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人類的聲音讀後感(精選10篇)

本文已影響 3.36W人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類的聲音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類的聲音讀後感(精選10篇)

人類的聲音讀後感 篇1

人們終於結束了幾個世紀之久的封建制度,於是在歐洲興起了一場資產階級的風波,這使“人權”這個概念第一次在所有人的腦際中形成,並且逐漸在整個社會上佔據中心位置。爲了追求和保障各種權利,人們又建立了政府,人類向自己的同伴們呼籲着和平、自由、獨立、幸福等崇高理想。人們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人的存在,並且人生來就具有尊嚴和各種人的權利。當然,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神聖的法律之上,法律支持了我們的生命、財產、名譽和各種義務。法律提供給我們安全和公正,我們作爲人,就應當去享有自己的權利,同樣也有相對應的義務要去履行。那時的人們,正漸漸走出矇昧,文明也同時跨向了新的歷史階程。

當然,凡事都是雙面的。又一個世紀過後,人們的意識隨着環境不足的不斷暴露又有了新的轉變。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但有人認爲,這打破了自然原本的寧靜和諧的面貌,一切關係都只能用金錢來衡量,這樣的社會下隱藏着一幅野心勃勃的面目,使弱者從屬於強者。於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掀起了無產階級的浪潮,改變了無數人的生存環境,不能說它是完美的,但它提出的自由是人們所向往。至今,共產主義還是許多社會主義國家的理想目標。說不清文明是在失去原本的光澤,還是在繼續膨脹。總之,凡事都有雙面性。

培根與叔本華用他們的經驗來和大家探討了一些讀書之後的心得。身體方面,人靠吃東西來維持;精神方面,人靠讀書來補充,每個人都讀書,文人英雄們和一般人不同之處就在於他們擅長讀書,能夠用慧眼望穿事物的本質,從人們的文字中吸取最精華的知識,哪怕這些知識只是一本書當中的千分之一。論讀書,如今的人真的已經遠遠落後於從前了。讓人覺得頗爲有趣的是,早在兩個世紀前,在叔本華鋒芒的思想中已經闡明瞭許多人只是因爲潮流而去讀一些毫無價值的書,特別是一些專門介紹或評論古代思想大家的書,在他看來這樣的行爲是愚蠢的,這樣等於說是讓一些沒有意義的書和一些自以爲聰明的人去控制另外一些對這個世界表現出很無知態度的人的思想。沒有創新的文字,只有一堆庸俗不堪的廢料,只會讓大家的思想越來越淺薄。然而一直到現在,這種情況依然圍繞在身邊,這隻能說是人們給自己創造的巨大悲哀了。

我們的文明從古至今一直在進步,並且變得豐盈飽滿,那是因爲在時間的轉盤上屹立着一位位文學巨匠。文學是他們用盡所有的心血爲人類爲和自己創立的。有時候,一個文人的精神力量就足可以顛覆整個世界,那就像一場空前的暴風雨,呼嘯着颳去了天空上一切雜質,給人帶來前所未有的快感和清新和一次龐大的精神洗禮。然後,有一大部分偉大的文人都生活在一個身不由己、不公平的時代,靠着僅剩的精神食糧來維持生命、振奮意志。這個羣體看似是整個社會最柔弱的一批,但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他們從不畏懼在任何時刻失去生命。因爲人爲他人而活在世上,才體現了生命真正的意義。這些人的到來就具有着重大的意義,他們要抓住生命中每個從微小至重大的鏡頭,並把它們融入自己的精神中去。

還有一羣值得所有人都肅然起敬的人,他們彷彿與世隔絕,永遠沉浸在科學的世界裏永不停歇地探索萬物的奧祕,科學對於他們來說簡直是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我們的生活,因爲有他們而變得更具有價值。科學家不僅具有比一般人流暢的邏輯,還有非常理性的思維,從他們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任何問題經科學家之手都變得很清晰,很理智,愛因斯坦說:科學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也作用於人類的心靈。身爲科學家,不僅爲人類發展生活中的科學技術,也是引導人們的心靈走向科學的道路的使者。這世上人類最高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滅亡的最大威脅,也是能夠拯救現代人類的唯一良藥。

漫長的歷史,一路的風景。不同時期,人們都在不斷嘗試走向平坦的道路,但總是有一羣人毅然選擇了走向荊棘、走向坎坷,爲人類開闢出了一條條大道,這纔是真正的平坦。他們高呼和平、自由,像牛一樣倔強地不服從專制、暴政;他們向着個世界表達自己的信念,無論這個世界是否在認真地傾聽;他們特立獨行,毫不在乎旁人的眼光,不顧一切衝向生命之顛,爲全人類發現了生命的價值。我想,只有他們,才聽的到文明的呼喚。

