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家庭教育》優秀讀後感(精選5篇)

本文已影響 3.86W人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優秀讀後感(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家庭教育》優秀讀後感(精選5篇)
  《家庭教育》讀後感1

父母把孩子養育成人,是一件快樂的事,在孩子身上寄託着我們做父母的全部希望。但教育孩子卻是一件苦惱的事情。父母費盡了心血,孩子卻總不能如自己的理想。有的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有的父母節衣縮食儘量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孩子卻滿不在乎,甚至對父母不滿。有的孩子把父母的教導視爲羅嗦。現在的孩子也不知怎麼啦?難道是我們在家庭教育上出現了問題嗎?

培養一個好孩子不容易,家庭中的一切都是教育,而且在人的成長中伴隨終生。

1、可用家人的觀念、行動引領孩子知道什麼是健康,怎樣保持健康,這個最重要,沒有健康,別的無從談起。

2、用謙和、善良的心去教育孩子,讓孩子心中有愛,這是全家永遠保持和睦關係的動力源泉

3、把分析事物的正確心態告訴他,使它成爲心胸豁達、志存高遠、明辨是非、目光長遠、勇於面對困難、堅毅的人。

4、用專心做事的態度影響他,使它成爲做事細緻、注意力集中,能恰當評價自己的勞動、不淺嘗而止的人。

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疼愛,更是約束,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責罵,更是引領。家庭教育不是事後的消防隊,更是事前的防火牆。家庭教育少在孩子身上找缺點,多在自己身上找不足。不是事前沒考慮到,就是事後做的不夠好。捷徑是從小多和孩子一起做事,娛樂,別把孩子的時間推給閒逛的孩子,交好朋友才能做好人。作爲家長,我們一定會努力配合老師的教育,爲孩子的明天,未來創造良好的環境而努力。通過學習一定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讓我們共同努力爲孩子精心編織美好的未來吧。

  《家庭教育》讀後感2

在讀《家庭教育》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覺得好的孩子總是好的,不好的孩子總是不好的,至於爲什麼好,爲什麼不好一直沒有深究,覺得或許這就是父母的命。但事實上這並不是命,而是和教育分不開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永遠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師。父母的潛移默化纔是對孩子最大的影響,這也就是爲人父母最大的壓力,所以要培養教育好孩子,就先得從自身做起。

現在的許多父母十分自私,打着給孩子創造富裕生活條件的幌子,好像是爲了孩子願意付出一切,但其實卻很少捨得多爲孩子花一點心思。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在模仿着大人,既然把他帶到這個世界就有責任關心他愛護他。現在的孩子由於家庭條件的優越,而且獨生子女比較多,有一部分孩子不在父母身邊長大,而是由老人們代爲看管,很多父母只是定時去看望一下而已。其實孩子小的時候是特別需要父母的關愛,倒不是說長輩們不關愛他們,但是此愛非彼愛。慚愧地說,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有時也抱怨也覺得很累,看着別人在瀟灑的享受生活,我過着圍着家庭轉的日子,而且還總是有個“小尾巴”跟在身邊。現在想來,幸好由於種種原因,我不得不自己帶孩子,如果我也把孩子放在父母身邊,放手不管,將來我一定會後悔的。以前孩子都因爲讓老人帶慣的.不聽話,脾氣太犟了,還好現在孩子還小,改正還不晚。千

萬別小看孩子,別以爲他小小的,貌似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心裏都明白,只是說不出來而已。

這本書的很多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書中談到的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也非常贊同,只是真正做起來有點難度,尤其是堅持長期如此,更是難上加難。讀完這本書給我上了非常有意義的一課,也是對我這個不太稱職的媽媽敲響了好好教育孩子的警鐘。

班主任老師曾說過,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哪一個父母堅持的時間長,哪一個孩子就是最優秀的,現在不爲孩子操心,孩子的後半輩子都需要你操心,這句話說的太對了。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每個父母都是藝術家。相信我們做父母的只要選對了正確的方式方法,用心的去關心教育孩子,那麼每個孩子都是最出色的。

