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推薦】小學語文說課稿六篇

本文已影響 1.75W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小學語文說課稿六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第一部分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大海睡了》是一首兒童詩,寫喧鬧了一天的大海在夜晚漸趨寧靜,表現了大海的溫柔和可愛。詩文雖短小,字裏行間卻充滿童趣,充滿美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生字,理解生詞,體會大海的溫柔和可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練讀、討論、評價、欣賞、背誦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朗讀能力和評價能力。

 第二部分說教法和學法

這一課需用兩個課時完成。下面,我着重講第二課時的教學。

一、教學

1.指導觀察法

遵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圖帶文、圖文並茂,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對課文的學習。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投入課文所設置的情境中。

3.鼓勵欣賞法

教師及時的點評,甚至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爲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增強朗讀的信心。

二、學法

1.合作學習法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讓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能聯想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

2.美讀訓練法

以“看”“聽”“說”“讀”“悟”爲主要訓練方式,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中,通過師與生、生與生面對面地提高、思考、討論、交流、體會、練讀逐步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得到鍛鍊。

  第三部分說教學過程

一、緊扣生活,引入新課

1.學生的已知經驗是其思維的源泉。首先,我問學生:“同學們,你們都喜歡旅遊,有誰見過大海?”“你見過的大海是什麼樣的?”在一部分學生驕傲地說出了自己對大海的感受後,我及時邀請大家到大海去旅遊,進一步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學習的慾望被初步激發。

2.出示多媒體課件。隨着畫面的展示,大海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瀾起伏、時而驚濤拍岸……千姿百態,盡顯眼前。教師和着音樂娓娓道來,強烈的感受,使學習慾望被再次激發。

二、指導看圖,整體感知

出示課文中插圖的課件,在學生觀察插圖時,相機引導他們從上到下說明圖意。在體會月亮、星空、海鷗、大海多個個體美的同時,感受整個畫面的和諧。這樣做,可培養學生有條理地觀察事物的能力,創設情境,進行整體感知。

三、讀中感悟,悟中生情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精讀課文的好處是:學生讀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學生理解得越好,朗讀就越有感情。因此,我的教學重點就放在如何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將精讀訓練落到實處。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幾個步驟層層推進:

1.教師配樂範讀

爲了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文,體會文中的美感,我採取了配樂範讀的形式。和着節拍,細細品味。

2.抓住重點指導第一句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重在自悟。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大海睡覺了”這一部分,提出“你從哪裏讀出大海睡覺了?”“此時大海爲什麼能睡覺?”由此展開學習,引發出大海的“睡”與風兒、浪兒的“不鬧”“不知”有關,進而瞭解風吹浪打、風平浪靜的內在聯繫。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領導、老師下午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三年級下冊第一組中的第一篇 ,課文的題目是《燕子》。

首先我先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

這篇課文是第一組當中的一篇。第一組共有四篇課文,教學的主題是瞭解和認識自然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通過學生的自我感受,培養他們發現、觀察、創造能力。這四篇課文的組合是按照從小到大、從簡單到複雜景物、場景的順序編排的,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從具體景物的觀察思考逐步推進到廣闊複雜場景的觀察、理解和想象。

本組課文從新課改的角度上說,採用了課文學習點的深入和整體訓練延伸發揮的編排方式,融知識學習、個性培養、審美教育、創造發揮爲一體,較好的體現了學習的綜合性、自主性、創造性的教學理念。

本課是鄭振鐸先生的散文刪改。主要通過春天景色特別是“燕子”這一形象的描寫謳歌了春天及生活的美好。課文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分不同的側面刻畫燕子的形態、動作及所體現的美麗內蘊。

下面我再說教學內容。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

(1)引導學生具體觀察燕子的外形、動作等的特點。

(2)體會課文中詩化的語言美。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4)掌握本課字、詞及句子。

難點在於:

(1)培養學生做細微、具體、準確的觀察。

(2)從課文具體描寫出發,使學生更開闊、生動的想象。

我再說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一方面,運用情景教學在情感化的課堂氛圍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另一方面一誦讀爲線索整體感悟和具體指導分析相結合,加強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本可的學法主要採用自我吟誦、師生互動、小組討論的方法。

