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千字文》的讀後感(精選12篇)

本文已影響 1.2W人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千字文》的讀後感(精選12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千字文》的讀後感(精選12篇)

  《千字文》的讀後感 篇1

暑假裏我讀了《千字文》,它涵蓋了天文、地理、歷史、倫理等多方面知識。它向我們訴說了人生之道,思想之悟。

“資父事君,曰嚴與敬,孝當竭力,忠則盡命”。我們要奉養父母,對父母盡孝應當盡心盡力。正如漢朝人蔡順,很小時爸爸就去世了,從小與媽媽相依爲命。有一次,蔡順出門辨野果吃,回家路上卻被強盜攔住了。強盜本來想搶蔡順的東西,看見蔡順只採了一點野果,可用兩個籃子裝。強盜頭子問:”小夥子,這麼一點野果還用兩個籃子裝,是不是腦子不靈光啊!”別的強盜都哈哈大笑起來。強盜後來才知道蔡順將成熟放在一個籃子裏給媽媽吃,將不成熟的放在另一個籃子給自己吃,強盜被蔡順的孝心感動了,不但沒搶,還送給蔡順一頭牛和三鬥米,讓他回去孝順媽媽。

以前,在我小的時候,不懂得孝順父母。當有我喜歡吃的東西,經常不肯給父母一起分享,而是佔爲己有;當父母下班回來的時候,聽到門鈴響後,我慢悠悠地去開門;當父母進門後,我還繼續玩玩具,好像沒看到一他們樣,也不跟父母打招呼;當大家一起吃飯時,我將好吃的菜放在自己面前,自顧自的吃;當父母生病時,我只顧自己玩,不會對父母噓寒問暖,有時還會因爲父母生病沒精力管我而暗自高興。

自從讀了千字文後,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懂得了孝順父母,懂得了尊重父母,懂得了理解父母。當有好吃的東西,我會留給父母吃,與他們一起分享;當父母下班回來時,我一聽到門鈴”叮鈴、叮鈴”響起,我會象箭一樣跑過去開門,並將拖鞋整齊地擺好;當父母進門後,我會大聲向他們問好,並端起水杯給他們喝水;當我們一起吃飯時,我會幫父母盛飯,將好吃的菜放在爸媽面前,還時不時幫父母的夾萊;當父母生病時,我會關心他們,幫他們端水拿藥,講笑話給們聽,讓他們忘記生病的痛苦。

千字文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孝敬父母;告訴了我百善孝爲先,做人應當知恩圖報。

  《千字文》的讀後感 篇2

《千字文》是我國南北朝時南樑的周興嗣編寫的一部文化經典,至今已經有1400多年了。它是我國早期的兒童啓蒙讀物,被視爲識字教育的捷徑。它不是簡單的單字堆積,而是條理分明通順可誦。書中的知識易懂,內容豐富多彩,讀起來押韻上口。它的內容涉及自然、社會、歷史、教育、倫理等多方面。

爲了讀熟及讀懂這本書,我可費了不少力氣,查了不少資料書,也跟着視頻讀了至少一百遍還有多。“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也得到了證實。

這本書,不僅讓我增長了很多知識,而且也讓我漸漸明白了很多道理。在“具膳餐飯,適口充腸。飽飫烹宰,飢厭糟糠。”這句詩中,讓我明白:在飲食方面要合理安排,不能一味只吃自己喜愛的食物。吃飯時,父母給我們弄什麼就吃什麼,不能這樣不吃那樣也不吃,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可口的魚肉可以吃飽,粗茶淡飯也可充飢。在“知過必改,得能莫忘。罔談彼短,靡恃己長。”這幾句話中,讓我懂得了:知道自己有錯誤,就必須及時改正。另外,如果掌握了某種技能,就要常常練習,纔不會遺忘。再就是不要談論別人的短處,也不要去炫耀自己的長處,用人之長來補己之短,這樣我們纔會更上一層樓。

我喜歡這一本書,每當我流利地誦完全文時,都有一種莫名的喜悅。

  《千字文》的讀後感 篇3

小時候,老師讓我們背誦《千字文》,雖然過了很久,但還是清清楚楚的記得內容,只是當時我們無知,還未理解其中的含義,只是麻木的背誦。

今天,我終於明白了他其中的道理。《千字文》是五代後梁周興嗣所寫,據說他寫這本書用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他的家人看到他的時候,他的頭髮全白了,可見其用心之甚。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全書僅一千個字,卻涵蓋了天文、地理、歷史、農業、礦產等各種社會文化活動的內容,既是一篇四言長詩,也是一部袖珍的百科知識全書。這本國學經典讓我們增長的知識。

