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大唐玄奘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

本文已影響 1.14W人 

大唐玄奘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

大唐玄奘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唐玄奘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唐玄奘觀後感1

中國人最熟悉的唐朝年間的僧人玄奘去西天取經的故事,終於被霍建起導演拍成了一部完整的電影《大唐玄奘》,高僧玄奘歷時19年,不畏艱難險阻,終於到天竺取回了真經。這部電影不僅在故事上還原了歷史,霍建起導演還不惜重工,不怕車馬勞頓,進行了實景拍攝,茫茫大漠和印度的異域風光令人耳目一新。並且在角色塑造和人物造型上,爲貼合史實也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高僧玄奘由黃曉明飾演,黃曉明本就是小麥膚色,搭配上僧袍,儼然一副真的高僧形象。在片中他是一個一心去西天取經,並無二心的“死心眼”僧人,在旅途中歷經磨難,重重阻礙,可他絲毫沒有畏懼,把每一個情節應有的情緒都表達得準確到位,富有感染力,也讓觀者容易與之共情。可以說這一次黃曉明的表演是值得點讚的。

全片最爲感動之處是高僧玄奘在最後一次磨難的時候,生命危在旦夕,識途的老馬就仿若通人性一樣,它可能記得這個主人在自己瀕臨死亡的時候還餵它水喝,老馬就像是懂得感恩的人,在玄奘倒地不起的時候,老馬迅速趴下,引導僧人玄奘爬上他的馬背,載着他找到了那個湖。找到水源的那一刻,玄奘開心的跳入水中。可以說黃曉明的演技確實不賴,把一個人物從絕境到久旱逢甘霖的過程中應該有的表現演活了。

都說天時、地利、人和,玄奘是幸運的,雖然一路上經歷各種磨難並且數次命懸一線,但每一次在將死之時,都會遇到幸運,先是遇到木叉法師,但木叉法師最後敗給了玄奘的修行;之後又遇到駐守西域邊陲烽火臺的孤獨大將王祥,玄奘幫其解了心結,於是他將玄奘放走;後來又遇到了瓜州太守李昌,從相信玄奘再到敬佩玄奘,最後冒死講玄奘放走。這都是玄奘一路上遇到的貴人。更令人感慨的是,在沒水喝、人馬都將死的時候,茫茫大漠居然下起了一場陣雨,這一場及時雨再次救了玄奘的命。所有的這些命中註定的事件,都說明了僧人玄奘確實得到了天時和地利。最後的人和,全因玄奘這個僧人內心中始終不變的信念,無論遭遇了什麼,他都從未想過要放棄,哪怕是去死,他也沒有想過要回頭。就是因爲這樣堅不可摧並且常人不可及的信念,助力玄奘完成了這一段不可能的旅程。

片中很多有關佛學的知識都很有道理,有關人生,也有關人心。可能很多人一輩子都參悟不到的道理,但玄奘在取經的漫長19年中都已經參悟了。比如人們經常說起的“念念不忘”,念是念頃,佛學中表示是很短的時間,在片中高僧詳細的解釋了什麼叫做所謂的“一念之間”。在這樣種種的道理中玄奘最後參悟了自己的一生。

而他所認爲的他的一生,就是爲取經而生。歷經19年,取回真經,並且不顧晝夜的把經書翻譯成漢文,最後編纂成冊,爲後人學習和參悟,整個過程都是他所喜歡的,嚮往的,想要做的事情,這就是高僧玄奘人生的意義。他的人生真諦或者說他嚮往的極樂世界就在於此。

就是這樣一部充滿艱難險阻和苦難的電影,看過令人久久不能平靜。最想感慨的就是,每個人存活於世一定要有一個目標,那個目標會讓你想要往前走,讓你敢於與一切邪惡力量作對,戰勝他人,也要戰勝自己,最後才能到達自己的極樂世界。

  大唐玄奘觀後感2

五四青年節那天,我趕上末班車,邀友人到電影院看大唐玄奘。走進電影院,空曠的大廳,除了我們一行4人,其他觀影人寥寥無幾。我想一部與宗教有關的電影,在缺乏信仰的社會裏,問津者少是不足爲奇的。但作爲一個對佛學越來越感興趣的人,我卻是帶着無比景仰的心態走進電影院的,期待一代偉大僧人的生平事蹟,去頂禮他的光輝人格,並增進對佛學的領悟力。

影片用平鋪直敘的方式,講述了玄奘法師,西出長安歷經艱難險阻到達天竺國,取回真經,並帶回長安翻譯傳播的故事。在長達兩個小時的觀影過程中,我沒有激情澎湃,更沒有被點燃智慧思緒紛飛的情況,連準備好的紙巾也未派上用場。走出電影院,我有一種落寞的感覺。爲什麼如此好的題材卻拍不出我心目中的味道?

