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鈍感力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本文已影響 1.19W人 

鈍感力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鈍感力讀後感範文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鈍感力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鈍感力讀後感1

鈍感力,這個詞來源於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同名書籍《鈍感力》,在這本書中,渡邊淳一提到:“當今社會是一個壓力社會,磕磕絆絆的愛情、如坐鍼氈的職場、暗流涌動的人際關係,種種壓力像有病毒的血液一樣逐漸侵蝕人的健康。”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個世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噪音,無法達到的目標,無法追趕上的異性,無法減下去的贅肉。敏感的人會放大生活中的艱辛,任何微小的磨難都會讓心靈顛簸很久。

鈍感力它可以直譯成“遲鈍的力量”,是與敏感相對的一種表現,這說的是不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外在打擊不容易阻礙面向目標的決心。強調的是對抗困難的一種耐力,是厚着臉皮對抗外界的能力。無論周圍環境有多糟糕,都可以從容應對。簡言之,就是忠於內心,這件事行不行我先試試,不在乎是否會成功,覺得失敗就失敗,也沒有什麼損失。

內心過於敏感的人,往往會因爲朋友的一句風言風語而畏畏縮縮,旁人的一句的打壓讓自己思慮過重,時間都花費在這些憂慮重重中,情緒變得消極,執行力也消弭於無形。內心的想法:算了,這事兒我好像幹不成,我的能力承載不了。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太容易讓自己內心受到傷害,表面上什麼都不在意,其實內心非常脆弱,喜歡觀察別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但凡表現出一點跟自己的預期不符,就覺得天塌下來了,《鈍感力》這本書裏有一個例子:

O先生是一個作家,剛出道時,他一度被認爲是最有才華的青年才俊。但是,最近兩年,因爲約稿少又被拒稿,O先生則變得消極,漸漸喪失了創作新作品的慾望和鬥志。久而久之,編輯也不再約他,慢慢形成惡性循環,O先生失去發表作品的機會。鈍感力低的人,太容易因爲負面反饋而消沉。

擁有了鈍感力,即便天賦平凡,此生沒有獲得什麼重大成就,也可以保持相對舒適和坦然的心態面對生活。因爲終其一生,我們追求的也並非金錢和名利本身,而是金錢和名利帶來的內心滿足與千帆過盡的平和。心大了,事就小了;事小了,人生就順了。

  鈍感力讀後感2

前段時間纔看完渡邊淳一的《鈍感力》,鈍感力直譯爲——遲鈍的力量。作者渡邊先生曾經是一名醫學博士從醫學的角度,他用醫學的角度來論述了在男女愛情、婚姻、事業、人生、家庭等諸多方面的表現和作用,更具合理性。渡邊先生的意思是我們應該表揚敏感,還是讚揚鈍感?作爲我個人,我覺得選擇性的對某些事物敏感,對另一些事物鈍感,恐怕是他所欣賞的。

個人認爲作者所講的“鈍感”其實是種大度,是種爲人處世的哲學之道,當然鈍感就不屬於此類了。《鈍感力》提到的幾十年前,渡邊還在當醫生的時候,認識了那個“給人沒出息感覺”的醫生,無論上司如何的訓斥,他都不往心裏去,刀槍不入似的,簡直能跟防彈衣可比,可見適當的鈍感力確實他就是採取的一種積極的逃避和保護的手段,最終這位醫生,做到了院長級別,實例證明鈍感力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一種智慧和手段!相反的渡邊淳一曾目睹了不少身邊的精英,由於太過敏感,太脆弱、太強的自尊心而放棄了對理想的追求,甚至放棄了對生命的追求。這是一件十分令人惋惜的事,這既是個人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損失。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競技場,必須面對無數的內在和外在的挑戰,當一個人無法改變外部環境的時候,能改變的也就只有你自己了。沒有人不向往成功,但是成功從來都不會輕而易舉地可以獲得,都需要經歷無數的失敗,中國有句古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當中的含義大家都知道,關鍵是在失敗以後,能不能頑強地站起來吸取教訓,這就變成一種人生的智慧,鈍感的智慧。以愛情爲例,文中“被女方拒絕一次就感到深受傷害”的那種人,以這種敏感、脆弱的精神狀態怎能追求到心愛而優秀的女人?在我生活周圍,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大多是某男追求某女遇挫後歷經幾年終於抱得美人歸,在這裏,鈍感作爲一種獨特的人生智慧,對當代社會中的人們都有全新的啓示。

