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與幼兒教師對話》讀後感3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1.07W人 

作者通過文字,和您分享她的經驗、觀察與看法。希望您能借助閱讀與思考,仔細聆聽她的見解,並通過作者的心靈交流,得到專業上的啓迪,邁向專業的成長之路。下面是小編我爲您準備的“《與幼兒教師對話》讀後感”3篇,歡迎參考,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與幼兒教師對話》讀後感3篇

  《與幼兒教師對話》讀後感一

第一次聽到“麗蓮。凱茲”這個人,是在杭州參加園長高級培訓班時剛巧遇上創新大會,很有幸地現場聆聽了麗蓮凱茨的講座,也是第一次感受中英文同步翻譯的講座。記憶中講座的時間不長,但是很多實例讓會場一次次響起掌聲和笑聲。然後根據介紹很着急地在書店尋找到了麗蓮凱茲的《與幼兒教師對話》,拿到手後卻一直沒有好好翻看,因爲一直覺得這是一本很難讀的書。

今年十月,全國幼教課程會議,遇到了老同學,高興地送了我一本書,一個勁地說這是一本好書!翻開一看,卻是《與幼兒教師對話》,一本很熟悉但從未細看過的書。

這是一本需要靜心的書,每每遇到這樣的書,必是焚香淨手,凝神屏氣,細細研讀。

本書一共有三個序:作者序、譯者序、推薦序。沒想凱茨博士的丈夫是上海長大的,一下子覺得親切了不少。雖然不同的文化之間存在差異,但是世界各地的幼兒教師們所遇到的大量問題竟然如此相似。譯者廖鳳瑞博士是師範大學副教授,而且凱茨竟然還是北師大龐麗娟教授的導師,感覺又親近和了解了許多。

翻開第一頁,就被深深打動。凱茨教授的話不多,但是句句經典。

適量原則:不管提供什麼東西,只有“適量”才能產生好的結果。簡練,但是切中要害。

包括:對孩子的注意、愛、刺激、獨立、好奇、活動的選擇等。只有當數量、頻率與強度適當時,纔會對幼兒有益。

幼兒理想發展的六個基本要素,依次爲幼兒需要安全感、需要適度的自我肯定、需要體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需要成人協助他們理解生生活經驗、需要與有“權威”的成人一起學習成長、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爲學習的榜樣。

對於安全感的定義:是指心理上感受自己與別人的有依附關係,感覺自己有所屬。安全感必須建立在被愛者感受到這份情感,而且這份愛是適量的。

我特別認同這份“被感受”的含義。有時候我們對幼兒很親切,但是並不能使孩子的`奧安全感,因爲他沒有“感受到”,所以不能產生依附、信賴的感覺。這讓我再一次想起《小王子》中描述的情景:小王子在地球上看到了幾千朵玫瑰花都和他的玫瑰花長得一模一樣,一度覺得很失望,後來才明白對他而言只有他的那朵花纔是獨一無二的,比其他的花都重要,她承載着他的付出和責任。在小王子的故事裏常看到的一個詞“馴養”,狐狸說:“馴養就是建立關係,從此我們彼此相互需要,你對我是世界上唯一的,我將對你也是唯一的。”只有馴養了,建立了關係,纔是彼此需要,纔會緊密聯繫在一起,纔會有感悟,纔會休慼相關。

“安全感來自於孩子相信成人對自己於一種真誠而強烈的反應,而不是空心的溫和。”

一直以來,我們理想中的幼兒老師都是以溫和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我們評價老師也總會用和藹可親來衡量,漸漸地,這份溫和變成了職業性的、浮面的表現,而很少自問其中的真誠到底有多少!有時候我們的溫柔真的換不回孩子的信任,爲什麼?我們的溫和是否真的就只是“空心”的溫和呢?

有時走進班級,看到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問候,語言中沒有情感,很空洞乏味。孩子們也只是僅把問好作爲一項任務完成而已,缺乏因問好而建立感情的激情和機會。

同樣關於師生關係的建立,博士在後面的章節中還提出了一個教師要與孩子保持距離感的觀點,提倡教師要適當的疏離與理性。即教師不是孩子的保姆,要有專業的思維和眼光,能給教師留出觀察和思考時間,能給孩子留出發展和調整的空間。

廖鳳瑞博士說,不要“一氣呵成”讀完全書,不妨偶爾停頓一下,思考一下書中的問題或者見解,進行思考或者實踐上的思辨,纔是真正與大師對話,才能更好體會大師的用心。

  《與幼兒教師對話》讀後感二

近階段一直在讀麗蓮·凱茲博士的《與幼兒教師對話》一書,不愧是國際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畢竟從事兒童教育、教師成長研究多年,對兒童發展與教育、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乃至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具有豐富、深刻、獨到的認識。