我不是專業的影評人,沒有資格對電影製作提出專業意見。但作爲普通觀衆,我應該有資格問問導演這部電影到底想要表現什麼?突出什麼?既然是一部人物傳記類型的電影,刻畫人物的個性品質就應該是這部電影重中之重。歷史上的玄奘法師,不畏艱難險阻,跨越千山萬水求取真經。毫無疑問,他除了是一個意志堅強、堅韌不拔之人,更應該是一個有堅定信仰,心懷天下大慈大悲之人。

在創作的時候,我想導演必定也應思考諸如以下的問題:法師他獨自一路西行,都遭遇了哪些困難?他是如何化解?內心又有什麼樣的情感變化?他遇見了哪些人,他們各自的命運是否因爲這樣的交集而產生過影響?他可曾遇到過意志動搖之時?又是什麼支撐着他繼續前行?這樣的經歷對他關於佛學、人生的理解又有什麼樣的幫助?一個好的導演,電影就是他內心世界在幕布上的投射。他一定會精心挑選素材,努力向觀衆傳達他對一些問題的思考與見地。

可縱觀全片,說實在的,《大唐玄奘》的導演讓我十分懷疑它的立意和取材能力。導演花了很多時長交代法師經過的路線,並用許多筆墨描繪法師在途中遇見的形形色色的人們。透過這些表層的故事線索,我理解到取經確實不易,不易來自於人爲的阻撓。而法師如何感化這些阻撓的人們放他西行,影片處理得有些含糊不清,前後對照變化有些更是生硬突兀。對於人物設定方面,除了一個戌衛將軍以及小國國王,我看不出其它人物對突顯主角的個性有什麼助益。

再比如穿越沙漠這一幕,本應該是全片的亮點,而導演的處理卻令人大失所望。乾裂的嘴脣——抱着拋灑的水袋無聲哭泣——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恍惚中見到母親,昏迷——被馬兒叫醒——馱到飲馬泉。導演這樣的取材,真是讓我啼笑皆非。儘管演員極力表現,但我也只讀到了人類在對大自然時的無助與悲傷,沒有其它。似乎這場穿越生死的考驗與信仰的力量無關,無夢想無關,只是一場僥倖。

終於到達了天竺,玄奘法師在這裏渡過了人生最重要的十幾年光陰——在那爛陀寺的佛教經論學習,成爲通曉三藏的十德之一;遊歷印度各國,訪師參學,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在曲女城的佛學辯論中,任人問難,無人能詰難,從而名震五印;無遮大會成爲歸國前的謝幕演出。可以說,玄奘法師在天竺的學習與遊歷,不僅將他推向了人生的巔峯,也深遠地影響了之後中國佛學的發展。

可是再回頭來看看電影的處理,如此豐富的人生經歷,導演處理起來有些輕描淡寫。如果表現法師努力鑽研用了幾組與僧人討論的畫面還算差強人意的話,對於訪師參學這一部分,只想通過解釋一個名詞“剎那”就來闡述深邃的佛學,製作人也太小兒科了。另外,對於巔峯對決的曲女城佛式辯論,它之於法師與印度的深遠影響,基於影片的基礎,我想一個對佛學不瞭解的人大約也是沒有多大感觸的吧!

