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5年級家庭教育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1.91W人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5年級家庭教育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5年級家庭教育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5年級家庭教育讀後感1

陳鶴琴是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和兒童教育專家,我國幼兒教育的奠基人。而陳鶴琴老先生所著的《家庭教育》一書,是我國現代教育史上第一個把家庭教育實踐與科學緊密聯繫結合的開拓者。雖然我們還並未成爲家長,但細讀這本書,也能收穫到許多感悟,對我們的專業實踐也有許多啓發。

《家庭教育》一書對於如何教養小孩講得詳細入微。不僅包括養育方面孩子的吃喝拉撒,更包括教育孩子的待人處事方面,用樸實的文字、生動的事例指導家長應該如何正確教養孩子。例如在講到遊戲與玩物時,陳鶴琴老先生建議家長應當謹慎挑選,保證孩子的安全,讓孩子學會在遊戲中成長探索,確保孩子身體和心智健康的發展;又例如在責罰方面,陳鶴琴老先生提醒各位家長應理性思考,避免意氣用事,教育孩子用積極的暗示比消極的命令好得多,比如孩子字寫得不好,不要去全面否認,而是告訴他那幾個字寫得特別好,剩下的字也請像這幾個字一樣寫得工整規範。

看這本書時,突然想起小時候犯了錯,媽媽總會告誡我:“小心爸爸回來教訓你。”我想,在現在的大部分家庭教育中仍是存在這種情況。這就好比戲劇,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媽媽總是扮作紅臉,給予你慈母的愛,而爸爸總是扮作黑臉,給你嚴父的威嚴。可是大多數家長都沒有想過慈母的愛並不能消除嚴父帶來的傷害。《家庭教育》一書告訴我們爸爸並不是大老虎。父親是孩子力量和勇氣的依靠,不要隨意用父親去恐嚇孩子,孩子做錯事後不要就對他說:你再不聽話,你爸爸回來教訓你!這樣子只會將孩子推得更遠,對父親產生天然的抗拒感。

陳鶴琴老先生在《家庭教育》一書中提供了諸多養育孩子的方法,這些方法淺顯易懂、容易掌握,但我們知道,教育孩子是一門大學問。陳鶴琴老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活教育”理論,這一理論思想在此書中也多次滲透與體現。“活教育”就是強調教育與生活實踐、社會現實緊密相連,譬如現代教育所提倡的"素質教育”,都是爲了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正確認識孩子好遊戲、好模仿、好奇、喜歡成功、喜歡野外生活、喜歡合羣、喜歡稱讚的年齡特徵,正確把握孩子的心理,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活”的教育。就好比,孩子喜愛遊戲,成人就應多多創造條件並鼓勵孩子參與,提供合適的玩伴、衣着以及各種“活”的、安全健康的、易於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玩具。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我們的活教材,在教養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多多帶孩子到戶外去,而不是關在家裏,怕孩子弄髒衣服、受傷、受累或受涼感冒,而是在確保孩子的安全健康的前提下,讓孩子多去探索、多去感知。因爲,生活纔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環境。

“做父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家庭教育》這本書爲廣大成人提供了一個借鑑。這本書教育父母不僅是要給孩子一個健康的身體,更是要給孩子一個健康的人格。

  5年級家庭教育讀後感2

《家庭教育》裏的《爲孩子選一所好學校》一文,闡述了一些獨到的見解和觀點,分析了其中的利與弊。這將爲許多即將步入小學的孩子的家長們,提個醒,作個建議,供家長一個參考。不一定要上名校,上寄宿班。以爲上了這些學校,孩子的前途就鎖進了保險箱。將來一定會出人頭地。殊不知,不適合孩子的學校制度,反而會使孩子拔苗助長,適得其反。譬如,要就近擇校,這樣就不會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路上,路上安全也是一個問題。

有心理恐懼的小孩也不適宜上寄宿班,因爲小孩更沒有安全感,反而造成更多的心理負擔。都說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大要素,只要讓孩子從小培養起對學習的興趣,那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先天的固然很好,但後天培養更重要,與其在東奔西走,千方百計想盡一切辦法要進名校,擇名師,還不如加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多培養一些他自身對學習的興趣。

