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故事成語故事

關於成語故事15篇

本文已影響 2.29W人 

關於成語故事1

1、鑿壁偷光

關於成語故事15篇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爲家裏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纔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裏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纔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着急,心裏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裏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牀上背白天讀過的書。揹着揹着,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裏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着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2、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裏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爲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爲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爲此,他只能利用白天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裏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爲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裏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裏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裏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爲飽學之士。後來,他當了一個大官。

3、懸樑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開始由於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裏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決心認真鑽研,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是孫敬懸樑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是蘇秦"刺股"的故事。

4、隨月讀書

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做江泌的人,江泌小的時候家裏很窮,爸爸癱瘓、媽媽又常常生病,江泌白天要去外面工作賺錢養家,晚上還要幫媽媽做事,根本沒有錢也沒有時間去上學讀書。有一天晚上,家裏的人全部睡着以後,江泌一個人坐在屋子裏,突然,他看到窗外的月光好亮,江泌心想:“這麼亮的月光,我可以用它來看些書,就不愁沒錢點燈看書了。”可是,月亮會慢慢移動,江泌就拿着書隨着月光一邊移動一邊看書,直到月光不見爲止。有時候,江泌白天工作太累,到了晚上還是努力提起精神看書,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了,江泌的學問越來越好,終於變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大學問家!

後來,大家就用“隨月讀書”來形容一個人用功讀書,不怕辛苦的精神!

關於成語故事2

文公逐麋

晉文公即位後,有一次追獵一隻麋鹿卻跟丟了,便問路邊農夫老古說:見我的麋鹿了嗎老古跪着用腳指路說:往那邊去了。晉文公說:我問先生,先生卻用腳指路,是爲什麼呢老古抖抖衣服站起來說:想不到我們的君王竟然這樣愚笨啊,虎豹因爲離開偏遠之地靠近人類,所以才被人獵到;魚鱉因爲離開深水,才被人捉住;諸侯離開他的民衆而外出遠遊,纔會亡國。

《詩經》裏說:喜鵲築巢,斑鳩居住。國君你外出不歸,別人就要做國君啦。於是晉文公開始害怕。回去遇到了欒枝。欒枝問:獵到野獸了嗎,我看您臉上有愉悅的神色晉文公說:我跟丟了,但得到了忠告,所以高興。欒枝說:忠告您的人在哪裏呀晉文公說:我沒有請他一起來。欒枝說:作爲王上卻不體恤他的屬下,是驕橫;命令下得遲緩而誅罰來得迅速,是暴戾;採納別人的忠告卻拋下其本人,是偷盜啊。晉文公於是回去搭載老古,與他一起回去。

關於成語故事3

成語解釋

雕龍畫鳳

放龍入海

鳳表龍姿

虎鬥龍爭

活龍活現

踞虎盤龍

亢龍有悔

跨鳳乘龍

老邁龍鍾

龍韜豹略

龍騰虎躍

龍頭蛇尾

龍行虎步

馬龍車水

馬如游龍

盤龍臥虎

白龍魚服

暴腮龍門

筆走龍蛇

藏龍臥虎

車水馬龍

成龍配套

乘龍佳婿

人的女婿。

乘龍快婿

人的女婿。

打鳳撈龍刻繪龍鳳比喻放走敵人,留下後患形容英俊的儀表比喻羣雄互相爭鬥形容神情生動逼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樣形容地勢雄偉壯麗指居高位而不知謙退,則盛極而衰,不免有敗亡之悔比喻結成夫妻或成仙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便指兵法騰:飛騰;躍:跳躍。像龍在飛騰,像虎在跳躍。形容非常活躍的姿態比喻開頭盛大,結尾衰減形容帝王的儀態,比喻威儀莊重,氣度不凡馬象游龍,車象流水。形容車馬往來不絕形容人馬熙熙攘攘的景象盤:盤旋,彎曲。盤曲的龍,臥居的虎。比喻隱藏的人才白龍化爲魚在淵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隱藏身分,改裝出行。象魚仰望龍門而不得上一樣。科舉時代比喻應進士試不第,後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處境窘迫。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指隱藏着未被發現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車象流水,馬象游龍。形容來往車馬很多,連續不斷的熱鬧情景。搭配起來,成爲完整的系統。乘龍:女子乘坐於龍上得道成仙。佳婿:稱意的女婿。舊時指才貌雙全的女婿。也用作譽稱別乘龍:女子乘坐於龍上得道成仙。快婿:稱意的女婿。舊時指才貌雙全的女婿。也用作譽稱別鳳、龍:這裏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難得的人才。