“外受傅訓,入奉母儀,諸姑伯叔,猶子比兒”這句話讓我難忘,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外接受師傅的訓誨,在家遵從父母的教導。對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長輩,要像是他們的親生子女一樣。我們要以孝爲先,孝已經成爲我國的傳統美德,“孝”不僅僅是孝敬父母,也要尊敬長輩,待他們如父如母。

“孔懷兄弟,同氣連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規”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我自己,因爲這句話的意思是兄弟之間要相互關心,因爲同受父母血氣,如同樹枝相連。結交朋友要意氣相投,要能學習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我自己有兩個弟弟,我們雖然有些小矛盾,但後來還是雨過天晴,不離不棄,就是因爲我們是同一個父母生的,就應該互相幫助、關心和理解。我的朋友和我取長補短,我在學習上及生活上的疑惑,我們都會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氣氛仍然融洽。

“仁慈隱惻,造次弗離,結義廉退,顛沛匪虧”這句話的意思是仁義、慈愛,對人的惻隱之心,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不能拋離。氣節、正義、廉潔、謙讓這些品德,在最窮困潦倒的時候也不可虧缺。無論在何地何時,即使在自己有困難的時候,正義的氣息是萬萬不可缺少的,對每一個人都要關心,給他們溫暖。

《千字文》這一國學經典,至今流傳了1400多年,孔我相信,只要現在我們能好好去理解他的意思,在未來及千年後,這本國學經典一直會流傳下去,那些炎黃子孫一定會看到他們的祖先爲他們留下的爲人之道。這本國學經典著作,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

  《千字文》的讀後感 篇4

也許你會知道:“《千字文》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樑朝才子周興編輯的一篇奇聞,構思巧妙,它是,唯一被歷朝歷代都選定的識字課本。”

嗯,我就讀了這本“唯一被歷朝歷代都選定的識字課本。”

這部經典名著是四個字爲一句話,一共二百五十句話,一千個字剛剛好,這正是一本名副其實的“千”字文呀!

這本書裏,有不少內容,有原文,有翻譯文,還有故事呢!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麼幾句話:“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意思是:蒼天是青黑色的,大地是黃色的宇宙形成混沌矇昧的狀態之中太陽東昇西落,月亮陰晴圓缺。星辰佈滿在天空中。

“尺璧非寶,寸陰是意”告訴我們時間是寶貴的。

“孤陋寡聞,愚蒙等消”你的學問淺薄,見識少就會被人恥笑。我們不能死讀書,還要增長見識,要看外面的世界,不然會被人家稱爲“現代版”“井底之蛙”的。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讓我們一起讀書,愛看書。大家一起來讀書吧!

  《千字文》的讀後感 篇5

我們學校最近舉辦了誦讀《千字文》活動,這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

《千字文》作爲中國傳統蒙學讀物,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領我讀過,但是當時我只認識很少的字,只能跟着媽媽讀,就是覺得都是四個字一句,讀起來很有意思,對裏面的含義並不是很清楚。如今已經上四年級的我,在這次誦讀《千字文》活動中,我能夠藉助拼音自己讀下來,爲了讀的更順利,我反覆讀了許多遍,我驚喜的發現,裏面很多的含義我居然能理解了,媽媽說這正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千字文》全文都是四字句,對仗工整,通過誦讀《千字文》,我的朗讀能力有了提高,在“平平仄仄”中,我體會到了朗讀的快樂。

《千字文》雖然只有千字,但是這裏麪包含了天文、地理、歷史、禮儀、道德等多方面的內容,每四個字就講述一個道理或故事。“始制文字乃服衣裳”說的就是倉頡創制了文字,嫘祖製作了衣裳,讀《千字文》彷彿讓我徜徉在中國歷史的畫卷中。

誦讀《千字文》讓我愛上了朗讀傳統文學作品,也讓我又一次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千字文》的讀後感 篇6

孝心是什麼?是對給予我們血肉之軀以及精神的父母最基本的感恩,父母爲我們付出過多少,而我們又回報過他們多少呢?我相信沒有人能準確的回答這個問題。在《千字文》中,孝心是被這樣概括的:蓋此身發,四大五常。恭惟鞠養,豈敢毀傷。在這四句話中,我明白了我們的身體髮膚,一言一行關係,到四大和五常,只有謹慎小心的想着父母的養育之恩,哪裏還敢損壞損傷它呢?正如《千字文》中所說,我們的一切都是父母給的。一定不要辜負了父母,他們是希望我們成才,而不是希望我們還沒有開始走人生的大路,就已經把自己的身體毀掉了。想到這裏,我一定不會再討厭我長相上的缺點,一切都是父母所賜,以後一定要好好喜歡他們。這便是孝,便是現在的我們能做到的唯一報答父母的事了。