世界上有幾十億的人,今後也許會更多,產生的思想更是千奇百怪。沒有一個人會與另一個人重複,可以說我們是獨立的,當然依照事實來看,這麼龐大的人口走到今天這一步,創造瞭如此雄厚的文明,靠的還是攜手共進,萬衆一心。我們之間有着膚色的差異,語言的隔閡,信仰的不一,我們彼此看似真的相隔很遠。但無論是在過去、現在和未來,光榮與恥辱,偉大與渺小,乃至每一個日出和日落都將我們緊緊牽連在一起。無論我們面對的是什麼,都有着堅強的內心力量做後盾。畢竟人類已經遭遇過這麼多,爲了我們的文明,值得去冒一次險。文明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它從地心一直蔓延到每個人的心中。我們彷彿聽到了文明的呼喚,這種感覺是一種難以抑制的振奮和激動,但也是一種沉重的責任,那個尖銳的聲音像是在提醒每一個人,無論在何時,哪怕是內心的一點點微妙的變化,都足以改變文明。

人類的聲音讀後感 篇2

倘若上帝讓世間有了光,或是盤古開闢天地,沒有思想與軀體的進化,也就沒有文明的出現。儘管人類文明擁有血腥野蠻的一面,但正因如此才能襯托出其奇蹟般的另一面。“第一個以辱罵性語言代替拳頭的人是文明的創造者”,弗洛伊德如是說。文明不是一種自恃無畏的資本,而是象徵着一個種羣的進步。這種進步無可避免會沾有陳腐的氣息,人類正是從過往的屍體中汲取經驗,化腐朽爲養料,供給新生的思想力量。

從自然崇拜,到原始社會,古希臘、古希伯來、古印度、古中國……古典文明的奠基,集合了自然法則與人文道德,通過逐步築建完善的制度保護個人。我們的祖先懷着相似的理想,開墾大地。只是地域的偏差,使得通天塔的傳說開始上演,並在千年後顯露矛盾。

當少數人爲滿足慾望而探求,繼而爲更深層的滿足壓榨、剝奪他人的權利;當大多數人意識到人類生而平等,不公正的制度可以由雙手推翻,再一次的“覺醒”使人類站上了另一頂峯。一篇篇凝結着血與汗的宣言,匯聚了智慧與理想,宣示人權不可侵犯的神聖地位。無論是何種階級,膚色,性別,都依照法律追尋自由。用簡潔幹練的語言編排而成的新秩序,卻成爲最爲感人的篇章。因爲我們相信我們即將收穫的是一個並非烏托邦的家園,它不甚完美,卻是人存在的意義。

藝術和科學,是織捲上的線,將文明豐滿,綻放出各異的花紋。科學讓人類更爲貼近自然,從某一角度而言。它可以改變時代,可以改變人的生活、社會觀、價值取向……當然這並非只與科學有關,但科學是人類手中的一盞火,既可照亮前路,亦可引燃災難。藝術包括很多形式,而文學無疑是影響最深遠的。歌頌生活或夢想,批判諷刺不公正,故作迷亂以昭示真相……棲居在大地上的方式千變萬化,而我選擇了詩意地棲居。文字之源遠流長,可以如化石般雋永,只要不被人爲地破壞。個人的行爲與思想,往往只有通過文字的傳遞,纔可以成爲對後人的影響,成爲不死的憑證。一隻蝴蝶的起舞不足以說明什麼,但千萬,甚至上億隻蝴蝶扇動翅膀,便能掀起大洋上的風暴。

每一步,每一個行爲,我們都在孕育着自己的未來。人類中的璀璨明星教導着仍然懵懂的年青一輩,我們像是生於深海中的魚族,“若不自燃,便只有漆黑一片”。啓示及鼓舞,經典不應淪爲陳腔濫調。我們揚帆破浪,聽見的是我們的聲音,屬於人類的聲音。

人類的聲音讀後感 篇3

當柳條隨風飄起,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時,我聽不到,但是我看到,我知道那是春天的聲音;當睡蓮吐露芬芳,月光在夜晚的荷塘縈繞時,我聽不到,但是我看到,我知道那是夏天的聲音;當田地一片金色,農民在奮力的搶收豐盛的果實時,我聽不到,但是我看到,我知道那是秋天的聲音;當西北風陣陣,北半球的大陸銀裝素裹的時候,我聽不到,但是我看到,我知道那是冬天的聲音。既然四季都有屬於它們的聲音,那麼人類的聲音呢?

那該是嬰兒呱呱墜地的聲音麼,是那各國人民唱出國歌時的吶喊麼,還是偉人們爲了獨立的自由從寫下的鏗鏘有力的文字間迸發出的宣言呢?

是吧,這些都是啊!這些纔是人類最真切的聲音,纔是我從本書中讀到的最震撼的氣勢。

在讀這套書的過程中,使我印象最爲深刻的要數“經典文獻”這一章。從獨立宣言到人權宣言,從共產黨宣言到走向全球倫理宣言,在這些歷史有名的宣言中,在字裏行間的條例中,無不感受到當時的人們對自由的渴望和對嚮往和平的願望。那句:每個人都當得到人道的對待!讓我意識到:自由,是一種不可讓渡的和不可侵犯的尊嚴。

或許人類正是這樣的真切的意識,才讓我們都走進了現代社會文明。

在“歷史文本”這一章中,我不光從丘吉爾的演講中讀到“熱血、辛勞、汗水、眼淚”;從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中讀到印度民族獨立運動的堅定意志;從馬丁路德金的着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讀到他爲黑人族的祈福和永不言敗的鬥爭精神,更多的該是精神上的洗禮和重新審視的世界觀、人生觀。

