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11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1.11W人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傅雷家書》讀後感11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讀完《傅雷家書》,通篇洋溢着愛子之情,既有對文化藝術的探討,又有對其生活瑣事的關心。厚重而不失輕鬆,深刻而不離日常。雖說沒有字字珠璣,但卻字字含情,以小見大。皆是傅雷夫婦發自內心的性情文字,身爲一個局外人,也不禁心生感慨。

傅雷對兒子的要求看似嚴苛非常,實則,他十分尊重兒子,並時時寬慰他,把自己過來人的經歷作爲傅聰的參照。正如當傅聰陷入消沉的情緒當中,傅雷道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哲思,並告訴他要辯證地看待挫折與成功。這不禁讓我想到自己的父親。

有一回考試當中,我在一門學科上取得了良好成績,心中竊喜着並且洋洋自得,卻在下一次考試中溺在了這門學科的深潭中,缺氧一般幾欲不能呼吸。我受不了這強烈的疾升速降一好幾天沒有開懷地展顏一笑。一切索然無味。晦暗的世界中,只見着我的失敗。那時我的父親告訴我:人的一生充滿曲折,前路漫漫,依舊坎坷,有得意必有失意,不要過分沉溺其中,必須學會理性面對挫折,將這些事當做心靈的灰燼。以良好的心態處理它。現如今細細思考,我好像悟通了什麼,我們在面對挫折時,要以另一種心情來對付這一件已經過去的事,就會發現或許它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不必介懷往昔,流年還在奔向遠方,我們的格局是星辰大海,不是瑣屑常事。

傅雷在此書中曾說過一句話:做人第一,其次纔是做藝術家,在其次纔是做音樂家,最後纔是做鋼琴家。

初初讀到,我只覺得韻味悠長且晦澀難懂。心間疑雲頓生:怎麼就不能顛倒順序?一步步實現,豈不麻煩?直至後來,我看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五年寒窗,固然能培養出工程師,但學會做人,則需要一輩子。看完之後,我即刻便想起了我的外公。再一次訓話當中,他說,做人是立身處世的根本,做人永遠要排在第一位,先學會做人再去做事,這是一個不變的定律。它就好比數字一,其餘的東西都是零,有了一,才能在一的基礎上疊加越多的零,在這時零纔會有越大的用處;但若是沒有一,那麼零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傅雷對兒子的教導又何嘗不是如此?他要傅聰先學會做人,並反覆強調如何做人。告誡他待人要謙遜有理,做事要嚴謹,遇事不逃避,戒驕戒躁,時刻心懷祖國與人民。明白如何處理感情問題,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立身處世等等。再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攻克人生的下一步難關成爲藝術家、音樂家和鋼琴家。一步步摘得人生的成功果實,多麼苦心孤詣的教導!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傅雷家書》是一本家教範本。大味必淡,淡而有味,讀懂了,便也功成。

《傅雷家書》讀後感2

《傅雷家書》由我國翻譯家傅雷寫與兒子傅聰的家信中摘編。是一部優秀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父愛的教子名篇。再次品讀《傅雷家書》,對親情便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傅聰離家出國求學,作爲父親的傅雷自是想念不已。可是怕家信惹起傅聰思鄉之情,浪費寶貴的留學時間,於是字裏行間都是父親暗藏的關切“你離開後便想寫信,但怕你嫌煩,終是算了。”一鳴驚人後傅聰爲演出忙的焦頭爛額,無法抽出時間回信。傅雷則在信中安慰他“演出繁多,也就不必像我與你媽媽一樣每月寫數封信來。”字裏行間還有一點點放不下的私心:“可總要回一封,告訴我們你的現狀,免去我們的擔憂。”

一舉一動都代表着祖國的傅聰不能輕易歸家,傅雷除了爲兒子自豪外,卻也忍受着思念之痛“若是有時間,這個暑假便回一次國,好讓家人團聚。”細細分析外交局勢後又主動放棄計劃,安慰思鄉的兒子——誰又何嘗不是忍受着思念的折磨呢!若沒有遠方父親的支持與守候,傅聰絕不會有現在的成就,他本人也如此說。