書中還介紹了許多人物,讓我非常敬佩。比如周公。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武王的弟弟。他具有非常傑出的政治和軍事才能,周武王死後,周成王年幼即位,不能理政,所以國事由周公代理。有一次周公正在吃飯,剛剛夾起一塊肉放進嘴裏。僕人就通報說有客人來訪,他馬上把肉吐了出來,起身去接待客人。一頓飯的功夫,來了三波客人,周公就連吐了三次飯菜。這就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故事,周公爲了周朝的大業真正做到了廢寢忘食,他也因此受到了天下人的擁戴。這位偉人,使我異常的敬佩。爲了國事做到廢寢忘食。這不是愛國,還能是什麼!

  《千字文》的讀後感 篇7

經典著作中蘊藏着文明的精髓,傳統的啓蒙讀物流淌着智慧的血液。從古代走來在現代重新綻放光彩。

先來講講我當初是如何選擇這本書的。考入藝術院校的我們,雖然都聰明,機靈,但我想應該沒有幾個是對書本,古文化,傳統的思想教育感興趣,也是我們缺少了一種古人的唯美,但我們身邊又不乏有同學,朋友,親人能將這些倒背如流。我的姨媽即從事的幼教事業,20xx年創辦了一所如今知名晉南大地的幼兒園,她對孩子們的教育便是古今結合,從古閱今,除唐詩之外也經常從一些古文中提取育人的詞句,告訴他們做人的道理,用形象的動畫,動聽的故事,給孩子們帶來了很多中國古文化的美好印象,《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小朋友們不僅明白其中的道理,背誦起來更是令人驚歎,當聽到他們驕傲的背誦時,自己便在心裏羨慕,後悔,後悔年幼時的自己沒有多學多得。如今選擇這本書不僅是想要補回當初自己所不知不記的中國文化,也是對自己祖國古今的嚮往,熟知那些歷經千百年風霜雨雪流傳至今的中國經典。想必對自己的成長以及專業學習的進步有很大幫助。

經過這些天的閱讀,現在就讓我來講述一些自己從中得到的啓示。《三字經》囊括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發展,朝代更迭,人際交往,史地天文,倫理道德,理想信仰等,相信很多同學同我一樣,最關心的便是人際交往,感觸最多的便是追尋理想途中的坎坷。書中說朋友相處應該相互講信用。父子間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如果曾經的我一切順其自然,那麼現在的我學會了以誠相待以及把握機會,進步是相互的,我願意完善自我,建立大家的信任。《百家姓》不用說,四言韻文,便於誦讀,雅俗共賞,其中的形式來歷,宗祖溯源,體現着中國人對宗脈及血緣的強烈認同感。其他的不多說,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書中對我的本姓“張”氏的講解——張姓出自黃帝,相傳是皇帝的第五子揮的後代。揮發明瞭弓箭,因此被皇帝任命爲弓正(官名),弓正同時也叫弓長,兩個字和在一起,就是“張”字。這就是張姓的最早由來。春秋時期,又有一個晉國貴族,名叫解張。他的後代,用他的名作姓,從此也姓張。漢代道教盛行,道教自稱源於黃帝而流行“皇帝賜姓張氏”的說法,於是張姓的人數逐漸增多。曾經只知道我們張家是大姓,不管到哪都有本家的兄弟姐妹,現在瞭解其由來,也真令人驚奇。中國文化確實精彩,單從《百家姓》也讓我長進不少。《千字文》對於它我便不是非常瞭解了,本書的前言部分對它是這樣概括的——其短句奇文,構思巧妙,寓意於理;天文,地理,農業,氣象,礦產,歷史,修養內容均涉在內,其優美的文筆,華麗的辭藻,獲得了流傳千古的稱讚。由於假期活動多,我對此文也並沒有多做閱讀,大致過眼後,我覺得此文更像是中國古文的“十萬個爲什麼?”對天文,地理的解讀也是如此的精準,有時間,我也一定繼續閱讀。

讀完如此經典的著作,我已不知道該如何作評價,我的語言已經不敢在這些中國古代蒙學著作的代表上隨意感慨了,我將引用本書前言部分對它的定位,再次帶領大家品讀此書——當起點被定在另一個高度,閱讀被賦予另一種樂趣時,視界自然延展爲世界。或啓蒙養正或教習禮儀,或啓迪智慧或詮釋哲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爲人處世之道,通過一個個富涵哲理的小故事娓娓道來,輕鬆收穫。翻閱本書,即可登臨新的高度,接受文學知識的培養和薰陶,也可以品味新的樂趣,感受來自心靈世界的啓迪和震撼。