世界文化的階梯正是從這樣強烈文字的背後所建立起來的。

在“巨人之聲”的章節中,瑪麗·居里的兩篇文章讓我從以前的教科書上讀到了更加不同的一位偉大女性,她不僅是一名科學界最崇高的女科學家,在生活上她對已故的丈夫的懷念之情更讓人覺得她是所有女性的代表。在愛因斯坦的文章裏,我有又見識到人類的科學文明正是從他們的對孤獨人生的執着,對科學的熱愛中誕生的。

偉人們留下的篇章,更是現代文明發展的又一鋪墊。

聲音,或許是耳聾者畢生最渴望得到的氣息,或許是盲者和這世界溝通的唯一條件。

但是對於我們,這些正常的人們來說,我們不只是能用耳朵聽見聲音,還能用眼睛、鼻子、嘴巴、雙手甚至是內心去感受人類最偉大的聲音存在。

不只是從這套書中能聽到,更能從那身邊的一點一滴中獲得對世界文化的感懷!

人類的聲音讀後感 篇4

從萬物沉寂到衆聲喧譁,人類將他們的聲音無限散發出來,使得人類的眼神從某一刻開始,變得複雜起來,那承載着智慧的呼喚,充實着人類的心靈,使人類獲得思想,而思想,把人類推到一層更高的境界,構築了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人類,從此刻開始變得尊貴,變得偉大,開始上升,文明,在人類的心裏播下了希望的火種,在我們演繹生活的同時,它被無意地點燃,這是一道永不熄滅的熊熊火光,帶給我們光明和溫暖。

對於浩渺的宇宙來講,人類似乎顯得很微不足道。但是這對於人類自己,對於地球來講,是一羣有智慧的高級生物在一個小小的星球,在自己的家園上,用盡自己的力量和汗水來鑄造的一場文明的奇蹟,這是美的表達,也是對自己最高的獎賞。這是一種質的飛躍,人類塑造了自己,裝點了地球,無限創造,無限進步,追求自由,平等,和平,每一種力量,都是人類自己都不敢想象的潛力所在。

那麼這一切,究竟是何種力量所引起的?又或者說,是從何種方式開始的?

答案很明確,是的,所有的所有,都是源於人類的呼喚,發出了人類最爲真實的聲音和最具創造力的想法,從而開始了交流,實踐,反思等一系列優質循環當中,並一步一步地催發人類心靈的成熟,和文明的進程。

這種靈性的聲音在古希臘神話中即可尋覓。普羅米修斯說:“我決不會用自己的痛苦,去換取你奴隸般的命運;我寧願被縛在崖石上,也不願作宙斯的忠順奴僕。”"人性"在古希臘神話中得以充分體現,人和神的關係其實並不複雜,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神即是人最初的企盼。那位人類到貨爲人類受罪的英雄,普羅米修斯,不正是每個民族所希望的用不落的太陽嗎?因而馬克思推崇普羅米修斯爲人類而獻身的精神,稱他爲“哲學的日曆中最高尚的聖者和殉道者”。對於神的`想象,人類呼喚出了最爲純潔的聲音,吶喊出了心中的遼闊。

在時代繼續前進的搖槳中,旋出了一批優秀的哲學家,他們無時不在思考,無時不在探索,最終探索出了一條可供人類邁開大步向前走的林蔭大道。他們的聲音也被時代記錄了下來,這些思想中的精髓就體現在他們的著作之中,時隱時現。培根在讀書的意義和作用方面有十分精闢的論述:“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辨,凡有所學皆成性格。”讀書方法上培根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這是一門技藝,不經實驗就不能學到。”而讀書之道,叔本華也有他的門戶之見,讀書的方法可以深刻領會。“不讀壞書,是讀好書的一個條件:因爲人生短促,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精闢的敘述中有不乏真理“你要讀古書,就讀古人的原著”在不朽的藝術中,嚴肅而靜默的閱讀,汲取書中最爲精澈的精華,便可使自身上升到一個更高的臺階,催生進步。

而在文學藝術的長廊中,人類的聲音同樣此起彼伏,星光熠熠。加繆的《阿爾及爾之夏》中可以看出在整個青春年華中,人們在此尋到一個和自身美麗成正比的生命。然後呢?是下坡路和幽暗的境況。他們明知自己會輸,卻仍以肉體作賭注。在阿爾及爾,任何年輕有活力的人,都能隨處奮鬥和勝利的機會:在海灣裏,陽光下,臨海陽臺上的玩樂遊戲中,百花爭榮,芳菲燦爛。意大利式的陽臺,歐洲式的寺院,以及普羅望沙羣巒的側影——在所有這些地方,人們都能解脫人性的束縛,溫文地自我解放。加繆告訴我們生命是激情的,在短暫的時間裏,我們要將生命像煙火般焚燒,在大地上屹立,去見證生命的驕傲。

從《創世紀》到《古希臘神話》,從《人權宣言》到《聯合國憲章》,從《沉思錄》到《人是會思想的蘆葦》......人類,將自己的聲音散發到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也將人類文明傳播到每一寸土地,從人開始張嘴的那一刻起,世界就知道,那些月明之色的神奇想像,那些羣星之燦的美麗思想,那些散發生命之光的自尊倔強,無不指引着人類生存演進,無一不遙指着日出般光亮的未來。