二龍戲珠兩條龍相對,戲玩着一顆寶珠。

風從虎,雲從龍比喻事物之間的相互感應。

風虎雲龍

伏虎降龍

和困難。

伏龍鳳雛伏龍:(臥龍)諸葛孔明。鳳雛:龐士元。兩人都是漢末三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軍事家。後虎嘯生風,龍起生雲。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舊時也比喻聖主得賢臣,賢臣遇明君。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惡龍屈服。形容力量強大,能戰勝一切敵人指隱而未現的有較高學問和能耐的人。

龜龍片甲

龜龍鱗鳳

虎臥龍跳

虎穴龍潭

虎踞龍盤

畫龍點睛比喻無論鉅細都蒐羅進來的好東西。傳統上用來象徵高壽、尊貴、吉祥的四種動物。比喻身處高位德蓋四海的人。形容字勢雄渾超逸。龍潛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極險惡的地方。形容地勢雄偉險要。原形容樑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降龍伏虎

困難。

矯若驚龍

驥子龍文

蛟龍得水

龍驤虎視

龍躍鳳鳴

龍肝鳳髓

龍鳴獅吼

龍潭虎穴

來龍去脈矯:矯健。常用於形容書法筆勢剛健,或舞姿婀娜。驥子:千里馬;龍文:駿馬名,舊時多指神童。原爲佳子弟的代稱。後多比喻英才。傳說蛟龍得水後就能興雲作雨飛騰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獲得施展的機會。也比喻擺脫困境。象龍馬高昂着頭,象老虎注視着獵物。形容人的氣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象龍在騰躍,鳳凰在高鳴。比喻才華出衆。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比喻沉鬱雄壯的聲音。龍潛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極險惡的地方。本指山脈的走勢和去向。現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後果。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龍虎。後比喻有極大的能力,能夠戰勝很強的對手或克服很大的

鯉魚跳龍門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也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

龍盤虎踞

龍馬精神

龍血玄黃

龍蛇混雜

龍驤虎步

龍肝豹胎

老態龍鍾

龍蛇飛動

龍爭虎鬥

龍駒鳳雛

龍潭虎窟

龍章鳳姿

龍吟虎嘯

龍鳳呈祥

龍跳虎臥

龍飛鳳舞

龍蟠鳳逸

龍肝鳳腦

配套成龍

攀龍附鳳

炮鳳烹龍

盤龍之癖盤:曲折環繞;踞:蹲、坐。好像盤繞的龍,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勢雄偉險要。龍馬:古代傳說中形狀象龍的駿馬。比喻人精神旺盛。比喻戰爭激烈,血流成河。比喻好人和壞人混在一起。象龍馬昂首,如老虎邁步。形容氣慨威武雄壯。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彷彿龍飛騰,蛇遊動。形容書法氣勢奔放,筆力勁健。形容鬥爭或競賽很激烈。比喻英俊秀穎的少年。常作恭維語。窟:洞穴。潭:深水池。龍居住的深水潭,虎棲身的巢穴。比喻極其兇險的地方。章:文采。蛟龍的文采,鳳凰的姿容。比喻風采出衆。象龍在鳴,虎在嘯。比喻相關的事物互相感應。也形容人發跡。指吉慶之事。比喻文筆、書法縱逸雄勁。原形容山勢的蜿蜒雄壯,後也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如龍盤曲,如鳳深藏。比喻有才能而沒有人賞識。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搭配起來,成爲完整的系統。指巴結投靠有權勢的人以獲取富貴。烹:煮;炮:燒。形容菜餚極爲豐盛、珍奇。指愛好賭博的惡習。