  《千字文》的讀後感 篇8

千字文這本書中有許多人物讓我非常敬佩,比如說《黃香溫席》、《閔損勸父留母》、《蔡順分桑葚》等等。在《黃香溫席》中,小黃香爲了讓父親在睡覺時冬暖夏冷,放棄了多少玩耍的時間啊!而我們現代的一些同學,因爲父母沒有滿足自己的願望,就跟父母生氣,這真是太不對了。再說說閔損,爲了家庭和睦不知受了多少苦,最後還幫狠心的後母說話;還有蔡順,把好的桑葚給母親,不好的給自己,真可以把老首領的話改爲:“我們現在生活的這麼好,還沒有這些窮苦人家的孩子會孝順父母”。

讀完了《千字文》,我想:我一定好好學習,不但要做個有學問的人,還要做一個有孝心、愛心的人,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一個不懂就問的人,一個注重禮儀,堅守情操的人。

  《千字文》的讀後感 篇9

這個學期,我學習了《千字文》。《千字文》這本書是南北朝時期的周興嗣所編,四字一句,一共250句,剛好一千個字,簡稱千字文。它的內容涉及自然、社會、歷史、教育、倫理等諸多方面,讀起來押韻上口。雖然它有很多內容我感到不好讀也不好懂,但我看了它的註解、解說和配寫的一個故事後,總算是把千字文讀懂了。

讀完了這本書,我覺得增長了很多知識,又懂得了很多道理。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每一首詩都給了我很大的啓發。比如,在“知過必改,得能莫忘。罔談彼短,靡恃已長。”這首詩中,我懂得了:知道自己有了過錯就一定要改正,自己有能力做到的也一定不要放棄。還有我們不要談論別人的短處,也一定不要誇耀自己的長處,用今天的話來說叫寬以待人,謙虛謹慎。在“蓋此身發,四大五常。恭惟鞠養,豈敢毀傷。”這幾句中我明白了:我們的身體髮膚,一言一行,關係到四大和五常。只有謹慎小心地想着父母的養育之恩,哪裏還敢毀壞損傷它呢?看到這裏,我想我不再討厭我的卷頭髮了,因爲,這是父母送給我們,一定要好好地喜歡它。

  《千字文》的讀後感 篇10

初讀《千字文》讓我感到實在拗口與無味,但對着釋文再讀的時候,發現《千字文》還是挺有意思的,甚有收穫。

這部經典4字爲一句,共有250句,整本書竟然沒有一個字是重複的,可見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力深厚。書中的知識與內容豐富多彩:從自然現象到社會歷史,從農業生產到發明創造,從做人做事到言談舉止,從宮牆建築到名山大川等等。雖然這部經典創作的年代離我們已經很遠了,但是,今天來讀它仍然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讓我既增長了知識,又明白了道理。

今天,我想從《千字文》中的第二部分有關“人的修養標準和原則”,以及《千字文》中關於做學問的語句方面談談我的感受。

《千字文》的第二部份重在講述人的修養標準和原則。指出人要懂得孝順父母,珍惜父母傳給的身體:“恭惟鞠養,豈敢毀傷”;做人要“知過必改,得能莫忘.罔談彼短,靡恃己長.”,人的一生短暫,應該活的精彩,應該讓自己的人生沒有污點,作一個講信用,保持純真本色,樹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譽的人,同時還要莫以自己的長處笑話別人的短處,正所謂“己所不欲,莫施於人”,想想如果別人常常笑話你的缺點,你會有怎樣的心情?所以做人還是應該厚道一點,這樣纔不失一個君子的作爲.“交友投分,切磨箴規。”告訴我們結交朋友要意氣相投,要能在工作中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仁慈隱惻,造次弗離。節義廉退,顛沛匪虧。”仁義、慈愛,對人的惻隱之心,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不能拋離。氣節、正義、廉潔、謙讓這些品德,在最窮困潦倒的時候也不可虧缺。

《千字文》裏有許多關於做學問的語句,對我有深深的啓發。“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說明古人很早就認識到光陰的可貴,“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篤初誠美,慎終宜令。”修身、求學,重視開頭固然不錯,但始終如一堅持到最後更是難能可貴。做學問不可以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應該堅持不懈,最終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守真志滿,逐物意移。”說的是每個人要保持善性,學習要專一,不要轉移意志,甚至玩物喪志。“孤陋寡聞,愚蒙等誚。”學問淺薄,見識少,就會被別人恥笑。我們不能只讀死書,還要多增長見識,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則就會成爲“井底之蛙”。