人類的聲音讀後感 篇5

人類的文明史相對於浩大的宇宙來講,似乎顯得很微不足道。但是這對於人類自己,對於地球來講,是一羣有智慧的高級生物在一個小小的星球,在自己的家園上,用盡自己的力量和汗水來鑄造的一場文化的奇蹟,這是美的表達,也是對自己最高的獎賞。這也許也是人類跟自己的遊戲,帶來美好的,同樣也帶來災難的,就連所謂人類自己也不知道爲何要這樣行進。

弗洛伊德說:“第一個以辱罵性語言代替拳頭的人是文明的創造者。”所以說,文明雖然宏大絢麗,但並不代表它的創造者就像它本身一樣高尚。文明取代野蠻,也僅僅在於這至關重要的短暫一瞬,這是一種順其自然的生存發展。無論是文明還是野蠻,我們都沒有資格,也不會有勇氣去用言語去辱罵任何一種生存方式。因爲從另一個角度是否可以說,是這些才使人形成了思維的模式,甚至是把它們表現出來。

人類最初的文明是建立在神話故事和世界上諸多的宗教派別上的。上帝,這萬物之主,至今還被千千萬萬虔誠的教徒所信奉,這是人類最龐大、悠遠的文明基礎;古代希臘的神話故事總是那麼典雅迷人並且軒昂,它在無形之中默默地吸引了我,這些故事播下了美好、希望的種子,每一個人都期盼它的茁壯成長;至於印度的佛教,給人一種撲朔迷離的虛幻境界,指示人們走向光明,幸福的道路;中國的儒家思想則已經開始趨向現實社會了,在以“仁愛”爲核心的思想中涉及到了政治這個概念。人們還非常注重禮節,開始運用自然法則,把人文與環境聯繫在一起。所有的想法,都是人類的智慧所凝結而成的,或許這些真的存在過,或許只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引發的各種聯想,但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文明因人類的聰穎而存在。如果神話故事和宗教信仰都只是虛無的,但這種文明造就了人類的精神世界,填補了我們智力上的空白,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人類把自己的精神家園建立在這些上面,同時寄託了人類對生活的美好願望。在如今看來,這可能已經成爲了永久的歷史,成爲我們再也無法實現的理想、和諧社會了。可以想象,人類的祖先是何等偉大啊,在沒有任何依靠的情況下竟爲人類幾千年的生存留下了最開始的痕跡,並奠定了可靠的基礎,使得人們在生活中愈演愈烈。這是心靈空間上的搏鬥,人類的祖先憑藉着一種毫無來源卻又異常堅毅的力量戰勝了自己!文明無時不刻在呼喚人類,從古至今都是這樣,它的發展快慢取決於我們的意志,雖然有些事情不是僅靠意志就能成功,但只要我們克服了所有障礙,便會在一次次成功中獲取解決的方法。

當人們真正開始學會融會貫通自己的思想和周圍的環境時,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建立了,人與人之間也有了全新的溝通模式。這是人類發展最迅速的一段,我們都爲之驕傲的一段歷史。期間,法律建立了,雖然它可能永遠不可能做到對每個人、每件事都做出完全正確、完全公平的判斷,也有無數人爲之憤慨,甚至犧牲。但起碼我們看到了它是一種人對自己的尊敬,人們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和價值了。我們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智理,並努力去完善它,儘管有着許多不足之處,但我們真的很欣慰地看到人類對自己有了新一輪的要求和目標。文明總好像有着無形而巨大的力量,時刻都在牽引着我們向前進。

人類的聲音讀後感 篇6

讀完《人類的聲音》,放下這本書,我不禁長吁直嘆,被人類非凡的創造力所深深觸動,海陸滄桑,斗轉星移,地球從古至今歷經多少次生命的演替,歷經多少次災難浩劫,才孕育出擁有奧祕智慧的生命結晶——人類。人類在蒼茫的原野搭建文明的體系,用思想智慧區分其他地球上的五種,從刀耕火種茹毛飲血演變到當今科技日新月異,將腐朽化爲傳奇,把諸多荒誕甚至難以想象的事情活靈活現,人類鏗鏘的步伐正逐步逼近真理的殿堂,解開世界的面紗。