跑龍套原指戲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後比喻在人手下做無關緊要的事。

烹龍炮鳳

喬龍畫虎

羣龍無首

人中之龍烹:煮;炮:燒。形容菜餚極爲豐盛、珍奇。形容假心假意地獻殷勤。一羣龍沒有領頭的。比喻沒有領頭的,無法統一行動。比喻人中豪傑。

蛇化爲龍,不變其文比喻無論形式上怎樣變化,實質還是一樣。

神龍見首不見尾原是談詩的神韻,後比喻人的行蹤詭祕,剛一露面又不見了。也比喻言辭閃爍,使人捉摸不透。

生龍活虎

土龍芻狗

屠龍之技

望子成龍

痛飲黃龍形容活潑矯健,富有生氣。泥土捏的龍,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實。屠:宰殺。宰殺蛟龍的技能。比喻技術雖高,但無實用。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學業和事業上有成就。黃龍:即黃龍府,轄地在今吉林一帶,爲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敵京,置酒高會以祝捷。後泛指爲打垮敵人而開懷暢飲。

臥虎藏龍

匣裏龍吟

一龍一蛇

藥店飛龍

一世龍門

仰的人物。

葉公好龍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指隱藏着未被發現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寶劍在匣中發出龍吟般的聲響。原指劍的神通,後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見用。比喻人的處藏或出或處,或顯或隱,隨着情況的不同而變更。飛龍:指中藥龍骨。藥店裏的龍骨。比喻人瘦骨嶙峋。一世:一代;龍門:後漢時李膺有重名,後起的文人有登門拜訪的,稱之登龍門。稱文人所崇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魚龍曼衍

雲龍風虎

雲龍井蛙

元龍豪氣

元龍高臥

魚龍混雜

雲起龍驤

遊雲驚龍

直搗黃龍

鰲憤龍愁

扳龍附鳳原指各種雜戲同時演出。後形容事物雜亂。也比喻變化很多(含貶義)。虎嘯生風,龍起生雲。指同類的事物相感應。雲端的龍,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極大。元龍:三國時陳登,字元龍,曾慢待許氾;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元龍:三國時陳登,字元龍。原指陳登自臥大牀,讓客人睡下牀。後比喻對客人怠慢無禮。比喻壞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驤:騰起。如雲涌升,如龍騰起。舊時比喻英雄豪傑乘時而起。形容書法精妙。黃龍:即黃龍府,轄地在今吉林一帶,爲金人的腹了。一直打到黃龍府。指搗毀敵人的巢穴。如鼉憤怒,如龍憂愁。比喻樂曲的情調悲憤。謂依附龍鳳而升空。

禪世雕龍

乘龍配鳳

打鳳牢龍

打虎牢龍指文章世代相傳。比喻得佳偶,結良緣。亦作“打鳳撈龍”。①喻安排圈套使強有力的對手中計。②喻設法尋找合適的人選。猶言打鳳牢龍。

大水衝了龍王廟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識而相互發生了衝突爭端。

鼎成龍去《史記?封禪書》:“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曈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羣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後以“鼎成龍去”指帝王去世。

鼎成龍升

鼎湖龍去

飛龍乘雲

飛龍在天見“鼎成龍去”。同“鼎成龍去”。指龍乘着雲彩上天。比喻英雄乘時機而得勢。比喻帝王在位。語本《易?幹》:“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孔穎達疏:“謂有聖德之人得居王位。”

鳳附龍攀

鳳骨龍姿

鳳狂龍躁

鳳樓龍闕

鳳毛龍甲

鳳髓龍肝

鳳舞龍飛

鳳舞龍蟠

鳳簫龍管

鳳臆龍鬐

鳳翥龍蟠

鳳翥龍翔

鳳翥龍驤

鳳子龍孫

附鳳攀龍

託鳳攀龍漢揚雄《法言?淵騫》:“攀龍鱗,附鳳翼。”後以“鳳附龍攀”謂依附帝王權貴建功立業。形容超凡的體格和儀態。形容心情煩躁,精神失常。形容華美的宮闕樓臺。鳳的羽毛,龍的鱗甲。比喻珍貴之物。比喻珍奇美味。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鳳凰飛舞,蛟龍盤曲。形容相配得當。指笙簫一類管樂的吹奏聲。鳳凰的胸脯,龍的頸毛。比喻駿馬的雄奇健美。像鳳凰飛舞,蛟龍盤曲。比喻體勢的飛揚勁建,迴旋多姿。龍飛鳳舞,形容風采姿態的高超。翥:鳥飛。形容奮發有爲。帝王或貴族的後代。指巴結投靠有權勢的人以獲取富貴。猶言攀龍附鳳。比喻依附帝王、權貴。

