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風鈴草姑娘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1.8W人 

《風鈴草姑娘》這個故事有着豐富而驚人的歷史,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風鈴草姑娘》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了解。

風鈴草姑娘讀後感

  風鈴草姑娘讀後感1

《風鈴草姑娘》是小女最喜歡的繪本之一,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拿出來重溫一次。

昨晚我們倆又再一次共讀,她沉思了一會兒對我說:“爲什麼風鈴草的媽媽不能剋制自己想吃風鈴草的慾望呢?”

“爲什麼?”

“假如她剋制住了,那風鈴草就不會被巫師抱走;風鈴草就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幸福地生活……”

“嗯”

“不過當風鈴草被抱走的那一刻,我又覺得她媽媽後悔了,看她的表情那麼痛苦!”

“嗯”

……

突然發現她的閱讀理解能力又提升一點點,而且她觀察圖很細緻;雖然我也讀了這麼多次,但是我卻從來沒有去思考。

  風鈴草姑娘讀後感2

《風鈴草姑娘》的故事有着令人驚歎的豐富歷史。故事最初的源頭已不可考,在長達數百年的流傳過程中,曾在意大利、法國和德國出現過多個版本,其中最爲著名的是《格林童話》中的《萵苣姑娘》(又名《長髮姑娘》)。美國著名繪本大師澤林斯基在詳細考察的基礎上,擷取各個文本的精華,將美麗的風鈴草作爲長髮姑娘的象徵,用自己獨特的視角重新闡釋了這一古老的故事。書中的畫面閃耀着溫暖而柔和的金色光澤,人物形象立體豐滿,構圖均衡和諧,散發出典雅的韻味,讓人想起拉斐爾、倫勃朗等文藝復興大師的名畫。作者憑藉對人性的深刻把握,用細膩的筆觸展現出了人物最爲微妙的心理活動,將圖像與文字完美地融爲一體,使本書成爲了童話繪本的典範之作。對於孩子來說,這種畫風非常有意思:人物的表情和麪容特徵極其突出,風景和衣着彷彿真實可觸,連最最纖細的線條也歷歷可見。閱讀這個經典童話以往的版本,我們總會覺得一個成年的男子只靠抓

住愛人的頭髮,應該是很難爬上高塔的但看到澤林斯基的巧妙描繪,我們真的會相信王子會毫不猶豫地抓住女主角的`頭髮向上爬他那絢爛華美的插畫,具有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它們閃爍着獨有的溫暖的金色光澤,還具有極其逼真的立體效果。澤林斯基不僅堪稱世界級的插畫巨匠,還是一個講故事高手孩子們會被神奇的故事和美妙的繪畫深深吸引,大人們看到這個古老故事的重新演繹,也會感到耳目一新。

  風鈴草姑娘讀後感3

《風鈴草姑娘》這個故事有着豐富而驚人的歷史。雖然格林兄弟在其著名的德國童話集——《兒童與家庭童話集》(Children’s and Household Tales,俗稱《格林童話》)中收錄了這篇童話,並宣稱它是一個源於“民間”的俚俗故事,但事實並非如此。實際上,這個故事是他們從一個風格頗爲優雅的同名故事改編來的。原作問世時間比《格林童話》早了大約二十年,在萊比錫出版。該作品譯自一個歷史更加悠久的法國文人童話,而且是一個不太嚴謹的德語譯本。而那個法國童話的大量元素,又來自於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出版的一個故事,後者來源於當地的民間傳說。

《五日談》(Il Pentamerone),又名《最好的故事》(The Tale of Tales),由吉姆巴地斯達·巴西耳(Giambattista Basile)用那不勒斯方言寫成,出版於1634年,是一本豐富多彩、偶有低俗的故事集,採用了類似於《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套故事”結構。其中有一個故事叫做《小香芹》(Petrosinella)。

在這個故事中,一個孕婦特別想吃鄰居巫婆家的香芹(parsley,在那不勒斯方言叫petrosine),在偷香芹時被抓住了。七年後,巫婆來討債,帶走了長髮的小香芹,讓她和自己一起生活在一座塔裏。不久,一位王子偶然來到了這座塔邊,沿着窗外垂下來的髮辮爬了上去,並愛上了小香芹。一個鄰居看見王子常在夜裏來,便警告巫婆,小香芹也許很快就會逃跑。但巫婆誇口說,小香芹被一種魔法控制住了,不會逃走的。不過,小香芹還是和王子私奔了,利用一根繩子和巫婆的護身符——魔力橡果,成功地擺脫了窮追不捨的巫婆。