人類的聲音是對生命尊貴的吶喊,是對價值創造的彰揚,是對思想智慧的歌頌。

從書中,我學會了應對生命敬重並敬畏。仰望好漢羣星,他們都是一顆顆熠熠生輝的恆星,發光發熱,更有甚者的體積是地球的數百倍,相較而言,地球只不過是宇宙渺小的塵埃,但如果你調整焦距,將光圈放大,你便會發現這些星球表面是如此蒼白,一片死寂,沒有一片雨雲,沒有一抹新綠,殘留的只是被碩大運勢猛烈撞擊後坑坑窪窪的巨坑,相較之下,地球因其滿載生命而成爲宇宙沙浪中一塊黃金。人類佐爲萬物的靈長,智慧的載體,琪生命也更顯得尊貴,我們在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模式中繁殖了60億的人口,有哪種動物能夠像人類這般橫穿乾旱燥熱的沙漠,在寒風呼嘯的南極中心插上飄揚的旗幟,在數千米的昏暗深海投射探險的光束,在現象迭生的懸崖峭壁上征服世界之巔。人類開拓荒野,披荊斬棘,欣欣向榮的農作物緊密排布,飽滿豐碩的麥穗濡養着我們的心脾,我們搭鉤屋舍,裹被取暖,而非風餐露宿在篝火堆旁蜷縮身子,我們在平坦沃野上鋪展人類的文明,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車水馬龍川流不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組成龐大的社會,嚴密的組織分工維繫着社會齒輪的運轉,我們規劃城市藍圖,劃定國家邊界;我們制定制定法律章規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們編策典籍記載社會的興衰枯榮,我們用美妙的音符將人類間心環牢牢相扣。身爲人,我們每個人都是尊貴的,都擁有符合道德律令的權利,正如約翰遜所說:“每個人都有權說出他認爲正確的東西,其他每一個人也有權對前者進行駁斥。”與伏爾泰:“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作爲獨立存在的個體,人生存最起碼的權利都應該得到充分的重視與維護,因爲人生而平等,都活躍在同一片藍天下,汲取大地的養料。

人類的聲音是對價值創造的彰揚。人在文學,科技,建築,繪畫,聲樂,雕塑,書法都有造詣。紀德曾說過:“把自己塑造成無法替代的人。”我們雖然已經赤裸裸地來到世上,但難道又要悄無聲息地化作塵泥?那豈不是枉費了這一遭旅程,愧對大自然賜予我們的這副健實的骨肉,流星是宇宙的塵埃,但它在生命的盡頭燃燒自己的身軀,發出凜冽的寒光,高潔的天鵝在臨死前奏響了悲壯的生命絕唱。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讓世界因爲你而發生改變,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變化,成爲一個無法替代的人,我認爲這並非是去創造奇蹟建立豐功偉績,名垂千古,載入史冊,而是在生活的我點滴中用行動去詮釋美。川端康成曰:“美,一旦在這個世界上表現出來就絕不會泯滅。”生命易逝,但美的瞬間卻不會隨風渙散,而回定格在時光的框架上,成爲一種正能量,感染後人,啓迪心智。美,本身必須是真的,失去了真,同時也失去了美,美不是華而不實的裝綴,居里夫人說:“我認爲科學本身就是最偉大的美。”對於她而言,她將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爲人類造福的科學事業上,居里夫人追求的美是內在精神的愉悅,而非姣好的面貌與貴重的獎章和名譽。對美的創造是實現人生價值的一種形式,再普通的人都擁有沒的我締造能力,例如在飛沙走石的戈壁攤開鑿油田的集油先鋒;在抗洪救災第一線的人名警察;在重症急救室救濟世救人將病人妙手回春的白褂醫者。他們美麗的身影昇華了庸常的人生。沒本身是必須的,生命在彰顯美麗的同時變得靈動而迷人。

人類的聲音是對思想智慧的歌頌。如果我整天躲在閣樓的一角,像一隻蜘蛛一樣,只要我還能思想,世界對於我還是一樣大的。思想的背後是一片遼闊的蒼穹,是一片只屬於你的我異樣世界。擁有智慧的人,擁有開啓真理之門的鑰匙,改造自然的魔力。人類擁有智慧而成爲王五之靈。大地因人類的智慧而迥乎不同。都江堰通過一個分向魚嘴巧妙地分流,避免了洪災,有利於灌溉航運,使四川成了天府之國;埋葬着法老王的墓穴埃及金字塔由於其玄妙的機關設計至今許多科學還望而生畏;凝結着諸多雕塑家智慧與心力的巴黎聖母院,莊重而肅穆地與上帝對話。春秋戰國單位孔子孟子荀子開創的儒家思想至今扔影響着中國人的價值判斷與行爲觀念。牛頓的經典力學體系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成爲各個科技領域的理論根基;傳統的京劇與現代的電子樂完美的結合成了膾炙人口的嘻哈歌謠。是人類的智慧創造了這個繽紛多彩的世界,給天空塗抹靛藍,給鳥兒插上勁翅。

我們每個人都應重視生命,尊重生命,創造人生的價值,激發智慧,向世界吶喊你的存在。

人類的聲音讀後感 篇7

你的腳步很輕,輕得悄無聲息,如你走時決絕的突然,我耳畔迴響的聲音,是你離開時心失去了旋律的跳動。

童話,是美麗且純真的,裏面的日子總是很輕盈很自由,若撥動着公主瀑布般長髮的調皮的風。勇敢的年輕人總是一次又一次地完成國王發給他的艱鉅人物,雖然過程有一些曲折,結局卻是完美而順利的。最後的完美,是年輕人和美麗的公主成婚時,國王才知道平昔很“卑賤”的年輕人是鄰國的王子。我們的童話,卻是天使與孩子。你是一個很“壞得可愛”的天使,潛意識裏沒有悲傷,而我是那個一直呆在黑色角落守護憂傷的孩子,唯一看見的亮便是那從指尖一次又一次滑過的時光。在我們還未遇見對方時,我們一直生活在各自的世界,你過着天堂沒有日子的日子,我數着黑色沒有光亮的時光。可最終你還是飛到這個無名的角落,停留在我目光所能達到的地方,那一刻四目相對,黑暗的角落處出現了它從出生以來的第一束陽光。是的,至今我還一直相信它是童話裏的光環。