《家庭教育》中的《智慧父母》不能不提,這些在教子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按照書中的方法基本能得到奏效。還有《家長學校》,《幼兒發展》等等,看了都獲益匪淺。還有《巧手媽媽》,《小製作》,《家庭醫生》,都是值得一看的好欄目。希望以後能讀到更精彩,更實用的《家庭教育》。來共同提高對幼兒教育的認知能力,爲他走向健康的人生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礎,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5年級家庭教育讀後感3

近日,拜讀了我國現代着名教育家、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陳鶴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書。此書分十三章,以淺顯平實的語言,闡述了兒童的心理特點以及爲人父母者如何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書中陳鶴琴先生運用了一百多個案例,而其中絕大多數案例都是有關兒子一鳴的。從所舉事例可以感受到,陳鶴琴先生在教育子女上,非常用心、細心而有耐心,其程度超過許多的母親。陳鶴琴先生對自己的子女進行了長期的觀察試驗,探索出了一條科學的家庭教育道路。

陳鶴琴先生指出,“對於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應當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態度。”此話說得不無道理。在不少家庭裏,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大多采取的是這樣的作法: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一個對孩子怒氣沖天,大發雷霆,一個卻對孩子好言相勸,哄騙利誘。如此一來,孩子便可能會得寸進尺,甚至對父母之言產生輕視之感,教育的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不僅如此,年輕父母與爺爺奶奶輩之間,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必須採取統一的態度。此外,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也同樣如此。作爲教師,不管是學習習慣還是生活習慣,一旦發現了問題,都會嚴肅對待,認真教育。可現在很多家庭,要麼是稱沒時間管教孩子,要麼是過於溺愛孩子,對於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極不重視,聽之任之,放任自流;更有甚者,家長所教的,完全跟學校教師所教的背道而馳。結果呢,老師辛辛苦苦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抵消,造成了1+1=0的後果。這豈不令人難過?因此,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方方面面都應該達成一致,這樣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書中124頁,有這樣一句話:“做父母的對待子女應當有相當的禮貌。”陳鶴琴先生的話,促人深思。是啊,不管是父母,還是教師,我們面對的都是孩子。雖然他們年齡小,但同樣是獨立的有個性的完整的“人”。因此,我們在與孩子相處時,就應該遵守這樣一個原則,把他們看做一個真正的“人”!既爲真正的“人”,就應當享有作爲“人”的尊嚴。我們就應當同樣給予他們尊重,而不能因爲是他們的父母或教師,就任意的訓斥,或時整天板着臉孔,做出一副威嚴無比的樣子。這樣,有可能表面上讓孩子馴服了,但孩子的內心呢,卻不見得信服。甚至,還會在父子、母子或師生之間,出現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導致彼此的隔膜。此舉,實在是百害而無一利啊!但如若尊重孩子,則孩子會心悅誠服地接受父母或老師的教誨,教育效果自然很好。同時,有了尊重作基礎,孩子與父母或教師之間的關係則會顯得和諧、和睦而快樂。這種良好的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則是用金錢也買不回來的。同時,孩子是善於模仿的。父母或教師的言行會在耳濡目染中影響孩子,潛移默化地教會孩子怎樣與人相處,怎樣尊重他人。

陳鶴琴先生在書中還提到,“做父母的應當教育小孩子愛人”。看到此處,不禁想起了一位學生家長曾經愁容滿面地對我說起的一句話:“真不知道現在的孩子怎麼了,一點兒都不曉得關心父母!”其內心的憂慮,溢於言表。我想,有此煩惱的肯定不止她一人。其實,這怨不得孩子。孩子不是生下來就什麼都懂得,需要後天的培養。爲人父母者,肯定都非常愛孩子,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掏心掏肺地爲孩子操勞,爲了孩子,再苦再累都在所不辭。但可憐的父母們忘記了一件頂重要的事,忘記在愛孩子的同時,教會孩子關愛他人。於是,培養出了一大批自私自利的小皇帝和小公主。於是,父母們無奈地發出上述的感慨。其實,教會孩子關愛他人,並不難。關鍵在於,爲人父母者要有高度的教育意識,要善於抓住生活中一個個轉瞬即逝的教育契機,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愛心培養。比如,家人生病時,可讓孩子端水拿藥,噓寒問暖;吃飯時,教孩子把好吃的飯菜夾給長輩吃;出門購物時,讓孩子幫着拎東西;家人生日時,自制或選購小禮物,並送上幾句祝福的話語;遇上自然災害,引導孩子用零花錢爲災區捐款……事不在大小,但只要父母有意識地長期進行訓練與培養,那孩子必定會成爲一個富有愛心、關愛他人的人,而不會成爲爲世人所不齒的自私自利之徒。

