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荊軻刺秦王》讀後感(通用6篇)

本文已影響 3.55W人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荊軻刺秦王》讀後感(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荊軻刺秦王》讀後感(通用6篇)

  《荊軻刺秦王》讀後感1

我讀了一篇《上下五千年》中的文章名叫《荊軻刺秦王》,裏面講了一個名叫荊軻的人刺殺秦王嬴政的故事。

燕國的太子丹被秦國作爲了人質,他看到秦王嬴政要滅燕國,而且又奪了燕國許多土地,他暗地裏逃回了燕國。從此,他便恨死了秦國,太子丹拿出重金請來一名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還給他配了一名副手名叫秦舞陽。可是呢,還得想辦法才能接近秦王,荊軻突然想到秦王嬴政最痛恨樊於期,還最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只要拿這兩樣東西去秦國,秦王一定會喜出望外。於是,荊軻便去請求樊於期。誰知,樊於期一口答應了。終於到了行刺那一天,荊軻拉着秦舞陽頭也不回地走了。到了秦國大殿上,秦舞陽嚇得瑟瑟發抖,嬴政左右的侍衛吼道:“使者爲什麼變了臉色?”荊軻看了看秦舞陽,果然,秦舞陽的臉嚇得又白又青。荊軻說:“粗野人,沒見過大王的尊嚴,免不了有些害怕。”秦王嬴政很懷疑,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自己上來吧!”

荊軻把地圖打開,藏在裏面的匕首就露出來了。嬴政一見匕首,嚇得跳起來,荊軻抓起匕首向嬴政的胸口刺去,秦王一轉身,剛想往外跑,荊軻就追來了,兩人就在柱子下走馬燈似的轉悠。有個伺侯嬴政的醫生,用藥袋砸荊軻,荊軻用手一揚,藥袋就飛到一邊去,就在那幾秒鐘時間內,秦王拔出那長劍,一下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奮力把匕首扔向秦王,秦王一閃,匕首便飛到一邊去,臺下的武士一齊上來,結果了荊軻。

我覺得荊軻是一個英勇無畏的人,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拯救自己的國家,不讓祖國受到外國的侵略。但是,我也覺得荊軻很可笑,去行刺秦王,原本是要拯救燕國,結果沒有成功,卻害了燕國,你們說這個荊軻好不好笑?

其實荊軻刺秦王的錯誤並不在荊軻,而在於燕國的太子丹。你說如果荊軻把秦王刺死了, 秦國新君定會報仇對不對?倘若刺不死,嬴政餘怒未消,滅六國時,也一定會把燕國先滅掉。一個國家要想不被別人侵佔,就要富國強兵,而不是用個人的魯莽行爲去行刺別國國君,這樣不但不能拯救國家,反而會加速國家的滅亡,這就是適得其反!你們說對嗎?

  《荊軻刺秦王》讀後感2

從古至今有多少英雄豪傑死在了刀劍下,我認爲燕國的荊軻就是這樣一個人。讀了《荊軻刺秦王》這篇文章,我十分感動。

戰國末年秦王滅掉了趙國之後,就立即瞄準下一個目標,燕國。燕國太子丹找了一個名叫荊軻的壯士,準備讓他刺殺秦王。荊軻來到秦國,以地圖作爲掩飾,當見到秦王,展開地圖"圖窮匕見"時,他拿着藏到地圖裏匕首拔出刺向秦王。經過一番驚心膽戰的搏鬥之後,最後荊軻被束手就擒了,功虧一簣了。

我很佩服荊軻這麼無畏的精神,爲了自己的國家,而獻出了自己的性命,這一切舉動,在我們看來就如雞蛋碰石頭,自不量力。但是至今會有多少人會這麼做呢。荊軻心裏肯定無比清楚,無論這件事情的成敗,都一定會面臨死亡。也許是出於對國家的忠心,也許是接受了他人的恩情,其實這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一顆愛國的心,在國家陷入危難之際,以壯士的身份挺身而出。

回到現實生活中,敢問我們是否能做到這一點呢?我們生活中都是一些膽小怕事,不守誠信的人。荊軻是個名副其實的勇士,儘管他的辦法並不可取,但他那種精神卻影響着我們走向進步。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有了這個故事的啓迪,我們要更加珍惜如今來之不易的生活,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的完整,維護民族的榮譽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理所應當該做的事情。

這個故事讓我很有感觸,荊軻刺秦未遂的歷史事件,千百年來都成爲文人們深深遺憾,不過站在歷史的角度上看,也許並不是壞事。

  《荊軻刺秦王》讀後感3

我最近我讀了《荊軻刺秦王》,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荊軻刺秦王的整個過程,看完後讓我很感動,荊軻刺秦王的場景仍然在我的腦海中不斷重播,久久揮之不去。

縱觀全文,我看到一個精心策劃的戰略佈局與近乎完美的刺殺計劃,可是到頭來荊軻刺秦王以失敗告終!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功虧一簣?

