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優秀)三國演義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1.33W人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秀)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1

相信大家對《三國演義》真本書很熟悉吧,因爲它是我們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被稱爲“中國章回小說鼻祖的”明代作家羅貫中。暑假裏我再次閱讀了這本名著。

這本書主要寫了東漢末年至西晉初年中間近一個世紀的歷史故事。從家喻戶曉的蜀烈帝劉備到統一三國的晉武帝司馬炎;從劉關張桃園結義到三國統一歸西晉;從幽州之戰到討伐東吳;一幅幅生動鮮活的歷史畫卷展現在我的眼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陰險狡詐的曹操;雄才大略而又心胸狹窄的周瑜;英勇神武的趙雲......至於那些次要人物也毫不遜色,比如巾幗不讓鬚眉的貂蟬;憨厚老實的'魯肅;自作聰明的蔣幹;忠心耿耿的老將黃忠,猶如一條長長、充滿生命力的英雄人物畫廊。但是在諸多的人物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鬼才司馬懿。司馬懿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在魏國他的主要功勞就是多次抵禦了諸葛亮的北伐,還是晉國的奠基人,晉國能在戰火紛飛的時代定基下來,司馬懿功不可沒。在赫赫有名的空城計當中,蜀軍在馬稷指揮下節節敗退,失了戰略要地街亭和列柳城,雖然諸葛亮知己知彼,運用心理戰術,大開城門,旁若無人獨自撫琴,將一場危機化險爲夷,保住了西城,表面上是贏了,但要不是司馬懿深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也許諸葛亮就被活捉了。由此可以看出司馬懿的大智慧。

《三國演義》裏的故事精彩紛呈,環環相扣,人物富有傳奇色彩,性格各異,不僅在國內流傳很廣,影響很大,還被翻譯成各國語言,傳播到世界各地,不愧爲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

三國演義讀後感2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農民起義頻發。亂世之中,羣雄崛起,劉備、諸葛亮、關羽、曹操、孫權、周瑜……,他們或韜略過人,或武功了得,在中原大地逐鹿競技,鬥智鬥勇,三英戰呂布、火燒赤壁、草船借箭、大戰官渡……,悲壯恢弘的戰爭場景,蕩氣迴腸的故事情節,變幻莫測的戰術、陣法,讀起來讓人驚心動魄、拍案叫絕。羣雄之中,誰“智絕”?誰“奸絕”?誰“義絕”?混戰最後,誰得天下?一切精彩的故事都被作者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的故事中娓娓道來。

還記得,小時候初讀《三國演義》時,就只覺得好看、好玩,也不懂得分析詞句,品味思想感情,只顧着一遍又一遍的讀,我深深被這本四大名著之一的書吸引着。書中作者以氣勢磅礴的筆鋒把各方人物的.特點描寫得淋漓盡致,臉紅如棗、丹鳳眼、臥蠶眉、長鬍須,威風凜凜的關羽、關雲長;身爲漢室宗親,心心念念要報國的劉備、劉玄德;虎背熊腰、眼似銅鈴,滿臉絡腮鬍子的張飛、張翼德等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就彷彿一個個活生生的歷史人物站在我們的面前!

小時候,我最崇拜劉備這個有勇有謀、愛打抱不平的領袖,長大了,隨着進一步深讀《三國演義》,我才逐步看到了劉備的私心和野心,這未免讓我有些隱隱的失落;原來,我很討厭周瑜,後來隨着歷史知識的不斷豐富,瞭解到儘管歷史上有過草船借箭,但周瑜並沒有想要謀害諸葛亮的心思,甚至兩人私下關係很好,而且《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人物形象都是根據歷史上的周瑜改編過來的……,等等,很多稀奇古怪的歷史知識還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呢!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對《三國演義》中的許多人物和故事也都有了重新的思考。

雖然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不一定全是真的,但他們深明大義、足智多謀、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高貴品質卻一直激勵着我!