下面我具體談一下本課的執教過程:

本課我分爲四個環節:

1、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2、初度課文,整體感知;

3、分讀賞析;

4、回讀昇華,積累拓展。

下面我分步說明我的教學設計

一、 在導入環節根據本課內容,我準備採用多媒體課件:春天,燕子在空中翻飛往來的場景,並配音樂,設置情景引入課題。在播放畫面的同時,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問:同學們,在我們播放的畫面中,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學生回答。然後過度到本課的學習。

二、 在初讀感知環節採用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並要求學生投入感情,然後教師範讀,整體感知全文。

三、 分讀賞析環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有感情分讀課文,並體會情感。爲了推進課文的朗讀和理解,我準備採用“誦讀小標兵”的競賽方法最後評出“誦讀小標兵”。在這個環節中我準備採用以下幾個步驟實施教學:

1、帶着“小燕子是什麼樣”的問題誦讀第一段,然後投出一隻燕子的具體畫面,讓學生詳細觀察燕子的色彩、翅膀、尾巴等的形狀,同時在觀察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生活來理解燕子翅膀輕快;尾巴似剪刀的特點,並板書燕子特點的重點詞語:活潑、機靈。

2、投出燕子在春天成羣結隊歸來的畫面,讓學生觀摩畫面後,帶着“小燕子爲春天帶來了什麼”的問題朗讀第二段,引導學生理解和想象“趕集似的聚攏”。爲了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趕集似的聚攏”及“增添生機”,我特別設計了一個學生模仿燕子叫聲的教學細節,理解“增添生機”。

3、播放燕子在微風中、陽光中翻飛的畫面片段,在畫面的啓發下,採用小組代表競賽的方式,形象的朗讀課文,讓學生創造性的模仿小燕子飛翔的樣子,突出重點詞語:掠過、一轉眼、橫掠過、偶爾、波紋、盪漾。分組討論這些詞語的形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通過對燕子聲音和動作的模仿、關鍵詞語的體會和想象,來觀察和理解燕子飛翔的動態特點,從而突破課文重、難點。

4、投出燕子在電線杆上的畫面,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最後一段,放下課本,觀察多媒體畫面,想象燕子和電線杆的構圖像什麼,引導學生沿着“五線譜”想象到音樂,然後鼓勵誘導學生根據這個畫面唱出一兩句自己創作的春天的歌曲。最後讓學生明白用五線譜打比方,我們不僅看到燕子的空間想象,同時彷彿聽到春天美妙的旋律。

5、通過讀課文最後在整體播放整篇課文的畫面和《嘀哩嘀哩》的歌聲中結束本課。

八、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把本篇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給父母聽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1、教材簡析:《將心比心》是人教版課改實驗教材第二單元的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文中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一、在商店裏,阿姨幫奶奶推開沉重的大門,希望自己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爲她開門;二、母親去醫院打針,寬容與體貼沒把針打好的實習護士,是希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即將當護士的女兒。)揭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作者通過這兩個事例中的人物對話的描寫來告訴學生: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2、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

(3)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3、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與本文人物對話的交流,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薰陶。難點:體會作者如何進行人物語言的描寫,而使表達產生感人的效果。

【說教法】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應以學生自讀爲主,所以我用引導法教學。教學中,我會以學生讀和說爲主,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去理解,要求學生讀不順的.地方多讀,不理解的地方同桌或小組間討論,解決不了的請教老師,教師再給予引導。

【說教學過程】

1、通過播放視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談感受,激發學生興趣,從而揭示課題。

2、讀課文:本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讀通課文,認識生字,理解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知道文中主要寫了兩件事,板書寫出哪兩件事。

3、細讀課文:

⑴本環節主要抓人物物語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人物品質。

⑵圍繞文中哪兒讓你感到溫暖,展開討論。在讀第一自然段時,抓住阿姨的那段話:“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爲她開門。”你讀了這句話體會到什麼?爲什麼讓你感到溫暖?交流,討論,然後移情體會,讓學生思考:要是你是這位阿姨會怎麼做?如果你是這位老奶奶你有什麼感受?