關於成語故事4

西漢時期,有位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的名字叫劉安。繼承了父親的封位爲淮南王。

淮南王劉安看了許多書,偏偏對道教的書籍入了迷。產生了煉丹成仙的念頭。於是他四處去尋訪有仙方神術的道人。

有一天,他聽說有位仙翁名叫八公,有煉製仙丹的祕方,但是從不傳給別人,於是就去尋找八公。沒想到八公四處雲遊,劉安吃盡苦頭也沒能找到八公。可是劉安仍然一心一意的尋訪,劉安的誠心感動了八公。一日,八公來到劉安家,把煉製仙丹的方法傳授給他,並告訴他,仙丹煉成,吃下後就可昇天成仙了。

劉安每天都虔誠的靜心修煉,後來他“真的”煉出了仙丹。這時他覺得身體輕盈的,飄飄欲仙。那些仙丹,晶瑩剔透。他知道昇天成仙的'時刻到了,他沐浴更衣,焚香禱告,然後把仙丹吃了下去……劉安覺的身體輕飄飄的,低頭一看,原來自己早已站在雲端了。

劉安成仙后,灑落在院子裏的仙丹被雞和狗吃了,它們也都飄然跟着一起升空,成了神仙。劉安在雞和狗簇擁之中,慢慢的就消失了。

關於成語故事5

壬辰龍年到了,大家喜氣洋洋的貼春聯過大年。小朋友們個個生龍活虎,龍騰虎躍。大人們龍馬精神,神采奕奕。老人們鶴髮童顏,老當益壯。

我和小朋友們在小區裏玩捉迷藏,分成兩隊。我們隊我當隊長,另外一個隊呂錦元當隊長,我派了一個小朋友深入龍潭虎穴當臥底。所以那個小朋友告訴我他們隊誰誰誰藏在哪裏,後來我們隊有好幾個朋友被抓到了。最後我們被呂錦元他們隊打的一敗塗地,後來我才知道我派的臥底叛變了,我們隊的小朋友們雖然輸了,但卻爲呂錦元他們隊勝利而感到高興,因爲我們準備明天再和呂錦元他們隊在決一雌雄。我和我們隊的小朋友們下定決心,下次在玩捉迷藏的時候一定把呂錦元他們隊打的一敗塗地,落花流水。

關於成語故事6

宋、齊等國聯合攻打鄭國,弱小的鄭國知道自己兵力不足,於是請晉國做中間人,希望宋、齊等國可以取消攻打鄭國的念頭。其他國家因爲害怕強大的晉國,於是紛紛決定退兵。爲了答謝晉國,鄭國國君就派人獻給晉國許多美女與貴重的珠寶。收到這些禮物後,晉悼公十分高興,就將一半的美女賞給大功臣魏絳(jiàng)。沒想到正直的魏絳一口拒絕,並且勸晉悼公說:“現在晉國雖然強大,但是我們不可以因此大意。因爲人在安全的時候,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危險,這樣纔會有備無患。”晉悼公聽完魏絳的話,知道他時時刻刻都牽掛國家與百姓的安危,從此對他更加敬重。

成語“居安思危”指處在安全的環境而想到可能會出現的危難。

關於成語故事7

1,抱薪救火--謀士蘇代

2,勢如破竹--杜預

3,高山流水--俞伯牙

4,望洋興嘆--河伯

5,負荊請罪??藺相如、廉頗

6,投筆從戎??班超

7,江郎才盡??江淹

8,對牛談琴??公明儀

9,圖窮匕見??荊軻、秦始皇

10,破釜沉舟----項羽,劉邦

11,指鹿爲馬---趙高

12,紙上談兵---趙括

13,濫竽充數---南郭先生

14,葉公好龍--葉子高

15,退避三舍---晉文公(重耳)