三國演義讀後感3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本好書,是前人智慧與經驗的沉澱,是我們人類社會經歷滄桑變化的記載。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作者是羅貫中,他生於1330年,死於1400年,他本名羅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他是明國著名小說家,戲曲家,也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開山鼻祖,代表作《三國演義》爲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故事講了在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各路諸侯聯手將其鎮壓下去,可朝政卻落入了奸臣董卓之手。曹操刺殺董卓不成,便號召羣雄一同討伐奸臣,桃園結義的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也參與其中。後來,董卓雖被擊敗,但羣雄爭霸的混亂局面也由此開始。赤壁一戰過後,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日漸形成,三國霸業正式拉開帷幕……

書中我最喜歡的篇段是劉備三顧茅廬,講的是:劉備爲了招納賢才,要去請一位絕頂謀士出山,因爲諸葛亮想看看劉備的決心,便兩次假裝不在家。果然,劉備沒有辜負諸葛亮的.期盼,拜訪了三次,最後諸葛亮被劉備的真誠打動了,同意出山爲他創建蜀國。從這裏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個,足智多謀,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以看出劉備是一個禮賢下士,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求賢若渴的人。

全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讀了這本書後,我突然明白了諸葛亮爲什麼會寫一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一句名言。在書中說了:劉備在臨終前囑咐諸葛亮,如果劉禪扶不起來,就讓諸葛亮取而代之。可是爲什麼諸葛亮沒有照做?是因爲諸葛亮並不在意權利,而是爲了自己的遠大抱負得以施展。

讀完書後,我決定做一個像諸葛亮那樣大公無私,忠心耿耿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4

在我的腦海裏,有許多精彩的文學作品。比如:《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魯賓遜漂流記》……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了。

羅貫中是元末清初的小說家,中國章回體小說的鼻祖。有人稱他爲“第一位知名的藝術大師”。在《三國演義》中有許多仗義、有勇有謀的人物。有的人喜歡劉備;有的人喜歡關羽;還有的人喜歡張飛,可我卻喜歡最聰明的人——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文學家、政治家。他自幼十分聰明,博覽羣書,知天文,曉地理,無所不能!在這本書中諸葛亮借東風火燒赤壁更爲精彩:赤壁之戰前夕,周瑜做好了準備,要發動火攻一舉燒燬曹軍的戰船,打敗曹操。但周瑜忙中出錯,沒有想到火攻對風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時節長江中游一帶多是西北風沒有東南風。如果就着西北風放火,曹軍處於上頭,剛好燒了自己,燒不到曹軍,周瑜想不到辦法病倒了。諸葛亮知道周瑜的`病因,開了藥方:欲破曹軍,須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周瑜讓他“借”來東風,諸葛亮馬上答應了。於是周瑜讓人建起七星壇,諸葛亮在上面借東風。到了那天,果然東風大起,曹軍大敗。諸葛亮巧妙地利用了他的智慧,重創曹軍。其實諸葛亮只是善於預測天氣,知道這一天有東南風的,根本就不是“借”來的。諸葛亮的這種呼風喚雨的本領使我驚歎不已。他經常爲劉備出謀劃策,讓劉備的軍隊在戰場上打了許多勝仗。他在劉備死後,輔助劉禪管理蜀國,可不久因過度勞累病死在五丈原,真可惜!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己啊!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不是有句俗語叫: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嘛!如果我們想成爲諸葛亮那樣聰明的話,就要博覽羣書,掌握各種知識,成爲新一代的“諸葛亮”!

三國演義讀後感5

《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講述了東漢末年羣雄四起,經過多年的戰鬥,魏、蜀、吳三國鼎立,最後卻因爲魏國的司馬家族中的一位人——司馬炎取代曹魏,而統一三國城建立了西晉。

在這本書中,有許多形色鮮明,各式各樣的人物,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諸葛亮的關羽,文武雙全的曹操……在這幾十個,個性鮮明的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三大國中的蜀國君主劉備和魏國君主曹操,他們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劉備從一開始賣草鞋,不知受了多少白眼與恥笑,再到後來,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直到最後,因他始終以德服人,收穫許多人才,成爲了蜀國開國君王,稱霸一方。