書中分上下二篇,上篇爲“幼兒與幼兒教育”,下篇爲“幼兒教育議題”共十六章。無論在探討兒童發展、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幼教的專業化、幼教機構的評價,還是教師角色、教師與兒童關係、專業幼兒教師的行爲、教師的專業成長等問題時,凱茲博士時刻向我們展示着她對這些問題的省思、檢視與理性的把握。譬如兒童自尊的培養是教師和家長都關心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用來培養自尊的做法實際上是在養成兒童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關注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於培養幼兒適宜、積極的自尊。她多次指出“自尊無法從直接教導或勸告兒童覺得自己很好中獲得”,教師應該“幫助兒童處理所面臨的負面反饋、挫折及失敗”,只有在適量的、明確且充分的正面反饋中才有助於增強兒童的自尊。這些觀點既反映着凱茲博士所秉持的客觀、審慎的態度,批判與反思的理性以及她對問題的辨證的把握,也體現了她科學的態度和嚴謹的學風,彰顯她獨特的學術品格和精神。使人領略到一種作爲研究者的竟社和境界,一種在幼教領域中孜孜耕耘的勤奮態度,滋養與凸現着研究的內在價值與魅力。

讀了凱茲博士的書,在感受到她豐富的教育經驗和理論成果的時候,同時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與無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個涉世未深的孩子,我想,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修養自己的內涵,使自己具有一點學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個真正優秀的幼兒教師.,才能擔負起幼教的重任。

  《與幼兒教師對話》讀後感三

《與幼兒教師對話》它是由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兒童發展心理學博士——麗蓮凱茲教授寫的。她通過文字和我們分享她的經驗、觀察與看法。她希望我們能借肋閱讀與思考,仔細聆聽她的見解,並通過與麗蓮凱茲博士的心靈交流,得到專業上的啓迪,邁向專業的成長之路。

我輕輕地翻來目錄,哇,有好多一行行的除了作者的介紹、譯者的感受和推薦都的想法,還分了上篇(幼兒與幼兒教育)和下篇(幼兒教育議題),真是一目瞭然。簡單的讀了序,我便開始了“我的第一章——幼兒發展的需求”,從這裏讓我知道了幼兒理想發展的六個基本要素:幼兒需要有安全感、幼兒需要適度的自我肯定、幼兒需要體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幼兒需要成人協助他們理解生活經驗、幼兒需要與有“權威”的成人一起成長學習、幼兒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爲學習榜樣。簡短的幾頁字讓我明白:我們所教育與照顧的每一位幼兒,其幸福與世界上其他幼兒的幸福的密不可分的。去照顧與愛護別人的孩子不應該只是爲了一些現實的理由,而是我們本來就應該這樣做,因爲這麼做是對的。就這樣,看完了第二章“自尊VS自戀”。真是讓我大開眼見,讓我知道所謂的自尊指的是評價自己後所衍生出來的感覺,而自戀指的則是專注於自己及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態。而從麗蓮凱茲教授舉的例子來看,讓我明白自尊和自戀會影響着孩子的健康的成長。

在接下去的第三章到第八章讓我學到了很多以後在教育教學方面的知識。如:如何解決或應對所謂的“問題行爲”,我們不能光從外表的行爲來看,而是要考慮問題行爲和原因。而在處理問題行爲的時,我們必須瞭解其原因,然後對症下藥,纔是適當的治療方法。也讓我知道在教學中要學什麼?什麼時候學好?如何學最好?這讓我這個剛剛從事幼教工作者受益非淺。

而下篇“幼兒教育議題”是值得我認真去看的、去思考的。因爲在這裏麗蓮凱茲教授寫下了有關幼教老師的反省與展望、現代父母與老師的角色、專業幼兒教師的行爲、幼教老師的成長、幼教界的意識形態等有關幼兒教育方面的經驗和想法。而在第十一章“專業幼兒教師的行爲”,讓我更進一步的理解了所謂的“專業”。它是對恪守執業標準或行事準則的承諾,這些行爲準則規範專業人員在常見的困境中如何行事。其重點是1、在工作上運用高級縝密的知道;2、依據該知識做判斷;3、採用專業行爲的準則。讓我懂得應該如何去教導幼兒,用幼兒教師的專業教育及訓練,爲兒童的發展與學習盡最大的努力。

看完這本書了,感覺很不一樣,讓我進一步瞭解了有關幼兒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責任。也讓我明白做爲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是多麼的重要!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