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觀《焦裕祿》有感三篇

本文已影響 3.86W人 

篇一:向標杆看齊,觀《焦裕祿》有感

觀《焦裕祿》有感三篇

每一次學習焦裕祿事蹟,都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心靈洗禮;每一次對照焦裕祿標杆,都會感到臉紅耳熱、後背發涼。同樣是工作在革命老區,同樣是縣委書記,50年後一對比,我看到的是差距,感到的是羞愧。

焦裕祿“心裏始終裝着人民羣衆,唯獨沒有他自己”,有一種骨子裏的愛民情懷。我出生在農村,工作在基層,但隨着職務的升遷,與羣衆的距離反而拉大了,感情也淡化了,集中體現爲“四個不夠”:不花錢的事,感情投入不夠;要花錢的事,資金投入不夠;需要疏導的事,耐心投入不夠;要方便服務羣衆的事,力度投入不夠。實際工作中,自己把大部分心思和精力放在考覈評比上,有時還片面地認爲只要把經濟抓上去了,把基本政策底線保障落實了,就盡到了對羣衆最大的責任。再看看焦裕祿,他雪夜探訪五保老人,自稱是老人的兒子,他對羣衆是有着血肉深情的啊!向標杆看齊,就要把羣衆特別是困難羣衆的冷暖、疾苦、憂愁、怨恨放在心上,常下基層,善聽民意,多解民憂。

紅安是革命老區,爲新中國誕生犧牲了14萬英雄兒女,但至今還有近10萬人沒有脫貧。作爲老區的縣委書記,我時常拷問自己,爲什麼新中國建立已65年,紅安還沒有摘掉“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帽子?爲什麼這幾年紅安的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快車道,羣衆對民生問題的反映還這麼強烈?反思自己的工作,有時候幹得苦了,取得了一點成績,就想“歇口氣”;在處理歷史遺留難題、攻破改革發展“堅冰”等方面瞻前顧後,擔當精神不足;在解決民生突出問題上,力度還不夠……對照焦裕祿“拼上老命大幹一場”、“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鬥精神,對照紅安革命先輩“不要錢、不要家、不要命”的革命精神,我與他們的精神境界還存在很大差距。向標杆看齊,就要有“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壯志,以“亮劍”精神迎難而上,團結帶領老區幹部羣衆,搶抓機遇,奮力追趕與全國、全省的發展差距。

焦裕祿說“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凡事堅持探求就裏。我參加工作30多年,自認爲工作過的崗位多,經驗豐富,對基層情況、工作規律有把握,時有憑經驗辦事的情況。細想想,自己調研時常常簡單聽一下彙報,提一番要求,慣於在辦公室坐而論道,或者打個電話問一問,找幹部聊一聊,讓部門議一議,報個材料就算完事。向標杆看齊,就要發揚“紅安苕”精神,篤實敦厚,撲下身子,對定下來的事情雷厲風行、說到做到,對佈置的工作緊盯不放、一抓到底。

焦裕祿“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彰顯了共產黨人高尚的道德情操。認真檢視,自己有時把底線當標準,滿足於“不出格、不出事”;有時自我寬慰,認爲自己做了一些工作,現在條件好了,車子高檔一點,辦公室寬敞一點,不是什麼過分的事;有時上醫院做個體檢、看個小病,讓醫院院長陪着,沒有去排隊;有時不能很好地處理人情與原則的關係,搞了一些平衡照顧……對照焦裕祿,自己從嚴要求的標準降低了。向標杆看齊,就應以總書記提出的“三嚴三實”要求爲遵循,自覺加強經常性黨性鍛鍊,堅持慎獨、慎初、慎微,堅持公權公用,摒棄“關係學”,拒絕“潛規則”,增加拒腐防變的“抗體”,提高“免疫力”。

篇二:心裝羣衆立壯志 爭做百姓貼心人,觀《焦裕祿》有感

XX縣是革命老區,是XX市“北生態”的核心區和重要的水源地。有津門百姓“大水缸”之稱的XX縣於橋水庫,承擔着保障天津1300萬人民飲水安全的重任,周邊產業發展受到嚴格限制,庫區15萬羣衆年人均收入比全縣平均水平低4000元左右,羣衆生產生活條件仍然比較困難。這一“老大難”問題,幾屆縣委縣政府都沒有很好地解決,羣衆始終有意見。自己到XX縣工作後,圍繞保水質、促增收,進行過專題調研,主觀上也有徹底解決的願望,但考慮到這一問題利益關係錯綜複雜,稍有不慎就會引發諸多不穩定因素,遲遲沒有下定決心全力解決,僅採取了一些臨時性措施,結果水質沒保護好,羣衆增收也不快。這件事也成爲自己一直揮之不去的心結。這次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羣衆再次集中反映這個問題,讓我深感愧疚。