而曹操雖然被恥笑爲白臉奸臣,而且刺殺董卓、二打張繡、官渡之戰都險失性命,更是在赤壁之戰中被孫劉聯軍打得落花流水,狼狽不堪。可是他堅持不懈,最後也是成了三國鼎立中魏國的開國君主。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淘盡英雄……”歷史已經過去,只留下後人在笑談古今,批評前人的過錯,表揚古人的功勞和聰慧,去吸取前人的教訓,增強自己的技巧。與曹操與劉備雖然受到了不少恥辱,但是他們海闊天空,遇到困難不退縮、不屈服,他們堅持不懈、有智慧、識人才,才能成爲一方君主。相反,如果一個人昏庸無能、膽小如鼠、善惡不分,怎麼可能成爲一方霸主呢?我們要學習劉備與曹操的這種精神,我們也要堅持不懈、受到恥辱不退縮,要海闊天空、堅強、努力下去,我們就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讀了《三國演義》後,我明白了,我們不能因爲一時之恥而憤怒,要海闊天空,把一次次的失敗當作磨練,堅持努力,等待天高鳥飛的出頭之日。

三國演義讀後感6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書籍典藏更是舉不勝舉。我喜讀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諸子百家”,常閱豪放如山、柔情似水的“唐詩宋詞”,尤其對情節生動、底蘊深度的“四大名著”愛不釋手,一本《三國演義》總能讓我回到那戰火紛飛、羣雄逐鹿的亂世戰場。

《三國演義》塑造了一位位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忠勇雙全的關羽,“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他們都爲自己的夢想而浴血奮戰,他們在魏、蜀、吳三國爭霸中上演着你死我活,可歌可泣的故事。

頭戴綸巾的諸葛亮輕搖扇在隆中爲劉備“三分劉下”;“草船借箭”氣周瑜;一袋錦囊讓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借東風、苦肉計、赤壁一把大火,燒的魏國丟盔棄甲,燒出蜀國半壁江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即便是揮淚斬馬謖,也難免救不了蜀國,最終節節敗退,那個扶不起的阿斗更讓諸葛亮一生才華付之東流,英雄末路,讓人無限傷感!

紅臉的關羽,手捋長鬢,跨赤兔,舉長刀,“過五關,斬六將”只爲桃園那忠肝義膽的一拜,頂天立地男子漢!華容道上艱難抉擇,放“曹”歸“魏”,只爲那英雄相惜的知遇之恩。“放”不忠,“捉”不義,始終而取義,有情有義大丈夫!然而,自古英雄氣短,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遭呂蒙捉殺,身首異處,令人惋惜!

“破黃巾,滅袁紹,平袁術,誅呂布,敗張魯,收劉表,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切無不表現出曹操傑出的.軍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在這個旌旗獵獵的亂世,戰爭誰對誰錯,又有誰都說的明白!他用詩歌與戰火抒發自己革新政治、統一中華的報復,讓人民不再遭受戰爭的疾苦。然而一代梟雄也難料身後世事,“三國歸晉”,只留下“人生朝露”的仰天長嘆!

品味《三國演義》,在那個“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年代裏,一個又一個的英雄站起,一個又一個的英雄倒下,只留下遠去的背影讓我們思考,讓我們追念。

三國演義讀後感7

《三國演義》講的是從東漢末年到魏晉期間的故事。書裏的人物衆多,比如:劉備,張飛,趙雲,關羽,呂布,王允,曹操,諸葛亮,周瑜,阿斗,孫權,黃蓋,等等。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最喜歡的有三個故事;關羽刮骨療毒,過五關斬六將和諸葛亮草船借箭。刮骨療毒讓我見識了關羽的堅強,過五關斬六將讓我懂得了忠義和英勇,而草船借箭讓我明白了智謀的重要。