我們一直都認爲天使是不曾流淚的,可是你說我走的那天你莫名地掉了淚珠,我笑,不安心地笑,因爲我們都知道彼此的世界有一個小小的迴歸。現實總是太殘忍了自己,日子卻靜靜流着,洗滌着記憶中的一切,讓夢淡忘。師父說,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地方無論你變成什麼樣子,你都永遠是師父的徒弟!可他忘記了時間會改變一切,而人是這一切中最易被改變的動物,當他最擔心的擔心變成現實時,他才終於相信心有時候脆弱得可以在一剎那碎裂一地。徒弟開心地笑,直到淚越過心房爬上眼眸最後掛在睫毛開出悽美的花,因爲她忘記了自己是一個沒心沒肺的人。

師父很傻,徒弟悄悄偷走裝着憂傷的黑木匣,當她懷着最激烈的心跳打開匣子的瞬間,才終於知道自己的師父爲什麼會放棄去愛。耳畔想起曾經的“學會好好愛自己”,徒弟關上木匣,以爲誰也不知道她做了一件“壞得可愛”的事,角落裏卻亮着那束藍紫色的光。那是誰的眼睛?不是生物的,時間以又走了。

孩子終於知道了天使降臨時爲什麼沒有聲音,那是她踏着風的翅膀,天使的腳步,一步一步印在風的懷抱。孩子笑了。

我一頁一頁地翻着童話,發現字裏行間一種無形的東西在流動,似我的指尖到掌心,開始一團一團地纏繞着我,是不是這些日子我一直是一個人譜寫自己的童話?在等你的日子裏,窗外的陽光透過斑駁的樹影停留在角落的黑色,那無數的樹葉中有一片屬於我的葉子,它被陽光照射得映出了條條葉脈折紋,那是相思發了芽。

童話裏的結局是孩子枕着公主的肩看浪漫開花,時間定格,日子忘記上砝碼。我合上書聽火車開過的聲音想像童話裏的馬,最後終於明白纏繞在指尖到掌心的絲來自自己的心崖,那無形的東西叫習慣了想你。

起風了,我知道你會很快回家,數數從指尖滑過的時光,你的腳步再次在我耳畔迴響。我想孩子已經在樹下等你擁抱,你沒旋律的心跳讓他憂傷的臉上出現安心的笑。

人類的聲音讀後感 篇8

讀完這本書,腦中的思維早已被靈動的聲音捲成一個漩渦,這旋窩看似混亂不清,實則有序,因爲混沌的中心始終是一個字——人。

就像這本書的名字一樣,數十萬的篇幅僅僅只爲展示一個寫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得人。我從未讀過任何一本書從如此之多的角度與層次,集百家之長地來敘述人的一切。這本書從人類的起源(包括肉體與靈魂)講起,敘述了在不同的文化體系中人是怎樣誕生與成長的。

這本書沒有不負責任地直接告訴我們認識什麼。它更進一步,告訴我們人可不可以知道自己是什麼,以及有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體系來闡述我們與這個世界。薩特的存在主義自豪地告訴人們:人是要對自己的“本質”負責的!他把一些以有神論爲幌子的懶蟲們從暖窩中一把揪起,將他們可恥的懶惰公之於世。他警戒着每一個人不再把自己往一個早已出現的“人”的模子中套,而是成爲真正的自己,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他大聲地告訴所有人:一個人瞭解自己不僅是一項權利,更是一種責任!

這本書首先確立了人類有義務與權力瞭解自己這一大前提,從而使其它的解釋更加易於接受。然後,一個人須要成爲一個怎樣的人以及一個人想要成爲怎樣的人都是嚴肅的問題。

集大家之言,一個真正的人必不只爲自己而活着,他必將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回饋社會與人類,他一定會讓自己成爲一個被世界所需要的存在。然後,一個人必須有思考與思想,否則,“他長了一個腦袋,但這純粹出於錯誤,一根脊柱就能滿足他的全部需要”。而且,作爲一個人,無論他從事何種事業。如果他人性本質上的成就與偉大不及其工作,那麼他就絕不會真正的偉大。偉人之大並不需要對外界的極強憑依,那種只憑借外界物質式的“偉大”必將隨着時間的推移垮爲一抹黃土,唯有人內心的堅韌與強大是不會的。這種內心的力量從未以一種完全具象化的事物呈現在世界上,但也正因如此,世上沒有任何物質能跑破壞它,它是一種無形的,超越的強大。

至於人們想成爲一個怎樣的人,理想的人對於每個人來說也許可以分爲幾類。但人們是怎樣的人,卻是千差萬別。也就是說理想的人格往往可數,但實際的人格卻幾近無限。這是爲何?因爲人在內心深處從未希望把自己按照那些理想人格絲毫不差地去雕刻(實際上人類也做不到這點),所以既生爲人,可以向“理想”靠攏,但不可奢望成爲“理想”,因爲遍地皆是“產品”的社會未免也太可怕了。正如盧梭所說,“上帝把造我的模子打破了”,也許就是爲了避免世界的無聊吧。

