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珍妮姑娘》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1.38W人 

《珍妮姑娘》讀後感1

最近讀了一本小說《珍妮姑娘》,美國作家德萊塞因一件生活小事產生了創作靈感。書中珍妮的年輕漂亮善良深深地吸引了書中兩位男主人公參議員布蘭德和富商萊斯特。珍妮雖美麗但貧窮,她和布萊德相遇後得到他的喜愛。家的貧苦使珍妮犧牲自我,和布萊德來往(雖然珍妮也喜歡他,但當時的階級觀念保守),突然布萊德病死了,卻給珍妮留下了個女兒。這時觀念保守的父親格哈特責備她,並差點把她趕出家門。家庭的貧困使她無法拒絕萊斯特的追求,同時抱着結婚的希望和他同居了,到最後因家庭和工作的壓力得病去世,給她留了兩個孩子。出現在她生活中的兩個男人消失了,但她還是要堅強地生活下去。

《珍妮姑娘》讀後感

我認爲:珍妮爲了家而投入兩段不會有結果的愛情的自我犧牲精神,一是因爲她善良,還有是她仰慕上流社會,對這兩段的感情是抱有希望的。另外,資產階級的布蘭德和萊斯特沒娶珍妮,是玩弄女性的卑鄙人物。但一切是當時的社會所逼,早期的資產階級貧富分化嚴重,階級風氣保守,迫使他們不得選擇。同時珍妮的善良純潔和社會的複雜醜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加突出了作者對早期資產社會的不滿。

《珍妮姑娘》讀後感2

《珍妮姑娘》的作者是(美)西奧多。德萊塞。作者是出生於1871年8月27日的一個天主教家庭。

《珍妮姑娘》以一名美麗、單純、善良、出生低賤的女子珍妮爲主人公,講述了她跟52歲的參議員白朗特和車輛巨頭之子瑞福特之間的情感糾葛。18歲得珍妮在白朗特得追求下,爲了改善家庭景況而跟他在一起,誰知還沒等結婚,參議員就一命嗚呼了,珍妮被敢出家門,產下私生女。她20歲在主人家做女僕時,又遇見豪門甘家得二少爺瑞斯特,狂熱得追求使得珍妮又與之同居。二人感情和諧,但瑞斯特迫於家庭得壓力,與其是鉅額遺產得要挾,不得不與珍妮分離,和他人結婚。小說以多年以後,珍妮面對瑞斯特死時得痛苦爲最後一個場景,以舒緩而深情得筆觸結束了全文。

讀完此書,深刻體會到了珍妮一家得貧窮,他們一家幾乎都靠着賒帳來過日子,正如書中所述:玉米粉做羹,是聊勝於無的吃法,再加上點牛奶,就差不多就當筵席看待了。而恰巧珍妮是美麗而天性善良,具有吸引鉅富、豪門公子得秉賦。就如書中所言,她得身上有着一種質樸單純和嫵媚嬌俏得結合,……。倒不是那種風月場上滾爬過得女子得欲擒故縱和花樣疊出,而是出於某種珍妮自己也無法把握得天性。這兩個不可改變得客觀,註定了珍妮悲慘可憐得命運。52歲的參議員白朗特,應該是愛珍妮的,打算和珍妮結婚,爲珍妮撐起一片無憂的天空。只是珍妮沒有那個福氣。就在珍妮爲了舉步維艱得家庭奉獻出自己得貞潔後不久,傳來白朗特得死訊。留下的只有一個可憐得遺腹子。在那樣得年代產下私生女是絕對不被人們認可得,就連珍妮的父親也不原諒她。珍妮第二次與甘家得二少爺瑞斯特的感情應該是互相得愛戀,戀得火熱而和諧。而他們所生活得社會與環境卻不允許他們得結合。書上是這麼描述的,在生物界有一種純乎自然得界定,每種生物都按照自己種類得規律在指定得範圍內生存。正如魚不能離開水,鳥就要在天上飛一樣,倘使有生物試圖脫離其基本的環境,那結果是可想而知得的。與其在男女問題上,如若躍出界限,……衆口鑠金,積毀銷骨。那個人是再也不能自在的生活了。最終珍妮只能遠遠離開,離開得平靜而毫無怨言。

