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兒童對話》的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本文已影響 1.51W人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兒童對話》的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歡迎大家分享。

《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兒童對話》的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兒童對話》讀後感1

這本書應該是我目前讀過的書中最特別的,用問答形式表達書中要表達的內容,是我前所未見,聞所未聞的。這位新“朋友”真的帶給了我許多的驚喜。

這位新“朋友”提出的問題都是我想不到的,也是我十分想知道的,爲什麼布丁是軟的,石頭是硬的?爲什麼有貧窮和富裕?我們爲什麼必須上學?爲什麼會有戰爭?爲什麼我忘記一些事情,而不忘記另一些事情?地球還會轉動多久等,這都是我想知道的,可卻又是我提不出來的。或許,孩子的思維是人類永遠捉摸不透的,就像曾經是小孩的我們一樣,奶聲奶氣的提出一個個有趣的問題,經常讓大人們無言以對。或許有的父母會很有耐心和時間,上網搜,然後告訴你非常科學的答案,但是,科學的答案,小孩未必聽得懂。生活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我們有時候需要去變通一下,就和書中的專家一樣,他們可以把原來乏味無趣的科學語言說的“人性化”一點,就是使原本味同嚼蠟的語言變得美味好聽,你會很願意去聽、去學,就跟我一樣。我對這書有一點不滿意,就是他寫的少了點兒,如果可以,我會願意他能再寫進去幾個天真的問題、權威的回答。

如果他們實在是累趴下了,我可以去採訪那些平日裏可望不可及的人物!但那當然是不可能的。我真挺羨慕作者的朋友加布里拉·黑爾佩爾的小兒子約尼,他竟然可以向爲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偉大人物提問題!也要感謝他,如果不是他,可能我根本不會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了。瞧啊,這些都是我交這位“朋友”所得到的收穫,真是令我意想不到,他會使我那麼大開眼界,可要知道,當我聽他的名字時,我以爲他是多無聊透頂的一本書啊,但是現在我改變了我的觀點那些原本苦澀難懂的道理,在書中變得妙趣橫生。我之所以喜愛我的這位“朋友”,除了他有趣、有我想知道的答案外,在專家們回答問題的同時,還會講着許多誘人的故事,如果你一不小心,就會陷入他的“陷阱”裏,不能自拔,不過我相信,你會很喜歡陷入他的“陷阱”裏的。如果你讀了這本書,會變得更聰明,思維更活躍,噓,這個祕密不能輕易說,因爲只有讀了它你纔會有證據證明這個祕密是真的呀~相信,這本書裏的奇幻世界不止會讓我沉浸其中,也會讓你不能自拔。

當孩子,面對着充滿學問,和藹親切的專家時,提出的是一個又一個天真的問題:當專家面對着充滿童真,可愛靈氣的小孩子對他提出的天真的問題時,回答的是一個又一個權威的答案。問題,答案,自古以來,人們在探索中成長,不斷地提出問題,大問題、小問題、愚蠢的問題、聰明的問題、傻問題、好問題、簡單的問題、深奧的問題——整個生命都充滿了問題。在大千世界中,有無數的問題等着人們,當人們找到了一個問題的答案,又會有無數的問題涌了出來,活到老,學到老,問題,是永無止境的。人們永不枯竭的求知慾、探索問題時的執着專注、找到答案時的欣喜……最好的一面究竟是什麼樣的風景?已經包含其中。

  《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兒童對話》讀後感2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沒事幹,腦子裏出現了許許多多,非常奇怪的問題,向大人提出來,他們也總是沒有個準確、穩定的答案,但是這裏可以幫你回答這麼多問題中的一部分。你們想聽嗎?一起來看看吧。

爲什麼1+1=2?你們一定以爲這是個愚蠢的問題,一個加上一個,就是兩個了,連一年級小朋友都知道,但我認爲不一定,如果比一大1的是3,那1+1=3也是對的。比如這裏有一個碗和許許多多的棗。我放進碗裏一個棗,算式就是0+1個棗;再放進一個棗,就是1+1個棗;又放進一個棗,就是2+1個棗……加1得1;加1得2;加1得3;加1得4……數學家們認爲2只不過是1的繼承數,就像3是2的繼承數一樣。數學的區域非常大。比方說我告訴你:有個人他在書店裏,穿着牛仔褲,在看一本《稻草人的故事》的書,你馬上就知道我說的`是誰。要是我只告訴你有個人他穿着衣服和褲子,你就不知道我說的是誰了。這說明數學不是一個單數項,是有很多連在一起的關係。有了這些原理,我們就可以推理出別的定理來,那就是數學定理,它可以證明爲什麼1+1=2了。哦,原來是這樣啊。別看平時很簡單的算式,數學家們是花了很多精力去研究的。

這裏還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問題和答案。爲什麼我不能光吃油炸土豆條?因爲土豆條之前被人在工廠裏削皮,切條,先預先燒好,再冷藏,後來,在小店裏解凍,在油鍋裏反覆地煎炸,很不新鮮。你長吃會對身體不健康,缺少營養,甚至生病呢。爲什麼布丁是軟的,石頭是硬的?因爲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什麼東西都是由一種東西——原子組成的。布丁中的原子比較稀疏,就軟了,石頭中的原子比較多,排的比較密,所以就硬了。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又知道了很多,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兒童對話》讀後感3