全信令我印象頗深的就是傅雷既鼓勵兒子演出爲國爭光又希望一家團聚的矛盾心理,但一生奉行理智的他按耐住自己的感情,以等待換來了傅聰的成功,讓中國鋼琴家聞名遐邇。其實世上沒什厶東西是免費的,你選擇了事業,就必須付出你的健康、精力,或是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與之交換。這是一條公理,不證自明。

也許有人認爲這太過自私,其實不然,這是小我向大我的轉變,小愛向大愛的昇華。就如成龍懷念母親時感慨:“母親臥牀的十幾年裏,我在劇組裏難有時間回家。知道母親病逝的消息後我躲到工具間裏放聲大哭,又頂着紅腫的眼睛繼續拍戲。我沒有陪着生病的母親,不孝。但我知道母親想見到的是將中國電影推上舞臺中央的兒子,而不是爲了照顧自己連工作都丟棄的人。孝,又是什麼?”

在地球村,親情不應該僅限於血緣。人類進化出了感情,進化出了信任,卻還沒進化出對大體的愛,血緣始終是一條天塹。爲同伴,爲組織,爲國家,爲人類的所作所爲,不再限於DNA中的本能,是人類始終沒能進化出的情感。

自然,父母、伴侶也是重要的,只不過在家國前被淡化了。爲人類的將來而奮鬥的孩子和理解孩子的父母,這二者相遇便是世上最美好的親情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3

正式成爲九年級學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在這段時間內,我覺得使我收益最大的還是學習了《傅雷家書》這篇課文。傅雷不僅是一位慈愛的父親,更是一位人生旅途中的知己朋友,這讓我對他的兒子能有一位這樣的好父親而羨慕不已。

傅雷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這段富有哲理的話告訴了我:要做一個成功的人,就必須經得起大風大浪的考驗,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去面對一切。聯想到我自身的情況,我不禁有些慚愧,每當考試的前幾夜,我都緊張得睡不着覺,雖然我努力告訴自己要平靜,要放得開,試圖去入睡,可每次都失敗了。儘管我不斷地告訴自己:考試一定要認真,仔細,可等到考試時,我卻不能夠集中精力去答題。一方面因爲我沒休息好;一方面由於我總想着考試的結果。這樣,最終導致了考試結果的不理想。這個問題非常令我頭痛,更令我擔心明年的中考會不會也遇到這樣的情況。

正當我擔憂時,我又看到了傅雷在信中寫的另一句話:“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從中,我懂得了:人要懂得調控自己的情緒。不由地,我想起了今年我市的文科狀元——以607分的高分被清華大學錄取的秦婷婷曾說過的一段話:“我從來都不表現出大喜或大悲,不論每次考試成績如何,我都像諸葛亮那樣穩重,對什麼事自己都有底一樣……我每次放假期間是從來不拿筆的。還有就是每次考試前後,我都不再盯着課本,而是做一做別的事情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這段話如同傅雷的經典語句一樣使我深受鼓舞,我知道要想成功,就必須要有處世不驚的態度。

傅雷在家書中也曾要求兒子要永遠保持一顆“赤子之心”,保持對藝術不懈追求與對生活的“赤子之心”。我的爸爸媽媽也常教育我:一定要對生活保持熱情,對學習保持激情。在教育孩子處世的態度上,傅雷與我的父母持同一觀點,這一點也正是我現在所努力追求的。

我想,假如今後我真的能擁有一種像《傅雷家書》中所說的處世態度,做一個處世不驚,懂得調節心態的積極的人,一個笑傲江湖的“俠客”,那麼這篇課文我纔沒有白讀。

《傅雷家書》讀後感4

''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無愧於心''。這些話語已成爲我的座右銘,它們出自哪裏?