《珍妮姑娘》強有力地鞭策了資本主義的殘酷現實,真實動人地描寫了處於美國社會地層的普通人民的悲慘生活情況,撕去了資產階級的僞善面紗。同時,也表述了在那個金錢社會,珍妮仍能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她用寬容的心包容了一切,微笑着面對一切不幸。也許在物質生活中,她是一個弱者,但在精神上她絕對是一個強者。

在當今時代,我們需要珍妮那種對生活積極樂觀、對挫折堅韌不拔的精神,待人接物需要她那顆如金子般可貴的真誠之心、豁達之心。人生之途並非坦蕩,生命之程並非沒有盡頭。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懷抱真誠,點燃生活的激情,生命之途就會不虛此行,世界將更加美好。

《珍妮姑娘》讀後感3

《珍妮姑娘》這本書是西奧多繼《嘉麗妹妹》之後,於1911年十月出版的第2部長篇小說。

這本書主要寫了貧困,窮苦的老工人威廉的女兒珍妮爲了接濟家庭生活,自我犧牲。珍妮長得非常美麗,她的眼睛是蔚藍的,皮膚是嬌嫩的。那白皙的額頭上,平滑地分披着兩支髮辮。她有着豐滿的腮幫和圓渾婀娜的體態,顯得充滿了青春與健康。因此,她先成爲了青年參議員白蘭德的情婦,併爲他留下了一個女兒味蘭米娜。後來,白蘭德扔下珍妮和其女兒不知去蹤。接着,珍妮再次爲了接濟家庭生活,成爲了一個富商闊少雷斯脫的情婦,並與他同居。但最後,珍妮爲了能讓雷斯脫能夠繼承遺產,自動同意斷絕她與雷斯脫之間的關係。

我覺得珍妮勤勞、真摯,天真無邪和有着自我犧牲的精神的性格。但是她的一生是不幸的,是悲慘的。她忠於貧病煎迫中的德國移民的父母——葛哈德夫婦;她忠於第一個情夫白蘭德留下的棄兒——味蘭米娜;她忠於恬不知恥的僞君子——白蘭德,同樣的,她也忠於遺棄了她、但在臨終前似乎又回心轉意的負心漢——雷斯脫。

我認爲《珍妮姑娘》這本書是西奧多繼續探討現實,大膽揭示貧富懸殊的美國社會生活的又一部重要作品。西奧多在《珍妮姑娘》這本書中用鮮明的藝術形象相當出色地寫了吹制玻璃的老工人威廉及其一家人的貧病交迫、孤若無告的境況,也寫了驕奢淫逸、炙手可熱的資產階級政客、富翁白蘭德和雷斯脫之流的生活,兩者對照之下,確實令我觸目驚心地看到資本主義國家尖銳的社會矛盾。老工人威廉的誠實、勤懇,耿直和卑賤不可移的氣節,令我讀後肅然起敬。

《珍妮姑娘》讀後感4

寒假中我有幸拜讀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作家德萊塞的作品──《珍妮姑娘》。德萊塞遠沒有菲茨傑拉德,海明威那樣有聲望,但並不能就此否定他在美國文學史上地位。那些淳樸,有力的語言爲我們展現了二十世紀之初的美國,同時也藉助主人公珍妮的種種周遭批判了那個時代的黑暗,腐朽。德萊塞只是個作家,但他完成了哲學家,心理學家乃至社會學家的工作──對書中人物的描述入木三分,他用細膩的筆觸刻畫了珍妮勇於自我犧牲,勤勞,善良與質樸的一生。她癡心於雷斯托那份執着的愛情,從頭至尾,沒有嬌柔造作,沒有浮華。