在讀這本書時,除了驚歎之外,也有不少悲嘆。《經典文獻》中的條約與規定是如此的美好。它們所規劃的未來是如此的美好而令人嚮往。但是,就拿聯合國的一些條約來說,似乎不止一次地成爲某些國家左右世界的有力工具,爲它們純粹的,低級的暴力找到了一個好聽的藉口,難道條約成立之初的目的就在於此嗎(也許就在於此)?難道條約是用來將不合法的手段包裝爲合法手段的裝飾物嗎?這種行徑令人痛心疾首,可悲可嘆,它玷污了神聖的文本。一個條約簽訂之後,所有的國家都會按自己的意志去“落實”它。人是有欺騙性的,所以國家也是有欺騙性的。而且這種欺騙性從不赤裸裸,但有一定會被其他國家的民衆所發現,因而令人更加厭惡這種噁心的行徑。但國家的欺騙性並不是最可怕的。在條約的實行中陣營的分配標註必定是利益與階級。對於追求不同利益的各集團來說,條約就是猛烈的競爭,是無硝煙的戰爭。各集團都爲了自己的利益而鬥爭,它們都代表着自己這一方的“正義”。當兩種正義相撞,弱者便會被當作邪惡打倒,並不的反駁。因爲我們人類並沒有一個共同認同的“偉大意識”來幫助我們判斷何爲正確何爲錯誤。當然“偉大意識”是不可能存在的,只要我們還是人,真正的人。所以我們自己的道路必須要自己去開闢。我們人類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去判斷一個事物,這常令我們痛苦不已。我相信這種痛苦就是智慧的代價,是人類所特有的。我們無力做出絕對的判斷,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可以因此而胡亂判斷,那樣是因噎廢食。我們必須上各陣營都冷靜下來,將談判利益的參考標準定位人類而非狹隘的某民。這樣我們纔可能開闢出一條未必正確但求儘可能合理的道路。但是這樣的談判遲遲沒有出現,大概是因爲它需要一個長期和平的環境與極高的文化水平作爲溫牀吧。所以,世界需要和平,需要文化。

在這本書中,我們不難發現,偉大的心靈從不拋棄世界,但也絕不逢迎世界,他們會與世界保持一個恰當的距離,以免被世界同化,喪失自己。所謂距離產生美,孤獨產生思考與思想。作爲一個人,必須要學會享受孤獨,並在孤獨中思考。孤獨的時候就是我們從內心挖掘力量的絕佳機會,善於利用這一時期的人便是智者。

總之,浩浩十萬字,也不過是寫出了人的大部分。因爲人是豐富而且不斷髮展的,所以任何時候對人的任何闡述都是不完整的。人到底是什麼,實踐出真理,得先做了才知道。所以,我們應努力地協調自身與理想,努力地去成爲一個爲世界所認同但決不與世界同化的人。因爲人本應如此。

人類的聲音讀後感 篇9

弗洛伊德說:“第一個以辱罵性語言代替拳頭的人是文明的創造者。”萬物沉寂,人類說話了,人由自然的生存演進爲文化的生存。因而,每一現代人身上,不僅保留着人種的基因密碼,也負載着遠祖的文化遺傳。

應該有一種更好的生活,用真、善、美洗刷過的生活。人們在文學的長河中,尋覓她搖曳多姿的倒影。荷蘭德林曾說:“劬勞功烈,然而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若我們只是一味勞累、一味追求勞績,縱有豐碩的穗粒、甜美的飯食,卻依舊只是匍匐在地的生靈。若當真如此,我亦要讚美人類謙卑的神態與豐厚的勞績,卻哀傷於靈魂的羈旅無依。靈魂難道是大地的異鄉者?海德格爾說,靈魂乃是涌向天空、追逐上帝的狂飆。是文學創造了無限可能!人類對內在生命的無數次的重生與再造,無不是以美爲明亮的焰火,善爲擺渡的舟手,真爲手中的拄杖,以人類以前的聲音爲鑑,構建真、善、美洗刷過的靈魂詩意棲居的文明生活,從而發出新的聲音。

人的骨肉最終會化爲塵土,但是人類的聲音、偉大的精神卻可以三世乃至萬世地傳遞下去。人類說話了,這便是人類偉大之處的體現。人類的聲音凝成文字,文字運載着思想,思想把人類推入加速進化的時光隧道,文明得以傳遞。人間代謝,衆聲喧譁,這是生命最熱烈的燃燒。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這不正式因爲他們的聲音猶縈繞在我們耳畔嗎?他們的聲音,像是剝開石榴時往外散的一顆顆透明果實,掉落在我們腳邊,被陽光曬至褪色卻始終青澀的粉紅,重新拾起,生命溫暖如昔。如今書繩早已斷,書頁早已黃,可人類的聲音依然以獨特的魅力、獨樣的靈魂延續着他們燦爛的生命。人類變了?人類沒變!變得是更加豐富多彩,可沒變的是靈魂。在先祖世代探索的基礎上,人類不斷添加新的聲音,它們的有機結合讓人類的聲音有了更美的音調、更豐富的內涵!

