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工作計劃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學計劃

本文已影響 2.32W人 

德育在一個人的精神成長中佔着主導地位,而一個人的品德教育主要來源於少年時代對世界的認知程度。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整理的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學計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學計劃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學計劃1】

一、現狀分析:

(1)本學期學情簡析:本學期,學校三年級共設4個平行班級。由於學生來源複雜,學生學習成績和思想水平參差不齊,但都活潑可愛,品德優良,有上進心,對學校生活充滿激情,對各科文化課學習非常投入。由於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知識面窄,這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通過身邊的人和事,開展積極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

(2)教材分析: 教材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實驗稿)》爲依據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增強了,形式活潑,富有童趣,教材更有親和力。本冊教材共有四個單元,《我的家》;《我學習和生活的地方》;《我在生活中長大》;《我和規則交朋友》。每個單元下設了二~三個主題,共9個主題。

二、指導思想:

堅持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力圖全面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和課程標準的精神,注重思想品德薰陶和人文精神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讓學生在品德實踐中提高道德素質。從學生生活的原型出發,多視角地去分析、探究社會事物和社會現象,向學生展示一個完整的社會生活,以便讓學生了解社會,適應社會,參與社會,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各學科知識的整合,以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以及參與社會的能力。

三、任務目標:

1、瞭解家庭的構成,知道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瞭解父母的工作、興趣愛好等,體會他們他們對社會及家庭的貢獻。以恰當的方式表示對他們的感激尊敬和關心、孝敬父母長輩。

2、懂得與鄰里要和睦相處,愛護家庭周邊環境。

3、感受與同學間的友愛之情,學會和同學平等相處、互相幫助。

4、觀察周圍不同行業的勞動者,感受他們的勞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尊重並感謝他們,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5. 學會遵守規則,知道有哪些規則,以及這些規則有什麼用,學會給自己制定規則。

四、工作要點:

1、瞭解家庭的構成,知道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瞭解父母的工作、興趣愛好等,體會他們他們對社會及家庭的貢獻。以恰當的方式表示對他們的感激尊敬和關心、孝敬父母長輩。

2、學習料理自己的生活,儘量少給父母添麻煩;關心家庭生活,願意分擔家務,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

3、知道家庭生活中要講道德,要有家庭責任感,家庭成員之間應該相互溝通、平等對待,能正確處理自己與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

4、瞭解家庭的發展變化,知道家庭重要的日記和事件,感受家庭的傳統與價值,體會自己的成長與家庭發展變化的關係。

5、懂得與鄰里要和睦相處,愛護家庭周邊環境。

6、能利用簡單的圖形畫出學校及周邊區域簡單的平面圖和線路圖。

7、知道學校的組織機構,瞭解學校的發展變化,增強對學校的親切感,尊敬老師,尊重學校工作人員的勞動。

8、感受與同學間的友愛之情,學會和同學平等相處、互相幫助。

9、觀察周圍不同行業的勞動者,感受他們的勞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尊重並感謝他們,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10、學會遵守規則,知道有哪些規則,以及這些規則有什麼用,學會給自己制定規則。

五、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六、工作任務及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教師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4、充實教學內容: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繫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爲此,教師應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七、教學進度安排表:

本冊教材共四個單元,計九課。課時安排爲每週1個主題課,每主題課安排3個課時,每課時40分鐘。每主題課前兩課時進行新知識教學,其中調查、總結可適當安排1課時。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學計劃2】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絕大部分學生能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思想上積極要求上進,參加了少先隊組織,班上班風好,學風好.在去年的期末考查中,合格率97%.但也有個別學生,組織紀律渙散,上課時能勉強遵守課堂紀律,課餘時間就不能自覺了,本學期得對他們進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本課程根據中高年級學生社會生活範圍不斷擴大的實際、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爲主線,將品德、行爲規範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等有機地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的社會關係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別能力,爲他們成長爲具備參與現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