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有感

本文已影響 3.5W人 

昔春秋列國之際,使在其間,賦《詩》以見志,故有作者之志,有賦者之志,二者或如壎篪之和,未必如榫鉚之合。後人之讀歷代詩,則亦有作者之志,與夫讀者之志焉。讀者之欠伸魚睨,擊節拊髀,神飛杳冥,思入幽微,或非作者本意所及。如玉谿生《錦瑟》詩,讀者旁搜遠紹,或以爲悼亡之作,或以爲身世之感,或以爲論詩之什,玉谿生既不可復作於九原,亦“曷各言爾志”也。若後人之論詩,則亦有作者之志,與夫論者之志。夫丹青皁白,色有偏嗜;《韶》《武》鄭衛,音有偏好;辛夷杜若,香有偏賞;昌歜羊棗,味有偏愛。詩亦宜然。論者以己之才性鑑作者之詩,以作者之詩適己之才性,必有一二相近者,如干相遠者。或好而抗之則在青雲之上,惡而抑之則在黃泉之下。此則論者之志,假古之作者以爲旗纛,左右偏袒,以爭爲黃池之長耳,不知古之作者何嘗欲爲後人詩龕中之泥胎?古作者已矣,形骸委於塵壤,魂兮歸於河嶽,浩然與溟涬同科,亦何勞後人黨枯護朽,爲此噂沓之爭?今欲瘳此膏肓,則無如“泛愛衆,而親仁”。仁始於親親,己之才性固不能無所親近,然親之可也,佞之則不可而難行,於諸家則平情視之,如斯則悠悠之口,庶幾可關矣。

讀《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有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