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水不見了》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3.16W人 

《水不見了》說課稿

《水不見了》說課稿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水不見了》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材分析:

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於保持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並使他們感到“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教師應成爲幼兒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時刻關注幼兒的行爲,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抓住教育的契機,爲幼兒的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創造寬鬆的探究環境。

中班幼兒會對水本身感興趣,但他們的興趣只是停留在玩水上,科學活動《水不見了》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通過實驗、操作自己探索“水不見了”的原因。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本次活動要求幼兒瞭解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有些東西不容易吸水,能吸水的東西在吸飽水後(飽和後)也就不能吸水了。一般來說,孩子對理論知識較難明白,但如果經過自己動手操作得出的結論往往比老師的講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爲:

1、通過動手操作發現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有些東西不容易吸水,能吸水的東西在吸飽水後(飽和後)也就不能吸水了。

2、嘗試用獲得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使幼兒樂於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二、教學準備

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我們根據《綱要》對科學領域的要求,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注重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記錄科學的能力,注重面向全體幼兒,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爲此,我們準備了豐富的可操作性材料:

1、每位幼兒一個杯子,記錄表一張。

2、每桌上有一盆水、餐巾紙、海棉、石頭、泡沫材料若干,兩個空籮筐讓幼兒分類用。

3、大記錄表一張。

三、教法學法

這一活動的對象是中班的幼兒,他們的.年齡小,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爲了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根據教學目標,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探索式教學法,滿足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願望,充分做到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培養幼兒探索科學實踐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讓幼兒養成從小就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提倡幼兒自己體驗成功的喜悅,並且進一步體驗自信帶來的愉悅感。同時還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穿插運用了講述法、啓發聯想法、參與法、討論法、讓幼兒與幼兒,幼兒與老師之間都可以暢所欲言,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幼兒自己在實際操作中去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的辦法。

四、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們主要分爲以下個部分:

以變魔術的形式引入——實驗、觀察、交流區分哪些東西能吸水,哪些東西不能吸水——發現能吸水的東西的飽和現象——用學到的東西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第一部分:以變魔術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首先創設了一個變魔術的情景,通過一個神奇的寶瓶,不僅吸引住了幼兒的注意力,更激發了幼兒的探究慾望。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幼兒探究和學習的原動力和內驅力,它不僅能提高幼兒認知活動的積極性和效果,還能使認知活動成爲一件快樂的事情。幼兒在強烈探究慾望的趨使下,主動地去探索“水不見了”的原因。

第二部分:幼兒實驗,區分哪些東西能吸水,哪些東西不能吸水。

幼兒通過實驗操作發現有些東西能吸水,有些東西不能吸水,幼兒自主參與,探索新知識這部分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注重培養他們的觀察、比較能力。

第三部分:發現能吸水的東西的飽和現象。

在此我故意向幼兒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老師剛纔在你們做實驗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問題,你們說毛巾(海綿)能吸水嗎?(能)可是爲什麼我發現這個杯子裏的水沒有被毛巾(海綿)吸掉呢?

這這個部分我們運用了討論法、講述法來讓幼兒瞭解飽和現象。

擴散經驗,這樣讓幼兒學習環境從課堂轉移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來,以達到讓幼兒主動去觀察瞭解自然物的目標。

第四部分:用學到的東西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這一部分將獲得的經驗遷移到生活中,用學到的東西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本次活動幼兒不僅充分體驗到了發現的樂趣,而且使幼兒形成了善於觀察生活中的現象並樂於探索現象原因的探究精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