讀了三國,讓我有這樣一個感想;如果一個人,他象劉備一樣謙遜,象諸葛亮一樣好謀,象周公謹一樣英武,象關雲長一樣忠勇,那這個人就太完美了。

國演義第八回讀後感300字4

讀了三國演義後,我知道三國演義裏有很多英雄俠士,做了很多事。有的事讓我悲傷,有的事讓我歡喜……所以,我把各個英雄的`外貌、性格做了以下分析。

我覺得劉備長得很醜。雙耳過肩,雙手過膝。而且他還很自私自利,我們老師還常說劉備是長跑加短跑健將呢。

我覺得張飛五大三粗、大手大腳的。長得滿臉橫肉,說話粗聲粗氣,對手下很暴躁。鬍子長得滿臉都是,滿臉都是,像一個長毛怪。

我覺得諸葛亮是一個頭腦聰明,四肢部發達的人,諸葛亮還是一個有良心的人,比如在渡瀘水的時候孟獲要殺人頭祭河神,河水纔會退下來,諸葛亮不要殺人,於是就把揉的面裏包肉,在外刻上人頭的樣子。

我覺得生活在戰爭時期的人命很苦,我太同情他們了,當然打仗的人更苦。

三國演義讀後感8

今天,我讀了一本很有名的書,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你們知道嗎?對了,就是《三國演義》它是羅貫中寫的,主要是講蜀,魏,吳三國的激戰。這個故事先是由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而開始,先是由張角帶領黃巾軍打,打了勝仗。然後劉、關、張三人又去和呂布大戰,呂布最終招架不住,掉轉馬頭而逃,關羽國五關斬六將,先後過了東嶺關,洛陽,氾水關,最終感動了諸葛亮,終於答應來輔助劉備。

有一次諸葛亮和周瑜一齊出計,還把曹操的.船燒了,這是在赤壁大戰時,張飛戰馬超,那時張飛和馬超戰了以百多回合,不分輸贏,還是諸葛亮用計勸降馬超。最後劉備曹操孫權都死了,蜀魏吳三國歸晉。

當我拿到這本書之後非常興奮,一打開就開始看,一開始看的很快,一個字也不掉,看完一章又一章忠於看第十章,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爲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我看着看着,不知不覺到了晚上,眼皮也就開始打架了,但我絕不放棄,一直看到第十九章,於是我合上書去睡覺了。

到了第二天我在拿起來看,發現有一篇我們在課上學的一章,異常興奮,看完之後,果然不賴,我又繼續看,才知道老師爲什麼讓我們看課外書,因爲看課外書對我們有好處,而且還可以加深書上的知識,所以我們讀書是必不可少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9

最近,我看了《三國演義》其中讓我最爲深刻的人物就是劉皇叔劉備了,他的先祖雖是皇親國戚,但到他那一代時卻也只能靠賣草鞋爲生了,可家裏雖窮,但他卻有有着框扶漢室的運大志向,在桃園三結義過後,他便和關羽張飛一起開啓了創業之路,他雖然履戰履敗,卻也從不向命運低頭,每次被打敗後,他又不斷擴大勢力,不斷挑戰,又不顧關張二人卻阻,三顧茅其請出了諸葛亮從此,他借荊州,取西川。登上了人生的巔峯,建立了蜀漢,與東吳、曹魏形成了三足鼎的大好局面。

故事中劉備的出身並不好,卻抱有着遠大的志向;雖然屢戰屢敗卻屢敗屢戰,從來不向命運低頭;就是在幾千人的兵力下卻也敢與強大的曹操所抗衡。

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一個遇事就退縮的男孩。記得有一次,我得了一種病,連發了七天的高燒,父母帶我到了富陽醫院,可富陽沒法子,只能又連夜趕到杭州,可一定要先抽血,我一聽到抽血一詞,神經一緊,身上直冒冷汗,病似乎以好了一大半,因此,我一會兒說我要喝水,一會又上吃東西,又過了一會兒又要上廁所總有什麼理由不願去,母親一看時間,急了,對我吼道:“別磨嘰了,再磨嘰時間就要磨沒了!”說着,一把拉住我的`手要把我拖走,我一急,央求道:“我的好媽媽,能明天再去不?”緊接着,我又說了一大堆出言蜜語,可母親聽了賽沒聽,急忙要拉我走,我一見,便打出了我的必殺技———百試百靈的大哭大鬧法,此法自我會使用以來從無一次失手,而且不會有任何副作用,可今天,卻是被母親硬生生的給打破了,她一見拉不動我,便我父親把我給擡了起來哎,我最終還是沒能逃過抽血的“魔爪”啊