遙想焦裕祿當年,面對蘭考災害頻發、貧困落後的困境,立志“苦戰三五年,改變蘭考的面貌”,帶領幹部羣衆治澇治沙治鹼,短短15個月就幹出感天動地的驕人戰績。想想自己,在推動解決庫區治污、羣衆致富上,面臨的困難是不少,但多過當初的蘭考嗎?工作的難度是很大,但大過當年焦裕祿的治澇治沙治鹼嗎?反思自己,庫區治污和羣衆致富沒有真正下決心解決,主要是思想不夠艱苦、工作不夠艱苦、作風不夠艱苦,拼勁闖勁不足,衝勁韌勁不夠,遇到困難不是迎着上,而是推着走,缺乏焦裕祿那種“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壯志。

焦裕祿在治理當年蘭考“三害”過程中,充分相信羣衆,緊密依靠羣衆,廣泛發動羣衆,靠“一輛自行車和一雙鐵腳板”贏得了羣衆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反觀自己,遇到庫區這類涉及羣衆利益的敏感問題,總是求穩怕亂,得過且過。結合開展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們即知即改,駐村入戶,蹲點調研,面對面聽取羣衆意見,特別是在研究制定於橋水庫生態補貼政策時,堅持由下至上、自上而下,反覆徵求羣衆意見,做到了政策基本平衡,羣衆基本滿意。在此基礎上,借上級鼓勵扶持之機,全面制定了於橋水庫治污、羣衆致富方案,下力量發動羣衆推動落實。目前,臨水羣衆搬遷、種植結構調整、植樹植草等工程進展順利,羣衆十分認可,庫區大局穩定。羣衆如此之支持,工作如此之順利,出乎自己的預料。看來,羣衆的力量是無窮的,羣衆的智慧是無限的,羣衆的支持是寶貴的,只要像焦裕祿那樣時刻把羣衆裝在心中,幹事創業贏得羣衆信任,羣衆就會跟着走、一起幹,再難的問題也能解決。

踐行焦裕祿精神,關鍵在知行合一、真學真用。作爲縣委書記,就要像焦裕祿那樣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強化宗旨意識,擺正“公僕”與“主人”的關係,認真落實“三嚴三實”要求,堅持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盡心竭力爲羣衆解難事辦實事,讓羣衆享受到更多實惠。

篇三:走進民心深處 走在發展前列,觀《焦裕祿》有感

焦裕祿老書記離開我們已經50年了,作爲新時期的一名縣委書記,對他最好的緬懷就是踐行和弘揚好焦裕祿精神。他可歌可泣的業績,成爲了每一位縣委書記和廣大黨員學習的光輝榜樣,也是我立言、立德、立行的“量身標尺”和“精神燈塔”。

焦裕祿在蘭考工作的點點滴滴,完美地詮釋了“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責任擔當。“責任擔當”四個字,字面普通,卻內涵深邃。嘉善地處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肩負着建設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這一神聖使命。作爲縣委書記,我常捫心自問:自己在勇擔示範點建設國家使命、爲長三角地區作示範上做得夠不夠?在推進省級綜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試創造新經驗上做得夠不夠?在把握38萬嘉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真正實現“物質富裕、精神富有”上做得夠不夠?對照焦裕祿這一標杆,我感覺,自己缺的正是擔當責任的高遠境界和樸素情懷,迫切需要牢固確立事業意識,當好“掌舵人”、跑好“接力賽”,自覺帶頭在先,充分激發嘉善黨員幹部和人民羣衆的主人翁意識,在“擰成一股繩”中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嘉善這個小縣的“大責任”。

每一次對照焦裕祿的奮鬥精神,對我來說,都是一次作風差距的深刻反思、一次精神思想上的深刻洗禮。論條件,再苦苦不過焦裕祿;談困難,再難難不過焦裕祿;講作風,再硬硬不過焦裕祿。深刻剖析自身,我認識到自己直面轉型升級、深化改革等縣域科學發展共性難題的膽識不夠足,親力親爲衝在治水第一線、打造江南美麗水鄉的作風不夠硬,破除小富即安和守攤思想、敢闖敢冒的勁頭不夠足。歸結起來,根本原因在於自己的奮鬥精神淡化了,一定程度上存在畏難情緒,怕惹“馬蜂窩”,怕背“炸藥包”,沒把奮鬥作爲一種責任擔當起來,存在奮鬥定力不足、奮鬥方法不當、奮鬥本領不高的問題。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就是要帶頭奏響“奮鬥”這一時代強音,帶領幹部羣衆鼓奮鬥勇氣、激奮鬥精神、鉚奮鬥勁頭,抓緊幹,科學幹,啃下難啃的硬骨頭。

對照這樣一面穿越半個世紀的“明鏡”,自己雖是從農村一步步走上領導崗位的,但不知不覺中漸漸遠離了羣衆,習慣於以“上網”代替“上門”,以“電話”代替“談話”,重視進“家門”,忽視了進“心門”,羣衆路線在踐行中由“實”變“虛”了。特別是與焦裕祿“心裏裝着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境界相比,自己身上多少還存在一種高於羣衆的領導感和遠離羣衆的距離感。當前,嘉善要建設“民生幸福新家園”,對於我,這裏的羣衆就是我成長的土和水,紮根這片土地奮鬥,就是要向焦裕祿看齊,多想羣衆少想自己,多想事業少想名利,與羣衆“面對面”消除距離,“手拉手”凝聚力量,“心貼心”真情辦事,用自己的“辛苦指數”去換取鄉親們的“幸福指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