⑶在閱讀第二自然段時,抓住母親的話重點閱讀體會,如“不要緊,再來一次!”你體會到什麼?(寬容)如:“這是我……女兒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讀到這裏,你體會到媽媽的什麼品質最使你感動?(寬容、理解、鼓勵)

⑷移情體會:如果這位媽媽責備,甚至辱罵那位護士,結果會怎樣?等。

⑸你從這件事中體會到什麼?現在的“我”感到很溫暖,很幸福,之前“我”是怎麼想的?出示小練筆。

⑹過渡:生活中,將心比心的事例比比皆是,齊讀第三自然段。

4、設置情景,深化認識:教師在黑板上用紅粉筆畫個心,導語“……此時此刻,我們的心不會是空蕩蕩的,爲了勉勵自己,應該在自己的心中裝入一個分量最終的詞語……”學生說,教師把詞語寫在心型圖案裏。

5、課堂小結:本環節用作家羅蘭的話,深化學生情感。

【說板書】

板書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本節課的板書很簡潔,只是清楚地向學生展示本文中的兩件事以及最後畫心型添加學生所說詞語的互動環節。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解析內容 說教材

《美麗的彩虹》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10單元“雨”中的一首兒童詩歌。詩歌按彩虹從出現到消失的過程,通過人物的對話,描繪了彩虹的美麗,抒發了作者對彩虹的讚美和對大自然的神往之情。全詩共有六個小節,第一小節描寫了雨過天晴彩虹的出現。第二小節到第五小節用對話的形式描寫了小朋友們看到彩虹的想象。最後一個小節描寫彩虹的消失,“它回到了白雲中間”。詩歌圖文並茂,生動易懂。“彩虹”又是學生知道卻不太瞭解,見過卻又並不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所以,很容易引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求知慾。

  二、研究主體 說學情

一年級的兒童對於彩虹,並不陌生,他們有的親眼見過,有的從電視圖畫上看過。在他們心中彩虹是美好的,對彩虹充滿了嚮往之情,這就爲學好這課的情感基礎。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聽說讀寫的能力,愛想象,但識字量還不夠,語言積累剛剛起步,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還很弱,所以他激發想象發展思維、美文美讀,豐富積累是他們學習這課的主要成長點。

  三、明確方向 說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基於當前高效課堂的要求,我設計本課教學目標爲: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並進行滲透性識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彩虹的美麗與神奇。

3、想象彩虹的美,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難點:目標3

  四、發揮主導 說教法

爲了落實教學目標,突破難點,根據皮亞傑的建構理論,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本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情境設置法”——激發情感,引起興趣

“讀悟法” —— 以讀爲本,讀中促悟

“多元識字法”—— 隨文識字 集中識字

  五、突出主體 說學法

結合一年級兒童的特點緊扣本課目標,主要引導學生採用以下學法:

多元識字法——隨文識字 集中識字

遊戲鞏固法——遊戲檢測 強化鞏固

感悟想象法——讀中感悟,美讀想象

  六、師生互動 說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心理學家認爲,人們接受外來信息和知識,主要是通過人體的各種感官實現的,先有感覺後有認知。因此,課堂開始,我便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美麗的彩虹圖片,美妙的音樂適當的解說,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彩虹產生積極的注意傾向和嚮往之情,然後引導學生談自己看彩虹後的感受,揭示課題、美讀課題,充分調動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爲後面的學習奠定積極的情感基礎。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我特別重視學生自主學習。於是,緊接着我便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辦法解決它。一年級下期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識字能力,他們會看圖識字、讀拼音識字、結合上下文猜字等等,在短暫的時間裏學生只有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學習生字,才能促進孩子更積極有效的識字。

2、學生自主學習結束後,組織學生分小節進行彙報,通過老師和學生的評價,糾正個別容易讀錯的字音,進行隨文識字。

3、集中識字,遊戲檢測

集中識字我設計了三個步驟:一讀帶有音節的詞語,二去掉音節再讀詞語、三認讀單個的生字。這樣設計從整體到部分再到局部,遵循了兒童的認知特點,第二環節後設置了小組賽讀、考考你讀詞組,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詞組引導學生聯繫舊知豐富積累,第三環節的後面設計有攀登彩橋奪紅旗,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這些簡單的遊戲進行檢測反饋。簡單有效的遊戲競賽符合兒童天真、好玩、好動的天性,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激發了他們內在的學習動力,提高了識字效率。考考你、比一比是