看了《三國演義》之後,我不禁反思起自己來:是啊,我連抽一次血那麼小的一件事都會“膽戰心驚”更何況是幹劉備這種“復興漢王朝”這種關乎天下的大事呢?想到這,我便下定了決心,要像劉備一樣,不退縮,更不向命運低頭,成爲一個真正的大丈夫!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三國,一個烽火連天、英雄輩出的年代;三國,一個撲朔迷離、疑問重重的年代;三國,一個令人神往、轟動幾世的年代。三國,它是一段言不盡,說不明的奇幻歷史。

第一次接觸《三國演義》時,我還只是個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雖說能看懂許多字,但卻不知其意。就這樣,一直到了四年級,我再次觀賞了這本名著。從前籠罩在心間的濃霧變稀了,文章大意也悟出了許多。如今,我又翻開了這本陳舊的書,打開塵封的記憶,暢談今之感言。

每每回想起“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段詩句時,我總會情不自禁地聯想到三國。或許,這正是三國的一個寫照吧。說到《三國演義》,也許有人佩服諸葛孔明的足智多謀,感動關雲長的忠心耿耿,感慨桃園三結義的情切。而我卻對那“治世之能臣,亂世之_雄”的曹操情有獨鍾。也許有人不解,認爲曹操不過是個_雄、梟雄。而你們卻忽視了曹操的不凡才能。曹操門客衆多,這無不是表明了他任人唯賢、知人善任麼?曹操的軍隊如此之雄大,這難道也不是表明了曹操超人的領導能力麼?曹操取冀州,奪荊襄,滅劉表,擁軍百萬,上將數千,兵精糧足,橫掃中原。意氣揚揚,躊躇滿志,旌麾南指。三國時期,“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然大多旋起旋滅,而後天下三分。三分之中,曹操實力,據天下三分之二,天下最終一統的基礎由此而奠定。這怎麼不說明曹操的政治手腕與軍事能力超乎尋常呢?曹操上任濟南相後,罷免了八名依附權貴,貪贓枉法的縣級官吏,又下令拆毀祠堂,禁止祭祀。一時使濟南的社會風氣改變不少。遷都許昌後,曹操立即招募農民,利用荒地屯田,後來又讓軍士屯田。曹操還大修水利,推廣種稻,使中原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這不正是體現了曹操的治世本領麼?

品淡茶,依坐窗前,手捧一名著,笑談風雲人物,縱觀三國之變幻。悠哉!悠哉!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烈日炎炎的盛夏假期,我翻開我國曆史的篇章——《三國演義》,津津有味地閱讀完之後,令我深有感觸。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和《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齊名爲“四大名著”。從“桃園結義”到“司馬懿統一三國”中的故事數不勝數,而且生動有趣,讓我看了還想再看下一篇,愛不釋手。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他能說是主人公之一,才華橫溢,料事如神。自從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他就忠心耿耿爲劉備效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獨自撐起蜀國。儘管面對孫權,曹操那些“豺狼虎豹”也無所畏懼,膽大心細,在萬人之中顯示自己的才華,在劉備那兒也立下赫赫戰功,如:火燒赤壁,華容道,三氣周瑜,七擒孟獲……諸葛亮有句名言“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所以諸葛亮的計策中,除了空城計,其它都是在他的掌握之中。