16,洛陽紙貴--晉代文學家左思

17,草木皆兵---秦王苻堅

18,按圖索驥--孫陽

19,後來居上--西漢汲黯

20,邯鄲學步--壽陵少年

21,如火如荼--吳國國王夫差

22,望梅止渴--曹操

23,請君入甕--周興

24,胸有成竹--北宋畫家文與可

25,脣亡齒寒--晉獻公

26,雞鳴狗盜--齊國的孟嘗君

27,枕戈待旦--西晉人祖逖

28,精衛填海--精衛

29,不學無術--霍光

30,不寒而慄--義縱

戰國:

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臥薪嚐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秦: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爲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

懸樑刺股(蘇秦、孫敬)

漢:

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呂蒙)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

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

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

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

成語與人物

1)四面楚歌:項羽(2)破釜沉舟:項羽(3)約法三章:劉邦

(4)項莊舞劍:劉邦(5)一飯千金:韓信(6)胯下之辱:韓信

(7)運籌帷幄:張良(8)借箸代壽:張良(9)才高八斗:曹植

(10)煮豆燃萁:曹植(11)洛陽紙貴:左思(12)斷虀畫粥:范仲淹

(13)韋編三絕:孔子(14)一字千金:呂不韋(15)東牀坦腹:王羲之

(16)學富五車:惠施(17)一毛不拔:楊朱(18)一箭雙鵰:長孫晟

(19)小時了了:孔融(20)不求甚解:陶潛(21)如魚得水:諸葛亮

(22)江郎才盡:江淹(23)投筆從戎:班超(24)刮目相看:呂蒙

(25)臥薪嚐膽:勾踐(26)家徒壁立:司馬相如(27)殺彘教子:曾參

(28)割席絕交:管寧(29)圖窮匕見:荊軻(30)嘔心瀝血:李賀

(31)撲朔迷離:花木蘭(32)舉案齊眉:梁鴻(33)詠絮之才:謝道韞

34)引錐刺股:蘇秦(35)鑿壁借光:匡衡(36)目不窺園:董仲舒

關於成語故事8

膽小如鼠

南北朝時,有一個十分膽小的人,名叫元慶和,他本來是北魏時期的官員,擔任刺史一職。

一天,他的手下找到他:“大人,敵人已經攻到城下了,我們是不是要跟他們決一死戰?”

而他雙手發抖的說道:“不,不……傳令下去,讓所有的將士放下兵器,準備投降。"雖手下極力勸阻,可他好像心意已定,出城投降。

從此,他所掌管的區域全部劃入了樑朝的版圖。

梁武帝得知此事倍感詫異:”元慶和竟然投降,就封他爲‘魏王’ 吧!

幾年後北魏分裂成了東魏和西魏,又一次元慶和奉了梁武帝的命令,帶領樑朝的將士去攻打東魏的項城。

他的士兵報告道:”報告王爺,大軍已經到達項城了,聽聞東魏的大軍沒多久也會到達那裏。”

元慶和謹慎地說道:“你知道東魏的大軍多少人嗎?”士兵信心滿滿地說“大約有三萬人!”

元慶和如晴空霹靂一般,被徹底驚到了。神色慌張地說道:“快傳令下去,馬上撤退。”士兵們不情願的按照他的旨意照做了。

梁武帝得知,大怒,立刻傳元慶和!罵道:“豈有此理!你這樣就退兵!膽子簡直小得像老鼠一樣!看來,你不適合替‘朕’打天下,‘朕’要把你貶農村養豬去!成語也就由此而來了。

膽大包天

[釋義] 形容膽量極大(多指做壞事)。現多含貶義。

[語出] 歐陽予倩《荊軻》第四幕:“我雖年幼;膽大包天;小小秦庭;何足道哉!”