3、教師對字詞中學習重點的強調、也是滲透性識字的一個基點,使識字更有層次性、針對性,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積累。

4、送字迴文、讀文鞏固。讓學生學會的生字在讀課文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

(三)美讀課文,放飛想象。

1、美讀2、3小節,感受彩虹的神奇美麗。

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自由讀2、3小節勾畫在丁丁冬冬眼中彩虹是什麼,爲什麼丁丁冬冬這樣說?抓住“彩虹是一座神奇的橋”“彩虹是一條美麗的項鍊”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和老師展示的彩虹與橋、項鍊的圖片比照,幫助學生理解彩虹形狀、顏色、出現位置的美麗與神奇,指導學生讀出彩虹的神奇與美麗。

在美讀彩虹是一座神奇的橋後,問學生看到這座神奇的橋你想幹什麼,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想象,順勢引出丁丁想通過這座神奇的橋去幹什麼?讓學生回到文本,讀出丁丁的美好願望,美讀第二小節。

在美讀鼕鼕說彩虹是一條美麗的項鍊時,順勢問學生這條美麗的項鍊你想給誰帶上爲什麼,發散學生思維,引出鼕鼕想給仙女帶上的美好願望,指導學生讀出鼕鼕的美好願望,美讀的三小節。 這樣讓學生以讀促思,以悟促讀,層層深入,自然而然的讀出了彩虹的神奇與美麗。

2、放飛想象,仿寫詩歌。

在二、三小節的學習之後,創設問題的情境:你覺得彩虹還像什麼,你想用它幹什麼,仿照第二、三小節說一說,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把想象的方法滲透在教學生成活動中,使學生在教學中不僅學到知識,更增長智慧,培養創造力,訓練了口頭表達能力。 在此處我做了一個彈性設計,如果學生會自己說,就讓學生自己多說,如果學生想象有些困難,就出示一些和彩虹形狀顏色相似的事物圖片,啓發學生想象,以突破學生此處學習的難點。

3、美讀4、5小節,大膽提問。

這一環節作爲簡略學習部分,主要分男女生讀小弟弟小妹妹的問題,看一看這兩個小節哪個標點符號用得最多,指導學生讀出疑問的語氣,引導學生也向小弟弟小妹妹一樣,問出自己對彩虹的疑問。通過學生喜歡的視屏——彩虹的自我介紹,幫助學生了解彩虹成型的基本知識,尋找問題的答案。接着,通過解決問題:是誰爲彩虹畫了七彩衣,誰有這樣巨大的筆,讓學生認識到這都是大自然的傑作,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突破教學難點。

(四)拓展延伸,豐富積累

課本上的內容是有限的,然而學習的空間確是無邊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通過課本的學習走進更廣闊的世界。因此在學完這篇課文後,我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讀兒童詩《彩虹》,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彩虹的認識,更把課內外聯繫起來,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豐富學生的積累。

(五)指導書寫生字。

同時,把生字的書寫也融入了這節課中,讓學生對要求掌握的生字做到不僅會認,而且會寫。結合本課內容我創設彩虹姐姐送七色花的情境鼓勵學生自己觀察生字,找出自己認爲難寫的字指導學生書寫空、定、巨,把七色花送給字寫得最好的孩子,激勵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書寫。

(六)回顧全文 總結提升

今天我們學習了美麗的彩虹,其實,我們可愛的大自然中像彩虹這樣美麗神奇的現象還很多很多,比如我們的風霜雨雪,他們都有很多的祕密,只要孩子們留心觀察,勤于思考,你就能發現大自然更多的美麗與神奇! 這樣由彩虹這一自然想象引出生活中更多的自然現象,把課堂與生活聯繫起來,引導學生進入更廣闊的空間,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童年的發現》是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五年級小學語文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本單元的第四課,其最突出的特點是文字通俗易懂,但篇幅稍長。

本篇課文的題目是童年的發現。這裏的“童年”指兒童時期,幼年;“發現”的意思是經過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沒有看到的事物或規律。作者用“童年的發現”做題目,一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另一方面巧設懸念,童年會發現什麼呢?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本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