無疑珍妮是本書的主人公,故事也圍繞着她而展開。珍妮姑娘的不幸遭遇是整本書的中心,從巴斯被捕的那一刻起,她就走上了人生的苦難之旅,細細讀來可以品味出主人公的悽慘意味來。年幼無知的珍妮在所謂“正人君子”白蘭德的誘騙下懷上了孩子,正當她滿心以爲白蘭德會實現他的承諾時,白蘭德卻意外病死。珍妮錯了,她產下了個可愛而可悲的小可憐。小生命的降生迫使她不得不爲生活再去工作,然而因此也有緣結識了雷斯托。事實上我們可憐的珍妮又一次跌入了幻想的深淵,雷斯托用他迷人的外表,灑脫的談吐俘獲了珍妮的心,而珍妮信以爲真墜入虛幻並不牢靠的“愛情”之中。他們共同生活的幾年,雷斯托既沒與珍妮結婚的想法也未曾對未來作過什麼打算,他只是一味留念珍妮給他的舒適生活。就在雷斯托面臨資產的喪失的時候,他選擇了與夕日女友相見。利益薰胸的雷斯托毅然與珍妮分手去拿回他的資產與舊情人結合。珍妮對此心知肚名,但是她對雷斯托的感情如此深厚,眼睜睜望着雷斯托離去的背影。接下去的發展如同雷斯托所想,他得到了一切,卻拒絕與珍妮會面。在失去女兒音訓的幾年中珍妮經受着戀人離去,子女失散的痛苦煎熬,最終迎來的是雷斯托的`死訊。

我和上書,珍妮姑娘的故事結束了。珍妮的確是值得同情的好姑娘,在她失去了戀人,孩子,信任之後仍能保持着一個人生在世上應具有的所有見賢的品德。珍妮的一生包容了種種不幸,卻也是閃耀的,我喜歡這人物,不僅僅因爲同情。時代的黑暗,腐朽造成了珍妮人生的悲劇,不可否認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就是人吃人,剝削再剝削的階級社會。淡漠了的同情心,泯滅的價值觀,珍妮正是當時無產階級者的真實寫照。不過,珍妮過於相信愛情,沒有足夠的判斷力,這是珍妮的悲哀。

書中除開珍妮,葛哈德與葛夫人外出現的角色無一不是極端自私,狹隘。金錢與名利成了人們追逐的對象,這不單珍妮的困惑。從深層看去,本書着重描寫美國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生活的窘迫,悽慘。另外作者在書中反映出子女對父母教育的冷漠,珍妮與雷斯托在芝加哥共同生活時,珍妮的兄妹一一離開了父母,並且沒有再回來。也許,他們厭惡珍妮對愛情的追求,對幸福的理解,但是他們對父母的關愛也不削一顧,着實讓父母心痛。

畢竟,珍妮生活在她那個年代,她的故事,遭遇都成了小說──讓人們瞭解到資產階級的虛僞,黑暗。

《珍妮姑娘》讀後感5

讀德萊塞的小說,無論是《“天才”》還是《珍妮姑娘》,總想一口氣讀完,如飢似渴。

珍妮家很窮,窮得揭不開鍋,不言而喻,她的父親沒有能耐不會賺錢,她的母親只能做些幫傭的活,他們飽一頓飢一頓的日子沒有盡頭。

珍妮有一個哥哥才參加工作,還有四個弟妹要吃要穿要上學。父親雖辛勤工作,但薪水不夠維持基本生活,生活的重擔隨即壓在珍妮和她母親的身上,她們在一家豪華的賓館打掃衛生時邂逅了參議員布蘭德。

十八歲的珍妮是個人見人愛的姑娘,她的姿色深深地吸引了富裕而優雅的布蘭德。布蘭德時不時救濟這個貧困的家庭,珍妮不可避免地對他產生了好感。年過半百的布蘭德在幫珍妮哥哥免去牢獄之災並墊付贖金的夜裏,將珍妮囊入懷中。布蘭德承諾要娶珍妮爲妻,他一諾千金,但天不與壽,因爲一場傷寒,他一命嗚呼。