也許我的觀點對於電影人而言會覺得有些委屈。但是影片的好壞也是不以我的個人意見所左右的,票房從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人們對一部電影的認可程度。對於擁有龐大數量的佛教徒而言,這部電影定是他們無論如何都會抽空去看的一部。除去這一部分人羣,還有多少人真得會爲這部電影點贊呢?我只期待我們中國電影人有一天也能生產出一部有真正文化

  大唐玄奘觀後感3

原本沒打算去看的。衣櫃尚未整理,諸多衣物待洗,內心紛亂雜擾,並無心思觀影。因姐姐有多餘的`票,不能白白浪費,於是草草收拾一番便去了。

西遊記》的原著小學的時候已讀過,電視劇從小看到大,大多情節歷歷在目。而《大話西遊》的無厘頭早已深入人心,《西遊降魔篇》又是另一番風情,這些年,玄奘取經的故事被各種篡改,早已不是最初的樣子——我也不知它最真的樣子。影視劇看來看去,不過千篇一律,大同小異。因此對於該電影並不抱有期待,然而當音樂響起,畫面鋪開,一個熟悉的冗長的故事就此娓娓道來,竟是久違的感動,幾乎是流着淚看完了全劇。

玄奘克服重重艱險取經的故事想必人人耳熟能詳,自不必贅述。劇中的玄奘目光堅定,拒絕高義王的盛情,寧死不屈,在沙漠裏幾度暈厥……我的眼淚像是沒有閘門的小溪水,一直流,一直流……這應該只是他取經路上萬分之一的艱辛。電視劇裏的玄奘懦弱無能,無四位徒弟的保護便寸步難行。但我們都明白並沒有神通廣大的大師兄護師父西去,唐僧肉也沒有長生不老的神效,沒有那麼多妖魔鬼怪要抓他,幾乎所有的影視作品都在神話他,唯獨在這部劇作裏玄奘是一個人,同我們一樣的有情感的人,會懷念,會害怕,會難過,會脆弱,而一人前行的孤苦、惡劣的氣候、飢無處食困無處眠纔是最大的困難,玄奘用他的堅定和堅持戰勝了苦難,終得實現宏願,如果吸引力法則成立的話,那麼他一定是得佛庇佑。

劇中用一個成語“吸風飲露”來描述玄奘西去的艱辛,我很喜歡這個詞,它原是莊子形容神仙的詞語,此處用給玄奘卻格外妥帖。每一種偉大必定伴隨着沉重,玄奘爲了實現夢想付出了畢生的精力,人生原本就沒有捷徑可走,享樂太過輕飄,剎那即逝,而我們應當爲自己的生命做點什麼,纔不枉此生。

感謝千年之前的玄奘給我們帶來佛法普渡衆生,如果你問我佛法對我影響是什麼?譬如,當我淚眼朦朧中聽到鄰座的大叔傳來了輕微的鼾聲,如果佛法沒有感化過我,我可能會譏笑他鄙視他,但是我知道了,因此心裏是一樣的安寧祥和,這,就是我敬仰佛法的意義。

——謹以此文獻給電影《大唐玄奘》

  大唐玄奘觀後感4

這幾年我對佛學興趣漸濃,關注玄奘自在情理之中。去年我看過央視拍的12集大型紀錄片《玄奘之路》(很震撼的),近期聽完了錢文忠教授講的36集《玄奘西遊記》。我瞭解到,作爲一名高僧,玄奘不像大多數高僧那樣平靜,他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值得反覆學習和回味。聽說電影《大唐玄奘》上映,心懷期待,便去看了。

成功之處有二:

一是電影的配樂;

二是風景畫面壯闊唯美。僅憑這兩點,這部電影值得收藏。

一部關於玄奘的電影僅取得上述成功,當然不算成功,具體說來如下:

一、編劇缺少重點,情節矛盾缺少力度。

以我現在對玄奘的瞭解,他一生“拍點”很多,如果表現他的一生,電視連續劇恐更爲適合(具體可參照錢文忠教授的講座)。如果拍成電影,需要精心選擇玄奘人生經歷中的動人情節。應該說,這部約兩個小時的電影基本涵蓋了玄奘的幾個重要“節點”,內容足夠全面,但感覺哪一段都沒表現到位。我個人認爲拍玄奘可以重點表現三個節點:第一,九死一生西行路(重點表現野馬泉死地而生),克服人與自然關係;第二,感動高昌王,克服人與人之間關係;第三,執意回國。主線是求取真經。比較可惜的是,如此寶貴的電影時間竟然加了個毫無意義的印度圖書館的開頭和那位對玄奘含情脈脈的少女,這兩個情節實在是不可原諒的敗筆。

二、黃帥哥的表演遠未成熟。

這部電影的一大看點是黃曉明如何演繹玄奘這位曠世高僧。我的感受是黃僅僅表現了玄奘的“帥氣”,而遠未演繹出玄奘的內涵。黃還沒有學會表達深邃複雜的心理活動。黃在表情、臺詞方面均存在嚴重不足。他的臺詞風格更適合演現代劇。他的表情浮在臉上,怎麼也不發自內心深處。上天給了黃無可挑剔的帥氣外表,但沒有給他太多表演才華,可惜,也可以理解。他還年輕!