[近義] 膽大包身 膽大如斗 膽大妄爲 肆無忌憚 渾身是膽

[反義] 膽小如鼠 膽小怕事

[用法] 多含貶義。多用於指責、批評人幹很不好的事的場合。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和“渾身是膽”;都形容膽大、不怕。但~是貶義成語;“渾身是膽”一般用作褒義。

[例句] 布魯諾乾的事兒,在教廷當局看來簡直是~的異端邪說。

[英譯] with desperate daring

關於成語故事9

竭澤而漁

《呂氏春秋》載:城濮大戰前,晉文公問計於狐偃,曰:繁戰之君,不足於詐,君亦詐之。再問趙衰,曰: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文公沒有聽趙衰之言,卻用了狐偃之謀。戰後,晉文公封賞功臣,趙衰之功卻在狐偃之上。衆將不解,文公曰:狐偃之言,一時之務,趙衰之言,百世之利也。孔子評價此事,曰:臨難用詐,足以卻敵。反而尊賢,足以報德。

關於成語故事10

“背水一戰”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背靠江河作戰,沒有退路。比喻決一死戰。

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他是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爲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爲劉邦定計,先攻取了關中,然後東渡黃河,打敗並俘虜了背叛劉邦、聽命於項羽的魏王豹,接着往東攻打趙王歇。

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軍主張一面堵住井陘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韓信的遠征部隊沒有後援,就一定會敗走;但大將陳餘不聽,仗着兵力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韓信瞭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後,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後迅速衝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一萬軍隊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不一會,漢軍假意敗回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爲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於是四散奔逃。漢軍乘勝追擊,打了一個大勝仗。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麼策略呢?”

韓信笑着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麼能讓他們拼命呢!”

這個故事演化出成語“背水一戰”,多用於軍事行動,也可用於比哺有“決戰”性質的行動。

關於成語故事11

商朝末年,紂(zhòu)王荒淫(yín)無度,殘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艱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紂王的胡作非爲,就躲到渭水河邊過着隱居的日子。

渭河一帶是諸侯姬(jī)昌的管轄範圍,姬昌胸懷大志,很愛惜人才。爲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邊釣魚。他的魚鉤是直的,沒有魚餌,離水面有三尺高。他一邊釣一邊說:“魚兒呀,你快點上鉤吧!”有人好意地告訴他這樣釣不到魚,姜子牙只是笑着說:“魚兒自己會上鉤的。”人們嘲笑他,他也不理會。

結果這件事傳到姬昌耳裏,姬昌心想他可能是個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請。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還繼續釣魚,嘴裏念着:“釣、釣、釣,魚兒不上鉤,蝦米來搗亂!”士兵只好回去報告。於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請,姜子牙看見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裏又念着:“釣、釣、釣,大魚不上鉤,小魚來搗亂!”大臣也只好回去報告。最後,姬昌就準備豐厚的禮品,親自拜訪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確是一心想要尋找賢能的人,就答應輔佐(zuǒ)他。姬昌爲表示對他的尊敬,就封他爲太公。

後來姜子牙連續輔佐文王、武王,推翻商朝的統治,建立中國歷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關於成語故事12

一、拼音,寫詞語。

Kuā kǒu sāi bāng wéi guān fèng lù yǎn zòu

( ) ( ) ( ) ( ) ( )

chuō chuān pèi fú shényùn qiáng bì bì zhēn

( ) ( ) ( ) ( ) ( )

二、造句。

……總是……

……不要……而要……

還其原貌,把詞語補充完整。

張口( )舌 驚歎不( ) 烏雲( )布 張牙( )爪

點( )之筆 電閃雷( ) ( )不捨 名( )其實

說說下面成語的意思。

自相矛盾——

濫竽充數——

畫龍點睛——

精彩再現。閱讀課文片段,回答問題。

(一)大家一再要求,張僧繇只好提起筆來,輕輕一點。霎時間,只見烏雲密佈,電閃雷鳴被點上眼睛的龍騰空飛去。遊客們驚歎不已,無不佩服張僧繇的點睛之筆。

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烏雲密佈——

驚歎不已——

2、“霎時間”表示時間短暫,請再寫出幾個這樣的詞語。

3、遊客們爲什麼會驚歎不已?