鈍感力是我們生存在這個時代所必備的才能,用敏銳的心態去感知這個世界,固然能更快的體會快樂、領會精彩。但如若能多些鈍感,也僅比別人遲一點,但並不影響快樂的體驗,甚至能讓我們在競爭激烈、節奏飛快、錯綜複雜的現代社會中敏感而脆弱的心靈避免受到傷害。

  鈍感力讀後感3

人們總是說,遲鈍是不好的事,其實有時候,擁有鈍力感是很不錯的呢!

這種認識,是我在讀完《鈍力感》這本書後的體會。

比如說,有一個人,她的視力太好了,雖然說視力好是好事,但是如果視力太好了,就不好了!正常人的視力是0.5左右,可她的視力卻達到0.8!看東西因太清晰而不舒適,很累很累。呵呵,不過醫院裏只有近視或遠視的眼睛,可沒有超高視力眼鏡哦。所以,假如她的眼睛擁有一點鈍力感的話,就不必這麼辛苦了!

還有例子呢!《鈍力感》的作者,有一次與他的朋友一起去公園散步,累了,就坐在公園的長椅上,過了一會,有幾隻蚊子飛了過來,作者一邊趕着蚊子,一邊抓着腳上的包,難受死了!於是作者便提醒他的朋友:“哇~這裏蚊子的真多啊!你也趕趕吧,要不然被咬了,又要難受幾天了!”“是嗎?我沒感覺啊,蚊子在咬我嗎?”朋友疑惑的說,“蚊子咬我,我從來都沒癢過啊!”對了,作者朋友的皮膚就是有鈍力感,你看,皮膚有了鈍力感,不是輕鬆多了嗎,不必像我們那樣抓啊抓了!而且,遲鈍的人不易受到驚嚇,很少得心臟病、心肌梗塞……這些病。

現在,你還會說遲鈍不好嗎?你還會爲自己的遲鈍煩惱嗎?

  鈍感力讀後感4

多年來,和很多家長一樣,常接送女兒上課外班,爲了不浪費時間,我習慣在附近的一間書店等候。還特意辦了那裏的借書卡。

帝都的快節奏,使人心變得格外浮躁,能靜下心來讀完一本書不是件容易事。能讀後令人反思回味的書,更是鳳毛麟角。

清晰記得那一天,書店的好書排行榜上渡邊淳一的《鈍感力》名列榜首,我忽然想起這位著名的日本作家剛剛撒手人寰,我本不喜歡日本文學,但書名“鈍感力”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本想隨手翻翻,卻開卷而不能棄。

這本書文字淺顯,娓娓道來,沒有采用過多的修辭手法(不知是翻譯的緣故?還是大道至簡?),但全書結構頗爲嚴謹,很符合作者曾有的外科醫生的經歷。也正因着這層身份,作者從人體的角度環環相扣地闡述了書的中心思想:很多時候,過於敏感不是好事,遲鈍一點反而有益。這讓我想起了咱們老祖宗留下了的成語“大智若愚”。

我女兒近年在國外上學,我也因此加入了不同的幾個學校的華人家長羣。某天,一個私校的家長羣裏,一位媽媽情緒激烈地闡述了自己女兒的經歷,概括一下內容就是:班上外國女孩子向她女兒炫耀自己的名牌手錶,並詢問她女兒所帶手錶的品牌。她女兒因此而產生很大情緒波動,家長也覺得外國女孩子的攀比和炫富傷害到了自己女兒。

圍繞這個話題,羣裏的家長髮言踊躍,基本上的觀點是:孩子受委屈了,要教育咱們自己的孩子,不和外國人比這些,只和他們比學習。學習好才真正值得驕傲。

說的挺勵志的,好像無可指摘,我卻總覺得哪裏怪怪的。

先說買了新手錶,心裏高興,拿出來炫耀一下,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對於初中生這個年紀很正常吧。即使對於成人,想炫耀一下的心思也會有的,只不過大多數成年人學會了含蓄或低調,這應該和是哪國人沒有關係。我覺得可能是身在異邦,心裏先存了自己是外來人的想法。