“凡小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情,你千萬不要替他代做。”這是陳鶴琴先生在書中提到的一個觀點。其實,這其中的道理,爲人父母者可能都懂。可真的遇上,卻還是忍不住動手幫着孩子做了。就拿我來說吧,兒子小時候,生怕他剝不好葡萄,總是一顆顆剝皮去籽後再送到兒子嘴邊。做其他事,也是如此,關懷備至。老公發現後,極力反對。細細想來,自己的確做得不夠高明。表面上是愛兒子,實際上卻在無意中害了兒子。讓孩子做能所能及的事情,好處多多。

首先,在孩子獨立做事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遇到困難,爲了克服困難,他們自然會積極動腦,想辦法解決。這將極好地促進孩子的思維的發展。其次,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事,可以發展他的雙手的小肌肉,訓練並提高雙手的協調性和靈活性,而這又將促進孩子大腦的發展。第三,孩子獨立做事,可能成功,可能失敗。成功,則可從中獲取寶貴的經驗;失敗,則從中汲取沉痛的教訓。因此,成功也好,失敗也罷,對於孩子來說,都是非常珍貴的鍛鍊機會,都將很好地幫助孩子積累實踐經驗,以免重蹈覆轍,提高做事的能力。第四,讓孩子在獨立做事,則孩子就會獲得成功的機會,就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而這種成功的體驗,是父母所不能給予的。在享受成功喜悅的同時,孩子的自信心也會隨之增強,從而激發起再一次衝刺的信心和慾望。因此,爲人父母者,何不放開手腳,讓孩子們獨立地做事呢?

沉浸在字裏行間,聽陳鶴琴先生娓娓道來,真的是受益匪淺。陶行知先生曾讚道:“這本書是兒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因此,真心希望有更多的爲人父母者能捧起此書,認真拜讀,這樣,“小孩子可以多發些笑聲,父母也可以少受些煩惱了”,多好!

  5年級家庭教育讀後感4

讀一本好書,就好像和一位品格高尚的人交流。這句話是我從讀《家庭教育》這本書中感悟到的。

《家庭教育》這本書一共分十三章:兒童的心理,學習的性質,普通教導法,衛生上的習慣,遊戲與玩物,遊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遊戲,小孩子爲什麼怕,爲什麼哭的,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小孩子怎樣學習待人接物的,我們應當怎樣責罰小孩子的,怎樣可以使小孩子的經驗格外充分些,爲兒童造良好的環境這十三方面的內容。讀完後,我深深地爲我以前不會當媽媽而慚愧,好在孩子還小,我還可以改之。其中書中讓我久久不能從腦海中忘記的一個詞就是“以身作則”。

以身作則這一個詞語的意思是以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以自己的行動來教育好我們的孩子,可我們家長很多時候是用嘴來教育孩子,而不是行動。書上有一段話這樣說:兒童在沒有進入學校之前,一天到晚最親近的人當然是父母,父母的言語動作,最是兒童所習所聞的。就是進了學校之後,放學回家,還是和父母在一起,如果父母的知識習慣好,兒童早已受到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學校教育,自然就相得益彰。所以做父母的教養子女第一條原則就是“以身作則”。父母如對人禮貌,孩子也不例外,父母是一個悲觀的人,看事物都用悲觀的眼光去看,那孩子的態度也一定是悲觀的。父母是一個樂觀的人,看事物都用樂觀的眼光去看,那孩子的態度也一定是樂觀的。兒童是容易受暗示的。現在我自己的孩子已經讀六年級了,學習的任務越來越重,學習成績也擺上了第一位,做父母的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呢?顧名思義還是以身作則。我要求自己做到:

1、多看書,和孩子一起看,一起聊書中的內容,聊書中人物性格,聊看過這本書後你有什麼想法,聊書中的什麼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2、不和老公吵架,儘量一家三口人一起外出活動,讓家庭氣氛和諧。

3、良好的做息時間,早睡早起。

4、努力學習廚藝,儘量滿足孩子的食慾要求。

我這樣做了的以後的時間裏,我們的變化是,孩子和媽媽的關係不是在口水的戰爭中進行的,媽媽提出的要求,孩子也會樂於去完成,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大大提高。

以前,我只要一發現孩子有問題,心裏就着毛。現在,我也能沉住氣,不會總生悶氣了。多虧了這本書,它時時提醒自己,先要求自己,先把自己的事做好,以身作則,爲孩子樹立一個有內涵的媽媽形象。前進的路上是曲折的,相信我們的明天是美好的。爲了我的孩子,我要加油!

  5年級家庭教育讀後感5

“小孩子實在難養的很!”“小孩子不但是難養的,而稍明事理人,知道也難教得很!”

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而父母面對“生來好動”的小孩子往往也很頭疼。《家庭教育》這本書中,陳先生提供了諸多養育孩子的方法,這些方法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讀完這本書以後,小孩子可以多發些笑聲,父母也可以少受些煩惱了。書中多用了一鳴的例子,讀來也是很富有童真童趣的。這本書既是兒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書中對於怎樣教育小孩講述的詳細入微,淋漓盡致。小到吃喝拉撒,大到待人處事,都清楚地指導,家長應該怎樣去做。

閱讀過程中,我們與作者體會着各種育兒的心得,感悟爲人父母的苦與樂。“怎樣爲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真是一門需要用熱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積起來的學問。家庭教育素爲我國所重。陳老先生在書中寫道:“做父母是一樁不容易的事情,一般人太把這樁事情忽略了,太把這樁事情看的容易了。”很多父母可以把蜂養的很好,有養蜂的學識技能。也可以把蠶養的很好,有過硬的養蠶技能。甚至養牛,養馬,養羊,養魚,養鳥都可以總結出一大堆的技能技巧,而唯獨養育自己的兒女反而不如養雞,養貓,養狗來的用心,看得重要。這種情形在我國現階段,仍然司空見慣,非常普遍。所以對於父母來說,《家庭教育》這本書人更加值得學習,值得深思並用於實踐當中去。

書中有兩大塊內容所佔篇幅較大。一是衛生上的習慣,二是遊戲。陳老先生用了兩個章節共25條原則,詳細提供了關於小孩子衛生習慣的養成,從這點也可以看出,他對小孩的身體健康的重視,即使放到現在,“體”也是放在首位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強健的身體是小孩子幸福的根源,若身體不健康,小孩子固然終生受其累,而做父母的也要受無窮的痛苦。衛生的習慣與身體的健全是有密切關係的。有許多做父母的對於種種衛生的習慣不但沒有顧到,還有許多誤會。所以在這本書中陳老先生也詳細的把主要的習慣一一列舉出來,引起做父母的注意,並已解除許多無謂的誤會。比如陳先生列舉了有父母在孩子六七歲大,還給他餵飯,穿衣服,收拾東西等狀況,提出父母包辦代替,其弊端有三“。剝奪孩子肌肉發展的機會。養成孩子懶惰性格。養成孩子不識時務,不知勞苦的性格。”

同時也指導父母應該怎樣幫助小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比如最好用誘導的方法去教小孩子穿衣服。他列舉了一鳴在兩歲兩個月時,早晨穿衣服,他的母親就給他一本圖畫書看,或者一同唱歌講講故事,這樣就可以讓他忘記穿衣服這一回事,安安穩穩的,讓他母親穿衣服。而不是像另外一個孩子的父母強迫孩子穿衣服,甚至大罵孩子。因爲陳先生知道小孩子是不喜歡穿衣服的,所以他提出,父母應當誘導小孩子穿衣服,“循循善誘”這種方法可以讓孩子更好地認爲,穿衣服是一件開心愉快的事。