''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不同的家庭就會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兒子常年於海外求學,作爲父親只得通過書信與之交流,先後寫了近百封家書。這就是傅雷與兒子傅聰的兩地情,將其家書彙集成冊,就是《傅雷家書》。

''我常問到你的經濟情況,怕你開支浩大,演出太多,有傷身體與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爲我深知一個藝術家在西方世界中保持獨立多麼不容易。而惟有經濟有切實保障才能維持人格的獨立。並且父母對兒女的物質生活總是特別關心。再過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長大以後,你就會體驗到這種心情。''

每次看到這,我都發自內心地羨慕傅聰有個這樣的好父親。

通讀這本書,不難發現,字裏行間透露了傅雷對傅聰的關心牽掛之情,如開頭引用的兩句話,還有傅雷對兒子說過的一句話:‘’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是強調堅強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吧。在這本書中,“堅強”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是‘’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一一打擊''‘’即使孤獨也不怕‘’,並且‘’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纔不至於被回憶侵蝕‘’;永遠保持‘’對藝術的謙卑”。將這兩個方面合起來,就是‘’勝不驕,敗不餒‘’,就是寵辱不驚,泰然處之,而不是爲了藝術而藝術。

家書中,當兒子精神消沉時,傅雷勸慰他如何面對感情的創傷,學會泰然處之,如同和風細雨款款相慰;當兒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傅雷激勵他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於攀登藝術的至境……融會貫通於這兩類書信中,主旋律都是讓兒子做個堅強的人:無論遭受了怎樣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獨,都要時刻保持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對生活的熱情。縱觀這本書的語言,都是那麼平易近人,樸實自然的,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誨,是對他人生方向的引導與哲理的啓示,滿含慈父的舐犢之情。

不錯,作爲父母無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優良的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可是有多少家長以“愛”教育好孩子呢?若僅像某些家長的一個''打‘’字當頭,能得出一個好的結果嗎?就怕當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了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之後,他們的金色童年也就成黑色童年了吧。

展讀百餘封家信,我總覺得呈在面前的是作爲父母爲海外求學的兒子撐起的一把巨傘,擋風遮雨,而巨傘之下洋溢的是濃濃的父子情。

《傅雷家書》讀後感5

《傅雷家書》是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我在老師的要求下讀完了他,並做了兩次讀書筆記。雖然不是自願去完成的,但是讀完了仍使我受益匪淺。

不過這受益匪淺,是不同於別人的。曾看過一個人這麼寫:“它不僅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一個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人,怎樣對待人生,並且能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是什麼樣的,便於溝通。”我不認同。這本書帶給我的是另外一些東西——大概是對做人處事溝通中問題的一些想法吧。

因爲這本書是傅雷給他兒子的家信,也就是說這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所以我先選了這個題目作爲開頭。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不能夠控制的。我本身與父母的溝通並不是很好,但是我認爲做一個好孩子那樣就能跟父母有很好的溝通。那麼問題就來了,好孩子是什麼?

好孩子是個定義。一個人人都熟知的定義類似於文明禮貌,有教養,學習自覺認真,成績優良,這樣的。從父母的角度考量好孩子就是順我所願,聽話乖巧,學習紮實認真,多才多藝,能得到羨慕最好能帶點名利什麼的。從孩子的角度講好孩子就是成績優異,性格好,人緣好的人。無論是從哪個角度出發,好孩子都應該乖。對,沒錯,父母就是喜歡乖孩子溝通,因爲那樣子的孩子不會讓他們操心,能夠很體貼,能夠去了解他們的心理到底是什麼樣子。就跟個傀儡一樣,我認爲那樣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我認爲做孩子不應該是一個好孩子,可以有叛逆,因爲這很正常。乖是不對的。但是並不是說乖是不用的。溝通是兩面化的溝通是從兩面出發的,如果發生了問題,應該是從兩方出發解決,而不是一方面的退讓,那個退讓的一方不應該是孩子,也不應該是父母。

