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西方哲學簡史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2.58W人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西方哲學簡史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西方哲學簡史讀後感

人類是一種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飯飽後,面對世界的衆多不可知的事物,人類往往充滿了求知慾和好奇心。在其驅使之下,人類一方面通過經驗的積累,另一方面通過理性的思考推理,來嘗試着解答這些問題和解釋一些現象。這樣,一部分解答成爲了確知的知識,即科學;另一部分由於時代的侷限,不能給出確定的答案,但由於人類對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懼的一面,產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這些問題的東西,即神學。

羅素認爲,哲學就是介於神學和科學之間的東西,是帶着理性的思維去思考科學所不能解答,而神學看似給出了完美答案的問題。所以“哲學”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在羅素看來,乃是兩種因素的產物:一種是傳統的宗教和倫理觀念,另一種是可以稱之爲“科學的”那種研究。唯有這兩者同時存在,才能構成哲學的特徵。

羅素說;哲學是訴之於理性而不是權威(這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新教主觀主義是不同的,區別在於羅素訴之於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理性能讓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處,而唯心讓人傲慢)。這是我對羅素最欣賞的一句話,有了它,才能讓我徹底放下顧忌而去研究哲學,雖然在某種程度上說,我的這種心靈安慰也是建立在對羅素的權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學上的。

哲學是研究人類思辯的心靈所最感興趣的一切問題,在這些問題中,我所最爲重視的,是人爲什麼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論那些傢伙所認爲的機械式的解釋,而是目的論的解釋。即當這個問題具體到某個人時,就成了“你爲什麼活着?”。

首先給我答案的是物理學,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滅,當這個理論擴大到整個宇宙時,即整個宇宙都有滅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類,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麼好抱怨的呢?但這又引出了另一個問題,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類也是要滅亡的,甚至整個宇宙都是會歸於零的,那麼我們現在所謂的奮鬥除了養活自己,苟且偷生外,還有什麼價值?當然這也是人類期望永恆的一種思想,如果連飯都吃不飽,當然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天體物理給了我一個類似神祕主義的答案。

宇宙是如此的廣袤,有着太多人類所稱之爲科學的東西,它是如此的寂寞,億萬年來是如此的安靜(我用了好久時間才適應用“它”來形容宇宙)。它需要有什麼來理解它,來認可它的存在,而人類作爲一種智慧生物,承擔起了這個責任。人類根本的責任,是發展科學,是儘可能的去了解這個宇宙的根本。

在這個基礎上,我才展開其他的思考。

爲了發展科技,在現今的情況來看,只有保持經濟的穩定發展才行。這樣,我的思想難免的流於世俗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