我記得讀師範的時候曾有過這麼一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所需要的是一眼取之不盡的泉水。這泉水從何而來,我想與時俱進的學習、接受新知識,多讀書、讀好書,定能給我們注入這一眼泉水。學習是前進的動力,知識是自信的源泉。自信與人的知識水平與能力成正比關係,因此,在平時加強知識的汲取是十分重要的。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我們在“讀經典、強自信、同發展”讀書活動中多讀、多背,享受這些經典美文帶給我們的樂趣,讓“讀經典、強自信、同發展”這個讀書活動能在我們的今後的工作中延續。

  《千字文》的讀後感 篇11

傳統文化之《千字文》中的“知過必改,得能莫忘”,這個語句使我在學習上得到了很深的啓示。

“知過必改,得能莫忘”的大概意思是:知道錯了就應該改正,不能一錯再錯,當你達到了成功那步,千萬別忘了當時的教誨。每當讀到“知錯必改,得能莫忘”時,我就會想起了二年級的時候,我有一次考試得了100分,當時我驚喜得不得了,心裏不由得產生了很強的自豪感。於是,就在同學面前耀武揚威。傲慢地說:“哈哈,你們看,我得了100分了。”又走到差生的面前,說:“你20分,沒法跟得上我,和我差好幾倍呢!”我漸漸地開始放鬆自己,上課還時時不認真聽講。作業也時時不完成。就在那個時候,老師叫我過辦公室,老師問我說:“爲什麼不完成作業?”我對着老師說:“忘,忘記了。”老師嚴肅地跟我講:“學習上千萬不能驕傲,也不能放棄,驕傲會使人落後,謙虛會使人進步。”不久到了中考考試,我竟然拿了55分。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語重心長地說:“知道錯了吧!今後,你要好好地聽課,好好地做作業。我們不是學過《千字文》‘知過必改,得能莫忘’嗎?還記得它的意思?”我點點頭。老師接着說:“希望你能做到‘知過必改,得能莫忘。’”我後悔地低下了頭,想想老師說的話是對的。從此,我又開始認真聽課,認真完成作業。到了期未考試,我又拿到了100分。

“知錯必改,得能莫忘”是這個語句啓示了我,也教會了我怎樣做人。

  《千字文》的讀後感 篇12

之前在家裏休息的時候,看到書上說,應該看一些優美的散文,詩詞之類的,讓自己保持心情愉快,於是就想到了看童話寓言。然後我興沖沖的問言君要書單,言君推薦了拉封丹寓言,伊索寓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王爾德童話,還有便是國內的聲律啓蒙和笠翁對韻,千字文等節奏感強的作品。

千字文推薦周興嗣著的,聲律啓蒙推薦吳冠中插畫版,安徒生童話推薦葉君健版,格林童話推薦楊能武譯本。選書的原則是:原作者+好譯者+靠譜出版社,比如:上海譯文,人民文學,中央編譯等。

根據言君的推薦,去淘寶選了千字文,聲律啓蒙,安徒生童話。在看簡愛的時候,也在斷斷續續看千字文,因爲千字文比較簡單,已經通讀了一遍。千字文的每一章都是一首四言詩,配翻譯,再配上和詩有關的小故事,是一部袖珍版的百科全書。

讀第一篇的時候,開篇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一股熟悉的陌生感撲面而來。熟悉是因爲很多小說,都是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爲開頭的,尤其天地玄黃還是很多武俠小說喜歡用的橋段命名;陌生是因爲,一直不知道天地玄黃的出處和故事,以爲是很高深的內容,卻沒想到原來是文化的啓蒙。多讀書的好處,就是把很多耳熟能詳的的句子和故事,找到正確的註解和出處,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是中國神話裏講述世界起源的故事。我很好奇盤古的那把斧頭是哪裏來的,照理說,混沌的世界裏應該什麼都沒有,礦石之類的都是後來盤古變的,那麼,盤古開天闢地的斧頭是哪裏來的呢?是不是在盤古之前,曾經有過世界,只是因爲發生了變故,世界又變成了一片混沌呢?我覺得這個問題難倒我了,不知道有沒有哪個朋友可以幫我解答的。

感覺千字文還是很值的看的,雖然很多的道理和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但經典就是經典,我們依舊能從這些故事裏,汲取營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