另一大塊詳述了孩子的遊戲,我們都知道遊戲是幼兒園最基本的課程形式,同樣在家庭教育中,遊戲也相當重要。陳老先生首先提出遊戲的條件:有適合的伴侶,有遊戲的機會,有舒適的衣服,同時也教育孩子學會收拾玩具,養成整理物品的習慣。作爲父母也要提供適合的遊戲玩具,要注意衛生安全。他認爲做父母親的,不要以愛子女之心太切,而對於玩物之優劣毫不加考慮。凡小孩子看見喜歡的就買給他玩。要知道玩物是有好有壞的,好的玩物固能激發思想,啓迪知識,強健身體,培養美感,但壞的玩物是要發生危險而束縛思想的。所以做父母親的購買文物的時候應該慎重一些纔好。

其次,陳先生認爲遊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遊戲。我們都知道,小孩子是好動的。倘若沒有適當的東西可以玩,那就要吵鬧哭鬧的,做父母的也會很心痛,心煩。那父母就可以讓小孩子自己獨自消遣,比如玩一些畫圖、看圖、剪紙、玩沙、玩泥等小孩子都特別喜歡玩。一方面可以獲得很好的經驗,一方面也不至於纏繞別人,於小孩子於父母來說都有很大的好處,何樂而不爲呢?

且讀且思,且思且悟。陳老先生對兒童的喜愛,對兒童教育事業的熱愛,對中國兒童發展的期盼,感動着我,震撼着我。在這種熱愛與期盼之中,我看到了他的教育思想感染了一位又一位疼愛子女的家長。所以這本書也希望家長們能夠好好的看一看,仔細閱讀。

  5年級家庭教育讀後感6

在讀《家庭教育》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覺得好的孩子總是好的,不好的孩子總是不好的,至於爲什麼好,爲什麼不好一直沒有深究,覺得或許這就是父母的命。但事實上這並不是命,而是和教育分不開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永遠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師。父母的潛移默化纔是對孩子最大的影響,這也就是爲人父母最大的壓力,所以要培養教育好孩子,就先得從自身做起。

現在的許多父母十分自私,打着給孩子創造富裕生活條件的幌子,好像是爲了孩子願意付出一切,但其實卻很少捨得多爲孩子花一點心思。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在模仿着大人,既然把他帶到這個世界就有責任關心他愛護他。現在的孩子由於家庭條件的優越,而且獨生子女比較多,有一部分孩子不在父母身邊長大,而是由老人們代爲看管,很多父母只是定時去看望一下而已。其實孩子小的時候是特別需要父母的關愛,倒不是說長輩們不關愛他們,但是此愛非彼愛。慚愧地說,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有時也抱怨也覺得很累,看着別人在瀟灑的享受生活,我過着圍着家庭轉的日子,而且還總是有個“小尾巴”跟在身邊。現在想來,幸好由於種種原因,我不得不自己帶孩子,如果我也把孩子放在父母身邊,放手不管,將來我一定會後悔的。以前孩子都因爲讓老人帶慣的不聽話,脾氣太犟了,還好現在孩子還小,改正還不晚。千萬別小看孩子,別以爲他小小的,貌似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心裏都明白,只是說不出來而已。

這本書的很多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書中談到的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也非常贊同,只是真正做起來有點難度,尤其是堅持長期如此,更是難上加難。讀完這本書給我上了非常有意義的一課,也是對我這個不太稱職的媽媽敲響了好好教育孩子的警鐘。

班主任老師曾說過,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哪一個父母堅持的時間長,哪一個孩子就是最優秀的,現在不爲孩子操心,孩子的後半輩子都需要你操心,這句話說的太對了。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每個父母都是藝術家。相信我們做父母的只要選對了正確的方式方法,用心的去關心教育孩子,那麼每個孩子都是最出色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