我看到了無數個“爲什麼?”心想:看這本書一定很無聊的,跟《十萬個爲什麼》差不多。但我還是打開了它,這一打開,它那小小的文字就像磁鐵一樣吸引住我,我便開始認真地看了,我越看越覺得很好,裏面寫出了每一個諾貝爾獲獎者自己的心聲。

這本書告訴了我很多我還不知道的事情,還有一些我們想問的問題。這本書教會了我們怎樣度過自己的生活,怎樣做好每一件事……比如說:爲什麼布丁是軟的,石頭是硬的?我立刻有了想法,布丁本身就是軟的嘛,它就是這樣被人類製造出來的,石頭本來就是硬的,是自然界產生出來的東西。還有我們爲什麼要上學?在讀的時候我在想:這是因爲上學這個東西讓我們更好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錯,這是缺陷的,看了這本書後,我的想法與現在的完全不一樣了,更深一步的瞭解了我爲什麼要上學,我看完《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兒童對話》後我又產生了一種新的想法。

爲什麼樹葉是綠的?爲什麼會有男孩兒和女孩兒?……可是我一看了這本書後這一系列的原因我都明白了!原來大自然都是有一個規律的,都是由許多不同的物質共同演變成一個大的物質,每樣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一個一個循環下去,這樣就會有現在的我們,然後我們也要循環的規律下去。看了之後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變!這可不是一本一般的科普書,它裏面的推理頭頭是道,但似乎也沒有一點不對,這使我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

我一看了這本書後我立刻就明白了!這本書裏還有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心聲,也給我們下一代的提示:其實大自然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去挖掘,只要我們細心發現,就能去找到更多的新鮮事!

  《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兒童對話》讀後感4

選這本書,有投機的成分,想借助簡單的文字完成輕鬆的閱讀,從而達到本週讀書報告按時完成的目的!但想不到的是,這本經典的兒童讀物卻引發了我的興趣,吸引着我一口氣讀完後才心滿意足地放下!

《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兒童對話》的編者是德國人貝蒂娜·施蒂克爾,雖然他是因工作才得以和那些諾貝爾獎獲得者有了深刻的交流,並最終推動了此書的成型和出版,但無疑他的這些行動提供給孩子們包括我這樣在很多方面無知的成年人認識世界的機會,並且是以一種輕鬆有趣、淺顯易懂的方式。

孩子是最好的提問者,他們的小腦瓜裏有無窮無盡、稀奇古怪的問題,大的、小的;簡單的、複雜的;自身的、世界的。我想每個做父母的都深受其害,或者有被問住了的困窘,查閱解決之的耗時,回答後孩子仍一臉懵懂的困擾。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千奇百怪的問題就像一個個思想小精靈,帶動我們成人去思考和探究。我們做父母的可以做的是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修正與孩子溝通的方式,保持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如果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去做?那麼可以借鑑《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兒童對話》這本書,它將讓我們見識到什麼是天真的問題?什麼是權威的回答?

《諾貝爾獎獲得者與兒童對話》共記錄了21個問題及業界頂尖人物的解答!在這本書裏,我們既可以讀到對固體物理學基礎的一目瞭然的說明,又可以讀到人類博愛這一重大問題的一個清晰度的答案,我們可以從中簡明扼要地瞭解:克勞斯·馮·克利青說不同原子組合方式使得布丁是軟的,石頭是硬的;西蒙·佩雷斯解釋居間調解是政治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原因,戰爭和暴力與和平是政治的兩面;約翰·波拉尼定義科學家就是講述一種事物和另一種事物有何關聯的故事的人;丹尼爾·麥克法登認爲貧窮和富裕除了碰運氣,還受收入來源的影響;大江健三郎告訴孩子們必須上學,因爲學校可以幫助人們更好更深入瞭解自己及與他人交流,包括自然、科學、數學、體育、音樂等。書中問題及回答涉及涉及物理、化學、數學、經濟學、生物學、醫學、文學、藝術以及政治等領域,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站在科學的角度,以理性的方式、有趣的語言解讀孩子們那一個個看似天真,卻蘊理無窮的問題!

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孩子,看起來是兩個完全不搭界的羣體,除了諾貝爾獎獲得者是從孩子成長大的,孩子有可能成爲未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但我覺得兩者其實內在有很多共性,比如:對事物的好奇心,對未知探求的熱情、對事物奇思妙想的關聯及樂此不疲的嘗試和推倒重來!這些共性使得孩子成爲天才的提問者,諾貝爾獎獲得者成爲專業領域的翹楚。有評論說:科學家實際上是長大了的孩子!也許這也是這本書能夠得以面世的更深層次原因!

從這本書裏,我還看到諾貝爾獎獲得者這些世界精英們的極高的精神境界,面對孩子的問題,放下身段,從繁忙的研究中脫身出來,將目光從內部投向外部,用生動有趣又不乏邏輯的文字認真地一一回答,感受到童稚與成熟、高知與天真的完美融合!這也是我們爲人父母可以從中學習並服務於孩子成長的地方!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