溝通就是這樣,應該是公平公正的,而不是什麼我要揣摩你的心去了解你的想法,這樣說出來的話,就不會讓你難受又能和平的解決事情。教育對於教育這個問題,專家研究了很久,有各種各樣的答案,什麼扮弱,補強,誘導,冷淡,受挫,放手,縱容,賞罰,製冷,包容,鼓勵,哎,太多了,我個人認爲,好未來和好現在是不可兼得的,就對這些東西是比較反感的,我認爲教育不是一種束縛,不是一種準則。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家人去陪伴的,而不是需要冷冰冰的教育和各種各樣的方法去讓他明白他的學習是有多麼重要,或者說他做人要怎麼做。讀後感·但是如果要在社會上立足,雙向解決是不可能的,有家人陪伴你長大也是不可能的。要做的只有微笑,因爲這是做人之道;包容,包容一切,,去給別人賠笑;堅強就是難受,也要平靜,笑着說淚不過只是生理現象罷了。

感謝這本書和我的生活,告訴了我這些有點殘酷的生活之道。

也對這種本書說抱歉,明明是一本健康陽光向上,包含着真善美的書,呃,卻被我解讀出了一種很怨氣很冰冷的事實。

《傅雷家書》讀後感6

讀《傅雷家書》有感信,是表達情感的最真摯的方式。這本由信組成的書——《傅雷家書》,裏面有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許多強烈的感染和啓迪……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現,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這句話讓我明白有時精神鬆散放鬆,做事效果反而好。我們不必刻意去繃緊神經去做事,這樣反而做不好。

“你提到的rfcon(完美),其實rfcon根本不存在,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rfcon……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多少世優人的追求,無非是rfcon,但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爲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這句話又讓我明白沒有所謂的完美,只有人們精益求精的心。我們做任何事不必追求完美,只需更上一層樓。

洋洋萬言,字字涌動。

讀到了傅雷在信中對孩子的愛與教育,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從小父親對我的教育都看得很重。記得有一次,我在後院中畫畫,年邁的太婆坐在搖椅中曬太陽,椅子在陽光下一晃一晃。不知過了多久,太婆好像覺得無聊就問我是在寫作業嗎?我覺得寫作業和畫畫是有區別的,就回答太婆說在畫畫。太婆連連點頭。於是我就繼續畫畫,一會兒太婆又問了這個問題。童年的我很沒耐心,於是不覺中回答的語氣中有着不耐煩的感覺。這時父親正好聽到了我厭煩語氣,於是快步走來面帶兇相,用拖鞋一遍又一遍地抽打我的腳底,任我哭喊。打完後,就問我爲什麼打我,一直問到我說出原因。就這樣,父親這種嚴格的教育一直用到了上小學。之前,我很不理解,爲什麼人家父親從來不大孩子,而自己動不動就要捱打;爲什麼我歲就要開始一個人睡衣個房間難道父親不知在黑暗中獨自一人的恐懼嗎?然而漸漸長大了卻依舊沒能理解父親對我的愛,總是抱怨着誰誰有新手機之類的話,卻體會不到大人的辛苦,不懂父親爲我爲家付出了多少汗水。

但是我讀了《傅雷家書》後,覺得這裏就是愛的世界,而又一想父親不也爲我這樣做過一些事,關心過一些事,安慰過一些事,教導……

我想這就是我最大的收穫吧!

從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這些不斷傳遞愛的信,將傳遞到未來,教育着更多不懂事的孩子,感染着更多人,理解那份厚重的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7

微風拂曉的時候,陽光正好,坐在窗邊,讀了那《傅雷家書》,我才意識到自己以前所忽略的。

“這封長信寫了五六個鍾”,“跌跤後,腿力尚未恢復……替你翻譯,都是忍着腰痠背痛來做的。”

