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最新《風流去》讀後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3.58W人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風流去》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風流去》讀後感範文

  《風流去》讀後感1

最近花三週的時間將鮑鵬山先生的《風流去》讀完了,此書講述了從春秋時期的老子、孔子開始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陶淵明、謝靈運爲止的近一千年間的中國文人命運的跌宕起伏和與此交織的中國歷史!

《風流去》既是一本文人史也是一部血淋淋的中國古代史,壓抑、痛苦、無奈一直伴隨着我讀完本書。從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開始,中國古代文人所特有的內涵就開始產生了,不論是修身齊家還是治國平天下,都有了自己所特有的學派!

春秋戰國始出諸子百家,從而出現了對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不同嘗試,那時的社會還是有“禮”存在,這些文化精英做爲君主的座上賓,甚至是帝師的角色參與到國家治理中,發揮自己的才能,大家都是平等的,合則來不合則去;後來歷史前進到秦滅六國,秦相李斯爲了鞏固自己的權勢,出賣自己的道德,殺害同窗韓非、焚書坑儒,妄自以爲這樣可以得來天下太平,可事與願違!他最終被一個比自己更沒底線更加殘忍的趙高害死!從而拉開了中國長達兩年多年的殺伐!血流成河!

漢代秦而立,項羽、劉邦、呂后、韓信這些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最終歷史車輪行進到了漢景帝時期,這一時期我認爲最可悲最可憐的文人莫屬晁錯了。他是景帝的老師,在景帝即位後,祕折上書景帝削藩,結果景帝在朝堂上公開晁錯上書削藩之密摺,導致藩王打着清君側的旗號叛亂,而景帝此時聽從了袁盎建議,捕殺晁錯,腰斬於市,並誅晁錯全族!慘!怎一個“狠”字了得!從此可見某些帝王爲了鞏固自己的利益不惜犧牲人性!晁錯與景帝的關係非同一般,晁錯上書之前景帝不可能不知道,削藩伊始,必至諸王叛亂!晚叛不如早叛!景帝是在利用晁錯逼反諸王,然後誅晁錯,讓諸王反叛的藉口消失,然後拉攏其中猶豫不定的藩王,使他們站在自己一邊來消滅以吳王劉濞爲首的七國集團,最終他的目的達成了!吳國滅了,在推恩令的作用下其他諸侯國問題也解決了,中央集權的使命完成了!從此中國歷史在集權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文人的'地位也進一步降低了!從平等的帝師到隨意丟棄的棄子!當然歷史不可擋,集權是在當下那個時代歷史必然的選擇,可集權的方式可以選擇不那麼沒人性的嗎!誅晁錯可以,但能不能不要誅滅全族呢!

歷史又前進到了東漢,由於東漢順帝時期重用外戚樑商,導致樑商死後大權傳至其不肖子樑冀手中,樑冀爲人跋扈毒辣,眼中只有享樂,誰擋他的去路就是死路一條,而且無比殘忍,他爲了把持朝政先後廢立了多位皇帝。因質帝當面稱他爲“跋扈將軍”而毒殺質帝!此時當朝高官李固看不慣樑冀爲非作歹,同他做了殊死鬥爭,最終不敵被殺!李固被殺之前已知自己必死無疑,就讓留在京中的三個兒子回家去了,李固之女李文姬知道自己兄弟回家,家族必將遭滅頂之災,於是讓三弟李燮,隱姓埋名逃出家門,後對外宣稱李燮回京找父親去了!終於李固被害,其二子也被殺害,僅三子在李文姬的`謀劃下才得以活命,也爲李家留下了僅有的一直香火!好一個奇女子啊!待十幾年後漢桓帝聯合五位宦官誅殺樑冀後,姐弟才得以相見,姐弟相見抱頭痛哭!這眼淚是感動是心酸還是無奈!自始拉開了東漢末年宦官與文人集團鬥爭的序幕!

文人集團爲了捍衛自己的道德,採用破壞道德的方式,對宦官集團展開殺戮;宦官集團爲了保住自己性命也對文人集團採用更瘋狂的殺戮,殺來殺去直到,漢少帝時期大將軍何進被殺,袁紹領兵殺入宮中,屠盡所有宦官,導致少帝被宦官挾持出宮,後被董卓劫持後廢黜,立陳留王劉協爲獻帝,至此整個東漢王朝算是完蛋了!