  《家庭教育》讀後感3

仔細拜讀了《家庭教育》一書,覺得很有感觸,書中的內容廣泛而又平易近人,沒有一般教育理論那麼高深,很容易被接受進而產生共鳴。

陳鶴琴先生說:“小孩子生來是無知無識的,不知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他的一舉一動可說一方面受遺傳的影響,一方面受環境的約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時候,環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養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於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識之豐富,思想之發展與否,良好習慣之養成與否,家庭教育實應負完全的責任。”作爲一個母親,我對此觀點十分認可,特別是以下幾個觀點對我很有啓發:

  一、把握好“愛孩子”和“管孩子”之間的度

不管該書發行所處的年代還是現在,過分溺愛和專制式的嚴厲管教始終是兩種普遍存在的錯誤態度和做法。前者是對孩子無原則的愛,它有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因而他強調“對子女要愛護,但絕不要溺愛”。同時,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專制式的嚴厲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這種管教方法的後果只能是摧殘兒童的創造力,束縛兒童的思想。

  二、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陳鶴琴多次告誡家長:“做父母的教養子女第一條原則,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則’這條原則”。因此,做父母的必須處處以身作則。教育孩子其實也是家長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過程。爲了教育孩子,我們應該儘可能地放棄無規律的生活,隨時檢點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寬嚴不同,孩子就無所適從,甚至會產生投機取巧、輕視長輩,甚至虛僞等流弊,非常不利於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質的培養。

家庭教育既是一個古老的課題,又是一門嶄新的學問。陳先生對家庭教育理論的研究和實踐,爲中國現代家庭教育理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提供了具體的方法,特別是《家庭教育》一書所提出的一些原則和方法,是我們現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教科書。

家庭教育發展到今天,家庭教育已成爲每個家庭、每個老師、每所學校乃至整個社會極其關注的一個社會問題。近來讀20世紀初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和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的教育專著——《家庭教育》,頗有感觸。

  《家庭教育》讀後感4

家庭教育這本書比較全面系統的闡述了,家長怎樣和學校老師在教育好孩子的事情上,觀點和方法說的非常全面而實在,幫助家長怎樣在教育孩子的各個方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和科學的教育方法。從第一章的瞭解認識你的孩子到記錄孩子的成長足跡,對我來說是幫助非常大的,以前總是認爲上學有學校老師管理教育就行了,做爲家長給孩子創造一個合理學習環境就行了,只要學習好聽話就行了。這本書提出了家長決不能僅按着自然法則扮演家長的角色,而應該時刻以一種教育的心態關心孩子的成長,很震撼也的確如此。

六年級這個時期正如書中所說,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對學習產生了極大影響。在學校老師正規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下,得到了全面系統的發展,學習的自我意識、組織性、紀律性,也得到了提高。在學習方面由於知識學習廣泛了,學習開展變得自覺,也有條理一些了,能夠及時的把作業寫完,並幫助家長做一些家務事,喜歡看一些課外書,隨着學習的能力增強,正確的學習方法就非常重要了,幫助孩子掌握好學習方法,總結學習規律,尤其是培養孩子記憶力方

面,只有在記憶的基礎上進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徹,只有在理解的參與下進行記憶,記憶纔會牢固,讓孩子多背一些好的文章,尤其是一些千古美文,或中外名著的片段,讀好語文書,認真寫字,多看書報,擴大閱讀面,讓孩子多觀察生活,從生活中尋找寫作題材,培養好孩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要讓孩子精力集中,講究效率。

這一個學期學習就不夠集中,一會看電視,一會吃東西,玩玩做做,有時看到思想總也集中不起來,一個小時的作業,三個小時也做不完,而且還很馬虎粗心大意,從數學的幾個試圈來看,好多都是在一二題時就做錯很多,檢查一看並不是不會,就是粗心,不是少寫一位,就是少一個符號,以前我不在意,因爲孩子不是不懂不會,就是粗心點,家庭教育這本書提醒了我,粗心大意的毛病是學習方面一個很大的壞毛病,不但會影響學習成績,長大後也會影響工作質量,應該很好的培養孩子的細心、認真、縝密細緻的好習慣,所以家庭教育這本書,非常好,比較深刻細緻的彌補了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不足。