北京的蝴蝶扇動一下翅膀,澳洲的袋鼠就要感冒。世界,是我們共有的世界;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一切的聲音,都有我的音量。一切非本民族的文化都不是“它者”,而是我的一部分,我也應該對人類文化的創造作出自己的貢獻。

文字承載着智慧,思想是人類尊貴,而心靈讓人類偉大。人類的精神星空,一代代人熠熠生輝。先輩的聲音,在歷史的長河中流淌,用喧鬧又寧靜的力量薰陶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用其內在的魅力給予我們享受與思考。人類的聲音,解放了大地的美,孵育了人間的夢想,抓住了我的心靈。世上能綿延最久的還是非物質——思想與精神,而我們能爲自己做的就是聆聽前人的聲音,發出我們自己的聲音。

人類的聲音讀後感 篇10

整個宇宙都沉寂的時候,人類說話了。發出了宇宙間僅有的,人類的聲音。閃耀着人類的智慧光輝,承載着人的創造與思想,展示了人的偉大靈魂,這樣的聲音。

人類的聲音久久迴盪在時光的岸邊,漂浮在大地上,有力、鋒利又令人着迷。

康德發出了理性的聲音:有兩樣事物是我心中不斷充滿驚奇和敬畏——在我頭頂上繁星密佈的蒼穹和在我心中的道德觀。

我們的時代是個非理性的時代,人們在五光十色的霓虹燈下搔首扭腰,迷醉在燈紅酒綠中,喧囂的都市中找不到理性的痕跡卻只佈滿了一種肆意。但我們不該找回我們的理性嗎?沒有了理性,也就沒有了那份砝碼,使天平來偏向明顯真理的砝碼。沒有了理性,60年前的那幕慘劇就會重現:生靈塗炭、妻離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對往者的審視中找到道德的標杆,也找到了紀念的理由。而德國人用盡一切方法阻止時間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聲:修建集中營紀念館,全力處理戰後的善後問題,還有那德國總理在猶太人紀念碑前的驚世一跪!德國人在60年裏不斷地反思,不停地紀念,終於完成了靈魂的自我救贖。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贏得了世人的尊敬!可見理性是文明進步的要求,亦是人類找回內心一份祥和的要求。找回理性吧!

盧梭發出了自由的聲音:放棄自由,就是放棄做人的資格,就是放棄人類的權利,甚至義務!

我想問:我們自由嗎?我們不敢吶喊,不敢放縱,不敢衝動,不敢不過那麼格式的每一天……這“不敢”,大概是因爲不自由吧。每個人都在社會上扮演者自己的角色,康德說,人非工具;但看看周圍吧,任何人扮演着工具的角色,都沒有被賦予情感;或者說,人,不過是製造工具的工具罷了。記得一個短片,叫《僱傭人生》,在那個神奇的世界,所有的工具都由人來完成,他們毫無怨言,組成了這個冷酷的世界重要的一部分……那,爲什麼不自由?我想大概是太多東西綁在腿上,走不動了。燙金名片、官位、高級職稱、名車、豪宅……太多的東西散佈在地上,人不停地啄食,漸漸的,人變成了雞,飛不起來了。找回自由吧!

桑塔亞娜發出了關於懷疑的聲音:懷疑態度是理智的貞潔,過早地放棄它或將其交付給第一個來者,是令人羞愧的;在一個長長的青春期中,冷峻傲慢地維持它,直到天性和辨別力成熟時,最終以其換取忠誠和幸福,這樣纔是高貴的。

人總是服從於權威,但世界上,總有完全相反的權威存在,所以,不要丟了心中的懷疑精神。懷疑總伴隨着批判,正是懷疑和批判使得時代進步,正如古人云:“學貴置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但當今並不乏些青年,相信書上寫的便是真理,崇拜前人,迷信書本,不敢跨雷池半步;這樣的人多了,社會只會停滯不前。法國偉大作家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就毫無疑義地是問號,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於逢事都問個爲什麼。”的確如此,如果達爾文沒有對“特創論”的懷疑,就不會有“自然選擇學說”的確立;如果哥白尼沒有對“地心說”的懷疑,也不會有“日心說”的創立。所以說,只有“疑”才能使得我們的智慧之樹開出豔麗的花,結出豐碩的果。找回懷疑精神吧!

潘恩發出了獨立的聲音:當一個人已經墮落到出賣他聖潔的靈魂,到了公開宣稱自己相信那些實際上並不相信的東西的地步,他已經可能犯一切錯誤。不忠實不在於相信與不相信,而在於聲稱自己相信那些自己並不相信的東西。

怎樣纔是幸福地活着呢?我想,就是不違背自己活着。順從自己的本心,聆聽內心的囈語。想想,自己有多久沒有聽到自己的聲音了。爲了活,蒙上了自己的眼睛,對於愚昧無知的上司阿諛奉承,向所謂上流笑臉相迎,全然不顧心裏即將涌出來的噁心,這樣笑多了,臉上便漸漸泛起油脂,漸漸的變得與那些人相似了。此時,人已不再是他自己了,因爲他那純潔的靈魂已墮落至地獄中,出賣了自己的心,已然沒有心了。沒有心,怎麼活?沒有獨立人格,怎麼幸福?所以,找回自己的那份獨立人格!

正是這些人類的聲音,這些明亮的聲音,喚醒了一代代混沌的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