根據新教材大綱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本課的訓練重點和我班學生對課文學習的基礎。其學習目標爲: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2、認識本課7個生字,能用具體事例說明課文中有關句子的含義,體會課文幽默活潑的語言風格。

3、重點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要面臨着受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二、說教法

教是爲學服務,這是當前把應試教育轉變爲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童年的發現》是講讀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運用了自由朗讀課文,討論交流合作,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的態度。

三、說學法

因爲教是爲學服務的,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將引導學生運用“學生自瀆感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說一說作者在童年時發現了什麼?使學生對文章有個初步的、比較的瞭解,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深入讀書,交流討論。

四、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1、教師介紹有關胚胎髮育的科學知識。

2、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九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猜測一下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二)循題讀文,理解“發現”

1、自由朗讀課文,學習生字,注意“澄”字的發音。

2、默讀課文,思考:“我”童年的發現是什麼?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段。

3、反覆朗讀課文第十三自然段,畫出集中描寫“我”童年的發現的句子。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摺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摺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化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4、仔細地讀讀着幾句話,並用自己的話轉述。

5、再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有沒有這樣一句話:說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達更簡潔——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6、朗讀這兩句話,比較兩句話表達上的不同,體會表達的具體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瞭解過程

1、默讀課文,思考:“我”那非凡的發現,是怎樣發現的?

2、根據學習計劃,分小組合作學習。

學習計劃:

(1)找出有關的句段。

(2)瞭解有關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話或一個詞。

(3)在白紙上畫出簡單的發現流程圖。

3、小組彙報,課堂交流。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己總在飛翔,並且發現其他同學也有具有“飛行”的天賦,於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老師請教,老師給我們的解答。

(3)老師的解答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了人究竟是怎麼來的。

(4)我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有了偉大的“發現”。

(四)作業

1、抄寫課文中描寫“我”的發現的句子。

2、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教材剖析

《趕海》是任務教導課程尺度試驗教材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

本文是一篇記敘文,敘述了“我”在童年時期跟孃舅去趕海的事,生動顯現了趕海的無窮興趣。課文語言活潑、意見意義橫生,字裏行間滿盈了童年的無窮興趣,到處洋溢出作者酷愛大海、酷愛生活的情懷。課文插圖再現了課文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悟課文。

全文共5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每當“我”唱起《大海啊,故鄉》這首歌,便想起童年趕海的趣事。作文以歌詞開始,奧妙地引出下文。“每當……便……” 突出趕海給“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趕到海邊——抓蟹、捉蝦——滿載而歸”的序次詳細記敘了趕海的歷程。第二自然段中“海水嘩嘩往下退,只要浪花還時時回偏激來,宛如不忍離開似的”付與浪花以人的樣子容貌形狀生理,使浪花奔涌跳躍的形象躍然紙上。“我開心極了,飛跑着追趕……”寫出“我”趕海的開心與快活。第三自然段既用“有的……有的……”句式,總體寫出趕海的人們的活動,又通過細節形貌,寫了“我”和一個小同伴的個別活動。此中抓蟹、捉蝦是重點,形貌得生動詳細,富有童趣。第四自然段寫趕海的人們在斜陽中歸家,海灘也規復了平靜。既顯現了傍晚大海的美景,又給人留下想象與回味的餘地。作文的末端再一次引用歌詞,照顧開始,使全文十全十美。

教學目的

依據新課程的三維目的,我制訂了以下的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巧:

(1)準確、流暢、有情緒地朗讀課文,培育良好的瀏覽習慣。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似”。

(3)通過接洽高低文,懂得重點句中“武將”、“俘虜”等詞語的意思。

2、進程與方式:

通過抓住文本語言,或藉助多媒體、朗讀等多種情勢,調動學生的生涯經驗,啓示想象,感悟趕海的樂趣。

3、情緒、態度、價值觀:

懂得課文內容,感受“我”童年趕海時的樂趣,激發酷愛大海、熱愛生涯的思想情緒。

重點難點

1、重點:

通過抓螃蟹、捏大蝦領會趕海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難點:

通過學習感受趕海給“我”帶來的樂趣。

教學設計

一、初讀感知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大海的背景圖,在播放《大海啊,家鄉》的樂曲,把學生帶入情境。

、領導學生說說大海是什麼樣子?大海退潮後,人們常去幹什麼?