  《家庭教育》讀後感5

本書從孩子教育主要幾個方面進行展開論述,旁徵博引,切中時下流弊,非常中肯,給我們指明孩子成長道路,正確教育方法。看到書裏描寫情況,自然聯想到自己孩子學習、生活點點滴滴,幾分相似、幾分同感上心頭。

拔苗助長不利孩子發展。整個小學階段,孩子需要解決的發展任務,是處理好勤奮感與自卑感。適量的指認任務能促使孩子勤奮感、成就感。反之,如果任務不斷加碼,最終導致孩子無法完成任務,產生挫敗感,要麼反抗要麼放棄努力。一味填滿孩子,久坐桌前,缺少與大自然相處機會,孩子注意力、觀察力、感知力、想象力會有多大發展?我特別能感受到,偶爾幾次的作文作業日,寫完作文都已經快晚上九點了,看起來神態木訥,反應緩慢。有時作業少,完成的早,我們就去外面玩,一會捉迷藏、一會兒翻爬梯、有時在活動器械上做各種難度動作…那神態活靈活現,我說這纔是孩子,孩子愛玩是天性,順着天性培養個性,春天小苗需要陽光和雨露。

健康是革命本錢。該書從中醫角度,讓我們觀察孩子成長變化,同時增長我們中醫知識。病在心,面紅而心熱,病在肝,面青或身體有疼痛,病在脾,面黃而浮腫,病在肺,皮膚面色煞白似有寒氣,病在腎,面黧黑而無光澤。如果一個孩子不愛活動,也許是脾虛而氣弱…。這些都便於我們觀察孩子健康。我家孩子身體健康好,今年長高了許多,在身上有些瘦弱,飯量不大,我們一直比較在意,所以這本書提醒了我們,抽空帶孩子看看中醫,二年級正在孩子換牙齒時期,門牙鬆動一直沒掉下來,如果不及時把牙齒換掉,會影響新牙發育,孩子怕疼,不肯去醫院拔牙,看來做正確事情,也要下決心。

安全無小事。書裏提到:經常向孩子說明什麼事有危險,什麼事不能做,應該怎麼做,而且這種苦口婆心嘮叨,要重複多次纔有效果。這時我想起,過馬路時,一是不能闖紅燈,二是不能跑,要左右多看看,確認安全後在過馬路。還有孩子愛大鬧,做電瓶車時和大人背靠背,這樣萬一摔倒很危險,一定改掉不好習慣。遇到安全危險等如何應對,我們也給孩子考過,不過書裏這10道保命題,還是比較全面的,有些我們也沒遇到,一定要考考孩子,增強防範意識和應對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昨晚我問孩子,媽媽的生日是什麼時候,孩子確實答不上來,看來“不超過20%孩子知道媽媽生日”,統計結果相對準確的。我們無休止拋給孩子很多愛,卻忽視了培養孩子愛他人的能力。付出愛能提升愉快感,把自己最珍貴東西分享給他人是愛的體現。儒家倡導“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影響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中華文明傳統薰陶的孩子不比西方價值觀教育孩子差。爲了培養孩子愛心,大人適當的表現“弱些”,給孩子以關愛別人的機會。別在孩子面前充當成頂天立地大人物。

讓孩子做自己心靈主人。人天生有自己做主的願望,不要強迫孩子學習,讓孩子在試錯中學習,提供發自內心的學習動機,這樣纔有獨立思考能力,纔有創造能力。所以,孩子學習時,不要陪伴,讓她獨立完成,有困難她會自己解決,解決不了的,會求助老師和父母,這點尤爲重要,我們真沒意識到,以後孩子做作業是一定不要陪伴。讓孩子獨自完成作業,在獨立學習過程中,培養孩子自信的品質和專心做作業的良好習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