布蘭德不是珍妮的真命天子,失去貞操的珍妮聞此消息如五雷轟頂,她深知自己已有身孕,這些現實不可逆轉,一時流言四起,珍妮一家的日子過得暗無天日。災難深重的日子裏,是母親的堅強和庇護,讓珍妮得以重生,生下了維思塔。

珍妮的真命天子出現了,一個汽車經銷商的兒子,風流倜儻的萊斯特一眼看中女傭珍妮,他以虎狼之心佔據了珍妮。萊斯特是個攻擊型的男人,目的性很強。只要珍妮與他同居,他許諾她的家庭豐衣足食,這於珍妮是個誘惑,她和她的家庭都需要金錢度過難關,更糟糕的是布萊特的容貌和氣質也是珍妮所熱愛的。他們同居了,郎有情妾有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珍妮從此脫離苦海,告別窮困潦倒的生活。

但是萊斯特的家庭不能接受貧賤的帶着拖油瓶的珍妮。在六年同居的生活裏,萊斯特艱苦卓絕地與他的家庭打着持續戰,並不惜與家庭絕裂。他們相親相愛。

生活總是風雲突變,萊斯特的父母相繼去世,他的父親在遺囑中申明:萊斯特與珍妮同居,他將每年得到一萬美金,期限三年;萊斯特與珍妮結婚,每年可得一萬美金,終身制;萊斯特離開珍妮,他將獲得父親公司的股份,價值約150萬美金。

萊斯特的父親給了他們足夠的生活費,一萬年薪,在當年富裕家庭的生活標準,可以擁有馬車,也可以去歐洲旅行。

死後的萊斯特父親給兒子留下一個難題,珍妮姑娘去留問題——是離開是同居是結婚?離開得價值150萬美金的股份,結婚每年得1萬美金,同居得每年1萬美金,爲期三年。萊斯特不得不在三年之內作出決定,珍妮又該何去何從?三年,萊斯特努力地想憑自己的才幹闖出一翻事業,放棄父親公司的股份。悲哀的是他失敗了。

更加悲哀的是此時萊斯特身邊出現了才貌性情可以與珍妮匹敵的萊蒂,他再也不甘心與珍妮結婚拿年薪一萬美元,雖然他深知一萬美金過得也是豐衣足食的生活。他一直過奢侈的生活,他需要舞會需要被追捧需要揮金如土。

這對相濡以沫,名無實存的夫妻最後因爲150萬的股份和萊蒂這個富婆的出現而分道揚鑣。既得股份又得富婆相助的萊斯特在事業上風生水起。

萊斯特“迫不得已”的與珍妮分手,事後一直耿耿於懷,是他的家庭拆散了他和珍妮,他與哥哥八年不見一面,與姐妹老死不相往來。他不能給珍妮以感情,只得用金錢來補償。臨終前,萊斯特招呼珍妮在身邊,他覺得他們的心從來沒有分開過。

這是一本幾度讓人落淚的小說。

《珍妮姑娘》讀後感6

年僅18歲的窮姑娘珍妮遇到了年過半百的政客白蘭德,白蘭德雖然曾經談過一場熱烈的戀愛,但卻沒有結果,一直獨身,老來遇到年青美貌的珍妮,立刻被她的品質所吸引,想要幫助她及她的家人,並且決定娶了她,不想突然病故,可憐的珍妮未婚先孕,受世人鄙視。好在之後年青英俊的富家公子雷斯脫(傳說中的高富帥,嚴重羨慕嫉妒恨)對珍妮一見鍾情,珍妮也被雷斯脫的英俊和氣度所吸引,但是爲了幫助她那貧窮的家庭(一大家子),珍妮隱瞞了她育有一女的事實,做了雷斯脫的情婦。雖然珍妮是雷斯脫一生中最愛的女人,但是直到死也沒有給珍妮一個名份。