三、配角幾成道具。

這部電影更像一部有角色扮演的紀錄片,配角的戲份設計的非常呆板,整個電影感覺就是玄奘一個人。這顯然不符合戲劇的經典要求。沒有好配角的電影也不可有好主角。

最後,我不得不說,這部電影比較失敗,沒有塑造出豐滿的玄奘形象,也沒有從玄奘跌蕩起伏的人生經歷中導示佛理。當然,拍好玄奘很不容易。從表演角度,演員很難了解高僧的內心世界,對一千多年的高僧更是難以琢磨。雖然黃曉明沒有演好,當下誰能演好呢?我期待有人重拍此片。

像玄奘這樣的高僧,能演好他的人也許只有他自己。

  大唐玄奘觀後感5

“既已西來,誓不東去”——這是《大唐玄奘》中的一句臺詞。

沒有大唐皇帝“御弟”的西行通牒,沒有會法術神通的三個徒弟,沒有曖昧纏綿的兒女情長,沒有想吃”唐僧肉”的百變妖精,甚至連一句接地氣的現代臺詞都沒有。然而,就是這樣一部看似什麼亮點和噱頭都沒有的電影,看得我和軍師淚眼婆娑,感慨萬千。

我不懂拍攝手法,我只知道從來沒見過那麼美的航拍,茫茫大漠中一位孤獨的行者和一串長長的腳印;我不懂經營,我只知道這樣一部脫胎於史實經過多位佛門大德嚴格把關的電影,從拍攝伊始就註定了沒笑點沒噱頭沒多少人看,今天四個人包場的現實也證明了這點;我不懂演技,我只知道黃曉明真的在用一顆虔誠的心去體會、揣摩、還原玄奘大師傳奇的一生,我不是他的粉絲,但在我看來這是截至目前我所看到的他演技的巔峯。

1300多年前,一個僧人,隻身行走19年,途徑110個國家,歷經重重磨難,瀕臨次次死亡,只爲到達佛教發源地取得真經,將佛陀的教育帶回祖國,廣播智慧,惠澤萬世衆生。這是怎樣一顆至誠至真的慈悲之心?1300多年後,一個團隊,歷時1年,從策劃到投資,從拍攝到發行,不顧得失,不計衆苦,只爲給世人呈現出一部有歷史有生命有內涵有意義的高質量影片。這又是怎樣一顆純粹真摯的慈悲之心?

在這個愛情偶像懸疑恐怖片深受歡迎的快速消費時代,我都能看出這種親情友情愛情情情都沒有的片是不會有市場和觀衆的,換言之是不會有利可圖、有錢可賺的,難道出品人和公司看不出來嗎?但是,即便如此,他們依舊去做去拍了,在我眼中,他們都是慈悲度世的佛菩薩。

我知道,在這個慾望膨脹,誘惑繁多的時代,爲了幸福的生活,大家平日裏都很累,希望得空能看看輕鬆愉快的電影。但還是忍不住想推薦一下《大唐玄奘》,這部製作精良、用心呈現的優秀電影。山珍海味吃慣了,偶爾換個青菜豆腐,或許也會有不一樣的美味體驗呢!

“把有帶去沒有”這句臺詞很簡單,但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從不主動進電影院的我,還是在軍師的推薦下知道的這部冷門電影,現在我真心將它推薦給大家,希望你們也能看到這部電影所有工作人員的精心用心真心盡心。

軍師說,她以前看電影出來,心情都是特別“爽”,唯獨這部電影給她的感覺是“平靜和震撼”。希望有緣的朋友抽空也能走進電影院看看這不電影,讓自己的心獲得平靜和喜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