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水鄉歌小學語文二年級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2.86W人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水鄉歌小學語文二年級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水鄉歌小學語文二年級說課稿

【說教材】

(一)教材說明

《水鄉歌》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21課。本課是一首詩歌,歌詠了水鄉的秀麗風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詩共三小節,分別寫了水多、船多、歌多。每一節的開頭都採用問答的形式,迴環復沓,琅琅上口。詩人以活潑清晰的語言,抓住綠水清波、白帆如雲的特點,勾勒出一幅幅流動的水鄉風光圖。篇末點睛之筆使人如聞勞動者的愉快歌聲,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詩歌每小節字數相等,句句押韻,富有鮮明的節奏感與和諧的韻律美,是一篇訓練朗讀的好材料。

(二)學習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課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指導識字、寫字和進行朗讀、背誦訓練,教學中應以讀爲主,以讀代講,指導學生感悟課文意境,重點抓好識字教學。根據《課標》要求和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重點寫好“蕩”、“船”、“飄”、“裝”。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通過朗讀和想象體會詩句所描繪的水鄉美景,感受到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識字教學。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起學生共鳴,感受到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荷花貼畫

(四)課時安排

本課安排兩課時

【說教法】

由於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不夠穩定,不易持久,容易被一些新鮮奇異的東西所吸引。根據孩子這些年齡特點和教材自身的特點,這一課我主要運用課件及荷花貼畫進行輔助教學。在教學中運用闖關遊戲、多種形式的朗讀等符合孩子年齡特點,孩子樂於接受的形式進行教學。最後進行遷移練習,讓學生體驗到成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節課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爲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創設了一個闖關摘荷花的遊戲,寓教於玩,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生字;通過學生自讀自評、加動作讀、師生比賽讀、以唱促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感悟課文內容;最後的遷移運用更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鍛鍊。

【說教學過程】

(一)舊知引路,激趣導入

爲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誘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一上課就覺得似曾相識,進入想學、願意學習的境界,上課伊始,我爲學生們描述了江南的美,再讓學生背誦學過的《識字1》,勾起學生對江南水鄉美麗景色的回憶。接着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今天老師再向大家介紹一首描寫江南水鄉美麗景色的詩歌——《水鄉歌》。小朋友們請準備好,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回到那個美麗的地方!

這樣的導入,即複習舊知而提出新課題,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達到了“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學生如果對學習對象產生興趣,就能自覺地排除多種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集中精力積極主動地學習,把學習當成一種愉快的享受。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我設計了一個闖關遊戲,寓識字教學於玩樂之中。

在教師範讀、學生自讀課文之後,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池塘邊的小青蛙送來了許多荷花,要得到荷花就得答對小青蛙的問題。這樣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爲了得到美麗的`荷花,就會積極地投入到這個闖關遊戲中來。

按照學習的循序漸進原則,我按順序出示了帶有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的生字、帶有生字的詞條,引導學生開火車讀、選擇自己喜歡的來讀、當小老師帶讀,通過多種活潑有趣的讀,使學生掌握了生字的讀音。

《課標》提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爲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根據《課標》要求,我設計了“生字寶寶找朋友”這一遊戲,讓學生幫助荷花貼畫背後的生字部件尋找朋友,組成這一課的生字,並向大家介紹這個生字。這樣,在遊戲中學生學到了記憶生字的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在遊戲中還滲透着互相幫助的思想。

最後再讓學生跟着課件書空,在課本上描紅。做到了《課標》要求的“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三)感情誦讀,感悟詩句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一小節來朗讀,並讓學生間互相評價,重視對學生閱讀過程中感受、體驗和理解的評價。在讀的過程中,教師應做好“導”的工作,採用加動作進行朗讀、師生比賽讀、唱歌促讀、師生齊讀等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讓學生在愉快的朗讀中感悟課文內容,感受閱讀的樂趣,進而喜歡閱讀,願意閱讀。

此外,每一節的開頭都採用問答的形式是本篇課文的一大特色。根據《課標》第一學段中對閱讀的要求:“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找出每小節都有的一個相同的句子,即問句,讓學生練習朗讀,並說說爲什麼這樣讀。這樣,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感悟,把握了問句所表達的疑問語氣。

(四)遷移運用,綜合提高

學習語文,就是要學習如何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使學生持續發展。”在教學的最後,我利用多媒體播放海南美麗的風光,使學生感受到家鄉的美麗,再模仿課文說說“海南什麼多?”並動手寫下來。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是滲透了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又提高了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爲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鋪設橋樑,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