珍妮在人性和品格上無疑是純潔和真誠的,她沒有受過多少教育,但是她對待事物是真誠和善良的,她除了欠缺一些文化外,幾乎是一位完美女性的化身。命運給了她許多不幸,但也給了她許多的幸運。

白蘭德,雖然有些人評論他是一位卑鄙的政客,但是我卻也有些同情他的,一生沒有過幸福的婚姻生活,老來遇到一位可算是等了一輩子總算等到的一位佳人,可惜在那一刻他做錯了一件事,而且他對於珍妮來說太老了,就算他沒死娶了珍妮,也難免比珍妮早逝,留下年青的珍妮一個人孤苦伶仃。

雷斯脫,我感覺他是這部書裏最最幸福的人了,含着金鑰匙出生,又英俊,生性又瀟灑,命中有至愛,老來有紅顏,雖然最終因社會和家族的原因沒有與珍妮結婚,但他與珍妮也一起渡過了那麼多年的幸福時光,最後與一直仰慕他同時他也喜歡的羅娣結婚,臨終又有珍妮相伴,命好得沒得說。

羅娣雖然一開始沒能得到雷斯脫,而後與一位有錢人結了婚(再次羨慕嫉妒恨),但那個有錢人是個短命鬼。等了那麼久,羅娣總算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最終得以和雷斯脫結了婚,他們倆也算是強強結合了,至此後雷斯脫事業發達,雖然羅娣與雷斯脫在一起的時間並不算長,但也算是功得圓滿了。

爲什麼要說這是個悽美的故事呢?也許用一段結婚誓詞可以說明一點吧:“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疾病還是健康,相愛相敬,不離不棄,直到死亡把我們分離”。不應該一次把人的一生都看完,因爲最後的死亡是會把相敬相愛的倆個人分開的,誰也逃不掉。

也許現在的年青人並不喜歡這樣的結局,以至他們的新婚誓言變成了:我們的愛能走多久我就有多忠誠、我能愛你直到我們分手、我願意直到我不願意爲止。

如果要說娶老婆的話,珍妮當然是我最想要的人,因爲她不但年青貌美,而且品性賢良,最最重要的是她能伴你終老。

《珍妮姑娘》讀後感7

其實,半個月前,就已經讀完了《珍妮姑娘》這本書,只是這段日子瑣事過多,沒有空閒梳理自己的思緒,書是一本接一本地讀,留在記憶中的片段卻零零碎碎,今夜,偷得浮生一刻閒,想一想,那可憐又可愛的珍妮的命運吧。

《珍妮姑娘》是西奧多繼《嘉麗妹妹》之後,於1911年十月出版的第二部長篇小說。[這本書主要寫了貧困,窮苦的老工人威廉的女兒珍妮爲了接濟家庭生活,自我犧牲。珍妮長得非常美麗,她的眼睛是蔚藍的,皮膚是嬌嫩的。那白皙的額頭上,平滑地分披着兩支髮辮。她有着豐滿的腮幫和圓渾婀娜的體態,顯得充滿了青春與健康。因此,她先成爲了青年參議員白蘭德的情婦,併爲他留下了一個女兒味蘭米娜。後來,白蘭德扔下珍妮和其女兒不知去蹤。接着,珍妮再次爲了接濟家庭生活,成爲了一個富商闊少雷斯脫的情婦,並與他同居。但最後,珍妮爲了能讓雷斯脫能夠繼承遺產,自動同意斷絕她與雷斯脫之間的關係。]

我說珍妮可憐,是因爲她命運多舛,她的一生不斷地付出,而晚年卻那麼地孤苦淒涼;我說珍妮可愛,是因爲作者將她描述成了一個人間尤物,漂亮、純潔如果是她的外表的話,那麼勤勞、爲別人着想則是她內涵的光芒。對於貧困的家庭,她出賣自己去換得生計的維繫,可她卻得不到來自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相反,產下小女後,被周圍的人冷落嘲笑,飽受精神壓力,可她依然有勇氣直面生活,這份生活的信心實在可歌可泣。

她用真心去愛那花花老男人,用青春作代價踐行她那純真的愛情,一個未婚媽媽獨自撫養孤女——味蘭米娜,其中的不易與艱辛豈是眼淚可以洗淨?