( 二 )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竽,他( )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有個男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也混了進來。每當演奏時,他就( )鰓幫,( )着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 )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王也喜歡聽吹竽。可是他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地單獨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1、在文中括號裏填上合適的詞。

2、聯繫上下文理解“俸祿”的意思。

俸祿——

3、“濫竽充數”中的“濫”指什麼?爲什麼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三、給下面的話加上合適的標點符號。

古時候 有個楚國人賣矛又賣盾 他拿起自己的盾誇口說 我的盾堅固得很 隨你用什麼矛都戳穿它 又舉起自己的矛誇口說 我的矛銳利得很 隨你什麼盾它都能戳穿

四、按要求寫成語。

1、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 、 、 。

2、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 、 、 。

3、出自神話故事的成語: 、 、 、 。

4、非四字成語。

例:桃李滿天下 、 、 、 。

有志者事竟成 、 、 、 。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 。

, 。

關於成語故事13

魯國的國君想讓孔子擔任司寇,但羣臣均反對,一時拿不定主意,打算跟大臣們商量一下再做決定,這時候正好遇上了左丘明,定公問他:“我想孔子擔任司寇,你看要不要和大臣商量一下?”

丘明回答:“孔丘是當今公認的聖人,聖人擔任官職,其他人就得離開官位,您與那些因此事而可能離開官位的人去商議,能有什麼結果呢?我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周朝時有一個人非常喜歡穿皮衣服,還愛吃精美的飯食。他打算縫製一件價值昂貴的狐狸皮袍子,於是就與狐狸商量說:‘把你們的毛皮送給我幾張吧。’狐狸一聽,全逃到山林裏去了。

他又想用肥美的羊肉祭祀,於是去找羊說:‘請幫幫我的忙,把你們的肉割下二斤,我準備祭祀。’沒等他說完,羊就嚇得狂呼亂叫,互相報信,一齊鑽進樹林裏藏了起來。

這樣,那人十年也沒縫成一件狐狸皮袍子,五年也沒辦成一次祭祀。這是什麼道理呢?原因就在於他找錯了商議的對象!你現在打算讓孔丘當司寇,卻與那些因此而辭官的人商議,這不是與狐謀皮,與羊要肉嗎?二者有何不同?”

關於成語故事14

重耳對秦客

晉獻公的去世後,秦穆公派子顯慰問重耳:寡人聽說,失去國家常常在這個時候,得到國家常常在這個時候。雖然您恭敬嚴肅,居喪也不可太久,時機也不可失去啊,請考慮一下吧!重耳將這事告訴舅舅狐偃,狐偃說:你還是推辭吧。居喪之人沒有值得寶貴的東西,可珍貴的只有仁愛和親情。

父親死去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還要用這事來謀利,那麼天下誰能說清我們無罪過啊重耳便對秦國客人說:君王賞臉弔唁流亡的我重耳,我在父親死去居喪的時候,我不能參加喪禮中去,而讓您操心了。父親死去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我哪裏還有其他的圖謀來辜負您的情義啊重耳行稽顙之禮但不拜謝秦國客人,哭着起身,起身後但不再跟秦國客人私下交談。

子顯覆命將事情告訴秦穆公。秦穆公說:仁人啊,公子重耳!叩拜但不拜謝,是他沒已晉獻公的繼承人而自居,所以沒有拜謝。哭着起身,就表示敬愛父親。起身但不私談,就表示遠離個人利益啊。

關於成語故事15

1.孝感動天

舜,傳說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父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穀倉頂時,從下縱火,舜持兩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瞽叟與象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恭順,對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舜在厲山耕種,象替耕地,鳥代鋤草。帝堯聽舜孝順,有處理政事才幹,把兩女兒娥皇和女英嫁他;經多年觀察和考驗,定舜做他繼承人。舜登位後,去看父親,仍恭恭敬敬,並封象爲諸侯。

2.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三子,爲薄太后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仁孝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擔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爲“文景之治”。

3.齧指痛心

曾參, 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門生,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裏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柴迅速回家,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來,我咬指盼你回來。”曾參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爲“宗聖”。

4.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魯國人,孔子的得意門生,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常採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隨從車馬百乘之衆,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着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爲父母親去負米,哪裏能夠再得呢?”孔子讚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5.蘆衣順母

閔損, 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門生,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贊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因寒打顫,繩子落地上,遭到父斥責和鞭打,蘆花隨着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虐。父親返家,要休後妻。閔損跪求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6.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羣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爲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7.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爲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爲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8.賣生葬父

董永, 相傳爲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至一富家爲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爲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爲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爲孝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