的初步認識。

(1)提問:你發現小蝸牛愛吃什麼?

(2)提問:在餵養的過程中你還有什麼新的發現?

(3)閱讀《幼兒畫冊》中的,判斷一下蝸牛喜歡吃什麼?

活動反思:

探究蝸牛食性的活動已進行一週了。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猜想,不斷從家裏帶來各種各樣的'食物喂蝸牛。在親自餵養蝸牛的過程中,他們的結論是,蝸牛吃水果、蔬菜、糧食,不吃樹葉。在討論結論的過程中,有的孩子提出:“蝸牛愛吃甜食。”對於這個結論孩子們產生了激烈的爭論。爲了把孩子們對蝸牛食性的探究引向深入,我抓住時機問道:“蝸牛真的更喜愛吃甜食嗎?怎麼證明呢?”有的孩子說:“蘋果是甜的,給它帶點兒蘋果試試。”但馬上有孩子反駁:“只給它吃甜的食物不行,把甜的和不甜的食物同時給蝸牛吃,看它先吃哪個,這樣試才公平。”兩個人經過充分討論一致認爲,要證明蝸牛是不是更愛吃甜食,應該同時甜的和不甜的食物,而且兩種食物要與蝸牛的距離相同。隨後,孩子們分成5個小組,爲蝸牛選擇了不同味道的食物進行實驗。結果4個組的蝸牛都先吃了甜食,只有1個組的結果與大家不同,原因是他們將白菜擺在了離蝸牛近的地方,所以,蝸牛先吃了白菜。有的孩子還發現蝸牛的大便是紅色的,有的認爲是血、有的認爲是糞便,這是一個有趣的發現,可以生成一個新的話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