建安年間的曹操揹負了歷史太多的罵名,但我認爲曹操算那個時代唯一的英雄,他以一己之力對抗董卓,迎獻帝,討伐各路諸侯,至三分天下有其一!他的到來使原本風聲鶴唳的文化圈,注入了一股清流,文人又有了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壓抑了多年的文人終於可以爲國家、人民做些貢獻了!至此壓抑至極點的文化圈又恢復了生機!從曹操的《短歌行》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可以看出此時文人擔憂的是有限的生命無法完成肩上無限責任的矛盾心理!可惜,曹操生命真如朝露一樣轉瞬即逝,只活了65歲,那一年是公元220年,自他逝去後,曹魏經歷46年至公元266年,司馬氏篡魏立晉,晉後又滅蜀、吳,從此天下一統!

晉以後的文人,漸漸的變成了權利的奴隸,朝堂上的權利傾軋,互相殺伐,讓文人周圍的空氣越來越凝固,馬上就要窒息了!此時有些文人看透了權利,選擇全身歸隱山林,如晉末的陶淵明,從此開創了新的田園風潮,將中華文化推向了另一個小高峯!可是更加血腥的殺伐和民族浩劫卻悄悄的拉開了帷幕!

文人的世界觀由老莊的從自然中來,到陶淵明的到自然中去,完成了一個輪迴,至此本書也結束了!

縱觀此段歷史,從漢初開始的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使整個文人集團變成了不會思考只會堅持自己“道德”的偏執狂,認爲自己所堅持的“道德”纔是世間唯一的真理,抱着非我道德之類,其心必異的想法,欲將所有的不“道德”誅之而後快!他們是自私的,爲了自己的青史留名不惜搭上整個國家、民族、人民的命運,最終導致了國家的崩潰,生民的劫難!

古代文人的個人史,也是整部中國歷史的血淚史,這一個個文人像風一樣從我們的身邊飛逝,我們置身於風中,感受着他們的希望與無奈,至此終於明白爲什麼鮑鵬山先生將此書起名《風流去》!假設百家依然爭鳴,儒學並不強大,社會開明可以允許不同的文化訴求,那麼文人依然是文人並不會有太多的道德羈絆,不同的思想學術都被兼容幷包,也許歷史就不會那麼的殘酷了!

  《風流去》讀後感2

早上跑步的時候,我打開樊登讀書,聽的這一本書《風流去》,其實這是我是喜歡樊登讀書會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些書如果不是《樊登讀書會》,我是一輩子都不會去讀的。我個人比較喜歡育兒,心理,創業方面的書籍,對於這種歷史或者人文方面的書籍,我雖然有興趣,可是,我覺得買了以後也不會看,看起來也會很辛苦。很大的一種可能性是放在書架上堆灰。可是聽了樊登老師的講解以後還是覺得這樣歷史人文的題材也讓人非常的有收穫。

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從那些名人大家的命運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和生活。

其實有了孩子之後,我還是買了很多經典名著,比如說,《論語》,《四書》什麼的,也在網上看過一陣莊子的公開課。知道這些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也知道都是一些很好的經典,很希望能夠介紹給孩子,但是由於自己文學功底不夠,自己本來都已經是半桶水逛蕩了,也就根本倒不出什麼東西來給自己的孩子。

樊登老師講解鮑鵬山這本書,真正的喚起了我對這些諸子百家和歷史人文的的興趣。

他講到,老子《道德經》裏面說的,"治大國若烹小鮮",其實這句話日常生活裏面經常聽到,但是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他今天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治理國家的真諦就是不折騰。其實我覺得用在教育孩子身上也是一樣的。前幾天和一個好朋友討論,無論是家規嚴格的家庭還是教育觀念非常鬆散,開放的家庭都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但是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裏面貫徹始終有同樣的原則,而不是今天跟風嚴厲管教,明天要給一個快樂的童年。或者說今天學一個樂器,明天學一門語言。我們養育孩子的時候給他們一個平和安穩的家庭環境,也更能夠幫助孩子發揮他自己的潛力。

我也特別喜歡他對於屈原的總結,他說屈原對中國的影響不是他的思想,而且也不是他的事蹟,而是他的失敗。這是個人對歷史的失敗,是個性對社會的失敗,是理想對現實的失敗。讀書的時候,很仔細的看過屈原的傳記,但是對於他人生命運的思考,絕對沒有達到這樣的深度。

我發現我看書只能到達看熱鬧的程度,而完全到不了看門道的境界。這也許是我那麼多年一直看書,而一直沒有太多提升的原因。

希望有空的時候一定要把這本書找來看一下,這些影響到中國歷史進程的先賢,他們的精神遺產,他們的靈魂氣息,和我們傳承的人生觀,價值觀息息相關。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