聽到曹操這個名字,大家衆所周知,他被人們認爲是“超級大反派”。每當別人聽到劉備打了敗仗都心不甘情不願,但聽到曹操大了敗仗都拍案叫絕。曹操是“反派”?我不這麼認爲:1。曹操成爲奸雄那是被逼的`,黃巾亂起,董卓進京,他怎能坐視不管。2。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爲了討伐袁紹。3。曹操不陰險狡猾,曹操是因爲出計而被視爲狡猾,那諸葛亮豈不是更狡猾?4。曹操對百姓很好,大家都知道劉備打了敗仗會帶百姓逃亡,曹操其實也是如此呦!曹操本是大漢忠臣,但朝代出了問題,皇帝無能,所以終結了漢朝。但我們也要把曹操列入“英雄榜”。

當然,三國還有其他有名的英雄豪傑:智勇雙全的周瑜、大義凜然的關羽,力拔山兮的呂布……我也好想斗轉星移回到過去,和劉關張“四英站呂布”,與曹操煮酒論英雄,和孔明公瑾火燒赤壁……

《三國演義》真不愧爲“四大名著”之一,不僅人物詳細,而且故事精彩,讓我的記憶裏又多了一份知識,收穫滿滿。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金戈鐵馬,傲氣縱橫,《三國演義》也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裏面的英雄人物一個個都仗義凜然,他們從不拋棄戰友,從不唯利是圖,也從不貪財打人。

這本厚實的書裏面,我認爲最具特色的就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話說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政府昏庸無能,劉備是皇室宗親,卻流落街頭,賣起草鞋來。碰巧有一天,劉備邊賣草鞋邊嘆氣,就有一個身高八尺,豹頭環眼的壯漢走了過來,劉備忙問其身世處境來,兩人話很投機,便到了一家小酒館,邊喝酒邊聊起天來。

劉備一直想造福百姓,打倒昏庸的政府。這位壯漢叫張飛,此人也有些許這樣的想法,正聊着天,又走進來一個身高九尺,面如紅棗的壯漢,一雙丹鳳眼,臥蠶眉,一看就不是平常人。劉備趕忙起身,邀請他一同來聊天。正巧,這人也有精忠報國,掃黑除惡的志向,三人邊聊邊喝,甚是暢快。在這個世界上,能認識知己的概率真的很低,他們三人便決定到張飛的'桃園裏結拜成生死兄弟,焚香禮拜,對天發誓,三人又按照年齡歲數認了兄弟,劉備最大,就成爲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則是小弟。

結拜過後,這三人又開始爲錢財糧食馬匹武器發愁了,說來也怪,正當他們發愁之際,就有兩位富人很贊同他們的志向,主動送給他們許多馬匹金銀與上等鐵。張飛立馬就叫人打造了兵器——劉備打造了雙股寶劍,關羽造了一把青龍偃月刀,張飛則造了一杆丈八蛇矛,三人又各制了自己的盔甲,踏上了新的征程!

他們一路過關斬將,結識了許多英雄豪傑,不過結局卻很悲慘,他們並沒有成功復興漢室,又一個新的朝代隨之誕生!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近期,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作者是羅貫中,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他的代表作,便是這本讓人讀的津津有味的《三國演義》了。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爲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羣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草船借箭這一故事,主要內容是:周瑜聽聞諸葛亮早已知曉他借蔣幹除去蔡瑁,張允的事,更覺得應除去諸葛亮。於是他讓諸葛亮在10天內造好10萬支箭。諸葛亮聽了,說:"軍區緊急,10天造好想必會誤了大事,只要3天便可。”並立下軍令狀,造不好甘願受罰。諸葛亮向魯肅借了20只草船,600多名軍士和若干草人,直到第3天五更才趁着漫天大霧,和魯肅向曹營出發。曹操見漫天大霧,擔心出兵會失利,於是命手下朝船放箭。此時諸葛亮正和心驚膽戰的.魯肅喝酒。船的一邊箭滿了,他又把船掉轉方向收箭。直到所有草人都密密麻麻的插滿箭,他才令船急回,並讓士兵大喊:“謝謝丞相箭!”後來魯肅一五一十的把借箭經過告訴給了周瑜,周瑜知道後,自嘆不如!