父親身體上出了問題,依舊要顧及兒子的鋼琴學業,技巧訓練,心態變化,情感問題等等,甚至連細微的事情也一一上心。爲兒子忙前顧後,工作繁忙之餘還要擠出時間爲兒子抄寫翻譯,到底來,父親到底只是是希望兒子的學習生涯是能夠順順利利學成歸來。母親在做完家務之餘,分擔着父親的工作也常常對待兒子總是噓寒問暖。父親自己常在深更半夜,夜深人靜之際,強忍着腰痠,頂着背痛,撐着疲勞,默默地在空白的信紙上寫下一字一句,成段成篇,小心翼翼地疊好,整齊,帶着殷切的希望裝進薄薄的信封,等待着兒子的回信,只爲兒子一切安好……信寄出去後,連回信日期也預估好了,收不到回信,父親會心急如焚,寢食難安,提早收到了信,高興得像個得到糖果的小孩子。

試問自己,如果生活在以前,我會花五六個鍾,頂着疲憊去給父親寫上一封信嗎?我想我肯定是難以做到。我或許可能只會抽出十來二十分鐘去問一聲是否安好,但是我相信我的父親也一定,必定會像文中的父親一樣,當我需要時一聲不吭,幫我打理好一切。一次,我讓爸爸幫我打印一份照片資料,轉頭就跑出去玩了,回來玩累了也就忘了。誰想爲了讓我看得更加清晰,把照片的文字逐字逐字打印出來,他本來就不太熟電腦,到我手裏的時候,我驚喜地問,弄了多久,他擺擺手說沒多久。後來,媽媽告訴我說你爸爸打字就打老半天,打印機太久沒用忘記了,就在那敲敲打打,弄到凌晨才搞好……

社會上,有許多的人,認爲父母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的,忽略了這份樸素而深沉的愛。甚至會誤解扭曲這份愛,嫌棄他們囉嗦多事,跟不上時代潮流,不理解年輕人的生活,總是指手畫腳的。

我看過《時文選萃》裏一篇洛陽晚報的文章。女兒上高中了,開始離家寄宿了,少了女兒平日裏的吵嚷,少了女兒的嫌棄,父母應該高興,可卻是裝了滿懷了落寂。週末沒到,父親叫妻子買多點好菜,妻子說早就備好了,就等女兒回來了。

也許天下父母都是一樣的,不管子女如何,始終將心底十分的愛,無聲的付出去了。父母之愛,難以報答,但我們更應該盡己所能,多體諒,多陪伴。

《傅雷家書》讀後感8

假如你把傅雷家書當做普通的家書去閱讀,收穫肯定不多。假如你能深切的`理解傅雷家書字裏行間蘊含的豐富的情感與溝通的方式,你就會覺得這是一部藝術作品。

看傅雷家書,覺得收穫非常多。我總想假如人的一生真的可以爲自己所熱愛的事業而奉獻那是一件多麼崇高而偉大的事情,同時也會讓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加豐富與更加充實的經歷。我現在似乎已經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標,雖然以前是盲目的。其實愛人不在身邊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的內心空虛。只要我們朝着目標努力就會有所收穫,我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就像傅雷說的也許金錢物質方面不能給予你足夠的回報,但是學術與藝術一定會給付出的努力以一個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帶來未來生活的無憂無慮,但是它起碼可以帶給我們心靈的充實。我深信假如每天都把時間用在自己認爲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會得到進步與滿足。

傅雷說他要與他的兒子是最親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種父子關係啊,他還說戀人與愛人之間也是一種親密的朋友關係。只有在互相的鼓勵與互相的支持下,有着最豐富最真實的心靈的溝通才是最讓人羨慕的。我覺得讀書真的可以豐富人的大腦讓人變得平靜。而且文學與藝術,還有音樂都會給我們心靈的薰陶。我們在那裏面吸收的養分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非常多的樂趣,我現在深知這一點。

其實我一直覺得我對於文字的理解多於對於那些更加直觀的東西的理解,當他越是需要人的體會的東西我就理解得越深些,這可能也跟天性有關。在我看來,一切內心地感受都可以通過文字表達出來,而越是心靈相近的人越是能夠深刻理解與體會。假如心情鬱悶了不妨就寫出來,等年老了再回過頭來讀,發現年輕時的心情真的是非常難得的阿,而老去的心也不可能再有年少時的感受了。真的覺得人生在世能夠得到一個心靈相通的朋友成爲心靈的讀者是一件非常讓人高興的事情。其實傅雷在信中寫的,他的性情激烈,然而他的夫人卻能用寬厚與委婉之心體諒,雖然受到了非常多的折磨卻可以成爲思想上的伴侶,這也是傅雷的福氣啊!