家長疼惜孩子的心我們都懂,可是,過於敏感只會令孩子更容易受傷。如《鈍感力》所說的,有時候反應遲鈍一點反倒是好的。無論對方是否存了攀比之心,在她炫耀說買了名牌新表時,稱讚一句“很漂亮”或“很時尚”,都是高情商的表現。我理解“鈍感力”就是不把小事放大,不輕易受到影響,也就是現在比較流行的“逆商”高的表現吧。

孩子在學生時代都比較容易受到家長的呵護,然而走上社會,家長這把“保護傘”的作用就會變小,當他們獨自面對挫折時,逆商高低就顯得尤爲重要。在單位裏,我作爲領導,經常發現一些剛剛入職的大學生特別經不起批評。我批評下屬向來格外小心用詞,雖然嚴厲,但也都是隻針對工作不涉及任何人身攻擊,從沒有使用過“你怎麼這麼笨”之類的語式。

比如,“審計報告的這個數字錯了,錯誤的原因如果是不懂,我可以給你講;如果是經驗問題我可以原諒,希望隨着經驗的增加不要再犯;但如果是馬虎,就屬於責任心的問題,應該自己好好反省。”就是這樣的話,我說哭了一個大學生。當時我是低着頭邊審閱報告邊說的,等我擡起頭看她時,發覺這個女孩子已經泣不成聲。我趕忙讓她坐下來平靜一下,然後問她:“我說錯什麼讓你這麼大反應?”

她回答:“您什麼也沒說錯,只是我們在學校時,家長老師都以鼓勵爲主,態度特別溫和,沒有這麼嚴肅。”

說實話,工作本就是件嚴肅的事,我自認爲絕不算嚴厲的領導,尚且有員工無法接受。

我們的孩子,家長小心翼翼避免的挫折,社會將十倍,百倍地施加給他們,那時候我們會發覺“鈍感力”是一把強大的內心保護傘。其實,何止對於孩子,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這樣一把傘爲自己遮風擋雨,或是生活的快樂一些。

  鈍感力讀後感5

前段時間,讀過一本書《鈍感力》,受益匪淺。這是一本由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先生撰寫的,很值得一讀。“鈍感力”,從字面可以理解爲是感覺遲鈍的能力,乍一看會給人一負面的感覺,但它並不等同於“遲鈍”,換言之,在這一本書中,可以將它解釋成“有意義的感覺遲鈍”,它強調的是對困境的一種耐力,是爲人處世的態度和“爲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身爲醫學博士,後來又成爲著名作家的渡邊淳一先生,以自己早年做過外科醫生的經驗和生活中的遭遇種種,從醫學和文學角度,也就是說,從肉體和精神兩方面對人類進行觀察和剖析,講述了“鈍感力”的重要。他認爲,相比敏感、激進、張揚的人而言,具有“鈍感力”的人,更易在競爭激烈、節奏飛快、錯綜複雜的現代社會中生存,在面對外界的批評和情感的傷痛能不介懷於心,求得自身內心的平衡及與他人、社會的和諧相處,進而才能更容易獲得愉悅和成功。

讀完這本書後,便感到豁然開朗,以往心中的糾結和不惑,在作者細緻入微、條分縷析的闡述中,瞭然於心。過去,我是個要強、心思又敏感的人,多愁善感,喜怒形於色,雖然在學業和事業上,一直努力進取,曾獲取過一些成功和輝煌,卻聽不得別人的一點指責和埋怨,所以,每天都生活得身累心也累。在與人相處時,別人一句不在意的話,哪怕是一個隨意的舉動,也會令我浮想聯翩,過於敏感的個性、謹慎的處事方式,常常擾亂我平靜的生活,令我不安和自責,生出許多困頓,甚至於影響到身心健康。

