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詩經》讀後感500字

本文已影響 2.83W人 

導語:《詩經》記載春秋時期的故事,也是一種情懷的體現。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詩經》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詩經》讀後感500字

  《詩經》讀後感範文精選【1】

華夏文明史悠悠數千載,陳寅恪先生曾感嘆說:“上古去今太遠,無文字記載,有之亦僅三言兩語,語焉不詳,無從印證。加之地下考古發掘不多,遽難據以定案。畫人畫鬼,見仁見智,日朱日墨,言人人殊,證據不足,孰能定之?”由此,其提出了“以詩證史”的方法,主張“神遊冥想”,以“詩”爲指引,置身於太虛靈境,用自己的心去體會和領略中國古代先民的人生價值和心靈境界,考察其時的政治盛衰、經濟變遷和社會民生。西周時期一直延續着採集詩歌的制度,周天子采詩以觀民風,孔子以詩教化儒門弟-子,及其後的漢代儒者將詩經奉爲儒家經典,都是把詩歌作爲政治教化和體察民情的工具和載體,可見陳寅恪先生提出的“以詩證史”的方法是有一定的道理和根據的。從而,閱讀中國古典詩歌也就成爲了今天的我們深入瞭解華夏古老文明的一條必經之路。

通觀“詩三百”,以抒情詩居多,大多充滿發自內心深處的強烈的愛憎感傷和對自由公義的渴望以及倫理上的敬畏和感恩,這種蘊涵着赤子之心的“思無邪”在今天的文學作品中已難覓蹤跡了。在物質氾濫心靈荒蕪人慾橫流的現代社會裏,沏一杯香茗,一卷詩書在手,偶發思古之幽情,也許不失爲一種絕佳的休閒生活方式。唐文先生的《詩經原來可以這樣讀》文字通俗曉暢,解讀深入淺出,角度新穎,通過文化比較和佳句對比的方式爲我們提供了一個解讀《詩經》的絕佳途徑。其書中每章節後所附的清幽蘊籍雅緻的插圖和註解,既可作閱讀勞累時娛目之用,又可增加文史博物知識,可收一舉兩得之功。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雖然這本書充分照顧到了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卻難免有遺珠之憾。

大哲學家叔本華在其《論讀書》一文中說:“一般人都喜歡讀那些介紹或評論古今大思想家的書,卻不去閱讀原著,因爲他們習慣於閱讀新出版的東西,又因爲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他們覺得現今庸人的淺薄平淡的語言比偉人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我很幸運,在童年時就讀到了施萊格爾美妙的警句,並把它奉爲圭臬:你要常讀古書,讀古人的原著,今人對他們的論述沒有多大意義。”願大家以此爲戒,僅以唐文先生的《詩經原來可以這樣讀》一書作爲步入華夏古老文明之門的第一步,通過閱讀古代經典著作自己親身去體驗揣摩與古人神交時的愉悅和樂趣。

  《詩經》讀後感範文精選【2】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六百多年的詩歌305篇,共分風(160篇)、雅(105篇)、頌(40篇)三大部分(還有六篇笙詩,有目無詞)。其在我國文學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更奠定了我國詩歌的優良傳統。

起初僅是抱着學習的心態接觸《詩經》,對它的“崇高”與“偉大”基本停留在一個相對淺顯的概念上。粗略閱讀其中的部分篇目後,立刻折服於它的文字魅力,濃郁深厚的民族特色令我頃刻間沉醉,仔細咀嚼的慾望被瞬間激發。《詩經》的涉及面十分廣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時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涵蓋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世態人情、民俗風習等,具有深厚豐富的文化積澱。決定先從一個側面入手,選取一個較小的角度開闢探究之路,又基於農業生產在周人社會和經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所以這次“探尋”最終選定以底層勞動者的農耕生活爲主方向

周初的統治者極爲重視農業生產,因此《詩經》中的作品不僅在道德觀念和審美情趣上打上了農業文明的烙印,更產生了一些直接描寫農業生產活動和相關的政治、宗教活動的農事詩。在這些農事詩中,我格外關注的是直接反映周人農業生產生活的作品,而符合這一條件的詩作中,《七月》無疑脫穎而出。

  《詩經》讀後感範文精選【3】

初次接觸《詩經》,是通過高中語文課本上的兩篇古文《伐檀》和《碩鼠》。“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猗……”,高中語文老師引領同學們一起高聲誦讀課文時的琅琅書聲,如古青銅鐘磐之音,至今猶在耳畔,餘音嫋嫋,令人懷想不已。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隨着瓊瑤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劇《在水一方》在全國的熱播,源自於《詩經 秦風 蒹葭》的電視劇主題曲一夜之間風靡大江南北。鄧麗君那繾綣柔情迷離纏綿的歌聲佐之以優雅唯美浪漫的歌詞,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的朦朧虛幻古典純美,一唱三嘆,令我們年少輕狂的心驟然沉醉。隨之而來的是席捲全國各地的瓊瑤熱,瓊瑤小說中穿插的大量中國古典詩詞,令我們之中的許多瓊瑤迷對詩經、唐詩宋詞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一時成爲了同學之間在一起開玩笑時常用的調侃語句。但也就止此而已,面對雖文辭優雅然而古奧晦澀註解繁複的'《詩經》,大多僅淺嘗輒止,望而卻步,不得其門而入。

當我們走進博物館參觀古代文物的時候,面對燦若星河的華夏古老文明結晶,除少數博學好古之人而外,因缺乏必要的文史背景知識,大多數人僅心生慨嘆而已,無法深入領略其中的真味。然而,如想深究之,面對卷帙浩繁博大精深詰屈聱牙的古代典籍,時間精力都極爲有限的我們卻不僅望之生畏,徒呼奈何!但是,作爲炎黃子孫,對本民族的歷史文化精髓卻不甚了了,畢竟有點說不過去。這樣,就提出了一個讀什麼和怎麼讀的問題。我以爲,根據個人的閱讀習慣和興趣愛好,選擇其中久經時間的檢驗並基本爲世人所公認的經典作品作爲閱讀的首選,拋開功利心,輕鬆愜意的去靜靜領略書中的思想和趣味,不失爲一個明智的選擇。毫無疑問,《詩經》就是這樣一部曾經對我國的歷史文化產生過極其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的經典之作。

在華夏文明的燦爛長卷中,語言生動凝練、意境蘊籍悠遠、音韻優美和-諧的古典詩歌,如同一條橫亙於古今之間的河流,而《詩經》就是這條河流的源頭。“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論語》),意即《詩經》中的作品總體上是符合於當時社會公認道德原則和標準的,否則不可能用以作爲儒門教化弟-子的工具。“子曰:不讀詩,無以言。”(《論語》),足見《詩經》在儒家經典中的遵崇地位。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