珍妮,甚至於對那遺棄了她的負心漢——雷斯脫,她也是“忠心耿耿”地依從、順服,她從來都毫無主見,對男人的依賴形成了致命的慣性,這也是她人生悲劇的一大因素。

當然,作者的本意是對整個社會的鞭韃,控訴貧富懸殊的美國社會生活,從珍妮身上可以看到一些善良的影子,從珍妮的故事中可以窺視社會的猥瑣和達官貴人們的冷酷與驕奢。

珍妮,掉到了美國社會的大染缸裏,註定要被污染,生在社會的底層家庭,註定要受欺凌,沒有覺醒,不會自食其力又讓她與幸福擦肩而過,於是,珍妮丟掉了道德,於是,幸福也遺棄了她!

《珍妮姑娘》讀後感8

如果,想要熱烈的如同火焰般的愛情,也許美麗可以博取一時的歡心,當愛情和利益權衡的時候,大部分的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珍妮也許是這樣的人吧。在幫傭的時候,意外地結識了白沙特議員,併成了他的情人,最後建立了婚約的關係,然而,在她將從下流社會越到上流社會枝頭變鳳凰的時候,白沙特議員卻死了。空留下了珍妮和她的女兒,一個和白沙特的私生女,沒有任何地位,沒有任何過錯。

瑞斯特也許是珍妮生命中的第二縷也是最後一絲的絕望。英俊、瀟灑,典型的溫柔王子形象,健康的小麥色肌膚和上流社會的地位,註定了一個天之驕子的存在。他並不是一個專情的人,他可以給珍妮愛意,接受她的女兒,卻不肯放棄自己的自由,給她以任何的名分,卻又在她走的時候,深情的挽留。我看不懂他,他到底是在追求“若爲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還是在追求“親情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也許,正是他的無奈的懇求與偏執,珍妮才背上了不貞賤婦的罵名。也許,正是他的懇求與偏執,才造成了珍妮的悲慘結局。

就這樣說吧,珍妮,也許只是爲了得到永恆愛意的貪心的小女人。卻因爲軟弱到沒有了主見,才被基維拉太太這種精明的人趁虛而入。可以在芝加哥的一個小城鎮上默默地看着自己心愛的瑞斯特和別人結婚,並且只是做出的傷心欲絕。不得不說,珍妮非常的死,在一棵樹上吊死,直到那樹上的名字已經被歲月的痕跡腐蝕掉,還死守着一筆一筆的畫着。

太傷心,太過絕望,說,這是我的先生,可是自己不是甘太太,瑞斯特·甘的太太。

也許西奧多·德萊塞主要是塑造一個悲慘的女性形象。然後又珍妮的如水浮萍的命運,來說出一番大道理。也許,珍妮在支撐,一直在用這懦弱的似乎爲別人着想的悲傷,來支撐着日漸碎裂的家庭關係,也支撐着日漸冰冷的愛情。善良的過分等於殘忍,這是《VampireKnight》裏面的一句經典的話。也許,裏面的人每個人都太善良,太天真,所以,將自己的殘忍也理所當然的當成施捨的善良。

她再也聽不見,再也感受不到了。當自己最愛的人被送進棺材,她已經麻木到,無法再去幫忙。

傷心的火在那一刻輕輕燃燒,然後燒過了整個軀幹,無法再做到如何去悲傷地守候着,無法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

爲什麼,這是命運嗎?捫心自問,突然想用莊子的《莊周夢蝶》中的一句話:到底是我夢到了蝴蝶,還是蝴蝶夢到了我來改掉以後,來形容,這位可憐的姑娘:

到底是珍妮夢到了愛情,還是愛情夢到了一個名叫珍妮的姑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