《鈍感力》這本書,慢慢地解開了我的心結,在書中,渡邊淳一先生引用身邊的例子和切身體驗,在男女愛情、婚姻、事業、人生、家庭等諸多方面,還從醫學角度出發,向我們闡述了“鈍感力”的合理性,它實際上是一種很智慧的處世法則,對當代社會中的人們有着全新的啓發,而他本人深受到鈍感力的恩賜,並令他終身受益。渡邊淳一先生即使成名後,仍保持清醒的頭腦,從容不迫地應對生活中出現的一切,保持不敗的地位。這令我想起了在中國盡人皆知的四字名言“難得糊塗”。“難得糊塗”是清朝乾隆年間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的傳世題書,乃是他爲官之道與人生之路的自況,因此也被稱爲“真乃絕頂聰明人吐露的無可奈何語,是面對喧囂人生,炎涼世態內心併發出的憤激之詞”,這兩者之間有着精妙的寓意相通之處。

讀完《鈍感力》,首先明顯的第一感覺便是身體內外變得通達舒暢,神清氣爽。從科學的角度很好解釋,我們體內的血管都是由神經來控制,當生活中出現坎坷、遭遇不平,憂慮、孤獨、怨恨、憤怒等不良的情緒偏頗,會造成交感神經緊張,引起體內血液循環紊亂,五臟六腑運行失常,長此以往便會導致疾病的發生。所以說,從這個角度說,鈍感力在保健養生方面有着直接獨到的意義。

在生活中,“鈍感力”與進取心同樣難得,“忍耐、包容、專注”,是“鈍感力”的三個元素。

忍耐,是一種品質、一種精神。在生活中,對於同伴的批評、朋友的誤解,別人的指責,過多的爭辯和“反擊”實不足取,惟有冷靜、忍耐、諒解最重要,細想一下,的確沒有多少事情需要以“針尖對麥芒”的方式加以處理,運用鈍感力把一些所謂的“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便會消除一些無謂的煩惱,擺脫不必要的刺激,因爲忍耐,就會獲得一份力量,在磨難挫折面前坦然豁達而不氣餒,那麼就會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美好和精彩。

包容,是一種博大精深的境界和意境,是人的涵養、處世經驗,能夠原諒他人過錯,不錙銖必較,耿耿於懷,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和和氣氣地做個大方的人,這樣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將化作五彩的樂章,就會獲取一個放鬆、自在的人生。

專注,少些私慾與歧視,多些理解和善良,難得糊塗,大智若愚,更好地專注那些有助於我們幸福和美好的東西,才能生活在歡樂與友愛之中。正如渡邊淳一先生所說的“就情感而言,愛就是一種鈍感力。”“凡事看得過重而自尋煩惱的時代,應該宣告終結了”。

  鈍感力讀後感6

《鈍感力》這本小書總共有十七章,閱讀起來通俗易懂,但是也許是我閱讀能力不足,始終沒有找到大師在編寫時候章與章之間的邏輯,所以爲了方便消化,我把這本書分爲了三個部分:身體健康的鈍感力、人際關係的鈍感力和兩性關係的鈍感力。

第一章是引出與敏感相對的有一種力量往往被我們忽視,就是正面的鈍感力,往往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拜鈍感力所賜。接下來有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身體健康的鈍感力(三、四、五、七、十、十六)

第二部分:人際關係的鈍感力(二、六、十三、十五)

第三部分:兩性關係的鈍感力(八、九、十一、十二、十四、十七,其中女性的鈍感力爲:十一、十二、十七)

第一部分:身體健康的鈍感力

首先,渡邊淳一提出了一套理論:人體的血管是由自律神經控制着的。當人們心情愉悅的時候,自律神經能夠正常工作,使得我們的血管能保持舒張狀態,血流也很舒暢,那麼身體也變得健康;然而當人們處於焦躁不安的狀態時,自律神經就有了更大的負擔,血管收縮,血流不暢,這也就是爲什麼長期的不安容易使人患胃潰瘍的原因;樂觀向上的人也更容易遠離癌症,即便得了癌症也有着更高的存活率和康復率。

身體健康的鈍感力可以說是遲鈍的身體器官,例如遲鈍的五官可以使得身體更加舒適,更容易適應變化的環境,而不至於讓身體其他器官過度損耗,吃得好,睡得飽。這樣的人才能從容自若,胸襟開闊的長壽下去,也纔有精力去專心工作,去愛別人。因此,身體的鈍感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礎。

另外,特別提及了鈍感力可以抵禦癌症。所謂癌症的的遺傳也是因爲如果父母比較神經質的話,那麼所養育的孩子也往往很敏感,這種性格患癌症的機率相對較高。所以這讓我們換了一個角度來自省自己的性格缺陷。