荊軻也算一個明白人,他知道秦舞陽並不是實施計劃的適當人選,因爲太子丹的干預,最終放棄了荊軻自己的選擇——這就是荊軻最大的缺點,光有勇,沒有謀,沒有絕好主見!由此看來,如果荊軻先期就採取了自己的觀點,並且始終堅持自己正確的選擇,然後秦王必死無疑!然而,歷史是不允許假設的',荊軻刺秦王失敗的殘酷現實告訴我們,荊軻刺秦王是建立在犯了嚴重錯誤前提下進行的。

可是,荊軻刺秦王雖然失敗了,可是我們不能全盤地否定他,我們可以看到荊軻有着很多非常崇高的精神品質。首先,他是非常忠誠,忠於國家,忠於自己的主子。其次,他俠肝義膽,雖然他的戰略謀略不深,但是他非常勇敢。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是當之無愧的勇士。

  《荊軻刺秦王》讀後感4

幾天前,媽媽從書店給我買了一本《上下五千年》。這本書主要是寫中華五千年發生的重要事件,在這本書裏,我認識了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瞭解了項羽“破釜沉舟”的決心,看到了李廣“妙計脫身”的機智……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荊軻刺秦王》,雖然它是整本書裏字數最少的一個故事,但它給我留的印象是最深的。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燕國的太子丹在秦國作人質,他十分恨秦王,一心要報仇,荊軻被太子丹的決心所打動,和秦舞陽一起去刺殺秦王嬴政。臨行時,荊軻高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表達了他對太子丹的忠誠和自己的決心。看到這我不禁被荊軻的勇氣所打動,併爲他捏了一把汗。

到了秦國的王宮,還沒上殿,秦舞陽就嚇得臉色大變,渾身發抖,秦王起了疑心,讓荊軻一人上前。荊軻沉着地走到秦王旁邊,將地圖打開,露出了匕首,刺殺秦王,但是沒有成功,反兒被亂劍砍死!

我覺得荊軻是一個重情義的人,他能爲別人獻出自己的生命;他又是一個勇敢的人,面對強大的秦始皇不害怕不屈服,他的精神使我久久不能平靜!

  《荊軻刺秦王》讀後感5

讀了《荊軻刺秦》我被荊軻的精神感動了。

其中“說時遲,那時快,沒等秦王反應過來,荊軻左手伸出,飛快地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抓起匕首,奮力捅出。”說明了荊軻刺秦王的堅定,還表現了荊軻的動作快,有着不怕似的氣勢。“直刺荊軻,砍斷了他的左腿。荊軻動彈不得,就將匕首用力向秦王拋去,卻又插進了殿柱。秦王連連揮手,荊軻身中八劍,鮮血噴撒滿地。”這裏可以看出秦王很強壯,對荊軻一點也不手下留情。

其實荊軻根本不該這麼莽撞,以到壞了燕國的大事,促成燕國迅速滅亡。不過他視死如歸的精神的確是很感人至深的。

現實中的我就是“荊軻”。小時候莽撞,沒搞清楚就幫別人接熱水,結果燒住了她的手。現在也魯莽,沒看清題就做,結果錯的不堪衆目。我要改掉這個毛病,不做莽撞的人。

《荊軻刺秦》讓我想到了很多,大家一定要想清楚再做,不然你就是下一個荊軻。

  《荊軻刺秦王》讀後感6

《荊軻刺秦王》是高一年級的第二篇文言文,這篇文章並不是寫荊軻刺秦王的場面,而是寫荊軻爲刺秦王而準備,情節曲折,令人回味。

一開始覺得荊軻是雞蛋碰石頭,不自量力,甚至認爲他是爲了成就自己的形象而去刺秦王,不認爲那是對燕國的回報,而是一個政治上的敗筆,反而加速燕國的滅亡,這不是與當初的目的背道而馳嗎?

但是偶爾看到了司馬遷的《史記。刺客列傳》才發現,荊軻其實是個一俠肝義膽,不畏強權的人,他雖不懂一個之力難爲力挽狂瀾的道理,也不懂秦帝國統一中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至少他不畏強權,不怕犧牲,在國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艱難,不畏強權的氣概還是值得稱道的。

他爲了太子的“恩”而挺身而出,捨生取義,這一點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他明知去就一定是死,無論成敗,死字當頭,可他卻義無返顧,走向了死亡的深淵,但也同時走上了精神世界的天堂,雖末成功卻名垂千古,成爲四大刺客之首。

如果有一天,我接受了他人的恩情,不知是否能爲他豁出性命,也許現在人對荊軻有太多的不解,但是荊軻卻毫不在乎,他俠肝義膽,司馬遷曾讚道。

他是衛國人,替太子舟充當刺客並不是基於對國的愛,而是對恩的回報,勇往直前,即使前面是深淵。

最後,對於這篇文章,給我的不解太多,但給我的遺憾卻更多,就如錯過雨後彩虹的幾分鐘,但我可認驕傲的說道:“我,讀懂了荊軻!讀懂了這個傳奇人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