十七世紀晚期,隨着一股童話熱潮席捲歐洲,《五日談》讓法國貴婦拉福斯(Charlotte-Rose de Caumont La Force)從中獲得靈感,用法語寫出了自己的《最好的故事》(La Conte des Contes)。該書於1697年出版,是在修道院裏完成的——那時,拉福斯因爲寫了揭露醜聞的諷刺小說而被逐出路易十四的宮廷。在這本《最好的故事》中,有一篇叫做《香芹姑娘》(Persinette)——作者在部分參考《小香芹》的基礎上進行了精心創作。

故事裏說,一個新婚不久就懷孕了的年輕妻子,慫恿丈夫去鄰居仙子的花園裏偷香芹(法語爲persil)。結果仙子把丈夫抓住了,並要求孩子香芹姑娘一出生就立刻交給她。十二年後,仙子把這個長髮女孩帶到森林深處的一座魔法銀塔裏。塔中有許多金碧輝煌的房間,香芹姑娘在裏面過着奢華的日子。後來,她被一位英俊的王子發現了,很快就跟他結了婚。過了一段時間,香芹姑娘懷孕了,仙子氣得暴跳如雷,剪掉她的頭髮,把她趕走了(趕到海邊一座漂亮的小房子裏),並耍詭計讓王子的眼睛失明。一年以後,香芹姑娘與王子團聚,用眼淚治好了他的眼睛。可是,破鏡重圓的他們還要經歷了一些可怕的磨難——比如食物變成石頭,鳥變成惡龍和鳥身女妖——直到仙子大發慈悲,放過他們。

《香芹姑娘》有多個譯本,其中一個是由舒爾茨(Joachim Christoph Friedrich Schulz)翻譯的,收錄在他1790年出版的《小小說》(Kleine Romane)裏,深受德國民衆的喜愛。舒爾茨對拉福斯的文本隨心所欲地進行了進行了處理(卻對原文的出處隻字不提),他修改了裏面的一些說法,還增補了一些細節,例如:變緊的裙子讓老婦人發現了女孩懷孕的祕密。他還把香芹換成了另一種毫不相干的植物,這種植物在德語裏叫風鈴草(Rapunzel),在英語裏叫rampion。

(風鈴草既是一種觀賞花卉,也是一種可以做色拉的蔬菜。它的葉和塊根都能吃,口味大致介於西洋菜(watercress)和芝麻菜(arugula)之間。在美國部分地區,有一道用叫做rampion或ramp的野生蔥類做成的傳統菜餚,但這種蔥類與風鈴草沒有關係。在這本書中,我選擇把文中出現的植物稱作Rapunzel。)

格林兄弟在童話集第一版(1812年)的後記中寫道:“舒爾茨的《風鈴草姑娘》毫無疑問來自於口傳文學。”他們雖然提到這個童話與《小香芹》有些類似,但顯然沒有注意到這個故事的法國版本。在格林兄弟的版本里,他們用自己在其他童話中一貫的嚴苛風格縮寫並徹底改動了這個故事。於是,拉福斯和舒爾茨故事中的新婚夫婦變成了一對因爲不育而憂心忡忡的夫婦;魔法銀塔變成了幽閉之塔,那裏也沒有舉行結婚儀式;放逐姑娘的地方也變成了荒蕪的不毛之地。在格林童話的第一版中,姑娘的裙子變緊,泄露了她與王子幽會的祕密。但是在第二版中,“泄密”的是現在讀者們非常熟悉的一句口誤:“爲什麼你拉起來這麼重,而王子一眨眼就能上來?”

儘管格林兄弟聲稱他們蒐集童話是爲了讓那些古老的故事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來,不受任何文學潮流的影響,但是《風鈴草姑娘》的演變史卻表明了現實距離這個願望何等遙遠。近年來,已經有民間傳說研究者在追溯口述傳統和文學創作之間的相互融合,《風鈴草姑娘》堪稱這種融合的最佳例證。

我改編的《風鈴草姑娘》,框架來自於《格林童話》及比之更早的版本。我極力把故事中最動人的情節和最圓滿的結構結合起來,努力引發故事內在不可思議的共鳴。在選擇場景時,我也考慮了故事的三處發源地,之後發現,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的形式美感似乎很契合這個以年輕女孩的美貌和風華不再的母親爲中心的故事。同樣,塔的意象也讓我想起意大利的風景。在那個國家,鐘樓(campanile)在建築傳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單詞campanile的拼寫與Campanula很相似,而Campanula是“風鈴草屬”的拉丁學名,這些事實讓我相信,我的思路是正確的。)

在令人敬畏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油畫傳統面前,我這個貿然的闖入者,內心充滿謙卑,竭盡全力想畫出更理想的效果:波浪般起伏的衣褶、指甲上的閃光、落在樹葉上的光線——不過這些效果在任何一個文藝復興時期的學畫者看來,也許都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達到的。

如果我的畫能使人們對我效仿的偉大藝術產生一些興趣,我會感到非常高興。當然,我最大的希望,是這本書本身能給讀者帶來快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