特別的是,書中用了一些平時常見的小事情來證明自律神經的作用,例如爲什麼心情暢快的時候喝酒容易醉,爲什麼心情不好的時候藥物的吸收也很慢,這些小例子也十分有趣。

第二部分:人際關係的鈍感力

這裏的人際關係包括如何面對來自外界的批評、讚揚、嫉妒和諷刺,還有如何在一個集體中生存下去。

這裏的鈍感力當然不是貶義的遲鈍,而是一種正面的鈍感力,對於批評嘮叨選擇不那麼認真的對待,經得住摔打,從而學到更多東西,不因爲別人的批評而一蹶不振、倍受打擊;而面對別人的讚揚,不需要太多的根據,可以借勢逞強、得寸進尺,從別人的讚揚中積攢出一股勁頭,讓自己不斷提高,變得更加優秀。面對身邊的嫉妒和諷刺,擅於利用鈍感力去靈活積極地看待它,與它共處。別人說了中傷自己的話,不要因此耿耿於懷,放寬心,從容的想想別人爲什麼這樣指責自己,看到自己因爲優秀而被嫉妒,又因爲別人的嫉妒去反省,變得更加優秀,因此我們應該去感謝嫉妒和諷刺自己的人。

關於如何在一個職場中生存下來,其實就是如何在集體中笑到最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毛病,無視種種的不快,不要太在乎,慢慢的這些不快就不見了,我們對於別人的毛病也就有了鈍感力。這些道理說起來很容易,就是忍耐,放輕鬆去看待,但是做起來並不容易。我們明明知道對抗是一種內耗,但是卻總是敏感地抓住別人的缺點不放,反而無法自然的和對方相處。這些書裏的說到底只是提供了一種理論,讓我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有一種參考標準,但是操作起來卻需要另外一種生活的智慧。

第三部分:兩性關係的鈍感力

作者非常準確的點出在戀愛和婚姻中的相處之道就是鈍感。戀愛中男人如何追女神?光有高個子、高收入、高學歷還不夠,只能說在物質條件上他們贏在了起跑線上,但是鈍感力讓男人能夠堅持不懈的追求一個女人,可以擁有很強的戀愛能力與異性長久的相處下去。試想哪怕一個男神,極其敏感,挑三揀四,是男神又怎麼樣?能吃嗎?在婚姻中也是如此,雙方需要有一定的相互包容和忍耐,讓兩個人能夠按照他們的本性生活在一起,而不要特意的去想改變對方,這樣的相處纔是輕鬆愉快的。

兩性裏特別提到了女性。與我們以往的理解不同,女性不僅不是脆弱的一方,反而是極具包容力、曖昧而頓感的性別,相比之下,男性則更加刻板、耿直而敏感。這源於造物主對於兩種性別的職能劃分。女性被賦予了延續人類存續的重任,因此她們是更耐寒、耐痛,更加強健,出血更多也能夠存活下來。

女性的另一個神聖的職責是作爲母親。“母愛是鈍感力的極致。母與子,是最強大的鈍感力結合而成的依賴關係。”一個母親可以忍受分娩之痛,無條件的養育自己的孩子,原諒孩子的一切錯誤……這些如果是一個沒有做過母親的人是無法理解的。俗話說“爲母則強”,一個母親在生養一個孩子的過程中,自己也獲得了巨大的成長,鍛鍊了極強的鈍感力。所以當她們在面對一些關鍵時刻的時候往往爆發出的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堅定。

作爲一個普通人,都有敏感和遲鈍兩種狀態。在涉獵了一些心理學書籍之後,我更加相信,我們的敏感不應該被作爲一種攻擊的武器來朝向他人,而更應該看做一種工具,使我們瞭解自己愛護自己,同時敞開心扉去理解他人,給予他人最舒適的交往空間,或在他人陷入困境的時候敏銳地發現並伸出援手。最後最佳的狀態或許是:一方面我們與自己和解了;另一方面,你不說,我卻都明白。而遲鈍這時更像一個盾,可以作爲最有利的武器予以還擊,同時保證我們身心健康,更好保護內在的敏感,讓我們不斷成長。這就是所謂的“越長大,內心越柔軟,外表越堅強”的意義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