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工作計劃

小學教育科研工作計劃-教學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本文已影響 1.86W人 
小學教育科研工作計劃-教學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推動課改、促進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學校”工作理念,進一步發揮好“指導、服務、研究、管理”的作用,把“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科研興學”真正落到實處。貼近課程改革的時代脈搏,紮根學校教育教學的沃土,在普及和提高兩方面同時努力,形成特色。進一步強化教育科研工作的服務意識,即爲領導決策服務,爲學校主動發展服務,爲教師專業發展服務,爲學生全面發展服務。
二、發展目標
1、明確職責,抓好教科研工作的常規管理。校本學習、校本培訓、校本教研、課題研究、教育沙龍等常規工作要常抓不懈,抓出特色,抓出實效。
2、鼓勵每個教研組和個人積極申報課題,讓全體教師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認真做好相關課題的管理工作,規範課題研究的過程,以科研促教研,提高各學科教育質量與效率,提升課題研究的深度。
3、豐富教科研研究形式,組織教科研講座、教育沙龍等特色活動,彙編教育文集。
4、及時向教師傳遞各級論文評比信息,認真組織好教育教學論文的發動和撰寫工作,充分展示學校的教科研成果,並積極動員教師利用教育信息網,開展教科研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三、工作重點
1、加強培訓——拓展教學視野。
全力提高教師教科研水平,積極推廣先進辦學理念,多方位挖掘科研型人才,多渠道、多層面、多途徑開展教科研培訓活動,不斷促進教師學術水平、綜合素質和教育創新能力的提高,形成科研興校的良好氛圍。
本學期,我們將加強梯隊建設,多管齊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要通過發揮校內專家的研究課、示範課、精品課優勢,爲青年教師加強理論和實踐指導,促其健康成長。青年教師也要自我加壓,穩步發展,逐步完成年度成長目標。學校也將依據青年教師年度成長規劃的目標達成情況,進行百分考覈與檢測,激勵先進,鞭策後進。
2、強化寫作——勃發教育之夢。
抓好校本研修成果的產出。以省,市論文大賽爲抓手,依託國家、省、市級各項課題研究和論文評比活動,鼓勵教師踊躍撰寫論文,敘寫教學日記,剖析教育教學案例,俯拾反思點滴,同時積極引導教師向報刊雜誌社投稿,讓校本研究成果見諸於各級報(刊)端,讓教科研思維的火花綻放光彩。本學期要求每位教師聽課不少於20次,學習筆記不少於20篇,教學反思不少於20篇,積極鼓勵教師撰寫教育博客、參加教育教學類專業論壇的討論。
3、立足校本——根植教育沃野。
進一步強化校本教研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教科所關於加強校本研究工作的指示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充分調動教師自身的創造性、能動性,發揮人才資源優勢,引導教師低起點、小科研,從身邊發生的教育教學問題和現象進行研討,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研究活動,堅持教研結合。本學期在繼續加強年級教研課和校級教研課的服務、督查和管理。從年級、校級教研課到青藍工程徒弟彙報課、課題研究課,做到人人上一節好課,形成“學一手、露一手,儘早成爲行家裏手”的趨勢。提高評課質量,圍繞教學主題做有準備的,有深度的,有研究的上課和評課。
4、課題研究——撬動教改支點
首先建立有效的管理網絡。採用“校長領導——教導處組織——課題組負責”的管理模式。教科研領導小組帶領全體教師參與課堂教學改革的教育科研活動,儘可能地爲教師提供“舞臺”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活潑可愛,愛動腦筋,接受新事物能力較強,對學習有較濃厚的興趣;學生學習較認真,學習習慣較好。有少數學生由於基礎比較差,理解能力相對弱些,希望能通過老師、家長、同學等各方面的配合與幫助,來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培養髮明與設計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發明與設計》教材借鑑國外美、日、德、英、法等技術教育先進經驗和理念,充分考慮未來社會對技術課程的需要,全面落實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課程理念和課程目標,力圖體現以人爲本的教育觀、全面發展的學生觀、動態生成的知識觀、科學與人文相統一的技術觀及建構性的學習觀和互動式的教材觀,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
發明與設計課程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發展學生的一定發明能力和設計技能力”爲主要任務,以“高起點、有特色、能操作”爲課程設計的基本要求。這裏的“高起點”主要是指立足於較高的理論視野,體現全新的教材設計理念;“有特色”主要是指在體現地方課程教材的一般要求的同時,形成具有一定品牌意義的“特色課程”;“能操作”即指所設計的課程具有實施上的可行性。
教材的設計特色在於:
(一)超越學科侷限,整合技術與設計。
基於技術課程所具有的整體性和設計課程所具有的綜合性,發明與設計不僅通過技術概念、技術原理、技術方法、技術精神與態度等技術教育要素與工具、材料、工藝、方法等技術因素在科技活動中的有機融合、互相滲透,體現出一定的整合特徵,而且通過強調各分支學科之間、技術各類別的具體技術之間的內在聯繫,強調技術與語文、數學、歷史、社會、藝術等學科基礎知識的緊密結合,強調政治、經濟、文化、法律、倫理、心理、環保等思想或視角的有機滲透,體現出更爲廣泛意義上的整合特徵。

(二)突出技術素養,強調探究與創造。
本教材以“以人爲本”的課程理念爲核心、以“發明素養”的培養與發展爲主線,它鼓勵學生在掌握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地發現身邊的問題,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可能存在的答案作出分析,並通過調研、收集證據、構思、製作等活動進行設計,通過試驗、評價、優化等活動來探究,以發展自己想象力,開拓自己的思維力,培養良好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三)注重共同建構,協同項目與主題。
教材的編寫以“共同建構”的有效性學習活動爲具體線索構思和組織教材,以“主題爲引領、項目爲載體”,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態度與價值觀等。項目與主題相互映襯,成爲教材之經緯線。
(四)採用全新體例,兼顧新穎與實用。
教材的編寫採用全新的主題活動設計思路,使互無關聯的手工製作連成有機一體,並形成一種以活動展開爲中心的學習評價標準。
本教材體現了課程的實用性、時代性,貼近社會實際與學生實際,精選範例及學生實際設計與操作內容;同時注意科學性、綜合性和探究性,有計劃、分層次地安排各種必要的技術訓練;此外,還注意了普適性和開放性,儘可能降低對教學條件的要求,使教學載體的選擇具有靈活性和開放性,以便不同學校能因地制宜地進行教學。
三、本學期應達到的教學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地發現身邊的問題,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可能存在的答案作出分析,並通過調研、收集證據、構思、製作等活動進行設計,通過試驗、評價、優化等活動來探究,以發展自己想象力,開拓自己的思維力,培養良好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2、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3、關注日常生活及周圍環境中的問題,激發探究的熱情
4、考察科學發現的歷程,感受並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所必備的精神和品格
5、親身實踐,學會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儀器
6、嘗試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初步掌握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學方法和措施
全面瞭解學生,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多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結合語言環境、聯繫生活實際的能力;鼓勵學生多參與社會調查以及各種實踐活動。
加強思想品德的教育,培養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在獨立觀察和思考中培養髮明與設計的能力,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
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時,要從啓發興趣、激發操作的慾望入手,使學生產生想要親手實踐的慾望,知道怎麼去動手操作。
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鼓勵學生將自己活動後的感想、體會寫下來,並且在同學之間進行交流,激發他們大膽想象,創造條件讓學生無拘無束地放開來寫,提高寫作水平。分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五、教學進度
參照教育局下發的教學進度進行教學,根據本學校的實際情況開展發明與設計的教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