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與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讀後感9

翻開《傅雷家書》,裏面的閱讀提示激發了我的閱讀興趣,不知不覺讀完了《傅雷家書》,眼角不禁泛起淚光。

這是一部充溢着父愛的教子之作:傅聰因出國留學要長期居住在異國他鄉,傅雷夫婦只能通過書信的方式與兒子聯繫,對兒子無限的思念和愛也只得用書信傳遞。書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經驗爲例,闡述了許多人生的智慧和道理。

“聰”“親愛的孩子”,信中開頭常有這樣的詞語,短短几個字,卻多麼情真意切!傅雷夫婦每天以淚洗面,只能通過這樣的語句和兒子親近,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信中有這樣一段:“別讓我們等你的信再等下去了!孩子!一切保重!凌霄想又學乖了許多,告訴我們一些小故事,好不好?近一個多月媽媽常夢見你,有時在指揮,有時在彈協奏曲。也夢見彌拉和凌霄在我們家裏,她每次醒來又喜歡又傷感。”這些話語表現出傅雷夫婦對遠在國外的孩子的深切思念。在寫最後幾封信時,傅雷的眼疾越來越嚴重了,但仍然堅持,尤其是傅雷養病時向兒子傾訴苦悶的情感,每天都守着孩子的信,像守着孩子的影子,放下嚴父的形象,表達對孩子的思念,怎能不讓人潸然淚下?

記得兒時,因家中經濟條件的限制,父親總是節衣縮食。一件棕黑破舊的衣裳,父親常年穿在身上,這衣服彷彿飽受歲月的折磨,身上的補丁更是十分刺眼。衣服質地粗糙,拽着父親的衣角,好似樹皮一般刺手。“爸,你怎麼不買件新衣服啊?”,我問道。父親撣撣身上的塵土,笑着說:“這衣服挺好,穿在身上舒服又結實,爸都老了,不用買多少衣服。”那時每和父親一起走在街上,都不想與他靠近,曾一度認爲有失自己的顏面。父親似乎很瞭解我,在人多的地方都下意識迴避。那天父親興高采烈的推開門說:“孩子,快來,試一試這衣服合不合身,爸看別人的孩子都穿,特地爲你挑的。”我換上新衣服,看看背後父親那身衣服,我才發現父親老了,曾經烏黑的頭髮早被時光偷偷染上白色,曾經英俊的臉龐早被時光無聲的刻滿了皺紋……剎那間,我的淚水決堤而出。

想想現實生活中,步入青春期的你也許父親的關係僵化,但是家庭的負擔,孩子的學業,逼迫他必須用時間灌溉,用汗水付出,用肩膀扛起這個家。作爲子女,爲什麼不能好好地孝順他呢?

父愛是座山,高大威嚴;父愛是一汪水,深藏不露;父愛更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淨……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我認爲《傅雷家書》不僅是一篇知識分子家庭中的家信,更多的其實是像兩個忘年交的互相之間的問候和討論。

誠如傅雷先生開篇所說,他似乎並不將他的兒子傅聰爲一個唯唯諾諾的上下關係,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將他變成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朋友與藝術的忘年交。而你在他的書信中所讀到的,並不只有生活瑣屑上的建議和想法,更多的則是在藝術和爲人上的見解與看法。比如傅聰在是否要去蘇聯留學這個問題上,他一連提出了五個問題,其尖銳與犀利,令人目不暇接,歎爲觀止。這也看出了傅雷在爲藝術批評家之時的功底之深厚,怪不得劉海粟先生會請他來在上海美術學院教書。