3、學生答覆,教師歸納:大海退潮後,人們常去海邊捉魚蝦、撈海帶、撿貝殼,這就是——趕海。

4、板書課題,揭示課題,並引讀。

5、齊讀課題,學生質疑。

[設計意圖:小學生的感情極易受到環境氛圍的沾染而發生共識,基於這一點,我藉助背景圖畫和樂曲等手腕營造氛圍,將學生帶入情境,爲課文的學習奠定感情基本,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時空距離。]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檢討自讀後果,改正錯音。

3、領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本上,再讓學生瀏覽課文,弄清作者寫了趕海時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和捉大蝦這些有趣的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4、讓學生選自己愛好的趣事再自由朗讀,教師領導學生用驚喜、好奇等適當的語氣讀好練習4中的句子。

[設計意圖:課標強調,整體感悟是深入領會的基本。而學生對作文的整體把握,是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的成果。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初次自讀、再次自讀的環節,讓學生在重複的朗讀中去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

二、精讀感悟

本文的內容比擬淺易,同時“趕海”對本地的大部分學生而言是非常接近生活的。教學中,我通過抓住文本語言,藉助多媒體、朗讀,調動學生平時的生活經驗等道路,領導學生感悟趕海的樂趣。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播放一段《大海啊,家鄉》的歌曲,藉助精美的音樂創設情景,喚起學生對大海的憧憬和回想。

2、齊讀課文,引誘學生抓住“每當……便……”句式,領會趕海給“我”留下的深入印象。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媒體展現大海退潮時的畫面,讓海水涌動、浪花跳躍的情景和嘩嘩的海浪聲打動和沾染學生。

2、領導學生讀課文,從“還不時回過火來,好像不忍分開似的”、“飛跑着追趕”體會海浪與趕海人相互迷戀、嬉戲的情趣。從“鬧着”、“高興極了”體會“我”想去趕海的迫切心境。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撒手讓學生繚繞“趣”字自讀課文,找出文中的語句,依據課文的描寫,想象運動中哪些處所是有趣的。

組織合作學習,小組成員間議議自讀的感受,互讀對方覺得有趣的內容,並相互評議。

[設計意圖: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表達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也能分享別的同窗的學習成果。在這樣的交換中去相互比擬、相互評價,既能豐盛學生的學習收穫,也培育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2、組織集體交換,引誘學生從“不甘束手就擒”、“東逃西竄”、想像螃蟹逃生時有趣的樣子;從“小夥伴只努努嘴兒,不作聲……突然,小夥伴‘哎喲’一聲叫起來,本來……”體會小夥伴抓蟹時的專注盡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夾住時疼得齜牙咧嘴的有趣樣子;從“本來是一隻大蝦在逗我”、“搖擺着兩條長鬚,活像戲臺上的一員武將”、“輕輕伸過手去,只一捏……成了我的俘虜……”等詞句中體會大蝦看似威武,實則無力抗爭,只能束手就擒的有趣情景。在把握這些句子的進程中,滲透着對“武將”、“俘虜”等詞語的懂得。

同時在交換過程中,相機再次出示課後練習4中的句子,接洽高低文體會並讀出小作者趕海時喜悅、歡樂的心境。

3、經過前面充足的交流和朗讀,引誘學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富有情趣的表演中,讓學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體驗。抓住第三自然段的省略號展開想象,說說人們趕海時還會做什麼,怎樣的有趣,進一步豐盛學生的體驗。

[設計意圖:情景表演是學生由:“理解文本——感知文本——表示文本”的一個認知昇華的過程,對鞏固學生的理解起到非常主要的作用。]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展示斜陽西下、海鷗飛翔的景象,讓學生藉助圖景朗讀課文,想象此時海灘的平靜,感覺人們三三兩兩滿載而歸的高興心境。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再次出現音樂與畫面,引導學生讀文,感覺“我”對大海深深的愛,明白課文首尾呼應的特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