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中國文學史有感

本文已影響 3.76W人 

“一個人的熱愛會寫在臉上,充盈在言語中,滿溢在ta說話的語氣裏”,我想這句話用來形容歐麗娟老師再合適不過。

讀中國文學史有感

最近這段時間不管忙或不忙,自己每天多少都會花點時間聽聽國立臺灣大歐麗娟老師講的《中國文學史》。不同於網上的各類快餐課程,這個課程很長,一部視頻動輒2小時以上。

女老師很可愛,卻又很博學,很有激情,旁徵博引,總是一副想要告訴你多一點那些神奇的古人、文學那些史話甚至各類軼趣的樣子。

半路出家幹文字的我,此前從來沒正兒八經瞭解過文學的歷史和發展,跟着這位女老師,才瞭解了到底何謂《詩經》何謂《楚辭》,才知道原來《詩經》《楚辭》竟然有南北之分;才聽聞了屈原的神祕“巫史”身份猜測,才知道爲何一直聽說楚辭的文風、內容奇幻詭怪……

從高中畢業後,我便沒再真正接觸過文學,沒有引路人,如果這麼說的話,這位隔着臺灣海峽的女老師,或許算是我的引路人了,爲我打開了一個新奇的真正屬於文學的世界。

原來我對漢賦的那種總覺得熟識的感覺並不是沒有道理,用以“潤色鴻業”的漢大賦,所做的真如今天的職業文案一般,是爲錦上添花而作,所以纔會“鋪彩詩文”,極盡奢華。原來倒詞、換詞以提高文字高級感的做法,在漢賦的後期就已經被當時的文人所用,而不是今人所創;原來從四言至五言、至七言,竟然從先秦跨越到了南朝,原來一字之差,所帶來的'表述,竟然有那麼大的差距……這一切對我而言都那麼新奇。

上學時我很喜歡古文,我背了一些詩,還記得一些古代的文學家,可是我並不知道古代的文學家中,還有那個發明了地動儀的張衡;不知道李白的各種“歌”“行”詩竟然跟楚歌、跟漢樂府詩、跟那個生前不被重視的鮑照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我驚奇於創造了中國文學史巔峯的唐宋詩詞家們,同樣也是踩着前人的肩膀,以幾百上千年發展出來的意象、寫法,成就了唐詩宋詞的輝煌。

歐麗娟老師在課上的一次信手拈來,卻無意中帶着我做了一次文學分析,我才知道如何將一句看似是個整體的話,從現象與結果、評論分開去看待,才因此看懂了很多原來只覺得是囫圇一團的表述。

秦羅敷與李夫人,讓我知道了有“美的效果”寫法;歌的散失,詩的傳承,讓我知道了“時間的藝術”和“空間的藝術”之說……

聽了這麼長時間的課,能記住的人名、文學評論作品其實並不多,可是那些思維、那些發展脈絡,如打開了一個新世界般,讓我窺見了文學高貴的美,也因此才能夠讀懂今天的文字世界。

在很多同行看來,這些似乎對我的工作並沒有幫助,還不如去看看各類同行業公衆號,可是對我自己,這些莫名讓我覺得安心。原來看什麼寫什麼,不知道別人爲什麼那麼寫,也不知道自己落筆到底落在了哪,就像小孩子摹畫,或許形似,卻沒有靈魂。又像在黑夜中行路,你看不見來路和去向。可是這些看似無用的歷史,卻像一條細細的線,拽在手中,在黑暗中串起了過去和現在,讓人的內心,終於有了些許的着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