但是,人必有兩面性,在所謂的嚴謹和一絲不苟中,埋藏的更多的是一種病態的執着與幻想,他的確在上海美專教過書,但過了幾個月就辭職了,因爲它認爲“爭權奪利,烏煙瘴氣,非吾能存之地也,海粟兄對我甚好,但也不能免俗。”連照顧自己的朋友他都義無反顧的進行批評,何況那些一心想抓他小辮子,無比針對的人呢?而這一切的一切還要從他的童年說起。

傅雷的母親,因爲替他父親伸冤的緣故,缺乏對孩子的照顧,導致傅家四個孩子,活下來的只有傅雷一個,或許是因爲和過度的望子成龍吧,傅雷的童年是十分坎坷的,如傅雷的妻子朱梅馥的形容來說,便是“修道院式的童年”可見其艱苦和難受,但是,這也養成了他對知識近乎癡迷的追求,他的翻譯,是要對着字典逐字逐句的翻譯的,他一般要翻譯很多次,不到自己滿意了,是絕對不會交給出版商印刷出版的。而他的翻譯也被冠了一個很好聽的名號‘傅體’足以見其的美好品質。

但是他這所謂的好品質在不瞭解他的人看來,不亞於鄙夷與不屑。所以在文革時期,傅雷遭到了凡人難以想象的迫害與針對。其實他是有機會洗白和逃脫這場浩劫的。因爲在當時他的好友找上了他,並表示只要寫一下檢討,上海作協的會長便有方法讓他躲避這場可怕的劫難。但硬骨頭的傅雷並沒有接受,反而怒斥他的友人。後來的結果大家應該也知道了,朱梅馥和他的丈夫傅雷雙雙自殺,以證清白。

也許是這種忠貞不屈性格的影響下,傅聰和傅敏兩兄弟的表現也出乎人們的意料,他們一次次的請求平反。最後,在1971年終於沉冤得雪,但二位先生,已別了這塵世。

也許傅雷家書教給傅聰的,更多的是嚴謹和實事求是的家風,而非信中所提的瑣碎。我們應該所學習的,是傅家的祖傳精神。而這種精神火種。也會在時間的歷史長河中,永不消逝!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淺的書——《傅雷家書》。

它不僅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一個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人;怎樣對待人生,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麼,這讓我能更好的和父母溝通。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瞭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能通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父母,父母能通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爲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從書中能看出傅雷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甚至是比較刻薄的人,這正是他的身世所決定的傅雷在幼年喪父,童年母親的嚴厲家教。在細節上修煉自己的品德,雖然家書中是許多教育兒子的話。

但實際傅雷自身都做到了,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養身教勝於言傳吧。當然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蘊的儒家文化,又有從頭到尾的接受唯物主義的思想是分不開的。

傅雷作爲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其實,我們身邊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爲我們的生計,爲了我們的學習,爲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爲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他們的頭髮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纔是真正的父親!

傅雷能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能健康的成長。

從這裏邊我想到了現在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確實令人擔憂,許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來越低,以致於現在的孩子不能適應社會,不能自己照顧自己和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正是中國父母的悲哀,所以培養一個孩子,最好要在他小的時候,該給予自由就給予,該讓他自己去冒險,就讓他去……不要過分溺愛,讓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

告訴他,他所在的世界,所在的國家,所在的社會,以及這個家庭等一切一切他應該瞭解的東西。永遠不要說:“等你長大了你就明白了。”之類的話。那樣他會不珍惜童年。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再說人自己一輩子都活不明白,有時候只能順其自然。你給予了他生命,有責任。每一位父母,每一個家庭,都只是暫時的避風港,要出海的船,是終究要出海的,要經歷的風浪,是終究無法避免的。

人生的許多路,許多暗夜,只能獨自去面對,孩子的人生,父母無法去替代,去承擔。清華大學曾辭退了一個學生,原因是該生在學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繫鞋帶。另有報道說,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煮雞蛋,只好哭着握着兩個雞蛋回家,這樣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嗎?不奇怪!有這樣的教育,就會有這樣的孩子。

溫室裏的花朵是弱不禁風的,大自然中的樹木才能經受狂風暴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