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他憑一己之力就借到了十萬支箭,還挫敗了周瑜的陰謀,實在是令人讚歎不已。

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耐人尋味的著名故事,如草船借箭、空城計、桃園三結義、關羽刮骨療傷、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等,這些故事都描寫了書中人物的英勇無畏、機智勇敢。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三國演義》成書於元末明初,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小說。它是羅貫中根據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創作的。

這本書剛開始是一首詞,這首詞是明代大才子楊慎所作。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書中有很多很多的人物,他們都有各自鮮明的特點。劉備的仁義善良,爲人謙和;曹操的陰險,奸詐;關羽的重情重義;張飛的`魯莽、粗暴;諸葛亮的料事如神;周瑜的心胸狹窄等。

在這本書中讓我有深刻記憶的故事是火燒赤壁和三顧茅廬。

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大軍攻打吳國,因魏軍不善水性,所以諸葛亮決定火攻。龐統假意投奔曹操,建議魏軍船隻用鐵鎖連在一起抵禦風浪。周瑜假裝打黃蓋,然後黃蓋假裝投靠曹操,還帶了數十條船,裏面裝滿了柴草。快接近魏軍的時候,黃蓋點燃了柴草,火藉助風向向魏軍燒去。魏軍不善水性,船又連在一起,最後慘敗,死傷無數。

三國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諸葛亮。他是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成爲他的軍師,也是蜀國丞相。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他火燒赤壁、草船借箭、七擒孟獲、上演空城計等。書中是這樣描寫諸葛亮的: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執羽扇。諸葛亮病死與五丈原,他的死令人惋惜。

書中很多英雄都是慘死。比如,龐統,軍師中郎將;獻連環計,議取西蜀,最後被張任射死與落鳳坡。周瑜,指揮赤壁之戰,最後被諸葛亮氣死。曹植,曹操之子;七步成詩,最後憂鬱而死。黃忠,定理山斬夏侯淵,最後中馬忠埋伏,被流箭射中肩窩,後箭瘡迸裂而死。三國裏還有很多英雄慘死。

看完這本書之後,又讓我想起了,書最開始的那首詞。回過頭去再看,原來那首詞就是這本書的寫照。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這個寒假,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三國演義》裏有許多情節,節節都很精彩,我覺得最精彩的,是“周瑜三氣喪命”這一節。

這一節說的是,劉備向孫權借了荊州,魯肅想要回來時,劉備說取得西川后還。周瑜知道魯肅上當後,想讓孫權的妹妹招親,把劉備騙來監禁,向諸葛亮討還荊州。誰知諸葛亮看穿了周瑜的計謀,弄假成真。周瑜又想用美色騙得荊州,可又失敗了。周瑜還想幫劉備取西川來要回荊州,可還是被諸葛亮看破了。最後周瑜被諸葛亮活活氣死了。

從這一段裏我知道了周瑜因爲太自大所以計劃被諸葛亮看破了,導致三次都失敗了,最後因氣餒而死。在學習上,我們也不應該覺得自大而放鬆,這樣只會導致一連串的失敗,也不要因爲一次失敗而氣餒,要更加努力纔會成功。

在三年級的一次數學考試時,老師跟我們說一定要好好檢查。我的試卷寫完後還剩好長時間交卷,我想起老師說的話,認真地檢查了兩遍。結果那次我考了100分,我特別高興,心想:我也考了100分!又一次考試,我想:我前一次考的那麼好,這次學的又簡單,一定沒問題,就不復習了吧。這次考試我很快寫完了題,看了看試卷,就又犯懶了,想:不檢查應該沒問題吧。結果第二天卷子發下來,我驚呆了!75分!回到家,媽媽和我認真的分析錯題,媽媽說:“你都是馬虎錯的.吧,是不是沒複習沒檢查?”我想了想,我是沒有複習、檢查,一定是因爲我太過自大了。第三次考試前,我認真的複習,考試時仔細地檢查,果然考出了98分的好成績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三氣喪命”這個故事留給我很深的印象,也告訴了我許多的道理。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